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大学生体育参与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一项实证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体育参与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一项实证研究

    时间:2023-02-12 16:00: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王壮壮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焦素花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

    幸福是什么?从我们的文化史看来,人们未曾停止对幸福的追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1995 年施行以来,我国的各项体育产业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推进。2021 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宣布新出台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在体育运动领域发展,顾及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体育消费市场。体育参与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势必会引起社会的普遍高度关注。

    大学时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其身心都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渐成熟。大学生作为最广泛、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发展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不断兴旺发达的基础动力,他们的身心健康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众多理论支持下:体育参与有助于促进参与者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以求不断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应着力提升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因此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不同体育情感倾向行为是否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体育参与规律的有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是否具有显著影响?体育参与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更好的主观幸福感的获得?

    (一)体育参与规律与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

    绝大多数的实证结果表明,适度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诸多实证表明体育运动水平和个人主观幸福之间存在着显性关联,运动投入水平越高参与者所得到的个人主观幸福感就越强。体育锻炼总量包括了大、中、小三个部分,但经过实验,小和大运动量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效果,显著小于一般体育锻炼水平。如上述文献所述,本研究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1:体育参与规律的有无对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2:适当的体育参与时间可以获得更好的主观幸福感。

    (二)体育情感倾向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效应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情绪促使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断增强,从而增加了逆境适应能力和身心柔韧性,从而促进了自身的健康发展。集体性、竞技性项目的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提高领先于个人项目和趣味性项目。主动性或常规性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被动性或间接性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不仅如此,英国政府早已制定了配套的、详细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与推动人们更佳地参与到体育中,另一方面更好地零距离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如上述文献所述,本研究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3:不同体育情感倾向行为导致获得的主观幸福感则不同。

    (三)研究总结

    我国对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在20 世纪末期才开始初创。然而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海外就开始了对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有关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较国内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国内对于相关机制仍有欠缺与不足。故此,笔者认为更应对相关机制及因素进行研究。本研究从体育参与的视角入手,剖析体育参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关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大学生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调查对象为南京体育学院新闻专业共160 名在校大学生,并通过采用年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144 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知网、互联网服务、利用图书馆借阅的书籍资源等,收集整理了有关资料并对若干课题开展了深入分析,以便为本研究成果提出基础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纲要的基础上设计论文中所需要认知问题的主要指标,同时梳理出研究参与者所牵涉的指标,融合导师的意见建议改进问卷文本,再设计出“体育参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调查问卷”。

    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借助派发纸质及电子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回收后借助excel、问卷星、SPSS 等应用软件进行有关剖析。

    (三)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主观幸福感量表克伦巴哈a 系数大于0.8,说明其内部一致性极好。体育参与量表克伦巴哈a 系数为0.763,表明其题目的内部一致性较好。而两大量表合并的总问卷克伦巴哈a 系数也大于0.8,说明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也非常好。

    (一)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

    1.大学生体育参与认知和行为调查分析

    本研究将大学生体育参与分为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共十道题。各题项按照1-5 分进行赋值,总分得分越高则主观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对其自身的体育参与认知与行为的表述得高分比例明显高于低分比例。频率最高的5 分值的维度中体育认知,体育参与特征中只占了一个,而体育参与规律与时间中则一个都没有。体育参与特征与体育参与规律、时间中频率最高的都为3 分值。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育认知较佳,但投身于体育锻炼的现况不太令人满意。将体育参与量表中所有项目数据统计之后得出,大学生体育参与平均值为28 分,最高分为40 分,最低分为11 分,标准差为7.8758。由此可知,大学生体育参与现况整体性较佳。

    2.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分析

    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集中在每周一至三次,占调查总人数的7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周完全不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占总参与者的15.9%,这种现象需要引起学校乃至社会的关注,应开展适宜体育运动让更多甚至全部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其身体素质。每周三次以上的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9.7%,我相信这部分同学绝大多数已经养成了主动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仅如此,这部分同学的身体素质比其他同学较好。

    3.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原因分析

    体育参与的干扰因素是由个体情感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阻碍因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构成了客观因素。环境方面包括场地太少,每次需要花时间找到因素。个体方面包括以前体育运动时受过伤,喜欢的体育运动消费太贵等因素。主观因素包括缺乏兴趣、不喜欢体育运动等。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不尽相同,所以参与体育运动的意图也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大学生带有五花八门的参与意图。

    (二)体育参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不同体育参与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比分析

    从检验结果来看,大学生具有五花八门的参与体育动机,统计结果得出不同体育情感倾向行为导致获得的主观幸福感则不同,假设3 成立。强身健体,缓解压力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心情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运动动机。其中为了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消遣娱乐和社会交往的主观幸福感均值较高,充分说明了消遣娱乐社会交往等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举足轻重。为了在体育课程中拿到好成绩,掌握提高技能也成了主要动机之一,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给大学生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较好,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学习之后所获得的能力的充分肯定。

    2.体育参与规律的有或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每周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越高,其所获得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可见体育参与规律的有无以及参与的频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这表明假设1 成立。经常规律运动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都显示出积极乐观、活泼开朗,并具有不错的意志品质,甚至具有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其中每周进行三次以上体育运动的大学生群体,其所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远超于其他运动频率所获得的幸福感得分。这不免得出,这部分群体已经完全养成自我运动的习惯,且从中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

    3.体育参与时间长短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依据主观幸福感均分可知运动时间一小时以上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偏高,超过九十分钟的运动人群主观幸福感有略微下降趋势。由此可知,适当的体育运动时间对我们主观幸福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假设2 成立。使其具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运动时间过少时,相应的大学生群体获得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则较低,对大学生身心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作用微不足道。其次,锻炼时间过长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略有反面影响,身体过于疲劳、精力不充分等从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主观幸福感略低的学生应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结论及研究局限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调查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新闻专业在校大学生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此论证体育参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体育参与中的体育认知、体育参与特征以及体育参与规律时间与其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关系;

    第二,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整体体育参与状况较好,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认知较弱,从而导致这部分人群缺乏相应的体育运动知识,以及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与健康缺乏认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对于体育参与方面教学资源或者对学生的培养较少。

    第三,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参与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都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大学生的体育认知越高、体育参特征程度越深、体育参与频率越高,其所获得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然而有一项不同的则是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体育参与的黄金时间为一到两小时,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主观幸福感的获得。

    (二)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体育参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自我重视

    大学生本身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通过身边的人或物、课堂、学校资源等,了解相关的体育参与知识,提高自身对体育参与的认知,多关注高校举办的运动会以及活动,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中获得乐趣获取生活满意度。除此之外,要培养自身主动参与体育的习惯,从了解体育相关的书籍开始,到慢慢地尝试,积极地参与,直至自我主动地进行体育规划。

    2.高校重视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重中之重的地方,高校本身更应该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引进新兴的、负荷时代潮流的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充分了解当今社会体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内容,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增强其丰富的体育情感。体育涉及内容多而繁杂,高校体育创新应重视体教融合、体育与身心健康相结合以及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学校还应坚持不懈地为大学生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文娱活动,诸如参加体育比赛、运动会、竞技大赛等多种社会活动,以便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体育活动意识,推动他们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主观体育运动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体育运动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21年8期)2021-09-05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奥秘(2020年3期)2020-04-01后印象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33期)2019-11-22画与话读者·校园版(2019年17期)2019-08-13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参花(上)(2019年2期)2019-02-14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世界博览(2018年11期)2018-06-11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6期)2018-05-14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宠物世界·狗迷(2017年10期)2018-02-05呆呆和朵朵(13)故事作文·低年级(2016年1期)2016-09-10
    相关热词搜索:对其新时代主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