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寻找“创意”——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图形创意课程探究

    寻找“创意”——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图形创意课程探究

    时间:2023-02-12 22:1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设置了图形创意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长期以来,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足够的创造力,所设计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其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一直较为陈旧。例如,在课程内容上只注重美学教育和设计技巧的传授;
    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缺乏活力。本文根据课程进度把图形创意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解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着重探究、扩展创意的方法与途径。

    创意,是一瞬间的灵感闪现,更是想象活动产生独创价值的体现。设计是在特定区域内将各种视觉元素进行排列和组合,通过创意的方法,引起观者视觉心理的美感体验和认知理解,可见创意在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发创意思维也就成为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创意不仅仅体现于文学创作、艺术设计等领域,它更跨越了课程教学、社科研究及其他研究领域。创意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给予学生表达多元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为他们提供充分探索自我的思考环境。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表述自我观点的机会,而非设法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创意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且主动探索所有的可能性;
    引导他们由提出一般观点向提出独创性观点努力,尤其要向他们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当我们以广义的观察角度来看待图形创意时,无论是二维的平面设计还是三维的动态影像,都将包含在内含与外延更广泛的“大图形”概念之中。其目的就是在图形的创作中打破不同设计专业的边界,寻求更多的重构与综合的图形创意的可能,秉承“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创作方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开阔的思维空间和具有时代感的创意图形。

    传统教学中,创意图形设计主要指的是设计者依据不同的视觉符号(如文字、图形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向外界传达各种信息,进而完成信息的传播和推广(图1、图2)。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作品从模仿、借鉴逐渐发展成抄袭,何谈创意?教师授课应该由“教”转向“学”,以“学”为中心,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觉融入图形设计研究之中。可见,图形创意课程不能一味灌输知识,而应该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在传授图形设计技巧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多角度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他们的图形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

    图1 张恒 书籍设计《网易云音乐》

    图2 张恒 书籍设计《网易云音乐》

    “独创性”“个性化”“原创性”等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原则与要求中,可见创意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在现实教学中,为了获取灵感,部分学生从网络上下载设计成品,东拼西凑、生搬硬套地进行二次加工后,直接为己所用。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于图形创意课堂,很多学科都面临这一问题。有时看到某本小说,会觉得情节似曾相识;
    听到一首歌曲,觉得旋律之前貌似听过;
    看到一部电影,和国外某个电影剧情很雷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对作品提出异议。尤其在眼下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一夜之间你就上了头条,成为备受谴责的抄袭者。完全或者部分照抄别人的作品为己所用,这种行为就是抄袭。

    当教学中的借鉴变成抄袭,教师无力阻止的情况下,何不反其道而行,告诉学生怎么抄才能抄得巧妙,才能从“抄袭”变为“逆袭”,而不是一味地搞“拿来主义”呢?这里所讲的“抄袭”其实只是一种视觉的转换——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分析其中可用的元素,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例如,我们可以“抄色彩”,不仅可以从摄影作品中提取色彩,还可以从油画作品中提取色彩,进行分析整合后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也可以“抄构图”。作品的构图和暗含的网格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把其他作品的某些构图元素合理地布局到自己的画面中,使版面达到平衡。还可以“抄字体”。分析优秀设计作品中使用的是何种字体,表现出的是什么气质;
    当我们设计类似项目的时候,这些字体可以给我们多个选择。由此可见,当我们为没有好创意而头疼时,不要一味地抄袭和照搬;
    掌握了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其实设计并没有那么难(图3、图4)。

    图3 排版案例 图片来源:站酷大神研习设K先生

    图4 沈亚菲 图案设计《高洋墓壁画再设计》

    众所周知,好的创意是设计作品的重要支撑。创意是脑海中一瞬间的灵感闪现,往往在头脑中一掠而过。然而灵感本身是有迹可循的。不同的人有生活阅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彼此创意源泉的不同。我们既然要了解创意,就要知道即便是一段平凡的经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能蕴含着各种可能性,也许这就是创意的源泉。此外,创意也是智慧的一种积累。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智慧,在观察人、事、物时就会得其真面目以及这些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意的智慧只有在生活中积累,才能被顺利地应用。

    (一)发现、收集与归纳

    创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创新的意识与思想,是一个“以人为本”,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对“大众化”的语汇。生活无疑是创意最好的老师,很多好的创意元素都是来自生活。保持对周围环境的高度敏感,练就一双慧眼,深入观察生活,就能够发现身边事物隐藏的发光点。让学生走出教室,把沿途所见的任何事物都看成起点。比如,收集在路上看见的第一件东西,无论它是什么。学生可以自己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从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联想),用心去记录和分类。此时,学生在得到一个想法后,往往会思考这个想法合不合理。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逻辑类推,从而拓宽了创意思路;
    再结合项目现状,就得到了优质的创意设计。

    (二)处理、改变与构成

    平面设计的元素从广义的角度可分为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和实用元素。构成基础点、线、面属于概念元素,而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视觉元素体现的。我们之前收集的素材,想真正地用来表达创意,应用于设计之中,需要对它们进行构成形式的处理。我们把这些元素看作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将其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进行排列、组合,便可得到理想的构成效果。基本形一般有八种基本组合关系:分离、相切、结合、减缺、覆叠、透叠、差叠、重合(图5)。构成形式则有很多。如重复排列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目的是给人加强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还可以在这种有次序的重复关系里有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形成一种特异的构成。

    图5 图形基本组合关系

    (三)意念、构思与表达

    在基本构成元素累积完成后,就需要运用意念对各个元素关键点进行全面的思考与整合。简单地解释,意念就是一个可以表现设计内容的主意。创意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通过意念使设计的功能、结构及色彩等更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我们的日常设计中,意念创意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常用的想象与联想的方法(图6),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还有时下流行的思维导图创意法与头脑风暴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创意思路,结合素材现状整合出优质的创意设计。

    图6 联想案例 图片来源: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

    课程后期,一般会开展命题类的相关实训练习。由于前期教学中对于创意思维和图形表现进行了分开训练,此时往往会出现主题与图形表现不一致的现象。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脑洞大开式的想法,如此一来造成了不切实际的现象,设计出的作品与主题要求相差甚远,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也会对其思路一头雾水。有的学生急于炫技,利用手绘或软件设计出多种类型的图形。其实往往越是浅显易懂的图形表达越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力,越能让观众读懂作品传达的信息。这才是图形创意应该秉持的设计理念。而提到主题表达,有的学生又会单纯地着眼于“主题”,简单粗暴地将主题以文字形式直接放在设计中,造成整体画面艺术美的缺失,独特性和创新性也无从展现,无法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由此可见,设计中创意图形与主题表现是相辅相成的,图形创意的开展是以主题为前提,而主题也需要以图形的形式来展现。教师应该在该阶段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意图形与主题表现的一致性、统一性的训练,防止出现只追求图形的创意而忽略主题表现的现象。由此,合理的教学安排是授课前必不可少的(表1)。

    表1 教学内容安排

    由表1的教学安排可见,将“抄袭”这一敏感话题直接抛出,以此问题为起点,引导如何解决问题成为整门课程的主轴构架。课程期间摒除单一讲述式的理论教学,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发现和协作技巧去解决问题。教学主张依照原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改变传统课程中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将教师角色变为类似于导演的引导身份出现,让学生成为主角,主动探究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完成、去反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这一形式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转变了教师角色,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知识

    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创意的想象力就会软弱无力,无法自由翱翔。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多读书和通过网络学习、参观设计展等都是实现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实施初期,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他们会发现,随着对该领域了解的不断加深,想象力的发挥更加得心应手、有据可依,更容易产生非凡的创意。比如要为校庆典礼设计海报,在设计之前要了解学校发展史、学校概况等相关知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

    (二)想象力

    有学生会问:“我懂得很多知识,但是该如何转化成创意,最终应用在设计中呢?”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就需要催化剂般的想象力来创新与激活它。实际上,正是想象力将我们已知的知识或者储备的记忆转化为新的东西。没有想象力,储备的知识就好比鸟儿缺少了翅膀,无法表现出遨游蓝天的能力;
    没有已有的知识,想象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终将干涸。想象力的培养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可供我们参考,专业教材上已有详细的讲解,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会从周围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好比燃料,只要加以运用,我们的创意之火就能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三)环境

    环境在教学中的狭义理解就是教室,而广义的理解就是班级集体文化与氛围。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容易受集体文化的影响,崇拜集体推崇的英雄模范。现今拯救人类的科幻电影深受欢迎就是这种现象的直接反映。可见,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集体文化氛围,使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去接受大氛围的熏陶,不停对其大脑进行观念的灌输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变化早期可能先从一小部分学生开始。这部分学生的行为和观念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就开始形成新的学习主流。一旦主流氛围形成,班级就会以“规则”的形式将其确立下来,教师此时应进一步加固这种观念。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集体文化产生影响。

    知识、想象力、环境这三者对于图形创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知识储备和想象力的发挥是产生优秀创意的起始环节,良好的开端才能为以后的创意指好路。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强调知识的储备、想象力的发挥、文化氛围培养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三者的重要辅助功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后期的设计实践中能够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

    总而言之,在当今数字时代,高新技术渗透下的视觉媒体正日益发挥着强大的图形视觉表现力,也为未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高新技术还催生了电子游戏设计艺术、视听装置艺术、视觉娱乐设计、互联网页面设计艺术等新的视觉领域的图形创意门类,为传统的图形创意注入了新的视觉生命力,亦为新的图形创意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打破多年不变的说教式示范教学模式,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可以建立课堂责任,培养学生学习的真实环境,从而使学生的专业修养和治学态度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创意教学改革培养人才,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正确的创意过程与方法,让复杂的设计过程变得简单;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整合素材,激发创意思想的火花,能够使元素与设计、设计与意念更加和谐,从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图形设计作品。

    猜你喜欢 创意艺术设计想象力 想象力故事作文·高年级(2018年1期)2018-01-17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11期)2016-11-14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书封与现代艺术读者(2016年11期)2016-05-11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09年6期)2009-07-23知识漫画百科知识(2009年4期)2009-03-07环境艺术设计辩义雕塑(1997年3期)1997-06-23
    相关热词搜索:创意探究艺术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