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激发探究兴趣,丰富探究内容,提升探究能力

    激发探究兴趣,丰富探究内容,提升探究能力

    时间:2023-02-12 10:0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贺 婷(江苏:丹阳市丹北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3~6 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幼儿入学后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在幼儿园阶段就应尽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幼儿进入小学的各项准备。

    科学探究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的科学学习要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开始,引导幼儿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从激发探究兴趣、关注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三方面入手,通过科学活动帮助幼儿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环境能促使幼儿萌发探究的兴趣。有趣味的环境,有材料可用的环境,有科学特色的环境,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积极性的关键。

    (一)方位设定

    在幼儿园中设立科学区域,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和环境。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区的设置首先要考虑自然光照,以方便幼儿开展光影游戏、观察光照和观云等科学探究活动,也能为动植物养育和生长等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可以将科学区定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同时,还应设定在靠近水源之处,以方便幼儿开展玩水等活动。科学区域还要保持安静,以免游戏中的幼儿受到他人的干扰。方位的设定为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奠定了第一步的物质基础。

    (二)材料投放

    科学区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见下表)

    这些材料可以用托盘存放,让幼儿可见、可闻、可触摸,引发其对科学区域和材料的兴趣。

    在科学区里还可以投放记录本,帮助幼儿记录结果、分享经验、获得成就感。在相关材料旁边还可以投放科学绘本,如《我们爱科学》《水为什么变脏了》等,这既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又能拓展其经验和认知,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科学学习积累经验。

    (三)布局创设

    首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味、有吸引力、有参与度的科学探究墙。可以在科学区墙面上创设“科探公告栏”,呈现有趣的科学游戏及幼儿科学活动轨迹。这种做法不仅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还能分享有益的学习经验,激发幼儿思考,对幼儿进入小学后开展独立思考十分有益。

    其次,可以在材料柜上创设趣味标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操作水平,引导幼儿设计属于科学区的标记,充分利用标记的作用提升其物品收纳能力。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弱,但能认识常见的动植物,所以小班科学区标记可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知的水果、蔬菜、动物、生活用品等图片。中班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能感知动植物的一些生长变化规律,能发现身边常见材料如盐、色素等的溶解性质等,针对这些特点,中班科学区标记可以设计成一年四季、风雨雷电、白天黑夜等,还可以利用一些数学概念如点数对应来设计标记。大班幼儿的经验更加丰富,操作能力也不断增强,能对简单的事物进行推理和分析,所以在设计大班科学区标记时,可以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还可以利用加减等数学概念来设计标记,做好幼小衔接中数学学习准备和学习习惯的准备。

    丰富的科学探究内容,能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并在活动中积累有益的认知。丰富的科学探究内容包括生活活动、实验活动、偶发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内容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活动,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学习准备。

    (一)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探究

    一日生活皆课程。好的教育应该来自儿童平凡、寻常的日常生活,来园、离园、盥洗、饮水、用餐等都蕴含着科学教育的意义。因此,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引发幼儿的探究。

    以“盥洗活动”为例。当幼儿打开水的瞬间,会发现水龙头和水流大小的关系,开大一点水流会变大变急,开小一点水流会变小变缓;
    当幼儿用手接触水流的时候,不仅能感受到水的流动,还能感知接触面和水流面大小的关系,发现双手接水比单手接水要容易;
    当幼儿使用洗手液洗手的时候,发现通过搓揉等方式会产生泡泡,泡泡多少和洗手液多少成正比,泡泡在阳光下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等。在这样的生活活动探索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体验,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答案,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实验活动中的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活动聚焦于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知识,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和操作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不仅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的习惯。

    例如在大班开展的“手电筒”小实验中,可在教室里投放一个帐篷,让幼儿开展光影实验,探索影子大小和光的关系。还可以提供黑箱子,结合手电筒让幼儿玩手影游戏,结合色板玩变色游戏,用手电筒结合透明膜、透光纸、白纸等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哪些是透光材料哪些是不透光材料。同时,可以提供相应的手影图书,以支持幼儿专注和沉浸于探究。

    (三)偶发活动中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区域,还包括室内外的各种科学探索。科学探究可从室内走向室外,让幼儿在户外探究;
    可从区域走向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探究;
    可从单一走向多元,支持幼儿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所以在偶发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可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让幼儿思考发现的问题,探索科学的奥秘。

    例如在一次饭后散步中,幼儿刚走到户外,就惊喜地发现雨后的地面上出现了很多小水坑,他们非常兴奋,不断地报告着自己的发现。于是我们立即开展了一个寻找小水坑之旅,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和思考时间。他们在户外的玩具中寻找水坑,发现水槽里有很多水,油桶上有圆圆的水洼;
    看到滑梯处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洼,这让他们对形状、大小都有了一定的感知。在车棚附近,有幼儿发现了一个比较大也比较长的水坑,开心地对着水坑里的自己说:“哈喽,小水坑!你好,小影子!”还有的幼儿把手放在头上,扮起了小兔子,水坑里的倒影也变成了小兔子。有的幼儿还发现自己蹲下,水坑里的影子变小了,站起来弯下腰,水坑里的影子又变大了……就这样,他们在一步步地探索和思考水坑和倒影的秘密。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所以科学探究不仅是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也要发展其计划预测、探究实验、记录反思、分享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有计划地实施学习对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在科学探究中帮助幼儿掌握这一能力。

    (一)计划预测

    在预测的时候,幼儿会思考之后会发生什么、需要怎么做之类的问题。发展计划预测能力不仅有利于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

    以“柿子的探究”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计划怎么探秘柿子,是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还是玩一玩等,引导幼儿了解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其次可引导幼儿猜一猜一棵树上有多少柿子,激发其探究兴趣。还可引导幼儿预测柿子横切是什么样,竖切是什么样,预测柿子在悬挂之后会变成什么样,悬挂多久可以制成柿饼。让幼儿在不断地计划和预测中,找到科学探索的方向,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探究实验

    幼儿的科学探究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实际问题,在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幼儿能直观地了解到探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在动手动脑中进行发现和探索。

    以科学探索中工具类材料卷尺等为例。卷尺能帮助幼儿用来测量长度、宽度,感知长短和宽厚等科学概念;
    放大镜、显微镜之类工具可以用来观察细微的东西,让幼儿感受肉眼和仪器观测下物体的不同;
    天平、称重之类工具可以引导幼儿感知重量等科学概念;
    温度计之类工具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温度、感知天气等现象。

    幼儿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能够养成真实的学习状态,也可以提升他们利用、开发工具进行探究的能力。

    (三)记录反思

    对实验的结果和探究的过程可记录下来,为下一次科学探究积累经验,教师可有意识地运用文字和符号辅助幼儿记录和总结游戏的过程、想法。

    以“探索霜”的活动为例。在探索霜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霜,进行霜的融化和形成实验。在回顾的过程中,幼儿会花时间考虑自己做了什么,发现收集霜需要用到刮的工具和盛放的工具,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知道了霜在室内很快就会融化。当开展完这样的探究活动后,教师提供一些记录的表格和本子,让幼儿用符号等完整地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或者记录自己的思考,帮助自己梳理活动过程,积累经验,提升探究能力。

    (四)分享交流能力

    通过探索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发现,在大脑中形成了许多刺激,这就需要幼儿把它表达出来,共同讨论。

    以“探索薄荷”为例。采摘薄荷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发现,例如,有的幼儿发现“薄荷的叶子有大有小”,有的幼儿发现“摘叶子要从靠近杆子的地方,不然叶子就破了”,“摘过叶子之后,手上也会有薄荷的香味”,“叶子摸起来毛毛的”,等等。交流讨论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幼儿通过聆听别人的谈话,可以学习和尝试使用别人的办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幼儿通过与同伴交流,可以梳理自己的科学思维,明确操作方式,这更是一种从具体实践到抽象概括的能力提升。

    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会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生活,也会影响幼儿终身的学习。要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爱科学、爱探究的科学观,提升幼儿会观察、会探究、会解决问题、会记录的科学能力,为幼儿的小学学习奠基,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水坑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5-24跳水坑孩子·小学版(2020年7期)2020-02-24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2期)2019-09-23I Like Rainy Days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19年6期)2019-09-10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路上的水坑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9年48期)2019-01-08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新高考·高一数学(2017年5期)2018-03-04小水坑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5期)2015-05-15科学拔牙小雪花·成长指南(2015年3期)2015-05-04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初中生·作文(2004年6期)2004-12-14
    相关热词搜索:探究激发兴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