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版画插图的表现形式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版画插图的表现形式

    时间:2023-02-12 21:1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丁孟月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以下简称《人物演义》),明代白话小说集。其中的“七十二朝”并非为七十二个朝代,而是列朝之意。书中所撰之人物,均出自《四书》,以其立意。此书共记载了四十则人物传记,每个传记独立成一卷,每一卷都旨在宣扬正统的儒家思想道德,达到教化百姓、劝诫世人的目的。此书不署撰人,陆武清绘,项南洲(仲华)、洪国良(闻远)刻。全书共四十卷,八册,每卷配有插图正副图各一幅,共计八十幅,单面版式,尺寸20.8厘米×12.9厘米,图内题句(选取文本中所穿插的诗词、韵文)。版心刊“人物演义”、书中人物名及页次。内封面刊“七十二朝”(中上)、“李卓吾先生秘本”(右上)、“人物演义”(中大字)、“诸名家汇评写像”(左上),卷首序署“庚辰秋仲垒道人撰于西子湖之萍席”。据笔者所知,此本分别藏于两处:一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是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且两个版本皆为明崇祯年间刊本。以下选取日本藏本为对象,结合文本内容探讨画面表现形式及艺术风格。

    (一)构图方式与叙事时空的布局

    从画面构图来说,其特点有二:一是采用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展现出高远、深远、平远的意境美;
    二是善于经营位置,对画面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使其在有限的画面空间里再现文本描述的细节。同时,图中的山石树木、亭台殿阁等,不仅是背景,还具有空间叙事的作用。

    具体来说特点一,巧用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如卷三十九“晋人有冯妇者”(图1),则叙述冯妇出游郊外见众人逐虎,忘记修身习善,亲搏猛虎之事。在画幅上端题有“轻身甘恃匹夫勇,笑破国人口似碑”,以点明情节。从插图来看,近景从俯视的角度简单描绘了花草及屋檐;
    中景以平视的视角描绘村民持戈带棍围在冯妇身边,而冯妇边说边卷起衣袖,准备前往逐虎之处,身后弟子哂笑的情境;
    远景描绘猛虎走到峰巅最险之处,以夸张的手法绘刻出似山庞大的老虎。此幅插图中巍峨耸峙的高峰是画面的亮点所在,体现出山水画中的构图法则。画面中的山峰占据较大空间,给人以压迫感和震憾力;
    山峰连绵不绝、层峦叠嶂,有“自山前而窥山后”之意境;
    由近处的小山坡到寥寥几笔勾勒的远山,颇有“自近山而望远山”的缥缈。

    图1

    再谈特点二,利用山石树木、房屋等对画面空间合理布局,以表现山前山后、屋里屋外之景。以卷之三“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为例(图2),图中前景描绘公冶带着童子共同前往南山发现一只死羊的景象,中景描绘猎户人家知晓虎驼了羊,唤集众人各执枪叉弓弩追赶老虎的场面。图内题“腥风已过,深深狐兔无踪。伥鬼前行,阵阵乌鸢叫唤”,以渲染气氛。此图巧妙运用山石树木对画面进行分割,以同时表现两个场景发生的故事,而画中的山石相当于分割线,分离山前山后之景,表现出距离感及空间感。同时,将两个场景通过位置经营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起到了简缩空间的作用。

    图2

    此外,画家在一幅画面里设定几个故事内容,且巧妙地处理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如卷二十一,卷名曰“段干木逾垣而避之”(图3),此卷叙魏文侯亲来征聘段干木为官,岂料段干木跳墙而避的故事。图内近景描绘魏文侯坐在车辇中,身后众多侍从相伴,两旁皆有岐路,不知从何而往的场景;
    而篱笆另一面是童子一径先到家中把柴门闩上,准备告知主人的一幕;
    再将视线聚焦到左上方,段干木一脚踏顽石,一脚呈抬起状,正欲跳过墙垣的场景。在画幅右上方题“有志永全身世累,蹇修已越仕途关”,图与文契合。从插图中不难看出,文本实则描述了三个不同时间点、不同位置发生的事情,但画家却巧妙地利用文本中所提及的“篱”“墙垣”“房屋”,通过主观的想象与构思,对画面进行布局,在仅有空间里,将不同时空内的人或景放置在同一画面中,使其故事连贯,毫无违和感。

    图3

    (二)人物塑造的精巧

    插图中人物形象的细腻精巧一定程度上传达出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服饰打扮、携带器物以及神态动作等细致绘刻。此本中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塑造上颇具特色,绘刻者善于把握人物的服饰、配饰、神态、动作等,对其进行刻画,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及内心世界。

    图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极为精巧,如卷十八“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图4),讲述季桓子献齐国女乐与鲁公,为此鲁公整日沉迷女色,政事日衰的故事。插图中两舞女翩翩起舞,两旁宫女各持不同乐器伴奏,坐在上方的鲁公身体微微向前倾,面带微笑,可见其欣赏、沉迷之状。值得一提的便是绘刻者对人物服饰、动作的精致描绘。位于画面中心的两舞女挥洒衣袖,丝带纷飞,画面律动感极强,对衣衫裙褶的拿捏精准到位,给观者以飘逸轻盈之感。除线条细腻柔美之外,绘刻者在动作上同样巧妙构思。用线条勾勒出舞女摆动身姿时妩媚的身体轮廓,而一舞女边下腰边双手伸展,身体曲线呈现S型,塑造出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两旁的宫女以不同形态、不同动作演绎画面角色,或持或抱,或吹或弹,将画面人物的形象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另外在插图一隅刻有“项南洲刊”的字样,其人刀法婉丽,线条顿挫舒畅,细密精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受到徽派版画的直接浸润。图内上方题“骊宫高处入青云,慢舞缓歌真难罢”,题词与插图情节相符,可谓诗画一体。

    图4

    又如卷十三“羿善射”(图5),图内描绘嫦娥缓缓飞向月宫之景,此时烟雾朦胧缥缈,嫦娥置身其中,裙摆被微风徐徐吹起。画中的嫦娥簇拥一窝高髻,桃腮杏脸,雅淡梳妆,她凝视着月宫内的景象,眼眸神态间流露出向往憧憬之意。绘刻者善用细腻的线条将人物的服饰刻画得素净雅致又不失轻盈柔美,画中人物形象虽小,却顾盼生姿,衣纹头饰极为讲究,装饰味浓郁,且刀刻纤丽而流畅自然,形体感强烈。图内上方题“妾已偷灵药兮,住向月宫中兮”,画面情景交融,且又契合诗词文意,艺术感染力极强。

    图5

    此本插图不仅在女性形象上塑造突出,还对众多男性形象给予了深度的刻画。如卷十四“卞庄子之勇”(图6),画面中卞庄子骑在飞驰的骏马上,身披银铠,脚穿战靴,手拿钢刀,正欲砍向敌方,一旁的士兵挥动战旗,而对立面的齐军则骑着马,手持矛,与卞庄子对抗。人物周围大量留白,画面四周只露出战旗与兵器,以表现千军万马、战场厮杀的氛围。且图内题“迢迢天上出将军”,使插图与文本呼应。此处通过动作、服饰道具对将军士兵这类形象塑造极为成功。一方面,从动作上塑造人物形象,绘刻者寥寥数笔既概括战马奔驰的动势,又体现其质感与体积感,镌刻刚健有力,造型精准。且卞庄子骑于飞驰的战马之上,身体因飞奔的惯性微前倾,双手紧握钢刀,捕捉这一动作进行刻画,以突出卞庄子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从服装道具分析,运用了阴、阳刻相结合的技法,以柔美的线条勾勒出战旗飘飘,又以装饰性的手法塑造盔甲,强劲的用笔镌刻兵器,以此营造战场氛围,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图6

    (三)场景氛围的营造

    除画面主体的塑造外,景物的镌刻尤为突出、分明。绘刻者结合文本,大胆构思,将故事情节视觉化再现,并把场景所需的元素都赋予了非凡意义,以突出画面效果,还善用绘镌技法,丰富画面。

    其中,最为精彩的故事情节便是卷之八“孰谓微生高直”(图7),插图表现洪水来临之际,微生将衣服拴在柱上,紧抱桥柱的场景。图内题“欲火千层烧夜壑,痴人顷刻丧洪涛”,以突出故事情节。画面生动地绘刻出水势奔腾,快如飞马的景象,奔腾而来的洪水占据画面四分之三,而桥下的微生被洪水淹没得只露出一半的身体,显得格外渺小,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此景给人以强烈冲击感,洪水拍打在岩石上激起浪花,岩石与树木在洪水中似要被冲倒,采用了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手法,树木造型比较粗大,外轮廓为阳刻,内部为阴刻,岩石多阳刻,以彰显其庞大的体积感、重量感。两者与水纹的精美刻画形成对比,黑白层次分明,营造出磅礴气势,而画面右边大胆留白,使其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由此可见,绘刻者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充分了解故事中人物的“高光时刻”,更善于将自己对文本场景的理解倾注到插图之中。

    图7

    具体来说,构建场景所需的云雾、山石树木等元素在插图中都有独特意义,将其放置在不同场景中,皆有不同视觉效果。以云雾这一元素为例,就具有装饰性、分割画面,表示自然景观、梦境等作用。在卷之十“有澹台灭明者”、卷十二“叶公问政”、卷十三“羿善射”、卷十四“卞庄子之勇”、卷十九“管仲以其君霸”、卷二十五“师旷之聪”、卷三十四“秦穆公用之而霸”等插图中都有体现。而卷十四“卞庄子之勇”插图中云雾这一元素,笔者推测,其一与文本契合,表现炮响后烟雾弥漫的景象;
    其二是分割画面,将战争场景与山石树木区分开,使画面层次分明,且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
    其三是战马奔腾而导致大量尘土飞扬,营造出杀气漫天的战争景象,将观赏者带入战事激烈紧张的氛围之中。又如卷十三“羿善射”与卷二十五“师旷之聪”,云雾皆表示自然景观,朦胧缭绕,宛如仙境之意。

    再者,插图中山石树木的绘刻也极为精彩。(图8)列举了部分山石树木的处理,由此观察到刻工项南洲、洪国良技艺上乘,刻线稳健,造型生动。首先,从山石的表现上看,大量运用中国画的技法,如山石的皴法处理,多采用披麻皴、雨点皴等。刻工不仅技法多变,还在山石造型的丰富性上有甚多思考。山石的造型变化多端,或起伏叠翠,或怪石嶙峋,或奇峰突兀,用笔强劲有力,线条粗犷刚健,刀味浓厚,突出其硬朗之美。其次,从树木的表现上看,树干内大面积为阴刻,外轮廓为阳刻的手法居多,内部善于用点状、块状、圆形鳞状的阳刻装饰树干,表现其纹理,突出质感。且树木千姿百态,或以干脆有力的笔触刻画松树,或以流畅自然的笔触表现柳树。由此可见,此本对山石树木采用了丰富多变的绘镌手法及千姿万状的造型设计,使得插图风格鲜明。

    图8

    综上,笔者分别从构图方式与叙事时空、人物塑造、场景营造三方面对插图正图进行解读。构图上偏重以景物为主,人物造像小型化居多,还善于借鉴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合理安排画面空间;
    注重对人物服饰、动作、配饰道具等刻画,线条纤细而富于装饰性;
    刀刻或圆润灵动、或干脆有力,画面精巧秀丽,是典型明末苏杭版画的插图风格,符合当时的艺术潮流和审美价值。

    此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正图与副图的两面组成的正副结合式插图。正图是绘刻者对文本故事情节最精彩的呈现,插图由人物、场景构成;
    而副图则为单个物体的画面,以表现清赏雅玩之物,主要有文玩、琴剑、花鸟草木、赏石、玉器等。其中,副图分为三类进行表现,具体如下。

    其一,绘刻者根据文本内容对人或物进行镌刻,其造型精美,颇有一番风味。如卷三十三“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副图题为“软障”(图9),文本叙述赵颜得画士赠予的软障,画士称连呼画中名字百日,满足其数,美人便应声走下图来,其中对女子的描述:“髾鬋低梳髻,连娟细描唇。至今能笑倚,一捻素琼肌”。副图与文本珠联璧合,绘刻了软障图中一名山眉月眼、杏脸桃腮、妖娆绝世的美人站立于此,身后露出些许芭蕉叶和岩石,衣衫裙褶处,尽显细腻飘韵。绘刻者用笔自然又不失灵动,抓住美人拿着花刹那间的娇羞神态,栩栩如生。又如卷十二“叶公问政”(图10),副图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烛台——“烛奴”,文本叙述“衣了绿龙之衣,束了金龙之带,手捧绛台,可以列烛照夜”。其形象奇特,头手足皆似龙,一边蹲坐着,一边手捧绛台。将文本中抽象的描述转换为具体直观的插图,从狰狞的面部表情,手部强壮的肌肉线条以及头顶上方精美的烛台,可见绘刻者以龙为原型,大胆创作,衣褶处用线流畅自然,衣物包裹着的腿部肌肉清晰可见,生动刻画出烛奴的身体结构。

    图9

    图10

    其二,副图与文本无直接关系,但却与正图中描绘的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副图中的器物图案都有巧妙的含义,如卷之十“有澹台灭明者”,其副图为“白璧”。此卷插图中蛟欲想得此异宝,便兴风作浪,白璧在此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故选取此物作为副图。画面中白璧平圆形而中有孔,绘刻者以圆润的线条、装饰性的表现方式,将古代白璧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在观者眼前。此外,卷十三“羿善射”(图11)、卷十四“卞庄子之勇”(图12)、卷二十八“逢蒙学射于羿”(图13)中的副图分别是“玉兔”“虎符”“弢槖”,且皆与插图正图相关。卷十三正图描绘了嫦娥奔月的场景,而副图则选取与嫦娥、月宫相关的“玉兔”,其呈现蹲坐状,头向上仰,眼眸凝视上方,似通人性;
    卷十四正图描绘了卞庄子战场杀敌的景象,而副图则镌刻与战争、军队相关的“虎符”(中国古代帝王调发军队的兵符),其形象似虎,长尾上卷,令牌被一剖为二,通身纹饰阳刻的铭文,体态较小易隐蔽;
    卷二十八正图描绘后羿与逢蒙各持弓箭同射双雀的场景,而副图则绘刻与弓箭相关的“弢槖”(指装弓箭使用的套子、袋子),其造型夸张,形态似龙,张牙露齿,通身纹饰龙鳞。

    图11

    图12

    图13

    其三,部分副图与文本、插图正图皆不相干,意在借案头赏玩之物,侧面反映明末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突出知识化的特点。以卷之八“孰谓微生高直”、卷二十一“段干木逾垣而避之”为例,插图主图分别描述了微生高遇洪水桥下抱柱的景象及段干木不愿出仕跳墙而避的场景,而两卷的副图却分别为“古瓶”和“灌器”,其与文本、插图正图风马牛不相及。笔者初步分析有两点原因,第一,明末时期的部分绘刻者对书的制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图像的方式来理解文本,有些与文本不相干的插图,实则与明末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与审美心理息息相关。清赏与雅玩,在明代成为文人的生活核心,如万历十九年(1591)出版、杭州文人高濂所编写的《遵生八笺》和明末出版的《长物志》皆为著名的清玩赏鉴类书籍。《遵生八笺》内容涉及古铜器、玉器、瓷器、古琴的鉴别与赏玩;
    《长物志》包括花木、水石、器具、衣饰、蔬果等十二类的鉴赏。由此可知,文玩赏鉴与艺术成为明清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反映在《人物演义》插图副图中。第二,由于明末部分书籍的编者,大多介于文人和商人之间,他们的著作既是商业产品的宣传营销手段,也是对文人式鉴赏趣味的认同和模仿。《人物演义》插图副图以清赏清玩为主进行绘刻,吸引阅读者眼球,这也许是竞争之下的商业策略,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后期文人阶层的兴趣所在。

    副图除清赏雅玩之物,还不乏有农具、蔬果,如“犁锄”“瓜秧”“桃实”等。可见,副图不仅具有浓郁的玩赏趣味性质,还有知识普及的特点。同时,此本插图形式打破了一卷对应一图的单一模式,使画面表现更为丰富。

    武林古版画作为中国木刻画的一个流派,其鼎盛时期从明万历到清初,繁荣地区主要集中在杭州。明崇祯时期的武林版画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审美特征,即以景物为主、人物趋于小型化的精巧风格占据了明末书籍插图的主流,而《人物演义》版画插图恰恰具有鲜明的武林本土风格。插图正图重视景物的烘托,人物造型灵动,绘刻精巧,画面布局得当,层次分明,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技法与表现形式,幅幅精工秀丽,画面意境之深邃幽远,很好地继承了崇祯年间的风格特征。插图副图以单个器物为主进行镌刻,表现晚明清赏雅玩的风气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反映出当时的流行观念和趣味,使插图具有独立的审美艺术价值。

    ①参见周亮《明清小说版画》,安徽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344页。

    ②参见《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三十三。

    ③参见《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十二。

    ④参见【明】高濂《遵生八笺》,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⑤参见【明】文震亨《长物志》,重庆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山石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陂陁之地散文诗世界(2022年2期)2022-03-10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山行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18年36期)2018-12-25山行娃娃画报(2017年9期)2017-11-21刍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植物的运用大陆桥视野·下(2017年7期)2017-09-05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小康(2015年16期)2015-10-30道宣解石做人与处世(2015年5期)2015-04-27
    相关热词搜索:版画插图演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