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时间:2023-02-22 11:1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董启锦,李玉亭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a.工商管理学院;
    b.会计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推动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1]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培养“三农”工作队伍。

    青岛市历来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工作。2007年,青岛市启动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探索职业农民培训方式。2014年以来,连续9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列为市办实事,仅2021年就投入1800多万财政资金,培训农民2.4万多人,至2021年底,全市已培养16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2]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青岛市部分区市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培育政策、制约因素、培育与发展路径三个方面,2015年以后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系统展示了当前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有效对策。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研究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较早,政策研究也较为深入。相关研究认为应以政府立法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体系等加以规范。[3]2016年11月,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成为国内第一部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其配套文件,2017年8月,青岛市农业委员会制定《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公共服务规定》,成为全国首个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但也有研究认为,与天津、甘肃等省(直辖市)及山东省内的济南、临沂等地市相比,青岛市农民培训还需要进村入户,尚缺少后续服务以及农业领域就业创业支持保障等配套政策;
    [4]现有文件、规章、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有待提高,专项扶持政策有待突破,激发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5]不同区市的扶持保障政策不同,相同政策落实程度不同。[6]研究更多关注政策的实施与完善,尚缺乏对政策实施绩效的深入分析。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约因素研究

    当前从培训对象特征、培训需求、接受信息渠道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探究较多。如:有研究认为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不平衡对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产生了较大阻碍;
    [7]而农业后继从业人员较少[8],为开展精准培训增加了困难;
    也有学者提出年龄、家庭人口总数、健康状况、耕地面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程度、期望参加培训的时长、愿意承担一次培训的费用、期望培训地点等成为影响农民培育意愿的主要因素。[9]还有学者在研究家庭农场获取农业信息的限制因素时发现:“不知道在哪里找”是限制获取农业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因素,占到60%。[10]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当前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性别构成、参加培训目的、能接受的培训方法、从业情况等影响因素关注较少。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路径研究

    部分学者提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应注重遴选培训对象,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11]开展个性化培训;
    突出“定制化”培训;
    加强考核督查、资金监管,加大宣传力度;
    以人为本,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获得感出发激励农民。[12]上述观点聚焦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但是对于如何增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动力、如何具体解决新型职业农民长期发展需求的研究还不多见。

    此外,家庭农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还受到了学者关注,围绕青岛市家庭农场发展与经营情况,提出了各种发展青岛市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丰富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研究,但是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研究结论依然较少。

    为进一步摸清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弥补当前研究不足,2021年6月—8月,课题组选取青岛市四区三市(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研究对象,从其个性特征和培训需求两方面开展入户调研。其中,个性特征包括性别构成、产业所在地、主体产业和从业情况等四个方面。培训需求包括培训形式、师资、培训时长、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目的等七个方面。本次调研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55份,实际回收249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率为92.5%。

    (一)个性特征描述

    1.性别构成。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有155名,占比65.68%;
    女性有81名,占比34.32%。男性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远超女性。新型职业农民性别构成中男性占比较高,女性占比较少,而传统农业生产中女性农业生产者较多,男性农业生产者则选择本地兼业或异地务工,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从业者性别比例差异说明: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在时间上大量投入,还要有专业技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具备决策能力、调度资源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

    2.产业所在地调研。图1显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所在地分布不平衡,平度、胶州、莱西、即墨是新型职业农民主要产业所在地,其次是西海岸新区,城阳仅占3.4%。这与青岛市现代化农业分布区域情况基本吻合,平度、胶州、莱西、即墨四区市农业产业体量大、发展水平高,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多;
    西海岸新区、城阳、崂山等地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农业占比在逐步减少,农业经营规模也在缩小,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说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成长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图1 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所在地分布

    3.主体产业。图2显示,在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主体产业中,果树占比25%,蔬菜占比18.22%,产前、产中社会化服务占比12.29%,粮油占比11.02%,四者占比合计为66.53%,其他项目合计占比不超过35%。这说明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以传统农业生产类型为主,从全产业链角度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专营特色农产品的新型职业农民占比不多。

    图2 主体产业分布

    4.从业情况。被调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业情况较为分散,占比最多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其次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企业负责人,占比最少的是种养大户。这说明,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者,更能够意识到培训重要性,接受培训意愿更强烈。

    需要特别指出,调查过程中虽然未对新型职业农民年龄情况进行统计,但从入户调查观察来看,很少能接触到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接受调查的农民普遍以中老年为主,务农时间通常都超过了20年,说明新型职业农民同样面临老龄化问题,后继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表1 新型职业农民从业情况

    (二)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形式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新型职业农民喜欢的培训形式依次是现场示范、观摩研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田间实践、典型介绍、情景模拟、视频教学等。由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性较强,农民更希望采用现场培训与交流形式。视频教学虽然成本低、学习时间灵活,但是要靠直观感受,对于部分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农民来说,不容易落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2.师资需求调研。新型职业农民更希望接受专业知识强、技术性高的专家培训。88.14%的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农业大学教授或农业科研院所研究员,87.71%选择一线农技推广工作者,选择政府农业部门有关领导和土专家的比例分别为53.39%和52.54%。深入调查农民需求发现,新型职业农民认为农业部门领导更善于解读农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培训内容;
    土专家虽然农业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看待农业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农业大学教授、农业科研院所研究员和一线农技推广工作者长期研究农业问题,并服务于农民,十分熟悉农民生产状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最受欢迎。

    图3 培训形式调研结果

    3.期望培训时长调研。以15天的培训时间作为调研时长,76.27%的新型职业农民认为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完成,16.95%选择了两个阶段完成,还有5.93%认为一次完成。表明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接受短期多次培训,不希望一次培训太长时间。

    4.期望培训时点调研。大部分农民选择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以及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参加培训,选择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时间段的人较少,尤其是10月上旬和10月中旬这两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少。结果表明,农民更愿意在农闲时参加培训,因为参与培训的农民大多是男性,是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参加培训会产生机会成本,因此接受培训的时间受制于农业生产时令。机会成本也使新型职业农民很难抽出长时间参加培训,短期培训能更好地平衡农业生产和提升学习,这一结论与培训时长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5.期望培训地点调研。近半数受访者希望到外地参加培训。这种选择倾向可能更多是希望扩大视野,了解新鲜事物。开展具体培训时若能提前调研摸底农民中意的培训地点,将会有更高的参与度。

    6.培训内容调研。调研显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期望的培训内容比较分散,其中最期望的培训内容是现代农业新技术,占比是83.47%,其次是农业经理人或领军人才责任与担当知识、“互联网+”农业、农产品营销,占比分别为76.27%、75%和74.58%,这说明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管理能力以及产品销售这些直接可以转化为致富增收的内容更为关注。这些单项新内容的学习短期就可以完成,这也是前述培训时长调查所显示的倾向短期培训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前述从业情况调查中,占比前三位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农业企业负责人,共占67.79%,这与农业经理人或领军人才责任与担当知识这一培训内容选择比例高的结果相吻合,说明管理能力逐渐被新型职业农民重视。而调查中显示分散的从业情况结果,也是导致期望培训内容分散的原因之一。

    7.培训目的调研。知识技能提升和发展需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占比分别达到50.43%和37.71%。为获得培训证书、获得政策扶持、完成指派任务而参加培训的人员占比较小。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增收致富。

    课题组采用思维导图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信息进行梳理,发现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可持续发展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农业后继从业人员少

    青岛市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本身又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乡一体化程度高,非农就业机会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很多中老年农业劳动力都有长期兼业行为,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年轻人则更少,从而导致农业后继从业人员少,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工作带来了新挑战。这种挑战在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较为普遍。

    (二)性别比例失衡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在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资金的投入、生产技术技能的应用、市场行情的把握以及对外沟通交流。男性从业者具备更多优势,女性劳动者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尤其在主导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尚不具有明显优势,更多居于从属地位。女性农业生产的参与程度低于男性劳动者,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性别比例失衡。

    (三)重视生产环节,技术和服务领域从业人员较少

    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希望通过生产环节参与农业生产,对技术和服务领域关注度不够。对于青岛市而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需要更多的技术型和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型新型职业农民,这两种人才缺失将会影响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四)缺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核机制

    青岛市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尚未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绩效考核机制,缺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考核。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不能仅以是否参加培训,是否达到了经营面积与规模来界定,更应该从农民是否增收增产,是否愿意持续加大农业生产投资力度,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来进行判断。

    着眼于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方面不断改进。

    (一)加强对40岁以下青年农民的补贴与激励扶持,吸引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

    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离不开喜爱接受新生事物、适应能力强的年轻人参与,青岛市应对青年农民或者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年轻人加大扶持力度,颁布相关政策,在扶持资金、福利待遇、创业场地、农机设备购置、涉农贷款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可以根据他们的种养殖项目、规模和时长,每年给予差异化补助,保证其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同时,提供面向青年农民的高水平系统培训,提升青年农民技术水平,从而带动其他层次农民共同富裕。再比如:建议对30—40岁的青年农民实行“5年补贴激励计划”,分5年时间逐步开展补贴扶持,持续增强青年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
    对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实施更加精准的激励措施,努力增加青年农民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中女性从业人员比例

    一方面应增加女性农民的培训机会,针对女性农民的特点开展培训。加大现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在实战环境中提升女性农民的技能水平,并在培训后持续开展跟踪服务,帮助女性农民对接相关农业政策、信贷政策、市场信息、法律法规,为女性农民的农业活动提供保障,并推荐女性农民参加农民技能大赛、交流论坛等活动,让女性农民“走出去”,提升女性农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由机械技术来代替或缓解力量型农业活动,减轻女性农民的劳动负担,使更多农村女性加入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中。

    (三)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培育适应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根据青岛市农业发展定位,将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既符合青岛市农业特点,又能依托政策支持助力农民增收。未来培育工作应多注重技术和服务领域,从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新形态寻找更多岗位、更多商机,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从补链、增链、扩链视角引导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参与。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优势明显的莱西、平度、胶州等地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如:粮油作物生产经营、果蔬菜品产供销一体化,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在崂山、城阳和西海岸新区则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大力挖掘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高端有机农业发展空间,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高效利用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资源,突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题。

    同时应从维护生物多样性、培养一专多能、形成多种良性竞争共生业态角度出发,对于多元化生产经营、意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在考核评估的基础上适当鼓励支持。尤其注重对技术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依托技术技能型人才孵化新项目,培育更多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核机制

    首先,应加大培训服务外包力度,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依托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力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其次,构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尤其是积极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价。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价更科学、更合理,进一步促进工作效率、工作水平、服务态度再上新台阶。最后,应根据评价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改进,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猜你喜欢 青岛市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相关热词搜索:青岛市可持续发展培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