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孟河名医贺季衡从肾虚肝旺论治疾病浅析*

    孟河名医贺季衡从肾虚肝旺论治疾病浅析*

    时间:2023-02-12 19:35: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夏宁俊,章永红,田永立,贺玥,王国方

    1.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贺季衡,名钧,字寄痕,清末民初丹阳名医,青年时受业于孟河名医马培之门下,凡六载学成归里,尽得马氏真传,悬壶丹阳城内,开创了孟河医派支流——丹阳贺派。贺季衡医术精湛,博采众方,多有良效,屡起沉疴,求医者络绎不绝,求学者纷至沓来,门人有张泽生、颜亦鲁等大家。其治学严谨,以“学无止境,医学精微深奥,非浅者所易窥”“医学微奥,系人生死,不可不慎”勉励后学,晚年著《指禅医案》手稿,记载其毕生诊治的疑难危证,后因战争爆发未能付印,经后世整理才得以出版[1]。笔者近期系统研读该医案,发现其论治头痛、不寐、咳嗽、痛证等病证时常肝肾同治,从肾虚肝旺入手,取得良好疗效,浅析如下。

    肝肾同治基于肝肾同源,这一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其认为肝与肾的关系有三方面,一者为五行相生,“肾生骨髓,髓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次者为经脉联系,“足少阴肾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灵枢·经脉》);
    再者为病情传变,“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素问·腹中论》),指出血枯由脱血伤肝,肝病及肾所致,或由耗精伤肾,肾病及肝而成。肝肾同源理论在汉唐金元时期得到发展,如汉代华佗以肝肾同治之法治疗“筋痹”(《中藏经·论筋痹》)[2]。张仲景认为,肝肾损伤,精血不能充养筋骨是历节病的重要病机。宋代赵佶《圣济总录》提出了木水相生,肝肾互用的理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肝二脏,水木之相生也。”[3]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了补肾泻肝治法,如“目上视,手足动摇……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4]至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首次提出“肝肾同治”“自古肾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递相维持也。”[5]朱丹溪则提出肝肾之间封藏与疏泄的关系,“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6]至明清时期,肝肾同源的理论得以真正形成并不断发展,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解释了“乙癸同源”和“肾肝同治”“盖火分君相,君火者,居于上而主静,相火者,居乎下而主动……愈知乙癸同源之义矣。”[7]这是肝肾同源理论形成的标志。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则明确阐述了肝肾精血同源的密切关系,“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为清血”[8]。

    综上可知,肝、肾关系在五行上,表现为母子相生;
    在物质基础上,概括为精血同源;
    在基本功能上,表现为藏泄互用;
    在经络分布上,两者相互联系。

    根据肝、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功能,肾常见的病机有肾精亏虚、肾气亏虚、肾阴不足、肾阳不足、肾不藏精等,肝常见的病机有肝血亏虚、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均可归纳为肾不藏精与肝失疏泄,即肾虚肝旺[9]。肾所藏之精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尤其是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一旦损耗,不易培补,随着年龄增长,肾中精气逐渐衰减,加之各种病因如先天不足、久病劳损、房劳过度等均易导致肾精损伤。基于肾易虚、多虚的特性,《医学正传》指出:“肾为真水,有补而无泻。”[10]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主疏泄,调节情志,以气为用,气机调畅,则情志舒畅,若情志拂郁,首先影响肝之疏泄,引起肝气郁滞,若肝郁日久不散,郁而化火,出现肝火上炎等病变。肝体阴而用阳,体阴和用阳相辅相成,互依互制,藏血为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血充足,制约肝疏泄太过,如果血生成不足或异常出血导致肝血不足,不能制约肝之用,疏泄不及或太过,极易出现肝气郁滞、肝风内动、甚至肝火内生,诚如王旭高所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11]《医学正传》载:“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10]。

    肝、肾的病理关系有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如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不能滋养肝阴,肝阳失于制约,肝气、肝阳相对亢盛,内生肝风、肝火,此为母病及子,肾虚致肝旺。若肝之疏泄太过,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火上炎,耗伤肝肾之阴,导致肝肾阴虚,此为子病及母,肝旺致肾虚。临床上肾虚与肝旺常合而为病,子病及母与母病及子并见,总以肾虚为本,肝旺为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也认为,肾虚肝旺是对肝肾同病时肝肾阴阳失衡状态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在肾阴虚、肾阳虚或肝肾阴虚、肝肾阳虚的同时,伴有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或肝火上炎的复合病机[12]。

    3.1 头痛头痛在《指禅医案》中主要见于肝阳门、头风门和诸痛门,性质有眩痛、胀痛、掣痛等,部位有巅顶、两侧、额部等。部分头痛病机为肾虚肝旺,贺季衡言:“肾阴亏于下,肝阳浮于上”“水不涵木,肝家气火化为风阳,盘旋于上”“水不涵木,虚阳不藏,暴升无制”等,病机特点突出“上”和“升”。肾虚以阴虚为主,肾阴亏虚,不能濡养肝脏,血虚无以荣肝,肝阳上亢,扰动清阳,发为头痛,因此肝旺多以肝阳上亢为主,部分病例伴有“肝家气火上升”,此为肝之气、阳、火皆亢,部分病例合并痰浊上扰清阳,或为“阳明宿痰”,或为“木火灼液为痰”,不论具体病机变化,贺季衡认为,“当从下虚上实例立法”。头痛之外,肾虚肝旺可引起其他多种症状,如肾精亏虚,固藏失职,可见滑泻不止,劳则尤甚;
    肝血亏虚,肢体失养,可见四肢麻痹,酸麻作痛;
    肝阳上亢,横逆犯胃,常伴呕吐吞酸,腹胀嗳气等。

    治疗上,贺季衡遵王太仆“上病取下”原则,提出“滋水为抑木之本,育阴为潜阳之源。”因肝阳上亢为标为急,贺季衡提出“柔降为先”“潜虚阳为先”的治则,根据肝旺程度,分柔肝、疏肝、降肝、清肝、镇肝等。肝阳上亢,必有肝之阴血不足,故以白芍、当归、阿胶等柔肝养血;
    七情内伤,肝气郁滞,尚未化火升阳,以白蒺藜、川芎、佛手等疏肝解郁;
    肝阳暴升,上扰清窍,以旋覆花、代赭石、石决明等降肝潜阳;
    肝火内生,肝热内扰,以杭菊花、赤芍、焦山栀等清肝泻火;
    若肝阳上亢之势显著,常用灵磁石、煅牡蛎、煅龙骨等矿石类药物镇肝降逆,此类药物质重性降,擅下潜上逆之阳。肾阴亏虚为病机之本,贺季衡遵“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原则,采用滋补肾阴之法,常用药物如料豆衣、熟地黄、山茱萸、黑芝麻、枸杞子等,多与盐水同炒,以加强入肾经之力。基于肝肾之阴不易培补的特点,贺季衡在多例医案中均附“速效难图”“收效不易”“剔根不易”等记录,同时用杞菊地黄丸、磁朱丸等丸剂和其他散剂、膏剂缓缓调治,便于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之外,贺季衡同样注重心理调摄,告知患者“当静心调摄,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2 不寐不寐在《指禅医案》中主要见于不寐门和虚里跳动门,有“间或不寐”“夜寐不实”“彻夜不寐”等,常伴“多梦纷纭”“多噩梦”等多梦症状。不寐虽为心系疾病,但贺季衡常从肾虚肝旺论治,肾阴亏虚,心失所养,心肾不交,肝失所涵,心火肝阳扰动心神,阴阳出入失常,阳入阴则寐,阴入阳则寤,阴阳失调,则寐寤失调,病机特点为肝肾阳虚,扰动心神,心肾无以交通,阴不敛阳,阴与阳违[13]。贺季衡概括其病机为:“血虚肝旺,气火上升,心肾无以交通所致”“水亏于下,火浮于上,火水不交,阴与阳违”“心肾之阴为烦劳所伤,水不泽木,心火肝阳熊熊无制”“肾水久亏于下,心火肝阳交亢于上,水不济火,阴阳遂乏交通之机也。”患者常伴心烦意乱,虚里跳动,怔忡心悸等其他心神受扰之证,虚里跳动为自觉心前区跳动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等,《指禅医案》专设“虚里跳动门”论之,其病机亦多为肾虚肝旺。

    治疗上贺季衡认为应“益其虚而制其实”,通过滋水、柔肝、抑木、降火等治法“奠安神志”。治肾主要以滋补肾水为主,药用生地黄、料豆衣、沙苑子、女贞子等,亦多用盐水伴炒,肾水充足,水火交融,虚火方能自灭。治肝主要从养肝、疏肝和清肝着手,养肝用白芍、当归、阿胶等,疏肝用白蒺藜、郁金、夜合花等,清肝主要用杭菊花、焦山栀、龙胆草等,肝血得充,肝气得畅,肝火得清,气火自平,邪气得祛,夜寐可安。因不寐病位在心,故贺季衡亦重视对心的论治,常用清心安神、养心安神、重镇安神等法施治,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心火上炎,常以牡丹皮、黄连、灯芯草等清泻心火;
    虚火内扰,心阴耗损,心神被扰,常以茯神、夜交藤、酸枣仁等养心安神;
    肝火上炎,母病及子,侵犯心神,常加煅龙骨、煅牡蛎、生铁落等重镇安神。诸法均可使心神得安,夜寐转实。药物之外,贺季衡在医案后常有“速效难图”“当缓缓调治”“难收速效”等记载,告知患者需要耐心服药,缓缓调治,同时强调“药外更宜排遣一切也。”重视情志调摄和心理疏导。贺季衡常用王荆公妙香散、宁神丸、天王补心丹等丸散剂与汤剂配合使用,以增加疗效。

    3.3 咳嗽咳嗽在《指禅医案》中主要见于咳嗽门、血症门和虚损门。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由肺脏本身疾患引起,又可因他邪犯肺引起。《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肾病变,延及肺脏,亦能致咳,此类咳嗽在《指禅医案》中常见,病机为肾虚肝旺。贺季衡言:“肾阴复损,肝阳偏旺,木火灼金”“肾虚肺燥,肝阳上升”“水亏于下,火浮于上,水火不能既济,水愈亏而木愈旺。”肾阴亏虚,不能制约肝阳,木火刑金,灼液为痰,痰阻肺络,肺失肃降,可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甚则咯血;
    肾主纳气,辅助肺司呼吸,如《类证治裁》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14]肾气亏虚,摄纳无权,可见咳嗽伴气喘,遇劳即发;
    肾阴亏虚,子病及母,金水不能相生,肺阴渐亏,肺失宣降,可见干咳无痰或少痰。因此,肾虚肝旺常合并肝火犯肺、肾不纳气、肺阴亏虚等证。

    治疗上贺季衡主张“滋水清金,以抑肝木”“当滋其下,而润其上”,强调肝肾肺同治。治肾同样以滋补肾阴为主,贺季衡称之为“灌根滋苗法”,肾不纳气者,加沉香、蛤壳、冬虫夏草等纳气平喘。治肝主要以清肝平肝为主,肝火犯肺,肺叶受损,络伤血溢者,加茜根炭、生地炭、仙鹤草等凉血止血。治肺以润肺和清肺为主,肺阴亏虚为主者采用川贝母、南北沙参、百药煎等滋阴润肺,百药煎是由五倍子、茶叶等发酵而成的块状物,具有润肺化痰功效[15]。肺热内生者用枇杷叶、木蝴蝶、桑叶等清解肺热。病案中贺季衡常有“最防失音之害”“延有入怯之虑”“久延非宜”等关于病情预后的论述。汤剂之外,贺季衡常以泡茶方、丸药、膏方等便于服用的剂型长期调治,如以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桔梗泡茶清肺养阴;
    以生诃子肉、核桃肉、五味子、麦冬、桔梗研取细末,加鸡子清调糊为丸润肺止咳;
    用琼玉育,二冬膏滋阴润肺,八仙长寿丸补益肾精。

    3.4 痛证《指禅医案》诸痛门记载了多例痛证病案,其中脘痛、胁痛、四肢痛等部分病案病机为肾虚肝旺。如贺季衡概括脘痛病机为:“水亏木旺,中虚气滞,时常脘痛”“血虚肝旺,痰水久阻于胃,降化失常”等。肾阴亏虚,肝血不足,胃失濡养,不荣则痛;
    肾虚肝旺,木强克土,脾虚失运,生痰化湿,阻于中焦,不通则痛,均可发为脘痛。肾虚肝旺所致胁痛,贺季衡认为其病机为:“水不泽木,肝家气火上升”“肝肾两亏,虚逆之气横窜于络”等。胁下为肝之居所,肾虚不能制肝,肝家气火内生,犯其居所,引起胁痛。肝主情志,故该医案记载:“劳动则痛甚”“遇烦劳则甚”。四肢痛表现多样,在该医案中有臂痛、腿痛、四末痛等,贺季衡认为其病机为:“心肾之阴为烦劳所耗,肝阳痰热自旺,着于脉络”“心肾之阴不足,木火有余,非寒湿入络可比”等。肝火横逆,侵及肢体局部,则为上肢或下肢的局部疼痛,若肝火肆虐,乘虚袭络,可为遍体窜痛。

    尽管有多种表现的痛证,贺季衡紧扣肾虚肝旺的基本病机,以滋水涵木,滋肾平肝为主要治则。滋肾同样以料豆衣、枸杞子、沙苑子、生地黄等同盐水拌炒。治肝根据肝气、肝火、肝阳之异,分别施治,但常多种治法合用,如清降疏泄法,以郁金清肝,旋覆花、煅瓦楞子降肝,川楝子疏肝,白芍、木瓜柔肝,使困肝之邪一并祛除。在滋水涵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位痛证,分别伍用不同治则。脘痛病属中焦,与脾胃密切相关,古有“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之说。贺季衡亦十分重视理气,提出“润养疏泄合法治之”“和胃柔肝,调和荣血”“疏肝抑木,调畅气机”等法,以白蒺藜、香附、白芍等疏肝柔肝,以陈皮、橘皮、佛手花、木香等理气和胃,肝得疏解,气得顺畅,脘痛自止。痰湿中阻者加姜半夏、茯苓、枳实祛痰除湿。针对四肢痛,因经络从四肢而行全身,肝之余火若侵及四肢经络,极易造成络脉壅塞,不通则痛,贺季衡注重通络治疗,常用秦艽、威灵仙、海风藤、桑枝、丝瓜络、海桐皮等祛风通络。

    贺季衡临证明辨脏腑,紧扣病机,治疗头痛重视肝阳上亢,治疗不寐重视肝火扰神,治疗咳嗽强调肝火犯肺,治疗痛证强调肝火入络,在滋肾平肝的基础上,配合其他治法,常可取得较好疗效。对肾虚肝旺引起的相关慢性疾病,贺季衡对预后的准确判断以及对丸剂、散剂、膏剂的灵活运用,均有丰富的经验。

    猜你喜欢 肾阴医案肝火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1期)2022-02-02微信在线家庭医学(2021年10期)2021-11-25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年8期)2020-09-17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烹调知识(2020年8期)2020-08-06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9年7期)2019-10-23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健康生活(2018年2期)2018-03-31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1例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12期)2017-01-14类风湿关节炎并寰枢关节脱位死亡1例并文献复习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12期)2017-01-14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11期)2016-05-04《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10期)2004-03-08
    相关热词搜索:肾虚名医浅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