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生涯建构理论视角下高职生生涯适应力培养路径分析

    生涯建构理论视角下高职生生涯适应力培养路径分析

    时间:2023-02-13 09:35: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杨子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年来,教育领域对高职生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为帮助高职生明确职业定位,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较好的生涯规划意识,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也配备了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目前的生涯适应力较弱,同时在面对生涯选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就业准备不足、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等问题,影响生涯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基于生涯建构理论对高职生生涯适应力进行培养,符合当前高校生涯教育的要求,是高职生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关键点。

    传统的生涯理论重点在于对生涯发展路径进行可预测性的规划与决策,在当前社会背景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生涯理论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生涯规划,必须结合现代化环境形成新型生涯建构理论。Savickas继承Super的生涯成熟度理论,融合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形成了现代化的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适应力是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强调个体职业发展是一个主观意识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的过程。生涯建构理论认为适应性的职业生涯模式以工作角色或职位为重点,包括适应性准备、生涯适应力、适应性反应和适应性结果4个部分。个体的适应性准备影响生涯适应力,进而又影响适应性反应和适应性结果。因此,对于那些拥有应对变化条件的意愿(适应性准备)和能力(生涯适应力)的人来说,会表现出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行为(适应性反应),从而积极地调整并与他们的工作角色相适应(适应性结果)。基于生涯适应力的情景互动性,最新研究通过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考虑在内扩展了这一理论,认为环境因素会塑造个人的生涯适应力并影响随后的职业成果[1]。本文基于生涯建构理论新的视角,从高校、家庭等环境因素以及高职生个人因素入手,研究生涯适应力的干预和提高方法。

    “生涯适应力”源自对“生涯成熟度”理论的修订。Savickas认为,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有助于个人适应职业中的困难和挑战。生涯适应力包含4个维度: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4个维度贯穿于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全程[2]。生涯关注能促使个体不断增加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求职挑战;
    生涯控制能提高个体对未来职业的掌控感,使个人能够采取有效的求职行动;
    生涯好奇能促进个体对未来职业的好奇和探索,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
    生涯自信能提升个体对解决问题技能的信心。

    3.1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较差,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高职生的就业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步入了工作岗位,但在高职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就业适应困难的现象。有研究表明,高职生上岗以后,由于个体本身的能力不足,缺少工作经验,再加上工作压力较大,经常会出现如职业心理困境、职业价值感低、职业竞争力差和闪签闪辞等问题,能否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一个重大挑战[3]。与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类院校对高职生的培养方案更偏向于实际应用,其就业目标更为具体,就业形势也更为紧迫。因此,生涯适应力对他们的未来工作发展可能更加重要,拥有更高生涯适应力水平的高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更加成功。

    3.2 生涯适应力是高职生生涯发展的核心心理资源

    生涯适应力作为生涯建构理论的核心,对职业结果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关于员工群体的研究证实了生涯适应力在影响职业结果变量的巨大潜力。作为一组重要的个人资源,生涯适应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或职业的相关变量和结果,如工作投入、工作自我效能、职业价值感等[4]。关于高校群体的研究表明,生涯适应力较高的个体在掌握职业转型方面更为成功,有更高的就业率,能做出更好的职业决策和探索,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并且保证高质量的工作。生涯适应力的提升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帮助高职生学会关注未来职业前景,激励高职生带着好奇心去探寻合适的就业方向,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生涯规划目标,以此获得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

    3.3 生涯建构理论契合当下高职生生涯发展培养目标

    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生涯适应力是个体为适应职业生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所培养的重要心理资源,主要受个体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与外部职业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大五人格特质、自尊、主动性人格多次被证明是影响个体生涯适应力水平的重要因素[5]。正如生涯建构理论强调的,个体心理准备越充分,积极应对生涯任务的主观意愿越强烈,其在职业决策和后续生涯发展中所展露的获取适应性资源的能力越强。关于情境因素的研究,最初多集中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支持较高的个体在生涯适应力及其各层面上均发展较好。近几年,相关研究开始致力于外部干预措施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如社会支持、高校生涯辅导、实习质量等,已有研究发现毕业生的实习质量能够影响他们的生涯适应力和随后的求职结果[6]。

    根据生涯建构理论的观点,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受个体认知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影响,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需要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身认知3个方面入手,具体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高校教育方面

    4.1.1 以生涯适应力为核心,转变生涯教育课程理念

    高职类院校以往的生涯教育课程,往往缺乏相关理论指导,教育的重点与目的过分指向学生的就业结果,将就业率的高低作为生涯教育课程是否有实际成效的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感、职业竞争力等因素的关注,更加忽视了高职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心理的培养。传统生涯教育课程并未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走出生涯发展困境,目标过于功利,因此,在当今现代环境下,生涯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转变为更加关注高职生的素质教育,利用生涯建构理论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将生涯适应力的4个维度发展贯彻落实到学生生涯教育的各时间段内。自高职生入学起,引导学生做好生涯关注,使其尽早进行职业规划[7],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专业生涯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生涯控制力,同时,在探索中不断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好奇心,并在学生遇到生涯困境时及时进行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摆脱生涯困境,从而提升其生涯自信。

    4.1.2 改革生涯教育课程,建立针对性生涯教育方案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开设了不同课时的生涯教育课程,但课程模式为传统的教师讲授,以填鸭式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的接受度并不理想。现在,生涯教育课程思维模式选择,可以从生涯建构理论入手,将培养学生生涯适应力作为生涯教育课程的核心,利用大五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专业量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自我认知,设立生涯目标。同时,生涯教育教师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课程,不可千篇一律,可以利用团体实践、模拟面试、经典案例讨论等参与性强的方式,结合生涯适应力的四维度引发高职生思考“我关注自己的未来吗”“我应该如何掌控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未来我想做什么”“我有哪些优点可以促进自己的生涯发展得更好”,之后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生涯特质的强化与提升,对高职生进行专业化的生涯适应力培养。

    4.1.3 重视高职生就业实习,做好实习反馈支持工作

    就业实习是高职生探索自我职业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职类院校应大力联合相关企业,做好校企合作工作,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多样性的实习工作选择。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做好实习、跟踪、反馈工作,对学生反馈的实习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提升高职生实习满意度与实习质量,进而提升生涯自信。高校实习工作的指导教师也要做好高职生实习期的情况摸底工作,了解学生进入职场后的真实心理感受,对学生反馈的生涯困惑给予专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生涯发展建议,以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从而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心理资源储备。

    4.2 家庭教育方面

    4.2.1 积极拓展资源,发掘生涯探索机会

    步入大学后,高职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是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其生涯适应力养成有重大影响。就实际状况而言,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思想比较单纯、社会阅历较少、对外界的认识不足,在孩子进行生涯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做好引导的同时,家长也需要从培养孩子生涯适应力方面入手,以自身的经历与见识帮助孩子探索生涯机遇,加深孩子对职业前景的了解,同时,应结合自身可利用资源,鼓励孩子参与假期实习和社会实践,利用假期时间体会不同职业角色,在尝试中明确职业与自身的契合度,为后续的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4.2.2 做好持续陪伴,及时提供父母支持

    社会支持对职业成功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父母支持是社会支持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家人的有效支持与陪伴会给高职生带来极强的心理安全感,从而激发其对职业发展的探索欲。家长应在孩子进行生涯实践前做好挫折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到职场不顺在所难免,充分认识自身优缺点,认清自我职场定位,提升孩子心理韧性。在孩子进行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外在表现与情绪反应,在孩子取得良好成绩时,及时进行奖励与强化,在孩子受挫退缩时,及时根据自身社会经验进行生涯指导,引导孩子脱离生涯困境,并给予适时情绪安慰与安抚,增强孩子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以此增进自我效能感,提升生涯自信,在家人的关怀中全面发展。

    4.3 自身认知方面

    4.3.1 履行自我监督,积极生涯探索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培养的基础为生涯关注,学生应努力做到自我督促,积极主动,利用自我反思、他人反馈等方式正确认识自己,部分高职生害怕认识自己,不敢直面自己,或者对自己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的心态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确保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
    利用校园图书馆、互联网、生涯咨询等方式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根据实际制订计划,进而提升生涯控制力;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积极了解目标行业信息,了解职业前景,做好充足的职业准备;
    还应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知识竞赛、见习、实习等活动去体会真实职场,发掘自身潜力,探索自己喜欢也适合的工作,并根据自身优势,制定贴合自身的求职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状况做好调整,在试错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涯适应力。

    4.3.2 正视生涯挫折,学会有效求助

    在生涯计划的实施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的变动,这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会打乱高职生原本的生涯计划,给个体带来不可避免的失落感、挫折感,甚至产生退缩行为。高职生应在入职前做好心理准备,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接受范围,学会了解自我情绪、调节情绪,并学会接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以此来培养自身的生涯适应力。当生涯困境无法摆脱的时候,也要及时求助,不要羞于开口,冷静对困境做出判断,寻求相应人员的帮助,可以在父母处寻求情绪安抚,可以在实习教师或学校处获得相应支持,可以在生涯指导教师处得到解决困境的最佳办法,可以在同事或领导处获得处理问题的有效建议等。学会客观认识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认真总结经验,虚心求教,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增强自身应变能力。

    生涯建构理论的核心为生涯适应力,是围绕自身认知与不可预测的外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自我调节能力。针对当前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实际情况,需要高校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模式,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状态,学生自身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探索职业环境,清楚认识自身,三管齐下,培养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帮助高职生解决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

    猜你喜欢 适应力高职生生涯 预初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特点及社会支持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年27期)2022-09-26我的教书生涯教师博览·中旬刊(2022年4期)2022-04-2516 Years in the Mines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6期)2021-12-1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1年1期)2021-08-27手残党的厨艺生涯意林(2021年1期)2021-02-08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2期)2020-04-20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科学与财富(2020年36期)2020-03-04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商情(2018年47期)2018-11-26《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制作的适应力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相关热词搜索:生涯适应力建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