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台州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转型变化研究

    台州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转型变化研究

    时间:2023-02-19 13:1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文/李入凡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台州主城区由黄岩区、椒江区和路桥区三个地区组成(滨海产业园区由于规模较小,职能较为单一,本文不纳入同一层级考虑),是典型的组团城市。城市发展的重心在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偏向性。在此过程中,台州这一组团城市的城市结构变化也先后出现了以下的三种典型的空间模式[1-4](图1)。

    台州主城区最早起源于黄岩区,早在唐朝(约公元690 年)永宁县改名为黄岩县,县治就确立在了现在的黄岩城区。黄岩古城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称,保留了传统街巷空间和城市肌理,是台州城市历史文脉的源头和先行者。

    而后在南宋时期(约公元960 年),路桥区沿当时的南官河开始了繁盛的商贸活动,自此有了路桥“十里长街”,并在明清时期极为繁盛,奠定了路桥区“千年商贸城”的基础。

    1387 年,明朝大将汤和拆黄岩县城墙石料筑海门卫城。最早海门卫是作为当时江浙地区重要的市井商业节点之一,作为海上商业码头存在。同时在1559 年,为抗击倭寇侵扰,海门卫也作为戚继光屯兵的重要海事防卫之处。在1898 年,海门港正式立埠通商[5]。

    此后,台州主城区的结构基本形成,该过程是一个离心式组团城市发展的过程。最初路桥区和椒江区的设立是出于两个地区的独立职能,并且这些职能和区域的设立相较于黄岩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但由于黄岩区城市的中心影响力,将两个区域并入管辖范围内,形成了以黄岩为重心的城市组团。

    直到1994 年,黄岩和椒江撤市设区,并且将原隶属于黄岩的路桥也设立为独立的区,并将椒江设为市中心,保证均衡发展(图2)。

    台州的城镇化进程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州民营经济崛起、发展、繁盛和面临挑战的四个时期。经济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企业集聚的地区在组团城市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该过程中,村镇的崛起也以组合式的组团城市发展模式引发了三个主城区的升级和扩张,也为近年来台州发展的新诉求奠定了基础。这段城镇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1 计划经济阶段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 年,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由于海防职能,政策和资金对台州工业发展缺少支持。因此,台州地区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建设落后。但从20 世纪50 年代初起,台州的农民就开始从事手工业、建筑、运输、商贸等经营活动,各类集贸市场也不断增加,这为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台州民营经济的迅速兴起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

    3.2 民营经济崛起阶段

    1978 至1990 年初,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专业化市场和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台州开始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带动了小城镇的蓬勃发展,农村集镇迅速增加,1978 年建制镇数量为13 个,1990 年达到81 个。

    3.3 加速发展阶段

    1990 年初到2000 年末,台州市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1992 年,“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帮助台州发展摆脱了政策束缚,个体及私营企业在政策扶植下蓬勃发展。2002 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浪潮为台州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推动了城市建设的速度,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4 转型发展阶段

    2000 年末至今为台州市城镇化的转型阶段。从国际环境而言,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台州的出口市场面临萎缩;
    从国家层面而言,中国整体面临环境污染、土地和资源粗放利用、劳动力成本上涨、半城镇化问题突出等问题。台州的发展模式和城镇化路径迫切面临转型。

    3.5 城镇化背景小结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是以民营经济为根本动力,以小城镇迅速发育为表征的民营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交织、相互推进的过程,以内源性成长、自下而上逐级推进为主要特征。技术层面,共享非排他性的公共投入品(如专家技能、公众通讯和交通网络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的需求促进了人口和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资金层面,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为丰厚的民间资本进入城市空间的生产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而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要素的集聚和城镇空间的拓展共同构成城镇化的意涵。

    4.1 发展战略层面

    2011 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国务院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开始向海洋经济迈进,推进陆海统筹、产业集聚,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台州是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在省重点建设的14 个产业集聚区中,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其中之一,头门港和大陈港是省建设三位一体物流服务体系的主要平台。台州未来的发展中心将会转向打造湾区经济、统筹海陆、推动海洋经济。

    2013 年,“一带一路”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将提升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推动中国从全球生产加工基地迈向全球产业链组织运营;
    将更加重视地方城市特色的培育,积极输出地方特色与文化软实力。台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凸显港湾城市特色,依托头门港这一重要战略支点,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贸易、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等任务将成为重点,不仅吸引境外投资,同时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搭建台州与国际对话的重要平台。

    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的提出将加快长三角地区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形成,将推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和区域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台州是长江新经济带的重要组成,将会突出民生发展,以培育都市经济为载体,提升台州在区域中的地位,更好地融入长三角。

    4.2 发展格局层面

    台州被列入长三角核心区,台州可以利用其处在沿海发展带最南端的区位优势,依托临海港口,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型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实现与海西经济区的良好互动。同时应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充分运用好《长三角规划》给予台州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名分所带来的潜在改革创新政策优惠。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年)》提出,将浙江省建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框架下的国际门户,构建多样化的网络型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形成“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台州属于“七核”之一,规划城市职能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生产者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综合交通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台州滨海地带与岛屿为战略性地区,推动台州的民营经济向沿海地区转移。虽然台州地位并不如具有类似区位的宁波、温州高,但其位于浙中滨海的区位和用地资源的优势明显。台州想要在浙江城市群中脱颖而出,理应注重发展大港口、大石化、大产业,在区域城市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4.3 发展形势小结

    台州应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借助优越港湾资源,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推动区域开放合作、城市治理。未来,创新经济和宜居环境将成为发展核心,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与建设模式,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空间效益提高、城市品质提升。

    但由于台州的区位优势并不突出,为了在区域城市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利用优越海洋资源和民营经济优势。

    总体而言,台州未来的发展重心将会从原本内向的环心发展转向拥湾发展,整体重心东移。同时行政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台州主城区历史上的发展重心将从黄岩区的城市区域迁移到椒江区。新形势下,对台州内陆地区的发展要求成为了存量挖掘以及对空间品质和空间效能提升等内向的政策需求,而建设的主要着眼点不可避免地会偏向环湾沿海地区的空间拓展和海湾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区域影响力。

    5.1 台州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变更

    台州市于2005 年受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了《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这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下引领了拥湾发展的趋势,确定了“一心六脉四组团”的城市特色格局,并对原本“低小散”的工业布局进行了控制[10]。

    但是在2017 年出于国家新发展战略的提出、城市规划编制要求的提升、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技术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2005 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优化[11](图3)。

    2005 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台州市城市性质的表述为“浙江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工贸型现代化港口城市”,而修订后对城市性质的表述变更为“浙江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修改本意是将“现代化”的重要性提高,但同时也将台州总体在区域中的定位提高,同时减弱了“工贸”的定位约束。

    在城市职能中,在修订后也增加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湾区经济”和“科创”的主题。三个地区的功能布局在原先椒江为中心和临港工业基地、黄岩为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路桥为商贸中心的基础上,提出了椒江向更加高端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黄岩向宜居休闲的方向发展;
    路桥向绿色智创的方向发展。

    在空间格局方面,从修订后的用地现状图中可以看出,修订前台州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对原有规划执行力并不强,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工业用地依旧布局零散;
    原定的城市轴线并不突出;
    临港工业区发展速度比预期更快。在用地规模上,椒江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8.17 平方公里,远超路桥区和黄岩区的增加面积,同时沿海也计划填海新增用地。修订前后的突出的共同特点是,希望加强椒江区与路桥区之间的联系,提升并完善沿海城市服务水平。

    虽然修订前后规划都强调了“中心集聚”的概念,但由于黄岩区南部发展动力不足,北部工业园区阻隔,使得它与另外两个区无法在空间上形成直接的联系,加上沿海产业带的发展势头迅猛,台州面临着文脉与发展相互“拉扯”的矛盾。在这样的三区明确分工的背景下,该阶段的城市发展更接近于融合式的发展模式。

    5.2 专家学者对专项问题的关注

    台州市作为浙江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城市,受到诸多学者关注。近年来,在台州进行规划实践并备受关注的学者主要有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授俞孔坚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

    俞孔坚在台州进行了“反规划”理念的实践,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形成独特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6]。以他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以生态因素为优先考虑因素的规划方式,对台州主城区的绿廊、河道、文化遗产和游憩空间的规划提出了他们的方案,并对黄岩区永宁江提出了详细的开发指导意见。

    杨贵庆在台州市黄岩区范围内进行了多处村庄规划设计的项目实践[7-9]。一方面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
    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地区的村庄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的成果,并且与台州地区政府合作,建立了“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

    两位学者实践的关注重心分别为生态和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研究主要方向是在于建立生态宜居的城市,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方面的关注处于次要地位。

    台州的城市空间发展历程是从自然生长到自发再到政策引领的过程,城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迁。过去台州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今天社会经济转型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台州作为典型的组团城市,中心城区的内部矛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台州在自身空间格局和战略发展要求的相互拉扯下,中心集聚度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台州市未来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台州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9期)2022-05-17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沙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中国(俄文)(2017年3期)2017-03-28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农家书屋(2016年9期)2016-05-14教师发展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4年2期)2014-02-27
    相关热词搜索:台州演变转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