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2-21 21:2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姜旭 谭玉燕2)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实现一流期刊建设目标的措施和途径,这是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宝贵机遇。同年9月,中国科协等7部门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遴选了280种科技期刊给予资金支持和发展引导,为它们走上国际发展道路保驾护航。这么大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标志着期刊发展时代的到来。在国家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开放发展的环境下,科技期刊纷纷紧锣密鼓地开展建设,在办刊思路和期刊平台、稿源、学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使得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4963种[1]1477,说明我国的科技期刊已经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在近5000种科技期刊中,占据绝大多数的中文期刊承担着强化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文化自信的重任。中文科技期刊办刊者的初心和使命是办好期刊,为我国的科研人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12。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办刊质量和国际显示度上得到稳步提升,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综合实力不强,稿源竞争力不够,整体质量偏低,国际竞争能力还有待加强。唯SCI学术评价导向问题使得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进一步陷入稿源流失的窘境,新刊处境更为艰难[3]。在这些问题面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必须加强顶层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期刊品牌,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仅能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科技发展地位,广泛吸引国际作者和读者,还能将国际上的优质学术信息和关键科技数据存储在我国的数据库中,保护、增强我国的国家信息战略安全,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伟大使命。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出几点思考。

    从大的方面看,科技期刊办刊者的初心与使命,是创办期刊最初的目的、心愿、信念以及由此担负的重大责任[4]。

    中国的英文科技期刊是我国学者展示重要科研成果、向世界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平台,肩负着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重塑文化自信、推动国内科研人员把优秀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伟大使命[5]602。过去我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期刊发表了很多全球重量级的发现,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中国在国际上的科技地位。例如,《中国科学》在1965年发表了我国科学家进行的全球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工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引来了诺贝尔奖的注目;
    1977年《科学通报》发表的屠呦呦先生有关青蒿素的文章[6],也具有极高的国际关注度。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应延续这种办刊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承担政治和科技的双重属性,坚持服务学术,坚持正确的办刊思想,努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英文科技期刊。

    从小的方面看,办刊者的初心体现在期刊的办刊宗旨上。期刊在创刊时,都有明确的办刊宗旨,以确定期刊的原则方向、所属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发文类型、主要读者群体等。英文科技期刊一定要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遵从办刊宗旨,不管是稿件审读还是稿源开发,都要以办刊宗旨为中心,发表主题范围贴切、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文章,杜绝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超范围发表文章、滥发文章。

    目前,针对期刊出版活动规范,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准则规范。例如,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英文缩写COPE)在其官网(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guidance)上列出了针对各个出版环节的出版伦理问题,诸如鬼影作者、人情署名、数据捏造、剽窃、虚假同行评议等的鉴别指南,并推出了新的“Core Practices”(核心实践)来规范期刊的出版伦理[7]。

    爱思唯尔(Elsevier)制定了《出版伦理》(Publishing Ethics),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制定了《科研诚信和出版道德的最佳实践指南》(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on Research Integrity and Publishing Ethics),这些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商均对期刊的出版行为作出了规范。

    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国际上出现了大量的“掠夺性”期刊。它们不顾办刊宗旨,不坚守底线,只顾收费,不对稿件进行质量检查,刊发大量超出期刊发文范围或质量低下甚至数据造假的文章。这些“掠夺性”期刊搅乱了严谨的学术出版,严重威胁学术期刊出版生态,造成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国相关部门同样予以高度重视。2021年11月8日,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开展中国科协主管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宣布将对我国科协主管的所有期刊开展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这是对期刊人的警醒: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严格遵守出版伦理规范,这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条件。

    期刊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国际上的知名学术期刊往往都具有悠久的办刊历史,经历过起起伏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成就了如今稳固的地位和声誉。我国大部分英文科技期刊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个发展阶段稳扎稳打,在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下逐步建立起期刊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正如陈浩元先生所指出的:“我国科技期刊结构好比一座金字塔,按学术技术水平划分,自然存在高、中、低层次的塔尖、塔体、塔基期刊,它们在各自的定位功能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家科技发展、现代化建设等作出各自的贡献。”[8]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理应努力办成科技期刊中的塔尖期刊,以国际强刊为标杆、超越目标,努力发表国内、国际高水平研究成果,从而跻身世界一流期刊之列[5]603。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任何的急功近利都是不利于期刊成长的,需要学术共同体的长期努力与付出。

    近年来,SCI影响因子已经成为国内评价英文科技期刊的重要指标,很多办刊工作、基金资助都以期刊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9]。在这种情况下,个别期刊出现了“唯SCI论”的错误思想,通过提高自引、与其他期刊建立互引等方式人为提高影响因子,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损于期刊本身的声誉和口碑。对影响因子的操纵行为虽能带来一时的“利好”,但它对期刊声誉的破坏是长远的。近两年,每逢《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英文缩写JCR)发布,科瑞唯安都会宣布对一些过度自引或互引的期刊给予警告且不公布影响因子,并将存在异常引用现象的期刊列入关切名单,以引起业界重视。

    英文科技期刊应尊重期刊的发展规律,分阶段规划期刊的发展,而不是拔苗助长,一蹴而就,要扎扎实实积累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

    1.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稿源,还需要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需要依托一支高水平的办刊团队,尤其是以一线科学家为核心的办刊团队,包括主编、编委会成员和期刊审稿人,以及期刊编辑。

    (1)提高稿件质量

    期刊稿源一部分是依靠影响力所获得的自由来稿,这部分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优质稿件相对较少;
    另一部分则是约稿,由于约稿已经对文章主题、作者进行了遴选,因此大部分约稿的质量较高,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在约稿过程中,主编和编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凭借自身在学术圈的高影响力和广人脉来为期刊争取优质稿件,甚至亲自撰写文章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上,对于提升期刊稿源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例如,《摩擦》(英文)每年来自编委会成员的稿件占比达到30%,同时主编坚持向世界一流专家约稿,发表了多篇来自国内外顶尖学术团队的学术文章;
    《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的主编和编委带领杂志积极向国际知名学者组约高质量文章,先后发表了有关BMAL1基因敲除克隆猴、液体门控技术等一系列高新尖的研究成果,提升了期刊在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10]23。

    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存在编委名头大、兼职多,参与期刊工作较少的问题[11]1056。期刊在建立一支具有强大学术背景的编委团队时,也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精力是否充足、对期刊工作是否有热情。同时,扩大遴选范围,从国际专家中邀请有热情、有精力、有能力的科学家担任编委,扩大优秀稿件的来源,提高期刊的发文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例如,《转化神经变性病》(英文)的编委赖克曼(Heinz Reichmann)教授2020年3月4日在杂志上发表了由他带领主持的奥匹卡朋(Opicapone)治疗欧洲帕金森患者运动波动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大型临床试验文章[12]。2020年4月27日,Neurocrine Biosciences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FDA)批准了Opicapone(商品名Ongentys)作为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辅助疗法,治疗“关”期的帕金森患者,而这篇文章正是提供数据支持的38项临床研究之一,在神经病学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提高了期刊在国际神经病学领域的知名度。

    (2)提高稿件评审质量

    首先,要建设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审稿专家团队。审稿人是期刊学术把关的关键。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还有一些局限性,存在拒审率高、审稿拖延、评审意见质量不高、审稿人不清楚期刊要求等问题[11]1057。从作者的角度看,评审意见有时候过于大而空,可参考性不高;
    有时候又过于追究细节,本末倒置,罔顾主体内容的创新和进步[11]1057。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至关重要,是国际影响力建设的重要一步。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应当注重审稿人队伍的建设,建立符合国际学术标准的审稿制度,通过一些举措和方案来改进上述问题。比如,充分利用Web of Science、PubMed等国际数据库,寻找同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学者,邀请他们进行审稿,以及利用Scholarscope等小插件来寻找有高影响力的国际同行进行审稿。

    《工程》、 《国家科学评论》(英文)、 《摩擦》(英文)、《转化神经变性病》(英文)等期刊都很注重国际审稿人专家库的建设,要求每篇稿件至少有1~2位海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审,体现了对文章高标准、严要求,保证了高质量的审稿意见。

    其次,要根据期刊定位制定适合的评审规范和录用标准,并加以细化,以提高审稿质量。[11]1058

    最后,在人才激励方面,可以根据作者、编委和审稿人的工作质量和贡献设立评优制度,以感谢其为期刊所做的贡献。例如,《镁合金学报(英文)》制定了“JMA年度奖励评选制度”,在2020年评选出了优秀编委奖、最佳审稿人奖、最佳论文奖和年度优秀论文奖,不仅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而且能吸引更多的学者为期刊服务[10]19。

    2.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期刊的编校质量是指刊发文章的语言是否流畅、能否清楚地传达作者观点、前后表达逻辑是否一致等。对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来说,由于很多文章的作者是英语非母语的研究人员,因此要做到语言通顺是一件重要且颇有挑战性的工作。冯长根教授指出[13],我们要把学术期刊办成读者看得懂的刊物,使得文章能“被阅读”。当我们面对国际读者时,更要把关好文章的英语写作水平。可以说,期刊的编校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能否走上国际舞台,是否被国际读者接受。

    英文期刊编辑要加强学习,多参加科技论文英文写作表达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尽职尽责做好出版中的“三审三校”工作,避免英文科技期刊存在语言表达不规范,数据、逻辑前后不一致等问题,协助作者清楚准确地表达其研究成果。

    针对写作语言的问题,不少国际期刊的做法是在审稿单中单列一项关于语言表述方面的评价,若审稿人认为语言表述达不到要求,期刊则会要求作者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语言润色。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语言润色服务往往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公司声称的所谓英语母语专家其实多为在读学生,使用反馈并不好。另一种方案是,经费充足的英文科技期刊可以专门聘请一位母语为英语的学科专家来承担稿件润色工作,为了确保外聘专家的专业性,可以由编委推荐。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聘请了海外英语母语专家参与编辑工作,对期刊英文编辑加工后的每篇论文再进行润色[14],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

    英文科技期刊除了保证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文章,还应注重期刊的宣传,积极走上国际学术舞台,与国际学者进行互动,提高期刊在国际上的显示度,注重期刊品牌建设,建立良好的国际声誉。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领域知晓度与认可度、期刊论文受关注度、期刊受众国际化程度,以及媒体曝光度、国际学术交流的参与度等方面做得相对还不够[15]。英文科技期刊可以以编委为主导,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学术会议,借此建立期刊品牌,提升学术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开放科学、开放研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期刊评价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革[16]439。在融媒体时代,期刊应当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做好数字化传播,例如,在Facebook、Twitter、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账号,定期挑选富有创新性的文章撰写成科普宣传稿进行全球推广,有条件的期刊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短视频或者作者的采访视频,多角度介绍研究成果,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吸引读者眼球。针对这样的需求,国际上也顺势出现了一些专门协助期刊或出版商进行内容创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如SciencePOD与爱思唯尔、欧洲物理学期刊群等长期合作,从其下属期刊中提取重要或有趣的内容,加工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并进行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原论文的下载量,提升了期刊的流量和曝光率[16]440。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多媒体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大部分的宣传主要还是聚焦文章内容,在媒体传播延伸方面的拓展做得比较少。何洪英等[17]指出,虽然国内较多期刊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了媒体融合工作,但主要用于学术推广,深入开展公众传播的期刊较少。而这恰恰是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读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例如《国家科学评论》(英文)微信公众号2019年9月23—29日的推文阅读量显示,有关会议论坛、研究发现的新闻类阅读量较学术论文高[18]。这说明期刊需要加强对传播内容的拓展,深挖内容,创新推送形式,建立富有生命力的良好运营模式。

    在这方面我国做得比较好的期刊有《光:科学与应用》,它的办刊团队积极开拓线上线下知识服务,打造期刊品牌,建立了以EurekAlert!、科学网、两江科技评论为代表的科技媒体传播网络,通过Twitter、Facebook、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对文章内容进行介绍和宣传,并且与科瑞唯安、TrendMD等平台合作开展定向资源推送[19]。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普及,策划科学家访谈特色活动,多管齐下,在“中国光学”公众号上打造“Light人物访谈”“院士访谈”,在Light官网上开设“Light People”栏目,邀请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等众多国际大咖接受访谈,大大提高了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展示度。此外,它还进行了创新探索,发起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创建“Light在线”会议与报告品牌,邀请众多顶级科学家举办了多场学术报告,观看量超过100万人次,不仅达到了国际宣传的目的,而且也促成了许多专题的诞生。

    要提升国际影响力,英文科技期刊还应积极保持创新思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和风格。创新思维在办刊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知识创新、栏目创新、技术创新和办刊模式创新。

    1.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即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应当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内容是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关注的是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20]843。这就要求期刊在稿源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关注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

    (1)紧跟学科领域发展,定期组织专辑,形成专题特色,起到行业内的引领作用。例如,《转化神经变性病》(英文)编辑部每年坚持面向国际学者组织2~3个专题,聚焦神经变性病的诊断标志物、病理机制、治疗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形成专题特色。

    (2)发散思维,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信息传递,拓展作者群和读者群。例如,《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利用运动与健康极强的学科交叉潜力,紧跟时事,组织了“科技助力冬奥”“运动与心血管保护”“运动与脑健康”等精彩专辑,主动获取高质量稿源,实现了8年间的两次飞跃。

    (3)建立“绿色通道”,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研究论文。例如,《细胞研究》(英文)为了更好地吸引高水平研究论文,开辟了快速审稿的“绿色通道”,为具有竞争性的国内外优秀的原创论文,以及在国外期刊评审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优秀论文,提供优质快速的审稿,最快72小时就可返回给作者审稿意见,通过“绿色通道”,《细胞研究》(英文)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21]

    (4)转变约稿思路,从单一约稿转向团体约稿。例如《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英文)从2019年开始化被动为主动,从一对一专家拜访转变为选定主题召开小范围研讨会,有意向地到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主题宣讲,通过研讨会约到的稿件不管是阅读量还是引用量均显著提高[10]38。

    2.栏目创新

    栏目创新,即将读者所关注的学术、社会等问题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开辟新颖栏目,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20]843。期刊应积极探索国内外读者的兴趣所在,开辟特色栏目,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加深读者对期刊的印象,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目前国际一线大刊都已建立了多样化的栏目,例如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Cell(《细胞》)、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国家科学院学报》)等除了设有刊发学术文章的栏目,还开辟了信息扩展类栏目,如news & comment(新闻和评论)、book and media reviews(图书和媒体评论)、news(新闻)、topics :news and research(专题:新闻与研究)等,以及和多媒体相关的栏目,如audio & video(音频和视频)、video abstract(视频摘要)、recent videos(最新视频)、latest podcasts(最新播客)、photo galleries(图像长廊)等[22]。相比之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栏目建设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22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中,有5种期刊在其网站上设置了信息扩展类栏目,如《工程》的focus(新闻焦点)、video-lecture(视频-讲座)、interview(采访)、paper introduction(文章概要),《光:科学与应用》的news & views(新闻与观点),《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的critiques & debates(批评与辩论)、forum(论坛)、commentary(评论),《科学通报》(英文版)的publication trends(新文速递),《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multimedia-videos(多媒体-视频)、infographics(图表资讯)、podcast(播客)等,其余期刊的栏目设置仍以学术文章为主。当然,栏目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人力和物力,同时也要注重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加期刊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公众知晓度。

    3.技术创新

    在技术方面,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要紧跟科技创新大潮,不断增强期刊的技术软实力,强化期刊创新。沈锡宾等[23]指出,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7大科技趋势是“以人为中心”“开放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获得性”“互动”和“融合”。在科技发展面前,科技期刊应当以开放、学习、进取的心态来拥抱新趋势和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应向国际一线大刊看齐,做好数字化网站建设和数字化展示;
    积极推进学术期刊稿件处理数字化改革;
    利用大数据做好内容的数字化国际传播,通过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进行定向国际宣传;
    利用大数据进行定向约稿;
    创新出版方式,探索开放获取(open access,英文缩写OA)的出版方式,使期刊能见度和可获得性最大化。目前,我国22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已经全部开始向OA出版方式进行转变,其中15种期刊采用全OA的出版方式,7种采用混合OA方式。国际一线大刊Nature(《自然》)和Cell(《细胞》)也采用了混合OA的出版模式,这说明OA是未来出版的发展方向,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应充分了解形势,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顺应这股潮流。

    目前,我国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平台。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比较分散,处于各自为营的状态,缺乏凝聚力,难以集中发展。大部分期刊都需要与国外出版商合作才能增加国际展示度,这就导致我国的科研资金和信息资源大量外流。因此,我们需要开发独立自主的数字化出版平台,改变目前“借船出海”的被动局面,逆转国家科研资金和信息资源大量外流。纵观BioMed Central、Elsevier等国际知名出版商,不难发现,一个功能完善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应具有基础设施层(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技术管理层(数据仓库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和应用层(知识服务系统、采编系统和出版系统)三大功能体系[24]。我国应以这些老牌出版商为目标,加大对期刊出版平台的建设,构建一个集网站、采编、排版、宣传为一体的中英文大型出版平台,不仅将我国期刊凝聚在一起,同时做大做强,吸纳国际期刊加入,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科技出版方面的主动权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4.办刊模式创新

    在办刊模式上进行创新,进而形成一套固定机制,是赋予科技期刊生命力的核心和保障,有利于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际上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都是以集约化为主,形成规模,占据出版市场,在各学科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影响力[2]14。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办刊模式。

    (1)由某种大刊为中心组成期刊出版集团。例如,以期刊Nature为中心的自然出版集团,以期刊Cell为中心的细胞出版社等,这种集团化的期刊联合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中心强刊对周围期刊的支持。在一线大刊的赫赫声誉下,其子刊往往都会拥有不错的“作者缘”和“读者缘”,一线大刊退稿的稿件会优先投送到其子刊,形成资源共享,为新刊、小刊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大刊能够为出版集团带来巨大的盈利,这些资金又被用来扶持其他期刊的建设,从而规避了办刊初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各个期刊得以发展壮大。

    (2)出版商与学会合作办刊。作为学会的会刊,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利用学会在学科领域内的号召力,获取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和作者资源。例如,作为美国阿尔茨海默学会的会刊,Alzheimer"s & Dementia(《阿尔茨海默和痴呆》)每年独家发表由阿尔茨海默学会团体作者撰写的文章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阿尔茨海默病的事实和数据》),发布当年阿尔茨海默病现状与数据。这类文章在该领域内极具公信力和影响力,每年引用达到上百甚至上千次,影响力巨大。

    (3)由大型出版商对多种期刊进行规模化、集团化运营。对期刊网站、投稿系统、生产、发行进行统一管理,并且由专门的编辑负责各刊来稿的技术审查,为作者提供专业的文章转投咨询和匹配服务。由于庞大的期刊体量和成熟的期刊运营经验,旗下期刊均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办刊模式提示我们,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有“整合”的思维,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早在2007年杨京晶[25]76就指出,国内的科技期刊基本都是以科研院校为主办单位,办刊人员、经费、场所主要靠主办单位提供,并且独自承担编辑、校对、发行等工作,人力和财力严重不足,建议进行资源重组,集中办刊力量,建立一批出版集团,促进期刊工作的专业化。近年来,国家在引导集约化出版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针对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旨在解决报刊业的“小、散、滥”结构性弊端,以实现其转型升级;
    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对5个集群化试点项目进行了资助;
    等等。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集约化办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细胞研究》(英文)利用其成功经验创办了姊妹刊《细胞发现》(英文);
    2009年经转企改制成立的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建成拥有“七刊两网”的出版集团;
    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成立的“中国光学期刊联盟”汇聚了全国56种光学期刊,并且自建了中国光学期刊网,将其作为联盟期刊共享的数字化出版平台[2]14。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科技期刊要有创新思维,勇于探索集约型办刊之路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商业化运作经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声誉,不仅关乎我国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更是关乎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科技竞争力,是国之大计。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庞大的工程,在宏观上,我国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集约化、集团化出版集团,建立国际一流的数字化评审、出版和传播平台,成为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坚强后盾;
    在微观上,各个期刊都需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尊重期刊发展规律,建立高水平的办刊团队,专注学术内容建设,重视内容的传播,以创新的姿态逐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打造高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英文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学会(2022年7期)2022-08-04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年1期)2022-02-11《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计算机应用(2021年12期)2022-01-05《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粮油食品科技(2021年1期)2021-01-28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传媒评论(2019年1期)2019-03-25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创作(2018年6期)2018-12-27英文摘要鄱阳湖学刊(2016年6期)2017-01-16英文摘要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6期)2016-12-07英文摘要财经(2016年19期)2016-08-11
    相关热词搜索:英文影响力几点思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