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时间:2023-02-14 08:3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陈文毅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各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供应链的竞争。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是“原材料消耗降低”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而企业物流绩效是物流运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从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相关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创新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便后续学者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

    2.1 物流绩效的含义

    现代物流管理有三大学说,分别是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学说和第三利润源学说。在物流“利润观”的影响下,有关物流绩效的研究迅速发展。针对物流绩效的概念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究其本质还是绩效概念的过度模糊化所导致。Rhea 和Shrock 认为,物流效用主要是指在进行物流活动的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而增加的产品效用[1]。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含义进行阐述。有学者从组织绩效的角度进行阐述,在此角度,物流绩效更多关注成本、创新、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指标。从企业自身视角来看,物流绩效指的是在一定的经营时间内,与企业相关的物流效益或者物流业绩。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物流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在一定周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所有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与理性的评价。

    2.2 影响企业物流绩效的主要因素

    2.2.1 影响企业物流绩效的外部因素

    波特通过发展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理论。在他看来,竞争优势是由资源、需求、相关产业、企业及其战略这4 个主要因素和政府、机遇这两个次要辅助因素组成。按照此观点,企业物流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物流资源、物流需求、物流市场和政府4 个方面。

    2.2.2 影响企业物流绩效的内部因素

    从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物流运作成本和物流核心竞争力是影响物流绩效的重要内部因素。物流成本是指产品进行时间和空间改变而消耗的各种货币化表现,主要分两点:一是直接劳动成本、设备成本和第三方成本;
    二是在物流各环节拥有库存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业务特点的角度出发;
    二是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核心竞争力评价主要有3 个方面,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和财务层级。

    物流活动一般涉及七大要素: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与此同时,各功能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效益背反”的情况。因此,物流绩效评价活动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通过对一定数量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整体来说其指标构建的基本规律是由单一绩效评价指标向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发展。日本主要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评价时将重点放在成本的降低上,成本管理学说应运而生,由此造成单一的财务指标在当时的物流绩效指标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单因素的成本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逐渐暴露弊端,学者的研究转向综合指标体系方面。

    3.1 单一物流绩效测度指标的研究

    3.1.1 企业物流成本效率角度

    随着制造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制造企业绩效的核心可以被认定为质量、交货速度、价格和弹性。事实上,这些正是现代制造企业所追求的“更优质、更迅速、更低廉”的绩效哲学的一种体现。Mercer 咨询公司建议在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时采用以下指标:准时运输、准时交货、运输精确性、订货完成率、项目完成率、库存精确性、毁损率[2]。根据此类指标可知,其侧重点在效率问题,对顾客服务质量方面少有关注。Caplice 和Sheffi 从内部比较、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研究,构建的物流绩效评价系统主要体现物流的成本性[3]。

    3.1.2 物流服务满意度评价角度

    鲍尔索克斯从企业管理成本的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客户服务、生产率、企业的产品质量5 个方向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评价[4]。尤建新和林正平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指出物流质量、成本、周期以及柔性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4 个主要因素,并由此创造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5]。与之相似的是Nevem Working Group 主要考虑以下指标:运输时间、运输灵活性、运输可靠性、库存水平等指标[6]。上述指标主要侧重于物流服务质量,缺乏对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只从服务质量来衡量物流绩效水平会导致最终结果的片面性。

    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其主要手段是协调供应链信息,因此,单纯地偏向某一类指标显得尤为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学者逐渐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对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2 综合物流绩效测度指标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绩效逐渐拓展到供应链绩效层面,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从灵活性、可靠性、供应链成本和资本周转率4 个维度衡量供应链绩效。Andersson 等将企业物流细分为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提出生产物流的指标有库存价值、周转率、生产率等,销售物流的指标有顾客服务水平、提前期等[7]。陈子侠和李栋从现代物流企业特征出发,改进了传统的平衡计分卡,创造性地从安全营运的角度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8]。李昕和祖峰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之上引进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指标,将传统的平衡计分卡四要素与其进行结合,考虑到了相关利益者的诉求[9]。

    作为一个复杂性的系统评价工程,物流系统评价体系不可能具有模板性的适用于所有企业和状况的评价体系。上述学者提出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从把握整体的角度提出的,或者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所研究企业的现实性质提出的。本文认为,科学的评价指标应当满足一定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自身企业特征、能够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兼顾一定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总体来说,物流绩效评价方法同样由单一向综合进行过渡。由于绩效评价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面临多投入、多产出和多目标的影响,因此,评价方法一般具有综合性。所有的绩效评价方法都离不开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也不例外。下面主要从这3 个角度讨论物流绩效评价方法。

    4.1 定性分析方法

    对案例进行定性分析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如Bourne 等提出了设计、执行和修改绩效评价系统的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对3 个案例的研究得出“具体企业要求绩效评价系统随战略不断地调整”的结论[10]。甘红云等从企业的历史、标杆企业的发展、客户要求这3 个方面进行物流绩效分析,这种方法被其称为三维法[11]。由于定性评价法自身具有较强的主观局限性,往往不能科学地衡量物流绩效,因而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而需要与各种定量评价方法进行综合。

    4.2 定量分析方法

    Stapleton 等对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出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绩效成本核算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特征[12]。Mariano 等以物流绩效指数和CO2排放量等指标对运输物流绩效进行了评估,并且使用DEA 模型构建了低碳物流绩效评价体系[13]。焦玥改进了主成分分析法,创造出类加权主成分分析法,这有效平衡了主成分没有考虑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缺陷[14]。张月芳利用可拓工程法,先确定经典域和节域令,然后确定待评物源,最后确定待评绩效关联度以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15]。这种方法的优势和适用性在于可以同时进行企业的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

    4.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之一在于它可以将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进行有效结合,该方法误差较小且可靠,但是需要足够的评价对象。Agrawal 和Choudhary 从多个角度使用AHP 方法研究企业的逆向物流绩效问题[16]。商红岩和宁宣熙对普通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良,创造出乘法合成的层次分析法对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17]。模糊综合评价法由于可以很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在物流绩效问题的研究方面备受青睐。周涛等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18]。Liu 和Wang 在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绩效评价时采取了此方法[19]。

    4.4 其他综合评价方法

    单纯地使用某一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再适用,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对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方法的创新性和适用性。单福彬利用AHP 与灰色多层次法构建了物流绩效评价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绩效水平[20]。张宝友等提出将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相结合,以此构建新模型对某上市物流公司进行综合评价[21]。李守林等利用灰色关联分析、TOPSIS 方法以及熵值法对上市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并提出了一种综合排名方法[22]。

    通过对一定数量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无论是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还是物流绩效评价方法都是由单一向综合发展。由于未来物流绩效的评价指标以及物流绩效的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波动和发展,甚至物流绩效的整体研究方向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结合前文的梳理以及现实政治经济和学术环境的变化,未来物流绩效的研究将朝以下方向发展:

    第一,供应链大环境极大地影响着物流的运营绩效水平。由于信息技术和企业之间的协同性得到不断增强,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在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的同时需要兼顾供应链全链条的利益。作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的连接载体,物流运作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力水平,而供应链整体大环境必然是影响这一切的基础。第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内容逐渐由单一转向综合。物流成本、物流功能和顾客满意度角度是早期相关研究的重点所在,评价指标和内容呈现单一化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开始考虑综合评价而设计全面性的指标,除了考虑上述角度外,还将发展能力前景、社会责任感等指标引入,以实现设计的相对全面性。第三,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方法呈现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态势。当前,各类评价方法层出不穷,但依旧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无论何种评价方法都具备各自的优点及不足。由于评价主体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传统的评价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创新,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拼凑,需要进行诸多实践的验证。从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地结合各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四,从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向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管理过渡。由于现行的绩效评价只能实现静态研究,但物流绩效实质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结果。换言之,绩效评价实质上只能代表某一具体时间的绩效水平,而绩效管理重在过程导向,需要体现企业的动态绩效状态。第五,物流绩效评价将与国家政策实施紧密结合。当前,国家正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物流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对物流问题的改进成为推动未来沿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这无疑为之后专家学者讨论经济绩效问题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供应链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华声(2022年4期)2022-05-05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5期)2022-04-18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商业2.0-市场与监管(2021年4期)2021-09-10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科学与财富(2021年36期)2021-05-10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财经界·下旬刊(2020年6期)2020-07-06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5期)2017-06-27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科技与管理(2014年5期)2015-01-06
    相关热词搜索:综述绩效评价物流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