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出路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出路研究

    时间:2023-02-22 23:40: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周 翟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9)

    近几年,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自身而言,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有助于其扩大服务群体、增强社会参与,从而实现职能转变,不断推动普特融合发展。然而,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前进之路依然困难重重,阻碍其实现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应然作用。

    (一)双重属性下,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定位模糊不清。对于特殊职业教育的定位,体现的是一个学校背后的发展理念,决定的是其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特殊职业教育具有普通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重属性,但是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往往无法正确平衡二者的关系,要么过度追求普通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要么则忽视其在特殊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从而导致特殊职业教育的定位模糊不清。

    1.“1+1”职业教育模式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培养模式上,国内一些特殊教育学校深受普通职业教育的影响。在教师聘任上,学校大量聘用拥有职业技能的外聘人员从事职业课教学工作,而校内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常常扮演着外聘教师的“助教”的角色。这种“1+1”的师资配比方式,看似可以解决外聘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缺失以及校内教师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然而,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校内职业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这对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化探索以及课程建构产生极大的阻碍。如果我们不能在理念和方向上去解决这些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2.仅通过开设“职业班”的形式不利于特殊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目前,国内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采用在校内开设“中职班”“职高班”的形式发展职业教育。从全过程来看,除了常规的师资建设、学校招生等部分以外,特殊职业教育同时也包含了职业课程开发、学生实习就业等独立于特殊教育尤其是自闭症教育之外的部分。其中关于学生实习就业的问题,更是涉及对于企业的考察、对接,实习及就业协议签订,学生外出的安全保障、就业辅助人员的配置以及学生成功就业后近三年适应情况的跟踪回访等。如此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如果仅仅以设置“中职班”“职高班”的形式开展特殊职业教育,显然就忽视了其在特殊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而无法有效整合校内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朝着系统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二)“三无”背景下,特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所谓的“三无”是指当前特殊职业教育“无课程标准”“无教材”“无教师用书”的现状。在这样“三无”的背景下,特殊职业教育的发展往往缺乏科学性依据,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中,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国内有学者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课程目标针对性不强,课时设置缺乏客观依据,课序尚需规范,课程实现方式有待优化”[1]。

    1.课程体系缺失,目标设置不合理。在课程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特殊职业教育目标的设置不够合理清晰。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在拟定教学计划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估,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不匹配,同时缺乏阶段性目标的设置与调整,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无法得到最优的发展。其中,目标设置不够清晰,对于培养过程以及考核方式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机械性重复训练为主,缺乏“小步子”教学以及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同时缺乏个别化教育的思想,极大地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期末考核过程中,由于学期目标的不合理性,导致考核难度设置偏低,学生表面看似掌握了熟练的职业技能,实际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开发,最终的结果则是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课程体系缺失,职业品质培养不足。职业品质是不同于外显的职业技能的内隐式非智力因素,是培养一个成功的职业者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课程体系的缺失,职业品质的培养在特殊职业教育当中几乎处于空白。教师往往将职业技能的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而忽视了隐性的职业品质的培养。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为了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以机械性重复训练为主,而忽视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许多研究表明,智力障碍者就业维持率低的主要原因并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而是职业品质缺失造成的。因为智力因素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肖非、刘全礼认为:“工作态度与习惯是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服从领导指示、遵守职业纪律、愉快与他人合作、接受别人的督导等9项内容。”[2]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很少看到对于这方面的针对性培养。因此,长期职业品质培养的缺失不仅不利于职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学生就业的维持率。

    (三)“浅”融合环境下,学生就业困难。实现残疾人就业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其就业本身所带来的价值。残疾人就业是其实现社会融合的最佳途径之一。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在倡导融合理念,但是对于残疾人尤其是心智障碍群体而言,“浅”融合环境下,学生就业的难度依旧很大。残疾学生的就业现状是当前反映融合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低就业率的背后则给家长、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焦虑与困惑,严重阻碍了家、校、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1.融合质量低,家长对于学生就业持怀疑态度。低融合质量往往很难打破认知的“隔离”与“偏见”。残疾人很容易被“标签化”,而这种标签化的背后是对特殊群体及其家庭的非正式社会歧视。“非正式社会歧视指在实践中事实上存在的、通过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歧视”[3]。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非正式社会歧视给特殊群体带来极大的伤害。这也导致父母对于特殊教育的排斥心理,学生一旦毕业,家长则想尽可能抹去孩子这一段求学经历,撕掉残疾人的标签。笔者在和一些家长交谈中发现:对于就业问题,父母既希望孩子融入社会又害怕被歧视的矛盾心理十分普遍。而在推动学生就业过程中,家长如果支持学生就业就要面临着巨大的观念转变:一方面要承认孩子残疾人身份,另一方面则要面对孩子在社会融合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对于家长而言同样是巨大的挑战。

    2.融合质量低,企业对于学生安置存在困难。尽管企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吸纳残疾人就业可以申请相关补助及税收减免,但是一些企业对于吸纳残疾人就业态度并不明朗。一方面,从文化角度来看,企业整体对于残疾人态度,即企业文化中是否根植这样一种文化,对于残疾人就业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长期“隔离”“封闭”状态,使得企业整体对残疾人接纳度不高;
    另一方面,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需要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及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特殊学生的特殊性缺乏认知,对于学生爆发的情绪行为问题束手无策,这给企业管理造成极大的困扰。加之对于残疾人所固有的观念影响,企业并不愿意雇佣残疾人就业。有学者指出:“然而,现实中由于雇主对残疾人从事竞争性就业能力的质疑及由此产生的排斥等因素,导致按比例就业制度出现,‘企业宁愿缴纳残保金,也不雇佣残疾人’。”[4]

    (一)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师资建设。一方面,在合理借鉴普通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特殊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性,有效整合校内办学资源,成立职高部(或中职部),统筹职业教育相关工作,而不是仅仅以开设职业班的形式开展职业教育;
    另一方面,努力打造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从低年级劳动教育抓起,再到中年级职业教育渗透,最后朝着高年级职业化方向发展,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系统化建设。

    同时,要加强校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舒尔曼(Lee S.Schulman)提出的教师专业化理论中第五点指出:“具有一种从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互动的经验中不断学习的需要。”[5]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加强教师职后学习,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推动其朝着“双师型”方向发展,为学校的职业教育发展打下基础。

    (二)促进交流合作,开发职业课程体系。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绝不能闭门造车,一方面,要加强同省内乃至全国办学优秀的学校进行交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课程开发的优秀经验,在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从而为本校课程建设提供基本参考;
    另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和学者对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进行指导,从宏观上构建出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助力于职业课程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努力开发出至少一门具有优势的专业课程,将其打造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亮点,逐渐由点到面,带动学校整体职业教育发展。正如国内专家提出:“每一个特殊教育学校实际上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并以此作为开发课程的基础,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程开发。”[6]借鉴并不等于照抄照搬,要在总结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从教学实践中动态提升,完善适合本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开展支持性就业,解决家庭和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支持性就业,不仅能吸纳家长参与其中,逐渐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同时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难”等问题。所谓支持性就业,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有学者指出:“支持性就业是在竞争性的工作环境里,为身体残疾的人提供的持续不断的支持服务,维护他们的就业。”[7]目前国内主要形式是派遣就业辅导员对学生的实习就业进行跟踪服务支持,最终目的是要维护他们持续性就业。在开展支持性就业过程中,一方面,就业辅导员的介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管理压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同时,就业辅导员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有助于双方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沟通,以调整相关培养内容,从而不断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另一方面,在开展支持性就业过程中,可以吸纳家长志愿者,让其亲身参与到学生实习就业的全过程当中,从而调动起家长的内在动力,改变其固有的观念,增强价值认同,这对于推动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与挑战,文章旨在从学校视角出发,对其自身寻求破解职业教育困境给出建议,希望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残疾人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2021年4期)2021-09-10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消费导刊(2020年19期)2020-07-12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我骄傲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09年3期)2009-05-22
    相关热词搜索: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出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