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时间:2023-02-14 08:2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文/孙 然 满海红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 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以其实时性、智能性、科学性而闻名,对企业数据分析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所以,企业需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基于此,本文介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措施,并得出研究结论。

    (一)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盈利。企业日常运营围绕着“盈利”这一根本目的展开,形成了供应、生产、销售的持续链条。因为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广泛性的特征,所以在企业常规运转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细致考察风险来源,并统筹兼顾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的逻辑流程规划。现代企业若能合理维持财务风险工作的平稳性,则给风险的规避和降低提供了适宜条件。

    (二)保持稳定健康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代表着企业经营质量。高质量的现金流可以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完整性,促进企业持续经营、持续成长。所以,在企业常规运转流程中,现金流往往比净利润更重要。科学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位,可以使企业保持稳定健康的现金流。因为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连续性的工程,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若将各项财务风险管理计划落地,并形成良性的循环结构,则可给企业带来正向现金流。

    (一)机遇

    1、优化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企业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不全面性;
    二是狭隘性;
    三是滞后性。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数据共享性低、数据实时性不强等。然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一局限性,利用其进行风险管控丰富了以往的风险管理思想,优化了风险控制的结构,实行了立体化、综合性、完整性的风险管理举措,将财务风险控制计划落地,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战略高度。另外,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现状的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因其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做到不间断工作和实时反馈信息,充分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与效能。具体而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技术:RPA 技术、模型处理技术、爬虫和埋点采集分析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时刻捕捉数据,分析异常值,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2、变革风险管理手段。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时,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往往依靠人的作用,需要会计人员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统计相应数据,自我构建模型,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值,针对异常值展开调查,从而优化企业管理,降低企业风险。大数据技术作为一个重要工具,改变了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它的出现和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创新性、变革性的思维:一是企业战略高度变化,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企业高级管理者可以站在战略的视角看待风险。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更具全面性,摒弃了狭隘性。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模型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对症下药,解决企业风险管理症结。而且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大数据中心,使得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更加体系化、智能化。(图1)

    图1 企业风险管理大数据中心工作流程图

    (二)挑战

    1、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数据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红利,互联网思维的建立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财务人员在此过程中也应保持提升自我、追求进步的心态,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人员的高要求、高标准。面对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财务人员的角色已从“单纯的账房先生”转变为“全方位的企业军师”,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现如今,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仍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风险控制更具便捷性,也更具全面性,财务人员往往只关注事中控制,忽视了事前预警与事后评价;
    二是大数据技术具有智能性、多样性,比如企业可利用技术手段推进财务数据共享中心的建立。历史财务数据本可以用作预测未来,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部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财务预警。

    2、风险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变得多样化。但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如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无法匹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可以依靠爬虫技术、模型构建技术、RPA 技术分析海量数据,寻求异常值。但这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完善的风险授权管理制度、明确的风险责任约束与之相适应。现今,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往往存在单一性和局部性的问题,所以给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既存在着机遇,也不乏挑战。总体而言,企业发展面基本向好,大数据技术给企业风险管理带来的益处多于困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价值增值,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数据信息可以有效获取和高度集成,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寻求异常值,进行财务预警,控制和防范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站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视角,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认知。企业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基础便是控制环境。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其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从广义上而言,可以视作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制度和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进一步明确监督权力和职能,建设高效运行的监理会监督程序,使其监督权得到充分发挥。

    其二,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风险防范及控制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的责任。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都应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自觉加入风险管理的工作当中。各部门还可以安排考核,评价部门内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企业内部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其三,完善财务数据信息方面的内部控制环境。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为避免数据冗余与数据重复,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企业需要将管理数据作为核心抓手。只有学会管理数据,才能高效利用数据创造价值,发挥财务人员“企业军师”的作用,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

    其四,促进技术、业务、财务的协调性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技术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支持程度越来越显著,只有促进技术、业务和财务的协调发展,完善内部环境,才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实现价值增值。

    (二)加强财务数据集成管理。企业面临海量信息,信息集成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加强也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之一。如若财务数据的可控性和可信度降低,则容易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剧。所以,企业需要加强财务数据的集成管理,减少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其一,充分发挥财务数据的价值。在传统的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往往遵循“确认、计量、记录”的基础规律。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技术手段限制、管理水平限制等原因,财务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业务数据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产生了数据处理效率低、收益差的情况。现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数据逐渐发挥出应有价值,能够实现集成化、标准化。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加强数据集成管理,进一步挖掘财务数据的价值。

    其二,重视第一手财务数据。第一手财务数据是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的核心数据。基于第一手数据,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和整理,发挥财务数据的多元化作用。而且,第一手财务数据可导入数据库作为源数据,后续添加各季度、各年度、各行业的财务信息,增强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其三,推进财务数据的分类管理工作,提升数据的可识别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数据海量化、广泛化。为了加强财务数据集成管理,企业可以推进财务数据的分类管理工作,具体分类原则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数据量的大小、数据间的勾稽关系、业务部门的联系性等原则进行。

    其四,办公软件与财务共享中心结合使用。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也可利用Excel 等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分析,二者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财务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从而在大数据时代理清思路,站稳脚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企业全体员工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大数据技术给企业风险管理带来了机遇与便利,但是技术的利用往往需要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如若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大数据技术则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财务人员需要完善自我,积极促成“四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在业务技能上实现从“单一型”到“综合型”的转变。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于记账和算账,而应提升计算机技术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第二个转变是角色定位上从“报告型人才”向“智力型人才”转变。企业财务人员仅报告历史的财务信息,这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财政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应提升思想境界和认知层次,把自身角色定位为企业的风向标,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智力支持。第三个转变是知识系统上应从“狭窄型”向“纵深型”转变。以往的财务人员知识水平相对匮乏,仅具备本专业、本领域的基本知识,而对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知识涉足不深。大数据发展是时代的红利产物,社会对财务人员的标准也会更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人员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拓宽,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第四个转变是工作特性从“琐碎型”向“系统型”转变。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往往琐碎、多样,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行也缺乏深度。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赋予了“风险管理”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财会人员也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风险管理,而不应停留于琐碎的工作。

    二是树立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将风险管理工作视作全体员工的工作。在以往的认知中,风险管理只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基层员工无关。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这一认知的弊端充分显现。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克服了局部性、片面性的弊端,展现出充分的优势。企业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都应将风险管理工作视为自身工作,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如此一来,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才会更有实效性、更具广泛性,能够切实地给企业发展带来益处,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大数据技术作为时代产物之一,被不少企业青睐,可以实现信息集中化、信息共享化、信息流畅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便利,总体而言益处多于问题。企业在日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趋利避害,充分抓住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迎接挑战,化解危机。企业需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财务数据集成管理和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巧妙借助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条件,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财务数据财务人员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0期)2022-07-28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期)2022-03-23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今日财富(2020年2期)2020-01-30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8)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33期)2018-05-142017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6)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10期)2018-05-14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1)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5期)2018-05-14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3)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27期)2018-05-14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知识文库(2018年14期)2018-05-14
    相关热词搜索:风险管理企业财务数据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