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色彩、符号与表现——浅析印象派大师莫奈绘画艺术中的符号学价值

    色彩、符号与表现——浅析印象派大师莫奈绘画艺术中的符号学价值

    时间:2023-02-19 11:4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王 宇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人们普遍会认为印象派就像是一场色彩的解放运动,对比传统的油画和写实性绘画,它的色彩的表现性是最具有特色的。不过,所有的艺术表征都离不开背后的时代思潮。正如弗朗卡斯泰尔所说:“表现对象这一概念,从把种种事件看作存在于人以外的客观现实的观察领域转移到对人的种种心理活动加以区分的领域,是上个世纪(19世纪)完成的伟大功绩——全部人文科学不再以世界景象作为调查材料而是把研究的目标转向人的大脑。”

    “转向人的大脑”,意味着从外部转向内部,转向内部的精神意识研究的范畴。在很多的关于印象派艺术研究的理论中,对于印象派最直接的表述就是艺术家对于光学研究的彩虹色的绘画运用,这种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的运用如果没有真正的意识觉醒后的感知系统的支撑,是不可能激起艺术家们创作时所需要的用之不竭的热情,一定是某种超越新颖形式的思想的觉醒,才真正唤起了这样的激情。那激发这种激情的动力是什么呢?

    随着社会大革命浪潮的风起云涌,工业革命和启蒙狂飙运动不断发展,信仰的危机逐渐凸现出来,人的主体精神不断膨胀。艺术家的个性表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膨胀。19世纪初,浪漫派艺术不断觉醒,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表达人的内心情绪和感受成为艺术的主流,经过写实主义绘画的实证主义思想的洗礼,脱离神界转向现实的研究愈加增强,到了19世纪后期印象派的艺术不只是直观来看,更以此为荣的来对抗之前的传统,由此成为实现这种“转向人的大脑”的最直接表达。

    印象派的绘画承接写实主义“求真”的原则,放弃了叙述历史性的主题的绘画转向现实,在描绘现实时也放弃了再现“现实”感觉的手法。艺术家们一方面拒绝以回顾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为己任,另一方面拒绝文艺复兴以来的逼真反映现实的手法。此时的绘画转向描绘与心理的体验相适应的符号,并将其系统化,符号学层面的印象派艺术价值被突显出来。

    色彩与符号、符旨的关联具有久远的历史,原始艺术中巫术性质的符号就是艺术的某种雏形。后来到了中世纪的艺术被发扬到极致。中世纪的人们不允许直视上帝,只能用符号来隐喻。到了印象派这里,对上帝的膜拜转化到了对人的精神意识的表达上。从印象派开始,绘画便转向发现与建构精神结构的符号符合的变革中。于是旧的符号改变了,从前的符号代表着所表现物象的宗教性,而今,它变成了视觉的心理符号,一种向外在世界凝视,同时向内符合心理体验的符号系统逐步建构起来。莫奈的艺术创作最直接地体现了这样的一种变革。

    观看莫奈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作品,如《庭院中的女子》到《格伦鲁叶的水上游乐场》《教堂》系列,至《睡莲》,一切日常生活事物都是他描绘的内容,然而,试想一下,在19世纪那个充满了沙龙,博览会及各种大型历史宗教题材的绘画世界,莫奈的绘画在那个时代的独特性,以及给予人们的不适感。正如,艺术史中书写的那样,他远离传统题材和叙事,而只关心艺术家印象和感觉的记录。正因为此,他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艺术同仁们被诋为“印象派”的称呼。

    以《庭院中的女子》为例,他为了直接面对现场写生,甚至在他的草坪里挖了一条壕沟,以便能够放下一块大画布,方便在现场画这幅画的上半部分。据说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看到这种情形,认为这种方法很愚蠢。虽然如此,但这种做法仍可直窥到莫奈的那种追求日常和现场的毫不妥协性。莫奈的这种毫不妥协直接对应的就是对真实感觉的捕捉和关注。

    要了解莫奈绘画创作的性质,我们可以先从他早期的《庭院中的女子》这幅画说起。比较莫奈的《庭院中的女子》(1866—1867)和他的老师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的《密涅瓦和美惠三女神》(1866年)。

    首先,莫奈《庭院中的女子》描绘的是普通的现代人而非理想世界中的人。为了获得一种画面的真实感,莫奈经常请他的家人和朋友做他的模特,并把他们安排在一个日常的庭院的环境中,进行直接写生创作。由此可见,莫奈努力去摆脱画面中古典艺术中理想性的因素,而更在意画面内容和现实场景的真实联系,以及与自身日常感受密切相关的现实元素。

    其次,莫奈努力将画面的叙事性内容清除掉,画面中央的正在摘花的年轻女子这一情节,特意利用树干的遮挡掩盖了,而这种动作在以前的画中,常常会被附加上叙事或象征的意义。画中那个手持鲜花于胸前的女子是莫奈的未婚妻卡美伊,结果莫奈却用花遮住了她的半张脸。这些独特的画面处理使我们观者没法以一个事件的方式去“解读”它,而只能以一个特定的瞬间场景去感受它,从这一点上,我们发现真实作为一个瞬间场景,在这里被莫奈当成一个重大的事情来呈现。对于保守的传统画派而言,对于瞬间的片断式的直接摹写无疑对已经习惯于接受一种讲究“永恒”的艺术及其价值观的古典主义教条和它崇尊的造型价值观念而言,是“革命性”。而这样的“革命性”,同样也体现在另一个关键的地方:即对于艺术家自我的真实个性体验的强调。

    根据莫奈自己在1864年7月写信给巴齐依的一封信中,他说他要在“观察力和思想力”和完全孤独的工作基础上建立属于他自己的艺术。1868年12月,在他从翁弗勤写给朋友的信中,更为充分地阐明了自己的想法:

    “难道你不觉得只有当一个人和自然独处时,它才能做得最好吗?我确信是这样的。而且我总是认为我在那样的环境下画出的画是最好的。在巴黎,人们总是太着迷于自己的见闻……我在这儿画的东西将具有不似任何人的好处,至少我以为是这样……因为它仅仅表达了我个人的感受……我越是这样做,越是发现人们从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是奇怪。”

    莫奈认为人们应不受外来干涉或影响的限制,尽量自主,以便表达它的新意和感受,而不是其他艺术家的个性或风格。这样的言论无疑在更深的层次上,为他把现场真实的“短暂瞬间”作为艺术家追求的源头赋予了全新的内容。这不仅是对那些所谓在更高的或超自然的层面上的理想的现实驳斥,同时也是其“求真”精神的驱使下,对感觉及体验的极致性的严格把握。严格来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表现,也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体系的全新的感知体系。

    19世纪20年代的德拉克洛瓦,同样地追求感受与体验的表现,但却从未如此地将个人的真实体验提高到如此地步。相反,求共性,求普遍性的意志的理想最终还是将他限制在原来的传统之中。同时,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同样地给予了所谓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基于以上因素,莫奈的追求无疑是最具有开创性的。

    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另一个《教堂》系列的创作中。《薄暮中的鲁昂大教堂》(1892年,图3),在这著名的绘画中,教堂的神圣性涵义不被关注,以往设计中可以暗示出神的存在元素在莫奈的作品中被忽视。画面被一团朦胧的蓝灰氛围所笼罩,犹如就是某个早晨的平常一撇所见。画面的表层就是一些斑驳的色点,稍微后退才能隐约看出教堂外轮廓。莫奈似乎故意忽略了那些表明教堂的细节,而只是描绘了观看教堂的某一瞬间的光色效果。他曾经说:“在白天的不同钟点研究同一主题,并且记录下光的效果,看看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光是如何明显地改变了建筑物的外观和色彩,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这里教堂只是研究光色与时间变化的载体而已。从上面的画面分析可见,莫奈热衷于对现场“瞬间”光色的表现,忽略了一切原来被认为很重要的对象性的细节的描摹,这一点显然不同于写实主义对自然外在样子地照搬模写。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莫奈如此热衷于对现场“瞬间”光色的表现,但似乎并没有集中于对自然外在样子地照搬模写。

    这一点首先可以从他的《格伦鲁叶的水上游乐场》这幅画地处理上看到。《格伦鲁叶的水上游乐场》这幅看似一挥而就的画面,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以人行道为界,近景的视角是俯视的,而远景是平视的,这里莫奈为了增强画面的纵深空间感,将不同视点的画面结合在了一起。另外,据说他经常将户外的写生作品拿回室内进行再加工,以便让它能更接近现场的感觉,这一点让我们更相信,他的“瞬间”写生与其说是艺术家对某一特殊瞬间的直接摹写,倒不如说是对现场印象的综合表现。

    其次,他对现实的关注集中于绘画的纯粹形式语言的运用上。在《阿善特依之秋》作品中,莫奈一方面刻意淡化了对象细节的刻画,另一方面增强了对象色彩的表现力。在这里,树没有具体可视的物质感特征,只有一些橘黄的色点,因此,与其说这是在描摹树,倒不如说是在描摹橘黄的色点和树之间的那个对应的东西,画家的努力是尽力让橘黄的色点看上去像树那样的效果上。这种效果一方面,要求画家能用纯粹的画面语言,如点或线,来表现自然中的对象,另一方面也要求他将现场激荡人心的视觉感染力通过色彩材料本身相融合来进行表现。

    通过以上对莫奈画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莫奈的描绘过程中,自然对象似乎并不是他重点强调的;
    也就是说,画面的呈现并不是要反映物象。确切而言,莫奈的“瞬间”描摹更像是一种综合的结果:一种代表着色光变化的绘画的抽象形式语言与现场的心理体验相互综合的结果。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莫奈对于画面真实性的表现上。对“瞬间”的描绘中,莫奈想要表达这样的一种想法,即对于有限的我们而言,拥有的只有短暂的、片段式的真实感觉,艺术如能将这一感觉切实地捕捉下来便已足够。真实,某种意义上,就存在于切实的时间片段之中,因此对于绘画者而言,能够将现场变化着的色光符号与心灵在现场的真实体验同时表现出来,就是绘画的重要使命。由此可见,这里的描摹已经不是一个呈现物象的要求——景色的现实存在成了画面中最不重要的因素,而是一种追求引起感觉的事物和代表感觉的形式之间相互配合呈现的方式,也就是文杜里所说的,是一种视觉符号与心理符号互相配合,互相符合的方式。真实在这里就意味着符号间的内外符合一致。

    综合的来看莫奈的艺术创作,我们会发现莫奈虽然如此地强调直接面对现实对象的写生,强调对象在光线作用下“瞬间”变化地捕捉,却并不在意现实景物的外在样子,由此可见,印象派面对自然的创作并非关注于对自然的研究。另外,从画面对象的刻画和色彩的运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画家在纯粹的绘画语言和内心体验融合上的努力,因此正如弗朗卡斯泰尔所作的说明那样,他们更为关注“人的精神”的表达。由此,我们认为莫奈的努力就是如何让这些代表着色光的抽象的形式语言成为承载人的精神体验的新的真实观:即让这些抽象的绘画语言最低限度表达现实模样,以便达到成为纯粹表现内在精神的绘画真理。从这一点上,我们几乎都可以认为莫奈的绘画已经接近于抽象绘画的要求了,而这也再次佐证了作为印象派代表的莫奈绘画中所体现的符号学层面的价值。

    猜你喜欢 印象派符号现实 学符号,比多少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名家散文诗(2020年7期)2020-11-09「印象派画家」金农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符号的由来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11期)2019-11-25漫画:现实背后(下)阅读(高年级)(2019年8期)2019-09-26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草绳和奇怪的符号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4年5期)2015-03-09中国符号,太美了!视野(2014年23期)2014-11-24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相关热词搜索:符号学印象派浅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