•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好老师【精选推荐】

    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好老师【精选推荐】

    时间:2022-10-08 09:1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好老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好老师【精选推荐】

    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的好老师

     

    今天这篇文章,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三位好老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还有一句俗语,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说的是“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师父要找个好徒弟不容易,徒弟要找个好师父也不容易,既要用心找,还得看缘分。

    我在写作之路上,有幸遇到了不少好老师。但今天我要推荐和介绍的,不是具体人,而是有特殊含义的老师。

    第一位老师,我称之为“人师”,指的是以众人为老师。

    学本领,谁都希望拜在高手门下,但真正的写作高手都很忙,他们不在写稿子,就在为写稿子做准备,而且并不是你想拜师他就收徒,就是收了下来,人家也不见得有那么多时间教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和建议是:尽量多找几位老师,长者为师,贤者为师,能者为师,达者为师,还有古人所说的“一字之师”……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只要虚心学习、善于学习,老师到处有,我们身边都有不少。

    一般来说,每个单位分管办公室、调研室、政策法规处等参谋部门的领导多是笔杆子出身;
    分管文秘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搞政策研究的处室、科室负责人,也都是公文写作的一把好手;
    还有那些具体负责搞宣传、做文案、编信息的工作人员,在公文写作上多少都有几把“刷子”。我们应该充分依靠这些同事,建立学习公文写作的师资库,而且这个库里什么样的老师都要有,有教授级的,也有讲师级、助教级的;
    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俱丰的,也有长于写作实战实训的。

    以人为师,在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是以领导为师,以自己的服务对象为师,为谁写稿就拜谁为师。不是因为这个老师的层级高,而是因为他对文稿的评判标准往往就是你的写作标准,至少是写作标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领导为师,核心是学习领会领导的思想理念,掌握领导的思维方法。

    当然,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不是专职老师,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给我们系统讲授公文写作。所以我们要主动适应老师的特点,灵活采用平时交流、上门请教、实战帮带、现场点拨等多种形式,特别要学会“偷师”,从他们的身上、笔下和言谈中,留心发现、主动学习对提升写作能力有帮助的东西。这种学习即使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但今天学一招、明天学一招,这里学一招、那里学一招,久而久之,也会积累形成一笔足以受用的巨大财富,这就叫“积学以储宝”(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第二位老师,我称之为“经师”,指的是以经典为老师。

    经师,过去是指讲授经书的老师,后来泛指传授知识的老师。古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意思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老师很难遇到。今天我所说的“经师”,指的是经典性的写作专著、文章和观点,只是借用古人的概念,意思完全不一样。

    大学里的中文老师,有理论研究、教学经验的优势,但往往缺乏公文写作的实战经验,纸上谈兵的居多。机关里的公文老师,在办文上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教学经验是块短板,写作理论研究也并非所长,而且没有太多时间用来搞研究、做培训。所以呢,我们要通过自学拾遗补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补上写作理论这一课。

    邓小平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我们学习写作理论也是一样,要着眼于实战实用。我们不是专门搞写作研究的,不需要读太多的大部头,只要精选几本真正管用的,读熟了、吃透了,能够活学活用就行了。我更主张多翻报纸杂志,经常从《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秘书工作》《应用写作》等报刊上,找一些短小精悍、有实例有见解有味道的写作心得类文章来学习。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经典可以是著作,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一句话。“老机关”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写作经”,蕴含着深刻的写作道理。比如:“三段论”“无三不成文”“文似看山不喜平”“凤头猪肚豹尾”“起句如爆竹,结句如撞钟”“关起门来当领导,站在山顶看问题”,等等。这些,有的是古人的心得,有的是今人的经验,不仅容易记,而且很管用。

    刚才讲到要精选一些写作理论类的书来读,这里特别推荐几本这一两年新出的。

    一是《我的阅读与写作》。作者梁衡,是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不仅新闻写得好,散文也写得特别好,好几篇文章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这部书里,收入的主要是他阅读美文和跨界写作的心得文章,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可读性非常强。

    二是《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套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语言篇”和“修炼篇”,共4本。作者谢亦森,笔杆子出身,当过市县党政主官,是一位学者型官员。“理论篇”采取问答形式,回答了100个关于公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实践篇”采取“提示+实例+心得”的模式,集中谈领导常用文稿的共性写作规律,并不涉及具体文种文体。“语言篇”着重对公文语言、讲话语言作了比较分析,介绍了不同风格领导的语言性格、10类常见语言以及无声语言等在讲话中的具体运用。我主要推荐这三本,因为“修炼篇”写得有些偏,很多内容讲的是秘书的修炼之道,而不是文秘的修炼问题。

    三是《品位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炼就之道》。作者王群,曾任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这本书实际上是个升级版,十几年前就发行过、再版过,说明经得起读者检验、时间检验。作者与时俱进,做了全面修订,时代感更强了。

    我之所以推荐这几部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中的文章不是长篇大论,不是章回体的,非要让人从头看下去,而是各自独立成篇,可以选着读、挑着读、跳着读,符合邓小平所说的精且管用的要求。

    第三位老师,我称之为“文师”,指的是以文件为老师。

    谈到以文为师,相信大家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该不该学?当然要学!但是,“学”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学”不是为了求像,而是为了求真求是,为了学到真经、找到规律,然后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发展、完善和创新。齐白石早就告诫过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有些新人把范文当成了可以长期套用、反复套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子,还分门别类地总结出常用文种文体的标准模式、万能模板,这是典型的作茧自缚、固步自封。这样去写公文,写出来的肯定是八股文、大路货。

    戏曲界中有句口诀,说的是“一学二通三精四化”。我觉得,应该把“通”和“精”掉个个儿。精通精通,是“精”在前“通”在后。“通”是什么?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不掌握精髓,不精通此道,想达到“通”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至于“化”,那是化裁化用,是懂得灵活运用,不为形役,这比精通更难。

    学习公文写作,机关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文件是最好的老师,过程稿、花脸稿、返工稿是最好的教材。特别是我们现在使用的OA系统,本身就具有审改文稿的修订模式,可以全程记录修改痕迹,比照学习起来非常方便。这样的活教材在大学里可找不到。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名好老师对话。看一篇经过层层审核修改、脱胎换骨的好稿,就像与多名好老师在对话。如果从老师改过的地方,挑出有代表性的病误,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经常以为镜鉴,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会更好。

    美文、范文是好老师,“差文”“病文”不能说是老师,但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马云主张“少听成功学,多听失败学”,“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他还说:“‘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可以,听四次五次,这人就被废了。”这些话很有道理。

    杜甫写过一组名为《戏为六绝句》的诗。这里,我跟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第六首,作为这堂课的小结。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诗的大意是:我们作诗的水平比不上前辈先贤,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需要竞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这难道还要分先后吗?要区别、裁减那些形式和内容都不好的诗,好好学习《诗经》中“风”“雅”的精妙之处。只有不拘一时一家,博采多家所长,才算是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师。

    这首诗,就作为我们的共勉吧!

     

     

    相关热词搜索:上好公文走路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好老师介绍三位公文写走路上的好老师公文写作老师介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