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时间:2023-02-21 12:0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祖艳凤 李 孟

    (广州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文化自信是植根于人们内心的一种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肯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坚定文化自信是外语教育国际化中必须坚守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增强文化自信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利于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之一,能够使学生“传承本来、吸收外来”[2],成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阐释中国理念”[3]。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如何恰当地吸取西方文化、构建本族文化自信值得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课时多、周期长的特点[4]。大学英语课程是各个专业初入大学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是一门集语言学习和价值塑造的课程。经过前期应试教育阶段的积累和训练,他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会心理也处在一个高速成长期,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由于课程本身原因,目前选取的素材大都是西方原版文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大学英语课程融语言、文化与价值观于一体,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播文化。作为人文基础课程,通过审判性地进行西方文化教育,融入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国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大学英语教师要熟练驾驭英语课堂,保持课堂的正能量态势,传达中国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使大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洗礼,提升建构文化自信的作用力、渗透力、牵引力和推动力。

    对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状态做了调研,调研对象均来自高校,选取985 学校2 所、211 学校3 所,普通高校12 所,地域涉及北上广一线城市、江浙等二线城市,也包括三线城市,既包括外语类院校,也包括综合类及专业类大学。问题涉及“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内涵”“是否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是否认同”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有着深刻理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大学生应厘清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掌握,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历史进步性和优越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世界影响力比较认同,当代青年学子要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并发扬光大[7]。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挥课堂“主渠道”,将国家政策、时事新闻、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行动导向、应用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润物无声的育人中做到“知、能、行”三位一体的有效统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
    丰富校园文化,强化第二课堂文化浸育作用;
    利用网络空间,创建移动课堂,拓宽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自信培育的渠道;
    有效利用社会大课堂,技能与行动有效融合,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化,有效构建“四堂联动”的大学英语文化育人路径。

    (一)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育人内涵,发挥课堂“主渠道”

    将大学英语课堂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阵地,切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对于文化元素的挖掘,主要依托教材文本,结合单元主题以及语言点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3 Parents and Children 为例,教学主题为代际沟通和家庭相处问题,聚焦于当代社会家庭父母同子女的沟通相处。因此选取的思政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和万事兴”“孝”的家庭价值观。有助于建立起学生的家国情感,培育仁爱、宽厚、包容之心,将小我化为大我,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语言点中通过感知“pine tree(松树)”与“family tree(家庭树)”在中外文化中所体现的延续不息的坚韧与传承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人文思辨能力。

    教学设计改变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线上超星学习平台和线下课程学习相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开放、幽默、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前(Before Class),围绕单元主题,布置前置任务。让学生自主观看孟郊《游子吟》双语视频,阅读朱自清《背影》双语文章,To My Father《致吾父》英文诗歌,感受母爱/父爱的细腻与伟大;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青少年寄语等,思考“你记得哪些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片段/经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讨论,同时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打卡分享和互评,引发他们对主题的思考,营造思政学习语言环境。课中(In Class),围绕主题通过问题(如:你认为你的父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吗?在中国文化中,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他们老了以后孩子会照顾他们。你接受这个观点吗?父母经常愿意为他们的孩子牺牲很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用例子解释你的立场)启发学生思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引导学生概括中国崇尚的亲情观、家庭观。通过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分享收集的名言如:养儿方知父母恩(To understand your parents’ love you must raise children yourself.)等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而引导学生珍爱家人、激发家国情感和家庭责任感。通过不同话题的小组讨论,如:中西方亲子关系模式中有什么异同点?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差别和相处模式?中西方文化中对养老的观点有何不同?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合作、思想碰撞、批判性思维,对比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升华中国的“孝”文化。在语言技能训练设计上,精心选择阅读文本、视频、翻译素材,使学生能自然习得优秀的文化、价值观。真正做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课后任务(After Class),以“爸/妈,我想对你说......”用英文制作短视频,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引导学生珍惜和父母的相处时光,既要心存感恩和珍惜,更需付诸实际行动,切实做到知行合一。

    (二)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育人的外延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导向功能,能熏陶性情、陶冶情操、浇灌精神家园、提升文化品格,使中国文化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增强文化自信[6]。

    丰富的校园文化能滋养心智,从育知走向育人。在活动设计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思政元素如盐入水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外语比赛,如“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既提升了英语交际技能,又增进了跨文化知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组织学生参加“CATTI 杯”全国翻译大赛,2022 年赛事主题为用外语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通过“行动导向、应用为主”的实践教学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润物无声的育人中做到“知、能、行”三位一体的有效统一,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利用网络空间,创建移动课堂,拓宽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自信培育的渠道

    充分运用“超星”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合理选用外教社、外研社等新颖贴切的新媒体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开展课堂内外教学,构建“知、能、行”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在Unit 3 Parents and Children 教学设计中,课前将大量的资源发布到超星平台,包括古今中外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双语文章,To My Father《致吾父》英文诗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青年寄语中英文对照,孟郊《游子吟》双语视频等等让学生自主观看,通过自发讨论,发表见解,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孝”的价值观,从而完成语言的组织,形成中国文化知识在英语表达上的重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研究性教学方式方法,以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形成“课前准备-课堂主动-课后完善”的良好学习伦理观,让学生的学习不止于课堂。

    (四)有效利用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技能与行动有效融合,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化

    鼓励学生贴近社会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担当意识,提升文化责任感。革命文化也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重温红色情怀、纪念碑前宣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承红色文化。重走先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先辈们的艰苦而伟大的革命历程,开展“红色资源进校园——情系老区公益行”展览及报告会,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英文展示革命事迹、革命文化。组织“红色情怀,爱心传递”大学生志愿服务爱心公益行动。以新时代大学生爱心传递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可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译我行”,组织学生对展馆、革命基地宣传文字的翻译实践,在语言技能提升的过程中,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产生内动力,使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如何培养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值得思考。大学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应进一步探讨教学标准、评估手段,实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校性等,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应有的时代担当。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1期)2014-06-15
    相关热词搜索:视域英语课程自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