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陶窑分类与初步研究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陶窑分类与初步研究

    时间:2023-02-03 10:25: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陶窑的产生与发展,对于陶器的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陶窑的研究对于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尤其是制陶工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陶窑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陶窑的演变以及湘西北鄂西南、鄂西北豫西南两个区域的陶窑进行纵向演变分析以及横向比较研究。

    关键词:陶窑;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

    一、陶窑的类型学研究

    关于陶窑的分类方法,至今众说纷纭。本文结合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期陶窑的特点,以火膛和窑室的相对位置作为划分类型的标准,以窑床和火道的变化作为划分亚型和式的标准。以此为据,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型,同穴窑,平面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火膛和窑床在同一空间之内,火膛在中间,窑床在火膛四周,位置高于火膛,基本呈环形平台状。有安乡划城岗Y2(见表1)、澧县城头山Y2、Y3、Y5共4座。

    B型,横穴窑,火膛在窑室的一侧。根据窑床的不同,分为四个亚型,其中两个亚型又可分为若干式:

    Ba型,平面呈鸭梨状,窑床和火道同在窑室中,窑床在窑室中间,位置高于火道。火道围绕窑床分布。根据窑床数量和火道形状,分为两式:

    Ⅰ式,只有一個窑床,火道围绕窑床一周,呈环状。有西乡李家村Y1(见表1)、江陵朱家台Y1、随州金鸡岭Y4、Y5、邓州八里岗Y1、石首走马岭Y1共6座。

    Ⅱ式,有两个窑床,火道围绕窑床分成三股,呈“川”字形。有郧县青龙泉Y1、Y2共两座。

    Ⅲ式,火膛位置下移,火道一部分围绕窑床,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一部分向下连接窑室与火膛。有淅川下寨Y6(见表1)共1座。

    Bb型,火道在窑室以外,窑床占据整个窑室底部,窑室与火膛距离较近。

    Ⅰ式,窑室位置高于火膛,火道不明显。有郧县刘湾Y2(见表1)、澧县城头山Y4和Y7、随州金鸡岭Y1和Y6、大冶蟹子地Y2共6座。

    Ⅱ式,平面呈U型,火道不明显。有丹江口彭家院子Y1、华容车轱山Y2(见表1)共2座。

    Ⅲ式,火道呈U型,火道一端与火膛相通,一端延伸到窑室下方,通过窑箅上的火孔与窑室相连。窑室位置高于火膛。有肖家屋脊Y1、郧县辽瓦店子Y1(见表1)、淅川下王冈Y4和Y2共4座。

    Bc型,窑室与火膛中间有十分明显的火道,窑室不高于火膛。平面呈束腰形。有淅川下王冈Y1(见表1)和Y3共2座。

    Bd型,长条状,在火膛一侧有多个窑室,窑室之间相通。有随州金鸡岭Y2、Y3(见表1)共2座。

    Be型,窑室呈圆形,火道分布于窑室内,呈十字状,窑床有四个,分布在十字火道外的四角。仅见石首走马岭Y2(见表1)。

    C型,竖穴窑,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火膛在窑室正下方,中间以窑箅相隔。窑箅有若干圆形箅孔,连通火膛和窑室。有房县七里河Y1、商南紫荆Y1(见表1)共2座。

    二、陶窑演变分析

    1.基于考古学文化的分析

    由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面积较大,已发现陶窑数量较多,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析,所以本节内容以这三种考古学文化为代表。

    大溪文化发现陶窑的遗址有4处,即安乡划城岗、澧县城头山、公安王家岗、江陵朱家台,共计13座陶窑,其中保存较好、可以进行分类的有7座,分为A、BaⅠ、BbⅠ三类。

    屈家岭文化发现陶窑的遗址有5处,即随州金鸡岭、澧县城头山、邓州八里岗、郧县青龙泉和荆州阴湘城,共计15座陶窑。其中可以进行分类的有9座,分为BaⅠ、BaⅡ、BbⅠ、Bd四类。

    石家河文化发现陶窑的遗址8处,即肖家屋基、石首走马岭、石家河三房湾、丹江口彭家院、房县七里河、荆州阴湘城、大冶蟹子地、华容车轱山,共计21座陶窑,其中可以分类的有7座。

    左图所示为三种考古学文化各类型陶窑所占比例。

    在大溪文化能分类的陶窑中,A型窑占半数以上,且目前发现所有A型窑均为大溪文化时期。A型窑结构比较简单,火膛与窑床同在窑室之内,没有火道,窑床内圈直接与火膛接触,在烧制过程中容易造成受热不均的状况。Ba型Ⅰ式火膛和窑室也没有完全分离,但是火膛在窑室的一侧,窑床位于窑室中央,四周有半环形火道连接火膛。这两种陶窑,最早见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舞阳贾湖遗址,结构比较原始,烧成空间和燃烧空间没有严格区分。这两种类型的陶窑没有严格意义上时间的早晚,基本同时出现。城头山遗址大溪文化时出现Bb型Ⅰ式,此类型陶窑火膛与窑室进一步分离,烧成空间扩大,窑床占据了整个窑室。大溪文化所发现的陶窑说明大溪文化可能是长江中游本土文化陶窑发展的初创期,陶窑结构都比较简单。

    屈家岭文化时期,A型窑已经被淘汰。Ba型Ⅰ式和Bb型Ⅰ式则延续到屈家岭文化时期。此外在Ba型Ⅰ式的基础上发展出Ba型Ⅱ式,半环形火道发展成类似“川”字形的火道,窑床由一个变为两个,结构逐渐复杂,烧造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但是Ba型Ⅱ式只在郧县青龙泉有发现,这一地区的文化因素比较复杂,屈家岭文化从南往北扩张到此地,但是由于朱家台文化的陶窑还没有发现,所以Ba型Ⅱ式是否受到朱家台文化的影响尚无法确定。Bd型陶窑是异形窑,把几种陶窑综合到一起,建成了长条形,说明这时期可能在进行陶窑形制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大溪文化时期相比,屈家岭文化时期陶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质的进步,陶窑的结构也没有大的变化。

    石家河文化时期,Ba型Ⅰ式和Bb型Ⅰ式仍有发现,并且在Bb型Ⅰ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有两个窑床的Bb型Ⅱ式。Bb型Ⅲ式在Ⅱ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架空的窑室,在窑室下部增加了窑箅,火道连接火膛与窑室底部,窑箅上的火眼连接窑室与火道。烧窑时,火焰从火膛顺着火道进入窑室底部,然后火眼将火焰引入窑室,火焰先平流再上升,改变了火焰的流动方向。而且火孔分开分布,可以让窑室内的温度分布得更加平均,减少受热不均的状况,更有利于陶器的烧制。C型窑取消了火道,火膛位于窑室的下方,火眼连接火膛与窑室,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可以使窑室达到更高的温度,同时温度也相对比较均匀。石家河文化时期,陶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窑箅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火焰的流动方向和窑室内的温度状况。

    2.基于地域的分析

    目前在长江中游发现的陶窑,集中分布在湘西北鄂西南区、鄂西北豫西南陕东南区。

    湘西北鄂西南地区,发现陶窑的地点有安乡划城岗、澧县城头山、华容车轱山、江陵朱家台、石首走马岭等,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再到石家河文化,均有发现。目前已发现陶窑类型有大溪文化时期的A型窑、Ba型Ⅰ式和Bb型Ⅰ式,石家河文化时期的Ba型Ⅰ式、Bb型Ⅱ式和Be型,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陶窑在澧县城头山也有发现,但因为保存较差,无法判定类型。从已发现的材料看,这一地区的陶窑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火膛与窑室并未完全脱离,火膛有部分与窑室直接相连;第二,火道系统比较简单,其中A型窑、Bb型Ⅰ式和Bb型Ⅱ式的火道不明显或者不存在,Ba型Ⅰ式的火道也比较简单,该区域的火道型式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鄂西北豫西南陕东南地区,陶窑发现的数量较多,集中在郧县(今郧阳区)、丹江口、随州、淅川、邓州等地,这一带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激烈碰撞的地区,陶窑类型也比较多样。属于仰韶时期的陶窑有Bb型Ⅰ式、Ba型Ⅲ式、Bc型,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有Ba型Ⅰ式、Ba型Ⅱ式、Bb型Ⅰ式,客省庄二期文化有C型,煤山文化有Bb型Ⅲ式。本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陶窑乃位于商縣紫荆的半坡文化陶窑,但是由于保存较差,无法判断其重要结构。八里岗类型的陶窑Ba型Ⅲ式,为升焰式横穴窑,应该是在Ba型Ⅰ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窑室相对于火膛要高出许多,但是由于火焰是先上升再横向流动,所以对窑室内温度的提升不太大,而且窑室内部结构相对Ba型Ⅰ式基本没有变化,火道围绕在窑床四周,但是由于火膛基本脱离窑室,所以窑室内的温度分布还是有一定改善的。庙底沟文化的陶窑只有Bc型,这种窑的一个弊端就是窑室靠近火道的一侧温度高,另一侧温度低,窑室内受热不均的情况比较严重。随着屈家岭文化的不断北进,到屈家岭文化中晚期,屈家岭文化基本就是该区域的主要文化因素。发现屈家岭文化陶窑的遗址有随州金鸡岭、郧县青龙泉等,类型有Ba型Ⅰ式、Ba型Ⅱ式、Bb型Ⅰ式,陶窑的形制和结构都和长江中游大溪文化时期比较类似,并没有继承该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窑。到客省庄文化二期和煤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出现了窑箅,窑室内受热不均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陶器烧制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

    比较两个区域,可以发现鄂西北豫西南陕东南地区陶窑的发展程度要高于湘西北鄂西南地区。在湘西北属于大溪文化时期,这一区域陶窑结构比较简单,火膛和窑室大部分没有完全分离,同穴窑占据半数以上。而同时期的鄂西北地区属于靠近仰韶文化的范围,其陶窑全部为横穴窑,而且其形制也比较规整。这反映出两个区域陶窑发展的不平衡。

    三、结语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的陶窑,按照其窑室与火膛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同穴窑、横穴窑、竖穴窑三大类,按照窑床与火膛的变化又可以分为若干式。大溪文化的陶窑主要集中在湘西北鄂西南地区,同穴窑和Ba型Ⅰ式、Bb型Ⅰ式横穴窑都有发现,但同穴窑占据了一半以上,而且这些陶窑形制不规整。屈家岭文化时期,同穴窑消失,全部为横穴窑,还出现了长条形分室横穴窑,这一时期陶窑相对前期有所发展,同时还在进行陶窑形制的一些探索。石家河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窑箅,升焰式横穴窑和竖穴窑出现,陶窑相比屈家岭文化时期进步较大,对陶器的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陶窑地域发展不平衡,大溪文化时期,鄂西北豫西南陕东南地区多处于仰韶文化影响之下,其陶窑相比湘西北鄂西南地区要更加先进、更加规整。

    参考文献:

    [1]尹检顺.湖南安乡划城岗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5(1):55-81+83-108+127-132.

    [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陕南考古报告集[M].西安:三泰出版社,1994:17-18.

    [4]余西云,刘琳,黄文新,胡文春.湖北江陵朱家台遗址1991年的发掘[J].考古学报.1996(4):443-472+538-543.

    [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金鸡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张驰,樊力,孙庆伟.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1998年度发掘简报[J].文物,2000(11):23-31.

    [7]陈官涛.湖北石首市走马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8(4):16-38+101-104.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龙泉与大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淅川县下寨遗址2009—2010年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1(2):3-20+105+153-164+169+1.

    [1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郧县刘湾遗址发掘简报[C].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四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54.

    [1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2009年发掘报告[J].江汉考古,2010(4):18-62+153-155.

    [1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丹江口彭家院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C].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华容车轱山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简报[C].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4]荆州博物馆等.肖家屋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郧县辽瓦店子遗址2007年度发掘简报[C].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四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22-223.

    [1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淅川下王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房县七里河[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57-58.

    作者简介:

    陈贤威,助理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长江中游时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