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读出意境,读出情感

    读出意境,读出情感

    时间:2023-02-05 14:25: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黄幼香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语文教師应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获得文章思想主旨的熏陶与感染,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朗读

    情感朗读是一种把情感融合在朗诵中的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育视野下,情感朗诵又是一个具体的阅读教学表现形式。诵读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读写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只强调诵读中学生的认真程度、声音洪亮与否等,学生大多也是机械性地朗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感朗读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部分小学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情感朗读。从情感朗读的优势来看,其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一些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朗读兴趣。

    二、朗读教学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朗读即为有声音的阅读,这也是阅读的基本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朱教仁教授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一般只负责讲授课文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朗读则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作用,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的思路,或者跟着大声朗读,由听到想象,再把整个课堂代入文字中去。同时教师还能够随机点名,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跟随阅读人的声音。

    (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朗读是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对文字的理解,提升汉语使用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接受和记忆的能力都特别高,所以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才能,在朗读教材中培养学生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

    (三)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是指个体在事实、情感、价值取向和意见观点等方面采用有效且适当的方法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本领。沟通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对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助益。由于一般的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句表达不清、结巴等现象,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交流,从而建立更融洽的社交关系。

    (四)提高思维与认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探讨各个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正确的指导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教师要声情并茂地进行泛读,通过泛读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朗读技巧的讲述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对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整个语文课堂被教师的“讲授”占据。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更谈不上朗读技巧,使得朗读练习流于形式。

    (二)朗读教学方式单一

    在朗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会让学生齐声朗读、示范朗读,或者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这种单一的朗读训练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结果收效甚微。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经常会挑选几个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往往忽略了其余学生的朗读练习需求。

    (三)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获得有效信息,同样的文本不同水准的老师所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有的教师水准低一点,教学模式偏于陈旧,一段原本很精彩的文字介绍得平淡无奇,不能完整地把学生所要掌握的有效信息、作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讲述清楚,更谈不上和作家的情感产生共振。有的教师,则利用学校可以使用的教育资源和较先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如沐春风,让学生获得了朗读的美好与快乐。好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读书课堂上收获知识、体验快乐的保障。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沿用保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提不起读书的激情与兴趣,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朗读时情感渗透不到位

    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开展情感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把课文读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感染力,无法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自然也很难感受到文章里丰富的人文内涵。

    四、影响小学语文情感朗读的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虽然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教学选择,且可以对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但由于影响情感朗读产生的因素比较多,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朗读。首先,师生群体对情感朗读的认识程度高低会影响情感朗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一旦缺乏对情感朗读的有效认识,就不会在实际教学中较多地尝试情感朗读。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技巧的讲述也会影响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情感朗读技巧的讲述,导致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偏低且无法得到较好提升。最后,整体教学环境影响不容小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下,情感朗读往往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予以支撑。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情感朗读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师生对情感朗读的认识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升师生群体对情感朗读的认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需要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出现的变化,以及对情感朗读内涵的认识,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朗读教学尝试的基础。在教师对情感朗读有了一定认识后,应当向小学生讲解情感朗读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情感朗读同一般性朗读形式间差异性的了解。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灌输一些情感朗读知识,能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到情感朗读的特点和要求,为后续的情感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朗读,渲染氛围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示范朗读必不可少。学生通过聆听,或观察老师的面部表情,逐渐掌握文字的表达情感基调,或慷慨激昂,或抑郁低沉,或嘲笑,或赞扬,或喜欢,或憎恨……以正确拿捏好自己的朗诵表达情感,从而加深对文学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自己朗读,感受语文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变化,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新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本身都具有强烈的思想情感,情节越是跌宕起伏就越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走近书中人物,细细品味和揣摩这位作家的“言外之意”。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编设了多篇散文,作品语句简练、感情真实,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既可以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心理情感,又可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深刻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重点讲述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回忆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分难舍的深情。

    教师指导学生依次朗读前面三个自然段中道别的抒情语句。后面三个自然段,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语”,让学生继续读课文(需要学生读准语音,压低音量,放慢语速,领会告别“亲人”的惜别感情)。

    (三)适当增加课堂朗读时间

    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朗读计划。只有设计了周密的朗读计划,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要做到吐字发音正确、清楚、规范,并从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预留10分钟的朗读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实现有效融合。

    (四)创设相关情境

    情感是一种内在认知的情绪表现,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无法较好地进行情感朗读,同课堂教学较为死板有直接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基于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感朗读环境。例如,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古典民族音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朗读课文时受背景音乐的影响更好地尝试情感朗读。小学语文教师所模拟和创设的情感朗读情境可以较好地辅助情感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的不断影响,小学生在阅读时也能够对情感融入、情感表达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五)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朗诵兴趣

    在学校语文课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情感朗读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咀嚼文章的过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文课的魅力。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课文情感朗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视角去感知其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妈妈睡了》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并让他们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用歌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之中。此時语文教师可用温柔舒缓的语调让学生去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母亲讲述给同学们听。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与文章内容产生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课文朗读兴趣。

    另外,由于语文课本中介绍的很多情景都是学生无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为让学生更快地走进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再现文中刻画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

    (六)锻炼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

    学生要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诵读。所以,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章内容。

    如课文《桃花心木》是当代散文家林清玄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写起,写到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引出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全文语言亲切自然,文笔恬淡清新,娓娓道来,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意味无穷。

    当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桃花心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样一个问题展开思索的时候,就必须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理解桃花心木的高大和柔弱之间的极大反差,以便于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让学生在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展开情感朗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感知、认识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和健康的情感去认识和感知世界。这样,不仅能借助课文强烈的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感情,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2期)2022-04-08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1年12期)2021-04-08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台上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0期)2018-07-06端午节的来历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4年2期)2014-03-11
    相关热词搜索:读出意境情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