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意象分析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基于意象分析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时间:2023-02-05 19:2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李铭艺

    意象之于古诗,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古诗词中意象颇多,从日月乾坤到花草鱼虫,从自然情感到人文构建。这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眼观景物的描绘,同时又饱含诗人此情此景下丰富细腻的情感或是深刻的哲思意蕴。意象大都来源于诗人真实的生活,加以自身情感的修饰,借意达情。将古诗词中的某一特殊意象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中国古典文化,不仅仅对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特性。

    一、“酒”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收录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酒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诗人也最喜与酒结缘。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共收录了39首古诗词。其中,就“酒”这一意象,直接描写的就有11首诗词:

    这11首包含酒这一意象的古诗词,或是借酒怀古,歌以明志;或是以酒叙事,寄寓慨叹。“酒”在这里,不仅仅是诗人增添胆识、豪纵放歌的一味醇香,更是激励他们迸发才思又或是借此抒怀的寄托所在。不同的诗人在酒中透露着不同的心事情绪,诗人或消沉,或愉悦,“酒催诗性”,也催得“酒”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所占幅比不断增加:

    在教材布局设计上,统编版教材除了课本平时设置的古诗词单元学习任务外,也增加了古诗词诵读的部分,让学生在学习鉴赏的同时,能够自觉诵读经典,感受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酒”的文化内涵

    酒,作为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意蕴。它有时出现在宾客往来之间,是“乘醉听箫鼓”的乐享;有时它也出现在夜深人静之时,是“一樽还酹江月”的洒酒抒怀。

    (一)借酒抒情

    “酒”是对春意盎然时至情至性的欢腾。宴请亲朋,对饮邻里。酒自然而然成为骚人墨客表达喜悦之心的佳品。如杜甫的《客至》,作者在诗中由外至内,从迎客到待客,字里行间无一不显示出作者对客的喜悦。古人好饮新酒,佳客临门,本应以新酒相待。但因诗人家境之贫且地处之远,只能以“旧醅”来招待客人,由此也表现出诗人因招待不周而表现出的歉意。从“春水”到“群鸥”,从独酌到邻翁,从“相对饮”到“尽余杯”,诗人将眼前这自然之景与客至之喜尽情相融,空谷足音,陶醉乐中。

    “酒”是对壮志难酬时失遇之心的愤慨。中国古代文人多怀有报国壮志之心,但也难免会有处于这一腔热血无处可投的悲惨境地,诗人借酒浇愁,这就使得诗歌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悲剧情怀。如李白纵有一身傲骨,无奈处处碰壁。以一首《将进酒》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不平。诗中有他“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深切感慨,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宏放。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一曲,道出浔阳江头的落寞。明明字字句句都是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却又以“同是天涯沦落人”表明了自己无故被贬的遭遇,愤懑之情也就随着琵琶嘈嘈声中暗暗流出,意味隽永。

    “酒”是对颠沛流离后欲说还休的怀念。在李清照的笔下,“酒”这一意象的使用,不仅数量繁多且意义多变。以酒怀人,是深深的眷恋,也有美好的祝愿。随着词人生活的变迁和心境的不断变化,“酒”在其南渡之后更是饱含了自己对丈夫的怀念,对往日时光的眷恋以及对这山河破碎下故土的无限深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作为开场,以叠字的方式铺就了悲凄惆怅的意境。词中是“淡酒”,且也不过“三杯两盏”,但这一抹淡酒中酿就了十分厚重的浓愁。酒中是对过去与丈夫幸福生活的怀念,是对当下亡国破家颠沛流离遭遇的感叹。“酒”这一形象伴随着她的漂离愈加丰满。是“满地黄花堆积”的苍凉,也是“独自怎生得黑”的叹息。

    “酒”是对抑郁悲愤时沉着狂放的豪迈。正如上文提到的《将进酒》,青莲居士在举杯宽慰的同时,将那些对入仕的期冀和出世的洒脱全都沉淀在这一杯佳酿之中,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言壮语中,在这酣畅豪迈的笔调下,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自己的潇洒胸怀。酒后的奔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飞扬,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激愤。暂时失意又如何,陷入穷困又如何,他饱含情感的诗句奔天入地,激荡着无数文人士子的内心。

    (二)独酌感慨

    “酒”是萧瑟秋意下杜子美的百感交集。《登高》一诗,极具其沉郁顿挫之风。诗中写作者登高而望,在这“无边”落叶的“萧萧”声中,眼看这“不尽”“滚滚”的长江水时,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有“万里悲秋”下“独登台”的惆怅,有对壮志未酬“繁霜鬓”的愁苦。想借着酒一诉衷肠,却又因病不得不断酒。身已患病,心却系天下苍生。寥寥八句,百感交集,尽显诗人忧国忧民的悲苦情怀。

    “酒”是跳荡雄肆下鲍照的强烈呐喊。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以贫寒之士的身份为天下寒门士子发出强烈呼声。诗歌充斥着诗人难以抑制的愤懑,酣畅淋漓的笔下始终体现着他那一份昂扬激越的不平之情。这一份份的不平与愤懑,诗人却只能举杯借酒以自宽。但这酒也始终无法浇灭源于天下寒门士子的愁。可这社会的黑暗,也只能讓他选择“吞声踯躅不敢言”。诗人在酒中的倾吐之辞,也正是对这黑暗统治的批判和失望。

    酒,当然也是诗人在刹那间顿悟人生哲理的人间“真味”。曹操的《短歌行》开头就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八个字引出了自己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的感叹。而后又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表现自己报国无门想要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人生苦叹。诗作以“周公吐哺”的典故作结,表现出诗人自己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决心。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同样也借酒发出了人生易逝的感叹。诗人借酒酬月,上阕写景,谱写出“江山如画”的豪迈景色;下阕怀古,借酒抒情。让心中无可奈何的伤感和这人世间的无常在“多情应笑我”的感叹中,感悟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旷达。

    三、酒发展为重要意象的成因分析

    回看古典诗词,酒似乎已经成为诗人创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诗经》开始,酒作为人们生活中用途广泛的饮品之一,开始进入诗歌行列。魏晋陶渊明以组诗《饮酒》将诗酒文化发展起来。但要说对其痴迷的,还是当属李杜二人。文人爱酒,酒也推动着古典诗词的发展,但是文人骚客对酒喜爱至此,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解释。

    (一)兴趣使然

    酒作为古代一种常见的饮品,许多诗人也只是对它产生兴趣。或是药用,或是如常。诗人们也只是对其赞美或批评,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依赖性。

    (二)超脱现实,退散千愁

    在酒精的作用下,暂时的麻痹可以带领诗人超脱现实的束缚,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饮酒作诗,又在诗中写酒。酒这一意象也在诗人的咏叹下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酒后的李白可以忘却初入长安时的徘徊,直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愤力量;酒后的他同样可以暂时放下“赐金放还”的苦闷,留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欢。在酒的作用下,诗人可以逃避现实中的苦闷挫折,超脱外物的限制,得以片刻的舒畅。

    其实更多的诗人是把酒作为排解自我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酒消愁。杜甫在《落日》中以“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来表现自己难以疏导的千愁万绪。宋代陆游也以“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来表现自己借酒消愁后的畅快。

    (三)以酒代言,辅助情感表达

    有时诗人也会借助酒来加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图。有时是“把酒东篱下”怡然自得的喜悦;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用明喻的不舍;有时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温暖对饮的炽热;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开怀痛饮下的悲凉。这些或喜悦或悲伤的情感,就充斥在诗人的酒中,混合着他们的真性情,一同饮下。不必明说,却让人时时感受。

    四、“酒”意象在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带有明显目的性

    在高中阶段,古典诗词的教学大部分停留在诗歌鉴赏的模块训练。教师在设计古诗词鉴赏专题时,通过传授相关的技巧方法和模板化答题思路来完成该模块的教学。纵使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在高考面前,素质教育更像是一面无法全面落实的大旗。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是学生都对高考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而在高考试题中,此类题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平时即便教师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在试卷结果的呈现上也收效甚微。因此,更多的教师选择只讲授做题方法及做题策略,而放弃了对古诗词中意象的分类分析以及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把握。也就导致了学生无法自行对诗歌进行鉴赏品析,只能根据模板进行“默写”答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无法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得到提升。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以“知人论世”“文学常识”“重点句子赏析”“整体鉴赏”四个模板进行分析讲解。但对这首怀古词并未进行深刻的分析。就其意象来说,其中包括“大江”“浪”“乱石”等等。作者借物抒情,以“一樽还酹江月”祭这江水汤汤,念这豪杰豪情。这杯酒带领诗人通往何处,又让诗人想起了什么,最后又借这杯酒感何叹等等。教师可以借助这杯酒,帮助学生建构起“江水下”“梦境中”“饮酒后”的画面,走进诗人所造的理想之境,凑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被贬后的惆怅及对人生转瞬即逝的感叹。

    (二)意象解读照本宣科

    随着语文课堂的不断实践和更新,语文教学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已经十分注重对诗词中意象的解析。但是由于意象自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使得部分教师会忽略对诸如像“酒”这一常见意象的解析。在进行古诗词授课时,并没有从客观分析意象入手,只是在上课时对照课下注释对重点诗句进行讲解。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接连出现的“金樽”“三百杯”“长醉”等词汇或明或暗的都是以“酒”这一意象展示出来。但是上课时教师只说明全诗以“酒”为脉络,而没有阐释李白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又是因何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么学生在对诗歌进行理解时,就不会回归到诗歌本身,在诗歌语言建构的基础上去感受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魄。

    (三)流程化教学使美育流于表面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往往会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字词,逐句翻译,最后对全诗进行整合并赏析。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方式,在课堂上记笔记,课下不断闷头背诵。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真正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学生对意象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了。比如在进行《声声慢》教学时,一些老师会采用划重点诗句,要求背诵等方式来使学生掌握。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死板地接受了单一的古诗句,而并未对诗歌内容、诗人情感进行理解,从而也无法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最终也影响了自身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提升。

    五、核心素养下古诗词意象教学的优化

    (一)锻炼思维发展,感受诗词境界

    由于中国古代诗词距离中学生的生活遥远,有些意象也十分晦涩,且不同诗人笔下的意象及其意向群及其多义性,人写人殊。所以教師在对某一首诗词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联想、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走进诗人创设的情境之中,丰富学生对诗人所作的画面和情感的认知。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构架中,通过多种诵读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诗人笔下的字句,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如《登高》是杜甫晚年登高而作,面对萧瑟秋景,以年老多病、穷困潦倒的形象将心中情绪尽数吐出。由于学生缺乏人生阅历,也并未有此类似的情感,所以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萧萧的“无边落木”入手,通过范读等方式,为学生在诗歌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想象长江滚滚而来的萧瑟景象。暮年离乡,又身患重病,想要饮酒消愁也不能。作者对自己的悲,对家国的愁,最终也难以排解。通过想喝却喝不得的酒,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诗人的愁苦。

    (二)提升审美能力,感受诗作魅力

    审美是一种能力,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高质量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古诗词就是很好的示例。另外,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课堂,而不应只作为老师的“一言堂”。以互动问答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对诗词的理解,更能够保持活跃高效的课堂气氛。在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樽清酒”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诗人被贬黄州的背景入手,来探讨故国神游后的感受、探讨公瑾当年的英姿、探讨苏轼的这杯酒终是何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保持灵活思维去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鉴赏诗词美的同时,更好地去探索诗中的意境。

    (三)基于语文特点,传承文化自信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下古诗词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及鉴赏技巧,更要在此基础上,以某一专题出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能够逐步承担起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还是以“酒”这一意象为主题,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时,也应该为学生开启拓展整合的道路。比如在完成李白的《将进酒》教学后,教师可以以此为题,引导学生整合不同诗人在不同心境下以酒表达的自我情感——东晋陶渊明带月荷锄,夕露沾衣,把酒东篱,境与意会自在妙处;盛唐太白以酒纵歌,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与睿智;北宋子瞻中秋把酒问月,乘酒尽兴,银辉漫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不断地思维发散,大家对“酒”这一意象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诗句进行整合,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不同诗人心境下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传统诗词的熏陶下,自觉主动地发觉文字的美,不断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彭芳.寄情于梦 下笔成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苏词”意象品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8):24-26.

    [3]曹贤.高中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耿心语.易安词的男性书写——以“酒”意象为例[J].名作欣赏,2021(32):92-94.

    [5]施春晖,汤苗苗.论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11):41-43.

    [6]孙健.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法——以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分析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05):63-64.

    [7]張国荣.论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及象征意义[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04):50-54.

    [8]于冬华.唐代诗人与酒的情结[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32-34.

    [9]杨艳平.析中国文学中文人酒文化现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48-51.

    猜你喜欢 意象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2年3期)2022-05-26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名作欣赏·学术版(2022年5期)2022-05-12抚远意象等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庄子》中的舞蹈意象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诗词书法作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10期)2021-12-04我爱古诗词快乐作文(1.2年级)(2021年2期)2021-09-10本期主题:莲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6-11【诗词篇】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3期)2021-03-19来自林间的风星星·诗歌理论(2020年6期)2020-09-16背诗词的烦恼(下)儿童故事画报(2019年8期)2019-08-14
    相关热词搜索:古诗词意象高中语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