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高等教育学专业跨考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探究

    高等教育学专业跨考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探究

    时间:2023-02-13 23:5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宋 丹,何云峰

    (1.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2.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近年来,考研热度只增不减。据相关数据统计,考研大军从2016年的177万增长到2022年的457万,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跨考教育学专业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既因为教育学跨考的难度较低,又因为教育学跨考的门槛低,因此,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存在跨考比例大、学科背景复杂的特征。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专业的二级方向,自然也表现出以上特征,作为高教专业的“门外汉”,跨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薄、专业认知浅、专业情感弱、专业归属差的情况下,能否快速进入新专业的学习,实现从本科专业到研究生专业的跨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身份的转变,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投入与学习的效率效果。因此,本文拟采用扎根理论来建构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找出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内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首先,认同意指个体与他人或某一客体在心理、情感、行为上趋于一致的状态或过程,最早由佛洛依德提出[1],认同的汉语解释为承认、认可和同意,属于态度领域。其次,专业意指专门从事的学业或职业,也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构成要素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人员。再次,硕士生专业认同指在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对该专业的兴趣、归属感、自豪感等正面情感,这种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使得产生持续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其更加注重专业能力与专业目标方面的进展[2]。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还不是特别丰富,从专业认同的测量来看,以此为角度的研究比较少。从专业认同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两类人群,一是教师群体,通常会将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混同,二是学生群体,以大学生、研究生为主。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专业认同的现状分析、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作用路径、提升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以调查问卷的定量研究为主。当然,越来越多的质性研究开始出现,通常采用的是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1-11]。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该理论通过收集质性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3]。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地从经验性的事实材料中逐级提取编码,为每一个概念寻找类属,在不断比较、分析已形成概念的基础之上,检验理论饱和度,并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最终生成理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研究者需要摒弃预先设想的一系列假设与个人主观想法,深入被研究对象或其群体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选取

    本文以S大学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由本科所学专业转到高等教育学专业进行学习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4]。因此,本研究将跨专业分成了“小跨”和“大跨”,“小跨”是指教育学下的二级方向内进行跨专业学习,比如从小学教育跨到高等教育学,或者从学前教育学跨到高等教育学,“大跨”是指由非教育学专业跨到高等教育学专业。在目的性抽样的原则指导下,本文一共抽选了8位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其中3位“小跨”专业研究生,分属于研一研二研三,5位完全跨专业的研究生,分属于研一研二研三(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通常的,扎根理论采用的是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在充分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笔者设计了该主题的访谈提纲,在预访谈之后,对访谈提纲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形成了正式的访谈提纲。主要有以下访谈题目:(1)考研之前您如何看待高教专业?为什么选择跨考高等教育学?(2)在接触一年之后,觉得和之前的预期一样吗?是否满意并认可所学习的专业?可以用1-5之间的数字表示。(3)在读研期间,哪些重要因素可以帮助或阻碍您的专业认同发展?(4)您对专业的认同感是什么时候产生并逐渐发展的?或者您觉得怎么做就表示自己认同高教专业?

    在每访谈一位受访者结束之后,我们都尽最大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并在必要时记录表情、语气以及肢体动作等,以期能够深入把握受访者在谈论具体问题时语言未能准确表达的言外之意。

    本研究通过数据收集,进一步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出现的频率直观了解到原始资料的重点话语,依次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等步骤,抽取关键、重点语句进行提炼分析,构建框架体系,并详细阐述各维度的含义及其内部结构关系。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编码的第一个步骤,是指通过分解、检视和比较事实资料,逐字逐词逐句地进行分析,将类似的或与同一现象有关的概念聚拢成一类,并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开放式编码过程包括:第一,贴标签,即对实施资料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文字化定义,找出访谈资料中最具有概括性的关键词或句子。第二,概念化,比较和分析上一步中找出的关键词,然后进行归类,用一个更有包容性的词来表示。在第二步中,剔除了与本研究主题相关性不强的标签。在本研究中,共提炼出个24个初始概念,见表2。

    (二)主轴编码

    在主轴编码阶段,需要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提炼成一个在初始概念化基础上更高一级的概念:范畴化。本研究通过不断提炼,在上述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对24条初始概念进行了归纳,共得到8个主范畴(表2第一列):分别是专业学习动力、专业学习能力、学习条件供给、导师及团队支持、学术氛围熏陶、学业考评激励、就业范围、就业前景,见表3。

    (三)选择性编码

    核心类属是指能够将所有其他的类属整合入内的中心概念。它是研究者最后所提炼出展示类属之间关系的编码,能够厘清诸多概念类属及其内在的联系。在本研究中,将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见表4)作为核心类属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以下3个核心范畴,分别是个体因素、专业培养、专业就业。

    表2 开放式编码节选

    表3 主轴编码

    表4 选择性编码

    (四)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主要采用参与者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即汇总参与者的各种意见建议。当其意见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产生分歧时,会重新审视访谈提纲、访谈过程以及所得的原始材料,若发现该意见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则将其纳入我们的研究结果,反之则剔除。当参与者的意见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时,予以保留。另外,在进行参与者检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会进行自我检查,从而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修改和矫正。通过反复讨论达成一致后,编码和研究结果的检验证明本研究结果是有效、可靠的。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在对以上8位同学进行访谈后,对其访谈资料运用Nvovo11进行三级编码的基础上,随后又对一名同学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经过对比概念与范畴后,发现该同学产生的概念可以归入前八名同学产生的概念中,没有产生出新的概念与范畴。因此,可以确定本研究所最终确定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通过处理专业学习动力和专业学习能力(个体内部因素)、专业培养和专业就业(专业外部因素)这4个影响因素同专业认同的关系,本研究设计出了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一)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阐释

    1.个体内部因素

    (1)专业学习动力因素。本研究发现,读研动机、个人获得、就业憧憬会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读研动机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存在于整个读研的过程,包括原发性动机和功利性动机[5]。前者是指由专业兴趣而产生的内发学习动机,后者是指为了学习带来的外部利益(更好的就业、别人的夸赞等)而生发的外发学习动机,并非是真正对专业感兴趣。个人获得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收获的成就,本研究将其分为显性和隐性的获得,前者诸如奖学金、论文、荣誉称号等成就,后者如思辨、创新、扎根能力等软实力的提升。就业憧憬是指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心理期待,如未来职业的社会价值、工作自尊、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等。在模型中,将成就动机、个人获得、就业憧憬归纳为专业学习动力因素。

    图1 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模型

    (2)专业学习能力因素。跨专业高教研究生的专业经验基础、自我调适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影响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之归入到专业学习能力中。专业学习基础是指在读高教专业之前对于高教专业的经验,或是在考研期间对高教专业的了解情况,一定的专业经验基础可以帮助其获得对专业的正确认知。学术研究能力是指在专业研究中进行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创新的能力。自我调适能力是指进入高教研究生学习情境中的一种调节适应能力。研究表明,专业学习能力越强,个体会产生越强的专业效能感,能够促进专业认同。

    2.专业外部因素

    (1)专业培养因素。被访者普遍提到学校学习条件供给、导师及团队支持、学术氛围熏陶、学业考评激励会影响自己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本研究将这些要素归为专业培养。本研究将学习条件分为硬学习设施和软学术资源,被访者普遍会关注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齐全、师资力量是否优质充足、课程设置是否科学个性化、学术资源丰富充足、是否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等,本研究将之归为学习条件供给。另外,导师的人格魅力、指导能力、指导方式、指导频次、导生关系也被提及,本研究将其归为导师及团队支持。被访者还提到同辈之间的竞争合作、相互学习的氛围以及学业考核方式、考评奖励等也会影响自己对于专业的认同感,本研究将其分别归为学术氛围和学业考评激励。

    (2)专业就业因素。专业就业情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高教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就业因素被很多被访者提及并重视,因为大多数被访者都抱着功利性读研动机,为的是毕业之后能有一个更高的就业起点,因此所学专业的就业面、就业前景成为影响专业认同的外部因素,本研究将其归为专业就业因素。

    (二)影响因素作用路径阐释

    1.个体内部因素对专业认同起着内部驱动作用

    (1)专业学习动力促进专业认同的产生。本研究发现跨专业学习过程中秉持的读研动机、个人获得和就业憧憬会对专业认同产生内部驱动作用。持有原发性读研动机的跨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会有持续性的学习动力,而持有外部读研动机的跨专业学生则表现为阶段性的学习动力,但不论是外部动机抑或是内部动机,都能起到激励、调节、导向的作用,因而有利于专业认同感的产生。而个人获得、就业憧憬,又能够诱发内部或外部读研动机,强化专业学习动力。例如D同学表示,教师是大众口中女孩子的好归宿,我觉得也是如此,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也不错,所以考研就选了这个专业,想着学历提升之后,就业起点也能高一些,真正进入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才发现研究生学习挺痛苦的,不过为了顺利毕业、也为给履历增彩,我必须好好学才行。毛智辉、赵嘉璐、秦攀博[4-6]等学者研究结果也表明专业学习动力越充足,就越具有专业学习的意志,不会轻易产生专业学习的挫败感、专业认同危机。

    (2)专业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专业认同水平。跨专业高教研究生的专业经验基础、自我调适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影响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跨专业高教研究生而言,一定的专业经验基础可使其获得对专业的正确认知,自我调适能力可使其拥有积极的学习生活状态,学术研究能力可使其拥有专业学习的信心,社会交往能力可帮助其打开信息渠道,获得情感慰藉,这些能力的增加可使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提升专业效能感,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跨专业学习生活。例如B同学表示,虽然我跨专业,在开学初尤其是分完导师后一段时间,异常焦虑,但后来我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请教别人,迎难而上,好在我基础还行,所以比较快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3)专业学习动力和专业学习能力相互作用促进专业认同的产生。专业学习动力和专业学习能力以个人获得为中介,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专业学习动力诸如读研动机、就业憧憬会激励跨专业高教研究生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尤其是学术研究能力,当个体各方面能力提升之后,个人获得也会随之增多,这种获得既有软实力的获得也有硬实力的获得,比如,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的发表、荣誉的获得、奖学金的获得等。专业获得又会促使个体觉得与专业建立了联系,成为了高教队伍中的一员,变得更有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专业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例如F表示:“我的导师是学科带头人,既然我这么幸运被老师选中,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足够好,所以我利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篇论文并顺利投稿,后来又成功申请了研创项目,这给我很大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攒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经验,强大了内心,这让我觉得我和专业之间建立了显性的联系,也让我更有动力去进行第二个学术研究。”

    2.专业外部因素对专业认同起着外部驱动作用

    (1)专业培养直接影响专业认同的产生。研究访谈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被访者普遍提到学校学习条件供给、导师及团队支持、学术氛围熏陶、学业考评激励会影响自己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本研究将这些要素归为专业培养。整体而言,专业培养环境作为学习者最直接接触的空间,将直接影响对专业的满意度[6]:高的学校层次、个性的课程设置、浓厚的学术氛围、充足的学术资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及激励、高效和个性化的导师指导、和谐互助友好的导生关系都有助于专业学习态度和专业情感的建立。田丽萍[7]的研究结果也表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获得外界支持,必然会大大增加学生在科研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决心,减少科研过程中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同时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我和专业之间的同一性。

    (2)专业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教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是指为正式进入某一社会职业所进行的专门化学习,所学专业反映了学生的学识素养以及专业竞争力,专业的就业面越广泛、就业前景越明朗(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工资福利待遇好、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好、职业的社会意义强等),专业认同越容易建立。比如B同学就表示:“我本科是小学教育,而我又是一个男生,感觉这个专业对于我的就业、婚姻都不友好,而且之前有看见过一个男实习生穿裙子给学生表演,我觉得这不符合我个性,所以,我不喜欢本科专业,但是高等教育学这个专业不一样,最起码不用和小孩打交道,而且,就业面也是比较广的,可以去高校、杂志社、培训机构等,所以相比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现在的专业。”在访谈中,不难发现,绝大部分跨专业高教研究生的读研动机都是提高自己的未来的就业起点,在真正进入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该专业无法满足自己的就业憧憬,其专业认同必然会降低,秦攀博士的研究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现象,择业焦虑会负向影响专业认同。比如C同学表示:“咱专业的地位其实还不是很高,一方面,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不像人家汉语言文学,有浓厚的专业底蕴,另一方面,咱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因为在择业上还是存在很多的专业限制,比如,去中学当老师要求学科背景,去考公务员只能报不限专业的岗位,感觉学了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并不是很明朗,压力还是比较大。”

    3.专业外部因素作用于个体内部因素而影响专业认同水平

    若专业培养、专业就业能带给跨专业研究生更好的满意度,则更容易激发学习动力,因为跨专业研究生是带着一定的心理预期而进入专业学习的。譬如对学习条件的期望、对导师的期望、对专业就业的期望。入学之后,若真实情况与心理预期相差甚远,便会减弱专业期望值,产生认同危机。例如C同学表示,研一就因为不能够适应咱学校的条件而自暴自弃了一年,那时候状态非常差,加之与导师的交往频率也比较低,所以经常敷衍了事、逃课,上了研二才慢慢进入了研究生该有的状态。H同学表示,我导师是校外的,这让我觉得我像是边际人,没有归属感,好在老师非常的严谨负责,并没有让我产生多大的落差感,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一步步成长进步,收获了很多。G同学认为专业就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竞争还是蛮大的,自己学校层次也不是很高,所以也比较头疼,谈不上对专业多么喜欢。可见良好的专业培养与专业就业会激起跨专业高教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相应的,科研能力与个人获得感也得以提升,有利于专业认同的实现。

    通过研究发现,跨专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内部因素和专业外部因素,同时还发现,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互性,即个体内部两因素以个人获得为中介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专业认同水平,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而影响专业认同的水平。故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增强跨专业认同感,促进高教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增强外部支持因素的建设,营造专业认同的外部环境

    其一,营造良好的专业培养环境。针对性强化专业培养条件的建设,譬如严格导师制、丰富电子图书资源库、设置个性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开办多种学术性活动、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设置多样化的学业考评激励标准等,以满足跨专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专业认同的产生。其二,根据专业实际调整培养方案。因为从访谈资料中发现,大多数受访者都倾向于持有功利性读研动机,想要获得更高的就业起点,而高教作为学硕更多的是学习理论性知识,实践性不强,因而,需要在培养方案上向专硕靠拢,增强就业能力的训练与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其三,强化本校高教专业的建设,切实提升专业声誉,以增强个体对专业的荣誉感。另外专业声誉好也能提升就业竞争时的优势,提升择业效能感。

    (二)建立“1+N”导师队伍,增强专业学习效能感

    一方面,学生数量多容易使导师在个人工作与指导学生上应接不暇,减弱指导效率;
    另一方面,导师毕竟只有一位,且其研究方向比较集中,而跨专业高教研究生都有成为交叉型学习者的潜力,比如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增强有利于进行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如果能够利用本科所学知识去开展研究,能够增强其专业学习的信心,故此,应该建立“1+N”的导师队伍,1指该研究生的直接责任导师,N则是与该导师有合作的团队教师,在这一队伍中,学科背景可以尽量复杂,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见解和意见。譬如,笔者所在的团队就是跨专业的混合型导师队伍,教师们的学科背景大致涵盖管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经济学,该团队以笔者的导师为团队带头人,既建立了线下的中心,又成立了线上的诸如微信、QQ等社交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便可利用线上或线下平台寻求不同教师的帮助,以增强师生交往频率与指导效率。

    猜你喜欢 高教读研编码 HEVC对偶编码单元划分优化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8期)2022-08-31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关于在校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调查报告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16期)2017-07-29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计算机应用(2016年10期)2017-05-12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27期)2009-04-27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最有影响力工程机构全球排名等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2期)2009-03-12读研值不值,是一个早就应问的问题大学(2008年4期)2008-07-10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