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滴灌”教学的价值遵循与践履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滴灌”教学的价值遵循与践履路径

    时间:2023-02-19 23:2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石立春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坚持“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文简称“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

    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的基本准则,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为青年学生提供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 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着力点。其中,基于思政理论知识传输方式的变革,以“精准滴灌”开展“点对式”“延展式”“渗透式”教学,深度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1]的革新方向,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目标。

    作为一种率先应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肥效倍增的现代农业灌溉技术,“滴灌”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与技术元素,在教育领域则可衍生出一种与“渠灌”“喷灌”“漫灌”等传统教学方式相对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一)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内涵解读

    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担当, 强调基于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立体化协同育人思维、谋求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耦合的教育新模式。“精”是对“精准发力、质量导向”的强调, 从思维上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与绩效评价标准;
    “准”是对“靶向精准”的强调,从实践上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了规约;
    “滴” 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灌”是最终的落脚点,是一种精良而非粗略、准确而非偏差、点滴而非漫洒,具有水滴石穿韧性的“溉”。

    “精准滴灌”四个维度之间并非单纯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层层环扣、递进演绎的逻辑关系。“精”, 强调以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为基础的“精准发力、质量导向”的精准思维,深度契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精准供给,条分缕析、对症下药的精准施策。

    一代青年学生有一代的使命与担当,也有着独特的际遇与机缘,对此,需要结合新一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个人经历、群体特征、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把握其成长成才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工作。

    其中,尤其是需要强化对新一代大学生成长中疑惑、 难题的精准把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有效满足其成长成才需求,“面对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出新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与青年大学生共进”[3]。

    “准”,强调以教师课前准备充足、极具针对性的“靶向精准”。一方面,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以立德树人的使命高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思政课教学工作,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 形塑教师个人魅力中影响学生、 感化学生,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与现实诉求,在教学计划、授课方案、教学方式上认真准备,选择准确的案例、恰当的话语、多元的载体,将学生带入“精准滴灌”的课堂情景之中,为广大学生提供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思政课,让他们在正确认知所学知识、确立价值情感、科学评价中,形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价值认同, 进而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之中,顺利成长成才。

    “滴”,指将教学知识点分解为若干小“点”,结合现实境况予以多形式的生动呈现, 以水滴石穿的韧性渗透至课堂、校园、寝室、操场、网络。

    一方面, 要求思政课教学中以恰当的时间、 用适当的“水源”、针对合适的对象进行“滴灌”,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节奏、学生的课堂反映, 快速高效地选取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案例、载体、话语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渗透性,“滴”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对此,依托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课外作业的布置及学生的认真完成, 将思政课教学的场景延展至校园、寝室、操场、网络之中,全面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实效性。

    “灌”,并非之前“渠灌”式的疾风暴雨教育,也非“喷灌”式“满堂灌”教育[4],而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综合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解释式、探究式、专题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分层次、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遵循‘知、情、意、行’发展规律,把理论知识教育‘灌(贯)’穿到培养学生的各个环节中去”[5]。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采取的“大水漫灌”方式,因“灌溉成本高”、干扰因素多、效果不甚理想,引发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青年学生的“逆反情绪”,同时,以“00 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新一代青年学生涌入校园, 及其呈现出的新一代大学生独特的群体特征, 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经历、相对封闭压抑的中学时代、与网络共生共长的社会环境, 也引发思政课教师们的反思及改革探索。其中,在“灌”的方式上,“精准滴灌”教学就是在强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思政课教学过程进行层次性设计, 更加注重思政课过程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二)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兴起,源于“干旱缺水地区”的客观存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与效果均未能有效满足新一代青年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诉求。

    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 在学习、生活、未来职业及人生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惑。

    思政课教学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确立远大理想信念、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课程,立德树人是其根本使命,因此,必须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话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精准滴灌”的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育资源高效运用与教学效果明显的有机统一,以水“滴”石穿的“滴水”、韧性、持久性达到“石穿”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从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性上来看,“精准滴灌”教学强调规避以往“大水漫灌”式教学中资源浪费、使用率低、教学效果不甚明显等不足,追求教学资源使用的集约化, 让有效的教学资源经过精准加工与使用,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教学效果,不过,这种将教学重心前移,更加看重过程性、而不是一味强调知识的识记以及试卷考试成绩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思政课教师的胜任能力也提高了标准。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上来说,“精准滴灌”教学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但落脚点仍在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既要规避曾经一度出现的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 学生有气无力、教师无病呻吟的尴尬情况,又要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让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共情感染、 共同提高、协同发展。

    “精准滴灌”的教学过程,是结合“施肥”、提高“肥效”的“情投意合”式立体化协同育人。一方面,“情投意合”协同育人的起点是“情”的形塑,这就要求“精准滴灌” 教学中注重对感情的挖掘与运用。

    比如, 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伟大历程相关素材的情感元素,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 的科学论断, 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素材的情感元素,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伟大,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论断的认知, 确立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认同;

    另一方面,“情投意合”协同育人目标在于“合”,不仅要求形塑价值情感深度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还要深度契合学生成长成才诉求,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自己的价值情感汇入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精准滴灌”的教学方式,强调依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 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的“点对式”、“情投意合”式立体化协同育人的“延展式”、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耦合的“渗透式”教学。

    新一代青年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生活习惯、群体特征,其中,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学习生活中对手机、网络技术的频繁使用,必须予以重视。对此,“精准滴灌”在教学方式上,必须深度契合青年学生的独特成长经历,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手段,革新教学方式,调适教学话语,不断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融入网络技术元素, 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的重要途径。

    总之,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漫灌式”教学相比,“精准滴灌” 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更加注重育人的立体协同性、“慢火温煮”的潜移默化式,所追求的则是“日用而不知、常见而不觉”的教学效果。

    把准学生思想脉搏、紧跟时代发展进路、适应情势演进样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是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对此,高校思政课“精准滴灌”的“点对式”“延展式”“渗透式”教学,必须始终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准则。

    (一)坚持“因事而化”:把准学生思想脉搏、回应学生思想关切

    思政课“因事而化”强调教学目标与具体事务的有机结合,依托可触物质事实强化教育引导,把准学生思想脉搏、回应学生思想关切,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 激励学生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激情与意志奋勇向前。

    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要求基于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的“滴灌”教学。

    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以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为环为旨归,因此,必须强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的研判。

    以“00 后”为主的新一代大学生因独特成长轨迹、生活环境等,在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上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比如,主流价值观认同与逆反并存的矛盾心理、对高层次情感共鸣与群体归属的价值需求、 以流行语狂欢戏谑化应对社会压力的消极倾向、 部分青年“卖丧信佛”、饱含遁世与犬儒主义元素的生存体验与生命观。因此,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坚持“因事而化”,必须以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为基础,综合采用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大数据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有效把控学生思想之“需”的层次性、“滴灌”教学依托之“事”的多样性、“滴灌”教学落脚之“化”的节点与限度,“生动讲好故事、体现以理贯通、把握‘化’的时效”[6],有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思政课“精准滴灌”的“点对式”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注重载体的多样化、强调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深度契合了“因事而化”的内在诉求。

    面向社会思潮激流勇进、 意识形态斗争复杂性、大学生思想动态多元化,思政课教学原有常用的大班式、“漫灌式”授课方式,过度依赖教学内容照本宣科、遵循教材体系“撒网式”讲解,已难以满足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背离了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的基本准则。

    这不仅背离了新时代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还引发学生对思政课的“逆反”情绪,同时在社会上形成了对思政课教学、 教师的负面印象。

    对此,“精准滴灌”的“点对式”教学,充分考量新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环境、成长轨迹、教育经历、知识结构以及个人品格等个体差异, 确保对学生思想脉搏的精准把握;
    注重利用多种载体,“事”的形象化、典型性、多样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亲和力;
    注重教学资源精准投放的时间节点及限度,确保“化”的时机与效果, 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恰当的“知识养分”,引导学生在坚定正确价值观中,自觉抵制国内外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蚀, 从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奋进,实现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的逻辑延展与外化实践。

    (二)坚持“因时而进”:紧跟历史发展进路、牢抓思政教学时代主题

    思政课教学“因时而进”强调以时代差异研判分析为首要问题,紧跟时代发展进路,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搏, 牢牢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7](P22),激励学生将个人的拼搏奋斗与国家民族事业相结合,勇做时代先锋、甘于奉献、持续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思政课教学“因时而进”,要求“情投意合”式立体化协同育人的“滴灌”教学。思政课教学“因时而进”强调教学目标理念、教学内容方法均需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发展需求,择恰当时机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行为指导,因此,需要以立体化协同育人的“精准滴灌”教学,秉承时效度原则、构建“情投意合”的延展式教学体系[8],以教育内容“情”感化处理,教师全身心“投”入,提升教学话语温度、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形塑“合”时代发展需求、“合”历史使命担当的价值观念。

    “情投意合”教学方式是“精准滴灌”的具体应用与实践,与“精准滴灌”相似,“情投意合”四个字同样属于递进的演绎关系,以“情”对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处理, 外加教师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全身心的“投”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产出、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最终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开花结果,使得学生能够形塑深度契“合”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情投意合”教学方式的使用,是对“精准滴灌”教学“因时而进”原则的贯彻与实施,是以恰当教学时机的有效把握、实现精准滴灌的有效展开,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精准滴灌”的“延展式”教学,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脉搏,注重打造“情投意合”式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深度契合了“因时而进”的内在诉求。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必须遵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由此召唤精准化的“滴灌”施策、“情投意合”的延展式过程教学。“精准滴灌”的“延展式”教学,充分考量思政课教学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以及育人施策的“相机而动”,强调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化处理、注重对新一代青年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以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注重学生“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综合素质的形塑;
    以“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确立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科学认知;
    以课堂教学相长、师生共鸣的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三)坚持“因势而新”:适应情势演进样态、契合学生“网上生活”新趋势

    思政课教学“因势而新”强调适应情势演进样态,结合“互联网+”时代社会变迁大势,尤其是新一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特点、 新趋势,“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新情况,依托课堂教学的“新”“活”“实”,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

    思政课教学“因势而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耦合的“滴灌”教学。

    思政课教学“因势而新”强调重点把握网络这一“最大变量”,依托教学话语转变、方法创新,主动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对此,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耦合的 “精准滴灌”教学,转变“粉笔+黑板+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直面现实、回应现实、服务现实,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革命的新成果,形塑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的教育合力。

    传统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耦合,是“互联网+”时代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深度契合了新一代青年学生与网络共生共长的实际状况。以移动媒体、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第五媒介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态势下,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持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已经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精准滴灌”教学实践中, 对于这一问题就一直在强调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耦合, 以大数据思政的有效实践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思政课“精准滴灌”的“渗透式”教学,依托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尤其是强化对学情的深度剖析,采取慕课、网络教学等方式拓展思政课教学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善评网络热点事件、善用网络青年流行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 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深度契合了“因势而新”的内在诉求。

    “精准滴灌”的“渗透式”教学,正视“互联网+教育”,尤其是“指尖上的学习”“指尖上的学校”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强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契合新一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偏好;

    充分发挥移动媒体、智能技术的巨大优势,积极打造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精致生动思政课在线学习资源,有效满足翻转课堂与自主、创新、交互学习的实际需求;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 强化对学生过程学习监控、记录与跟踪评价,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评估, 谋求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耦合,“契合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召唤,关注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碎片化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无缝对接”[10],实现“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协同性,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日用而不知、常见而不觉”的教学效果。

    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准则,思政课“精准滴灌”强化“点对式”“延展式”“渗透式”教学,要求着力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

    (一)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教师胜任力打造

    依托“点对式”“延展式”“渗透式”开展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要着力打造面向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教师胜任力。

    第一,强化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与理论功底: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身作则,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专业素养,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评析热点事件、回应学生关切,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做实”。对此,思政课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尤其是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

    同时,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回应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感悟真理的魅力中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强化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要求教师确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信仰, 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与使命,“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 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9]。思政课教师唯有严格要求自己,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真切的教育情怀、全身心的个人投入,方能真正向学生传输真理、以真情影响学生,方能真正担当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对此, 思政课教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课程内外都要做好表率,以上好思政课、做好“大先生”的实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强化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要求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能够使用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偏好的语言表达开展教学:
    研判学生思想动态、瞅准学生的现实关切,适度使用学生常用的网络话语、善于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实现理论知识讲解与学生思想引领相结合,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提高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影响。

    对此,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喜好,尤其是在网络上喜欢浏览的信息、乐于关注的议题、惯于使用的话语,将其转化为“精准滴灌”的教学资源,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理念的革新

    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有别于以往常见的“渠灌”式疾风暴雨教育、“喷灌”式“满堂灌”教育,坚持重视个体差异、 立体化协同育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谋求做到“灌输”与“启发”、“外因”与“内生”、“感性”与“理性”、“理论”与“智慧”、“知识”与“素养”的多维统一。

    第一, 坚持基于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思政课教学“精准滴灌”是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点对式”实践,教育过程始终坚持以“重个体、促发展”为旨趣,强调以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为基础,既包括大学生代际特征的群体性把握,又涵盖关涉大学生成长轨迹、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等维度的个体化审视。因此,课程教学中必须秉承个性化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操作实践深度契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

    第二,强调“情投意合”式立体化协同育人思维。

    思政课教学“精准滴灌”强调“情投意合”四维联动的延展式教学, 以课堂教学知识的情感化为切入点,以教师全身心投入为依靠,以教学内容的“温度、高度、深度、广度”为关键,以学生思想观念合乎时代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为落脚, 引导学生形塑对马克思主义,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行为认同。协同育人思维的贯彻实施,在于“情投意合”四个环节的层层环扣、有效衔接,在于教师善于“因时而进”,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资源以合适的方式运用至合适的学生, 形塑合适的教学效果。

    第三,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耦合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思政课教学“精准滴灌”正视新一代大学生的“e 时代”烙印,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偏好、 提升思政课堂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 助推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新模式。

    “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思政课教师与课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教师需要不断调适自我、 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内容的优化

    思政课教学能否真正实现“精准滴灌” 的效果,关键在于教育内容能否把准学生思想脉搏、紧跟时代发展进路、适应情势演进样态,能不能真正为新一代青年学生精准“施肥”、提供“养料”,对此,优化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内容,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准则予以系统建构。

    第一,坚持“因事而化”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思政课教学中必须敏锐发掘、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11]等有助于课程教学的一切素材, 以良好语言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鲜活呈现故事,以“事理”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温度、高度、深度、广度”,回应学生关切、加强思想引领,从而在课堂上,既能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又能引领学生在革命建设改革“整体、丰富、联系的事实感觉”[12]中,形塑“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坚持“因时而进”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思政课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具体任务,均应关注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历史大势、反映时代特征, 尤其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学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审视、捕捉合乎学生思想关切的工作时机切入教学,凸显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的时代气质,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3]。

    第三,坚持“因势而新”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思政课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新一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部落特征”,尤其是他们网络交往中善于使用的话语表达、 关注的议题及其呈现的亚文化倾向,继而以“互联网+教育”革命新成果的有效利用,融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择业、心理上存在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诉求,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实现课堂教学育人与网络育人的有机统一。

    (四)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话语的转换

    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是相对于“渠灌”“喷灌”的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营设契合“精准滴灌”教学话语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话语水平、强化师生间话语形式的互动与协调。

    第一,直面学生思想关切、提高思政课教学话语亲和力和针对性。对此,教师需要基于大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规律研判, 依托教材文本话语向教学话语的有效转换, 适度融摄正能量个性化生活化的网络话语、外来话语、现代话语、生活话语,以生动活泼的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深度思考,切实提升思政课“精准滴灌”教学效果。

    其中,网络流行语是反映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教师对网络流行语、学生网络交往符号的关注,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以过硬的语言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话语水平。对此,教师需要以表意清晰、组句严密、措辞精炼,风趣幽默、情感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的言语表达,辅助表情、手势、眼神等肢体动作的使用,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实现思政课教学话语,由原先过度注重控制、劝导、填鸭、灌输方式,向以平等、交往、沟通方式为主的转换,使得思政课师生间构建和谐交往关系, 对课堂教学内容形塑新认知,对课堂教学效果拓展新意义。

    第三,依托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强化师生间话语形式的互动与协调。对此,教师需要实现线下课堂与线上平台的有效结合,采取双向提问、小组对话、分组讨论等方法,丰富线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网络教学新途径。比如,利用学生常用、乐于接受的微博、微信、B 站、抖音等平台辅助课堂教学, 实现思政课知识传输载体的有效拓展,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又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也深度契合“互联网+”时代思政课争夺网络话语权、 抵制网络多元思潮冲击与侵蚀的现实诉求。

    猜你喜欢 话语精准思政 画与理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26期)2022-06-30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精准的打铁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雷人话语美文(2018年3期)2018-03-01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相关热词搜索:滴灌政治理论精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