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探究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

    探究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3-02-13 15:2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华 迪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辽宁 辽化 111003)

    医疗人员指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其骨骼质量往往存在弱化的问题,继而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骨折的概率大幅升高,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1]。相关调查显示,作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股骨粗隆骨折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大幅升高,从而对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由于受到骨折问题的影响,患者往往会伴有患处的明显痛感,从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指出,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良好的行动能力往往是其确保生活自理的重要依凭,因此,一旦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则不利于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充分维系,对于老年朋友日常生活质量的优化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对其身心造成了极大负担。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该病影响,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有效实现行动能力的充分保障,继而不利于患者工作与生活需求的全面满足[2]。在临床过程中针对相关骨折问题的患者,我国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以便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合理修复,为其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手术治疗工作开展期间,由于对相关医疗知识缺乏合理认识,部分老年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不利于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基于此,为了确保患者手术治疗工作的全面开展,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护理模式的全面探究。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护理工作综合水平的提升与优化,近年来,大批医护人员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从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效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充分调整。实践表明,基于这一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在手术期间有效配合医生进行相关干预,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做好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医护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的各个阶段有效实现对于护理工作内容的全面践行,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命安全的维系,对于老年患者手术综合水平的优化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为(66.97±0.73)岁。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为(67.02±0.81)岁。(1)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80周岁;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并满足调查数据的获取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表示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患者患有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问题;患者伴有沟通能力障碍,无法有效实现对于自我意识的充分表达。在研究开始前,相关内容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通过。在基本资料方面,以P>0.05,表示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做好手术要点说明。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可以有效配合医疗人员进行相关治疗,确保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记录。为患者后续治疗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参考。(3)合理做好患者手术内容的记录。(4)定期进行病房巡视并解答患者疑问。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相关手术器械的检查,确保其消毒合格。与此同时,其应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对于相关医疗健康知识的充分宣讲,以便帮助患者正确了解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从而实现患者手术配合度的提升。此外,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疏导,以便引导其实现康复信心的建立。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鼓励性语言的充分应用,以便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手术工作需康复信心的全面构建。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对于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与相关要点进行反复说明与强调,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相关内容记忆时可能强化,确保其在手术治疗期间可以积极实现对于自身言行的合理规范,为患者手术治疗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手术室内环境的充分介绍与说明,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手术室环境的了解,以便促进其紧张情绪的合理消除。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手术室内环境的科学控制与调整,保证手术室内干净整洁,同时对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客观因素进行合理管控,促进良好手术室氛围的构建,确保患者在手术室期间舒适度的维系。在手术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合理做好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便确保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实现患者健康的保障,其应对手术治疗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记录。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手术台的预热工作并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对其非手术部位使用保温毯进行遮盖,有效实现患者体温的合理保障,避免其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着凉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患者非手术部位应进行合理遮盖,以便有效实现患者紧张情绪的充分消除。在手术治疗工作开展期间,护理人员积极配合主治医生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确保各项措施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患者治疗期间身体健康的合理维系降低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以便促进患者预后健康的充分保障。在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与护理引导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确保自己的操作手法尽量轻柔,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感,继而为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助力。(3)术后护理。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应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及时与病房护士就患者的情况进行交代和说明,确保后续护理工作可以得到针对性开展。在此过程中,若患者病号服上沾有血污或消毒液,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引导患者更换干净的住院病号服。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应及时对于手术结果向患者进行告知,帮助患者尽早消除紧张心理,为其预后健康的合理保障提供强劲的助力。在术后24小时内,护理人员应积极应用相关医疗设备,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与记录。在此期间,若患者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应积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若其出现不良事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确保患者健康的维系。医护人员应有效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定期消毒与敷料更换,从而避免感染问题的出现。在术后,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从而确保其合理实现对于每天营养的充分供给,以便为其体质的提升与健康的恢复奠定基础。在具体食材选择问题上,引导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同时积极做好对于新鲜水果与蔬菜的科学食用,帮助患者充分实现对于维生素的科学补充,为其身体健康的全面维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避免患者对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材进行食用,确保患者术后健康的全面恢复。

    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将患者骨折知识掌握水平、护理依从性、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骨折知识掌握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示掌握情况越好;护理依从性分为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康复用时包括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并发症包括压疮、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分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4 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其中,使用%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针对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5 结果

    5.1 2组患者骨折知识掌握水平对比:经护理,2组患者的骨折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知识掌握水平对比(±s)

    表1 2组患者骨折知识掌握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47.55±2.41 86.25±3.12对照组 50 47.41±2.35 74.45±3.07 t - 0.294 19.062 P - >0.05 <0.05

    5.2 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n,%)

    5.3 2组患者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对比:观察组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对比(±s)

    表3 2组患者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住院用时(d)观察组 50 55.41±2.45 12.48±1.23对照组 50 73.65±2.51 16.45±1.34 t - 36.772 15.433 P - <0.05 <0.05

    5.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各类骨骼问题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医疗工作者指出,由于老年群体年龄较大,其骨质流失问题较为明显,因此,老年群体的骨质总体脆弱,一旦受到外力冲击,则很有可能出现骨折问题,对于预后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关调查显示,作为老年群体常见骨折类型之一,股骨粗隆间骨折往往不利于患者日常行动能力的合理保障。有研究资料表明,由于受到股骨粗隆间骨折问题的影响,多数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水平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受限,基于此,患者身心往往容易背负沉重的负担,进而导致其精神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不利于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一定限制。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帮助患者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医疗人员通常采用手术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3]。由于老年群体体质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往往相对较长,在此期间,由于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相对较为匮乏,部分患者往往难以有效实现对于日常生活习惯的充分调整,继而限制了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患者手术期间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往往难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开展与落实,从而导致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度相对较差,对于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不利于患者愈后健康的充分保障。大量临床护理经验表明,常规护理模式所提供的护理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基于传统的护理理念下,医护人员并未充分实现对于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诉求的全面关注,从而导致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难以结合不同阶段老年人的心理预期和精神问题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对于患者护理工作能力的优化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老年群体手术治疗工作水平的全面改进。基于此,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从而就推动了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合理推广[4]。总的来看,基于这一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患者手术期间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对于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5]。相关数据表明,通过该护理模式的合理应用,患者术后康复用时得到了显著缩短。从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的角度分析,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往往可以将患者手术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细化,有助于促进现代化护理理念在护理实践中的充分渗透,对于患者健康的维系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研究表明,通过做好对于相关骨折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的充分说明,医护人员可以在手术期间确保老年患者进一步配合护理工作内容,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手术治疗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及时对手术室内环境进行充分介绍,医护人员可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引导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于紧张情绪的合理舒缓,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应激状态的充分改善,对于手术治疗工作的全面展开至关重要。此外,在手术治疗期间,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无菌操作原则的合理践行与充分应用,医护工作者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护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不良事件问题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在手术治疗期间,对于部分未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而言,通过及时对其进行科学引导与心理支持,医护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期间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情绪的稳定控制,有利于实现患者康复效果的优化与保障。在手术工作结束后,基于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对于手术结果向患者进行告知,从而帮助患者尽早实现对于身心负担的合理解除,对于患者康复水平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有效实现对于患者的交接并及时与病房护理人员就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沟通,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计划的科学制定与完善,对于护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改进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7]。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通过积极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医护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实际需求,对于护理工作内容进行科学调整,有助于促进患者紧张情绪的及时消除与缓解,对于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配合度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对于新时期我国护理工作综合水平的全面改进至关重要[8]。在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医护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全面实现对于身心健康的合理保障,对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此外,通过做好护理理念的渗透与调整,医护工作者可以进一步促进人性化护理观念在日常护理实践中的全面探索与树立,有助于其以患者作为核心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充分调整与转变,对于我国临床护理工作综合水平的改进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9]。在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偏低,从而有效证实了该模式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6]。此外,有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合理引入,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护理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促进患者自护能力的提升,对其健康的全面恢复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10]。从患者的角度分析,通过对相关护理内容进行合理渗透与落实,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患者情感态度的密切关注,对于老年患者不安状态的合理缓解具有积极意义[11]。实践表明,通过相关工作的落实,医护人员往往可以更好地实现与老年患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老年患者康复配合度的优化,对于护理工作落实期间细节问题的妥善解决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12]。部分临床报道显示,与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相比,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辅助下,老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其进一步证实了该护理模式在临床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与本次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13]。鉴于上述观点,医护人员认为,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帮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好地实现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其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患者骨折知识掌握水平可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其护理依从性与手术用时与住院用时等指标的改善。基于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得到大幅降低,有利于其护理满意度的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护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与普及。

    猜你喜欢 手术室医护人员骨折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4期)2022-05-13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健康博览(2021年12期)2021-12-10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1年18期)2021-02-28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环球时报(2020-06-24)2020-06-24《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5期)2020-02-22我的好奇心少年文艺(1953)(2020年8期)2020-01-04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10期)2019-09-09
    相关热词搜索:股骨手术室骨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