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3-02-10 19:5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覃洁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发重要,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正是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其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以小学语文为例,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培养

    让学生进行预习,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主要为了对所学内容进行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以此能够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为了提高学生预习效果,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需要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做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对这门课程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但是思维能力正是处于活跃的阶段,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情况,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着重培养,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的使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在进行课堂学习中能给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

    (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能够在课堂教学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基本的掌握,这样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跟上教师教学思路,同时还能够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关于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预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对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课预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从激发学生预习兴趣、设计预习任务和传授有效的预习方法进行,以此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首先要能够激发其对这方面的兴趣。首先,应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在这方面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的重要性[3]。基于此,教师可利用班会对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让这些学生就自己养成的预习习惯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此能够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受到影响。

    (二)设计预习任务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在进行自主预习中方向不够明确,这会影响其预习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合理设计预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的,促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需要教师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认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可从这一点进行,根据教学课文,为学生设计关于生字的预习任务。之后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主要就课文中涉及到的重点字词进行掌握和认识,从而不断丰富其现有的生字量。期间,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进行拼读,同时还要将不理解的生字词进行适当的标注,完成后按照生字词的笔画进行书写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字词的记忆。二是,学生在完成字词预习后,还要对课文进行诵读,之所以这样做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加深文章理解[4]。在此引导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通读,直到能够通顺地完成整篇文章诵读。三是,教师还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具体的预习问题,之后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课文预习,对课文内容主旨和表达的情感进行自主分析和体验。

    (三)传授有效的预习方法

    在学生预习中,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会对其最终预习质量产生影响。为了能够提高学生预习效果,教师则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信心。对于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可结合以下几点进行:一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具有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预习内容,如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可让学生将一些不认识的字词进行圈画标注,这样便于对课文内容学习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基础。二是,注重预习形式的多样化[5]。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时,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生字词进行标记,之后在课堂中着重听教师讲解。这种预习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经过长期使用,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种情况,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注重预习形式的多样化。在具体教学中,所讲解的是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需要学生在标注不理解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实际参与的方式,在激发学生预习课文兴趣上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二年级部编版《坐井观天》这节内容中,课文中是以青蛙和小鸟作为主要“人物”,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两人作为一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证明,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对文章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有效提高学习效。在这种方式下进行预习,有助于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满足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这门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基础条件,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要能够激发其预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而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切实提高对课堂学习内容的預习质量,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艳平.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以《爷爷和小树》为例浅谈如何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J]. 语文课内外,2018(8):267,270.

    [2] 吴幼珠. 有效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低年级教学点滴之谈[J]. 新课程导学,2020(12):90.

    [3] 许欣. 试析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以语文课为例[J]. 语文课内外,2018(33):258.

    [4] 王泽钦.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指导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9(4):290.

    [5] 杨雯雯. 微微一课妙预习,智趣导学入佳境——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J]. 读与写,2021,18(11):58.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小学低年级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12期)2016-12-29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相关热词搜索:预习语文课培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