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加大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大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时间:2023-02-21 11:00: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靳鹏飞 河北省张家口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初步建立起住房保障框架,形成了市场调配与政府调控的“双元”保障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总体上看,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运行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不强、与经济发展联动性差等问题[1]。对此,在实践中应切实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了解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改善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明确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价值,更好地引导政策制定者、执行者转变观念,发挥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充分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机制的深刻变化,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房屋价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以济南市为例,2020 年,新房源均价达到14246 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达到16520 元/平方米,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056 元,较高的房地产成交价格无疑对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尤其对于低收入困难群体而言,高房价产生的连锁反应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激化了社会矛盾。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举措,利用宏观调整与行政干预等手段,出台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政策事关民生问题,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远影响[2]。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开展了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出台了相关惠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房屋供需矛盾,满足了基本居住需求。

    以北京市为例,2019 年,共有常住人口2100 多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6 万余元,收入在4万元~12 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约占常住人口总数的55%;
    从支出类型分析,居住消费支出约占其消费总支出的36.6%。为释放更多消费潜力,降低住房消费占比,北京市从2017 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发保障性住房,提供11.5 万套保障性住房,缓解了房屋供需矛盾。

    (二)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保障性住房政策惠及民生,覆盖多个产业部门及不同人群。依托保障性住房政策,可以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系列活动,发挥政府的乘数效应及房地产产业的链条作用,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带入房地产行业,对于钢铁、机电、轻纺、家居建材等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3]。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2019 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达到10057.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以及系列项目的开发建设,无疑刺激了建材行业,提高了其生产能力,使企业收益保持在较高水平,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原有面貌,加之各项政策的倾斜,使得更多的生产要素开始聚集,彰显了区域经济优势。

    以青岛市为例,依托保障性住房政策,将政策红利向高素质人才倾斜,缓解了人才就业初期的住房压力,增强了其地区归属感。保障性住房政策可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对优化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以及产业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 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强调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将资金投入民生建设、先进制造等领域,实现产业与消费升级,实现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经济循环。在这一背景下,保障性住房政策实现了资本有序流动,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民生领域,增加房屋供给,逐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激发消费潜力。

    (三)构建良性市场秩序

    鉴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政府要主动作为,通过必要举措,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公益化与社会化属性。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各级政府出台系列举措,详细说明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面向群体等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障性住房项目要适应现阶段国内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需求,稳步加大保障性住房项目投入力度,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棚户区居民、高校毕业生等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筑牢保障底线。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借助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构建良性房地产市场秩序。

    例如,通过差别化贷款利率、调控税率及土地供应政策等方式,使政府与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形成更为合理的关系,优化调整收入分配。鼓励普通商品房的一般性消费,采取理性引导的方式,稳控地区房价,抑制投机住房需求,打击囤房、炒房行为,构建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秩序,减少住房消费压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或短板,影响了系列政策的落实成效,不利于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必须客观梳理保障性住房政策问题,厘清工作思路,细化环节流程,为发挥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民生保障及经济发展层面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一)保障性住房布局不科学

    尽管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政策基本框架逐步健全,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受到基本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系列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区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政策,无形之中影响了政策落实效果。例如,部分政府部门在衡量保障性住房项目效益的环节,往往将土地效益最大化作为核心因素,片面追求房屋建设面积、建成套数,忽视了保障性住房项目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导致保障性住房政策难以覆盖不同社会群体。例如,现阶段大多数保障性住房采取统一建筑面积和空间布局,无法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居住要求,导致保障性住房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4]。

    以上海市为例,2019 年,在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方案中,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比偏低,仅占总用地规模的12.1%,房屋结构布局较为单一,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只有1 间~2 间卧室,没有很好地适应家庭居住需求。出于建设成本的考虑,各地出台了保障性住房政策,调配区域建筑用地,但是,保障性住房往往选址较为偏僻,远离城市中心区域,增加了出行成本,与就业、就医和教育等需求相悖。

    (二)项目配套设施不完善

    保障性住房建设环节,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各地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强调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主张配套设施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保障性住房服务能力。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少数地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环节,没有做好配套设施资金的储备及投入,导致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真正满足实际需求。

    根据审计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2019 年,在全国66 个县级保障性住房项目中,有22 个单位将29 亿元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不严格,出现管理漏洞,使配套设施建设速度较为缓慢,造成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系列问题,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降低了公众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期待,阻碍了正常的房屋消费,影响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三)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考虑到保障性住房项目规模较大,利润空间较为有限,部分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收益规模,缺乏施工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出现施工手续不齐全、竣工时间延期等系列问题。一些单位在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过程中缺乏大局意识,没有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影响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落实效果。

    保障性住房政策涉及多个行政部门,需要公安、社会保障、税务、房管等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切实发挥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要在前期设计、中期建设、后期交付中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及时取消公租房补贴名额,最大程度地保护中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主体精准把握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特性,兼顾区域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释放政策红利,整合优势资源,确保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地见效,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一)持续健全保障性住房政策架构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有效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推动保障性住房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应发挥主体作用,聚焦城市功能定位,立足于人民中心要求,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利用市场要素,搭建保障性住房政策平台[5]。

    基于保障性住房政策建设要求,保证政策落实力度,政府要确定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与总体要求,细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模、资金投入,科学编制新时期保障性住房相关制度,同时做好优惠政策整合,发挥政策红利优势,持续优化保障性住房结构,科学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夯实责任分管,更好地推动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构建,引导国内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打造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为后续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二)科学构建保障性住房配套模式

    现阶段,针对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环节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地块选择及规划布局等,开展走访调研,收集汇总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结合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推出更为灵活、更为多元的住房结构,扩大住房保障外延,通过设立商业建筑、学校、医院等设施。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学习要求的同时,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释放更多消费潜力,在消费拉动下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

    保障性住房政策具有政策性、动态性、连续性等特征,为发挥政策的社会价值,主管部门要调整思路,做好保障性政策享受对象的筛选、审核工作。

    例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申报对象进行受理、审核、调查、登记、批准等系列工作,划定保障性住房政策享受范围。同时,对于保障性住房进行市场化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契约化管理的机制,持续降低政府财政补贴,发挥施工企业经济优势,在降低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更好地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

    在政策框架下,相关企业要逐步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管理要求,优化运营手段,确保施工企业营收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例如,可以将公租房租金作为施工企业建设收益,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培育区域发展动能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优势,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积极探讨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契机推动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地,释放政策红利,在推动区域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调整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房政策 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7期)2022-08-26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0期)2022-06-09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23期)2021-12-06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助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20年2期)2020-03-08政策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相关热词搜索:健康发展平稳住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