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2022年)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2022年)

    时间:2023-02-09 09:1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2022年)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4篇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篇1

    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近日,中央纪委研究室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提出要通过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

    中央纪委研究室指出,体制障碍是最大的障碍,机制缺陷是根本的缺陷。总结起来,影响反腐败成效的问题主要是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监督合力,有些案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坚决查办,有的地方腐败案件频发却追究责任不力。归根到底,这都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中央纪委研究室表示,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两个为主”。

    一是“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掌握案件线索和查办腐败案件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反腐败威慑力的关键所在。在原来的习惯性程序中,不少地方纪委如果发现本地重大案件线索或者查办重大腐败案件,都必须先向同级党委报告,在得到主要领导同意后才能进行初核或查处。如果案件线索处置和查办必须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上级纪委同时知情,那么就会对地方党委形成制约,就不能轻易放弃对案件的查办,这有利于推动查处腐败案件,打击腐败犯罪。

    二是“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纪委书记、副书记是一级纪委的主要领导,他们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有利于强化他们同上级纪委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他们更加大胆地履行监督职责。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为主”是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内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创新做法,既坚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又保证了纪委监督权的行使,有利于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中央纪委研究室强调,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两个全覆盖”。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
    二是“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从这些年的反腐败实践看,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也发生了腐败案件。这说明权力不论大小,只要失去制约和监督,就可能被滥用。今后,按照所有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原则,必须进一步强化纪委的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各派驻机构是由上级纪委派出的,必须坐到纪委位置上来,代表上级纪委行使监督权。各巡视机构都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着力发现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地方党委书记的同志在内,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贪污腐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等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

    同时,还要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单位、个人行使,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规范行使。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篇2

    两个责任专题约谈内容

    XXX市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专题约谈记录

    约谈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约谈地点: XX办公室

    约谈领导 XXX 参加约谈人员: XXX、XXX等

    约谈对象 XXX 单位及职务

    记录人:

    谈话内容:

    问:请谈谈你在工作上及工作作风纪律上存在什么问题?

    答: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存在组织水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平时加强学习组织纪律,提高了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组织意识,不存在作风纪律的问题,不存在不作为的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开展对照检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组织对于党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履行“两个责任”是硬指标,是刚指标,一定要坚决执行,决不敢懈怠。当然也有党风廉政精神贯彻宣传不够到位,制度措施力度还不够。监管还不够全面的情况。

    问:请问你下一步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哪些打算或举措?

    答:下一步,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深刻领会“两个责任”的重大意义。按照:“知责、尽责、负责”的要求,把落实党风廉政工作推向高潮。全面把握责任内容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健立健全落实机制,推动责任落地生根,同时突出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抓好监督检察。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篇3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要: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两个必然”;
    “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它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并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则是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它既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科学结论,又是当时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如果说“两个必然”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那么“两个决不会”则为这种趋势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宣告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这是因为:

    (1)它仍然保持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分配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这些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因为国家调节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有两个后果,

    (1)经济危机的爆发: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3次滞胀的危机;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的经济危机。
    (2)社会化占有形式的出现:资本家“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资产阶级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从19世纪后半期起,相应地建立了社会化占有形式,包括各种股份公司、垄断组织、某些部门和企业的国有化。但社会化的出现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根除经济危机。是“冒牌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只能缓解,不能解决。这就要求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就是“两个决不会”。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

    (2)二战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上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经济运行和社会的稳定,最终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3)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包括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的过程;
    这两次调整的重要性在于一个是确立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一个是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国家干预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平衡。

    (4)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如垄断与竞争并存,出现了股份制,垄断向跨国公司发展;
    通过经济全球化获取最大的利益制度调整。

    通过以上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资本主义对自身发展的调整在再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调节了社会不公,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增强了对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调节能力,减轻了经济衰退发生时的剧烈程度,使资本主义社会获得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延缓其灭亡的时间。

    二者关系

    第一:“两个必然”是社会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两个绝不会”的逻辑结论。它们之间并不矛盾。

    社会运动的规律表明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会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对于马克思自己的“两个必然”的说明他基本观点是“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 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对此,恩格斯在1880年所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阐述得非常清楚。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而是全世界同时发生,所以他们认 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去占有生产资料 ,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完全被社会主义取代,甚至现在它依然在较快速的发展着,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越发达,为共产主义准备的条件就越充分。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 增长,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因素也随之增多,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自我否定的力量也逐渐增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可能比马克思预期的时间要长得多,过渡的形式可能更复杂多样,前进的道路可能更加曲折艰难。同时,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所以“两个必然”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马克思正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组成部分,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
    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已经提出了“两个决不会”,不存在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任何原理进行“修正”的问题,“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如果硬套“两个决不会”,就会导致这样的理论观点:在我国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私有制社会形态因其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因而是“决不会灭亡的”。

    第二点也是更为直接重要的一点,“两个必然”的实现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对应,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两个必然”的实现就是“姓资”和“姓社”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的对应,这是在开始认识和理解它们之间关系时就犯了最容易也是最更本的错误。就像在苏东剧变、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之后,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干部都认为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从而对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抱有怀疑态度,甚至出现“信仰危机”。一样的,我们要知道“两个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客观产物。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走发达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用的成就,就直接步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来发生了苏联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这不是对两者理论和它们关系的推翻,反而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看这更从反面论证了它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

    “两个必然”指出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造就特定的社会体制,并且使之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相符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社会体制和现行经济体系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遵循“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基础上实施的。由此,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后相继关系的简单直接对应,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产物。但要把这两个必然性变成现实,最终还是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在当今世界发展生产力的两种制度模式中,社会主义更有发展效率,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确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新的文明成果。面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我们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第三,经过历史和事实的证明我们可以准确得出“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单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看,实践的结果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从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到落后国家一国胜利,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消灭商品货币到利用商品货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模式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等,都是从不同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并且曲折的过程。我们不要看到当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而由此产生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这是毫无理由毫无根据的。我们必须认识所谓不发达国家并不是单指社会主义国家。进而我们更要了解,从近五十多年来的情况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清“两个必然”;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解“两个绝不会”;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清“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经过历史、事实证明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辩证统一。

    总结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两个必然”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条件。二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
    并且正确认识和理解它们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坚持并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清楚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更加客观和正确的认识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及意义;
    使我们更为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以及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曲折的发展,必定终会受它们的作用的影响,而朝着更先进,更正确的社会和方向发展。

    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篇4

    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纠葛

    --------------论中国房地产现状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女人和男人甲从小青梅竹马,成年后顺利结婚。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本应该是家庭和睦,幸福生活。可是不幸的是,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男人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男人乙把这个女人掠走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十几年后,有一天男人甲决定要回自己的妻子,于是他便把男人乙告上了法庭。法院出面调解,并没有正式宣判。本来根据法律条款,法院应该判处男人乙有罪,并且将女人归还男人甲。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特殊原因,法院并没有直接宣判,而是将原因告诉了男人甲,男人甲听了后,表示能够理解。最后的结果是法院判男人乙无罪,但是男人乙确实是对男人甲造成了伤害,所以男人乙必须对男人甲经行必要的补偿。

    我认为这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中国房地产现在的尴尬局面。男人甲即民众,男人乙便是地产商,而女人便是香饽饽房地产。

    经济发展初期庞大财富的支持是必要的,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个的财富和实力。于是房地产便成了中国发展初期原始积累的一种工具,帮助国家聚集了一大批资金,带动了六十多个行业的发展,并且在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就是故事中当中的特殊原因——原始积累。

    在这里面我们需要特别明确的一点是,原始积累本身对人类就是一种伤害。即不管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男人乙掠走男人甲的妻子怎么都是不对的,在道义上行不通。土地本来就属于人民,但是地产商却通过土地赚取人民的利益,这是不合常理的,说的难听点这是强取豪夺。

    而且房地产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发展初期原始积累的工具,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伤害,由此产生了一项罪名-----“原罪”。这项罪名包括,为官场腐败提供了温床,挤压了一些其它行业的发展,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等等。

    对于原罪的论断,万通董事长冯仑说:“我坚持认为原罪是最初制度安排上的困境和悖论造成的源发性疾病。”是有历史的原因的。而对于原罪他说“用宽容和历史的智慧、以不了了之的方法逐步淡化“原罪”问题是最明智的选择。”

    对于冯仑的看法我大体上是赞同的,就像故事中的男人甲一样。因为当年的那些特殊原因,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犯下的罪行,毕竟他们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这样却对民众极其不公平。因为他们在故事中受到了伤害却没有得到补偿。

    这种伤害作为一种历史遗留原因,我们已经难以挽回。当务之急是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在不公平的一面增加一些砝码,使得整个事情变得公平,还有就是原始积累过去了没有,人民是否还得为原始积累做出一些牺牲。如果要,还要牺牲多久,牺牲多大;
    如果不要,对于过去的伤害,是否可以进行一定的赔偿。

    个人认为房地产发展到如今,是该到了反哺的时候了,他们应该补偿民众。而且在2011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交流时谈到房价的时候就曾告诫地产商“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房地产的原始积累时代已经过去了,暴利时代应该结束了,房价应该回归到一个合理的位置。这些年房价带给人民的压力也应该缓下来,在接下来的一轮投资建设中,房地产应该尽量以社会责任为担,在变化中,不断补偿人民。

    不错是应该轮到地产商尽责的时候了,可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使得整个补偿变得公平公正。有些人认为只要国家来个硬性规定,直接就能使得房价直线下跌。这个方法是不正确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本就是一个带病的身子,如果突然下一帖猛药,那么有可能一下击垮整个市场,到时候受伤的是所有人,所以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如果要真正的公平,我想着这可能涉及到了一个再分配的问题,这个是十分棘手和困难的问题。为什么会难呢?因为第一次分配是极不公平的,是一次原始积累,是一次伤害。而第一次的不公平,就会对第二次的分配带来很大的困恼,因为这样会触及一些权力强大着或者财富拥有者的利益,而且一旦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就涉及到了整个社会,所以这里面政府的插手是必要的。就像最近几年出来各种政策,说不上好或者坏,但是是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政策的调控,这是一种必要的因素。

    最后我认为,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哲学问题,要解决中国的房地产问题,需要站在哲学的角度考虑,所以解决的方法也需要哲学思想。而这个思想来自杰瑞米·边沁的功力主义:追求最大的幸福。

    追求最大的幸福,即应该做最有利全局的安排,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益达到最大值。而怎样才能使得整个社会达到最大值呢?我不认为单一的调控房价,使得房价下跌就能使得民众获得最大的好处。即使房价下跌了我相信,能买的起房的人依然不多。而且房价的下跌也可能对一些相关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也直接影响了一大部分民众的利益。所以在房地产的问题方面我们更应该用一种理性心态,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政府、民众、还有地产商应该合力,使得整个社会的幸福值达到最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政策基本上是合理的,考虑到了整个社会,使得社会效益达到了最大值。可是现在不是以前了,环境变化,到底怎样做,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达到幸福最大化,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确立形式两个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形式与政策第一专题两个确立形势与政策第二专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