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新媒介时代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媒介时代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2-23 12:1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刘世文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文学理论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其他文学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具体地说,是处于社会活动中的文学活动的规律和特性。”[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学理论的性质在于,它是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性的理论型学科”[1]。抽象性、思辨性和理论性强是文学理论课程的突出特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的建构深受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艺术活动“四要素”理论的影响,即以“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为维度的文学“四要素”理论。[2]新时代文学理论教学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该教材仍借鉴文学“四要素”模式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其亮点之一,是注意到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单列“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一章梳理当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等问题。[3]遗憾的是,编写者受制于教材版面并未对以上问题作深入分析、挖掘和阐释,浅尝辄止。不可否认,艾氏的文学“四要素”模式在今天仍被奉为文艺理论的圭臬,但在面对新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实践时,既不能对电子媒介、数字媒介及媒介艺术的重要性做出有效反应和说明,也不能有效阐释当代媒介社会的新文艺现象、新文艺实践和新文艺审美经验及审美体验。按“四要素”理论模式建构的文学理论课程教材体系与文艺现实和文艺实践之间存在着某种“失衡”。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新媒介时代,传统文学正处于一种危机状态,出路是前进,而不是后退。为了使传统文学在21世纪保持活力,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改变。[4]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亟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也是我们面对当代文艺实践做出的一种自觉的理论反应和思考。

    当代文学理论及其教学应具有当代意识,彰显前沿性、现实性和实践性。“文学理论教学面临全新知识结构的学生群体、日益边缘化的文学地位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等诸多现实问题。”[5]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直面的现实问题是,新媒介文艺生态成型,新媒介文艺及其实践研究已成学术前沿性问题,却未纳入文学理论教学体系,文学理论教学与当代新媒介文艺实践、新文艺现实脱节。

    首先,文学理论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懂得文学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审美观,能够正确地欣赏、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学文本、文学现象和文艺思潮。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课程内容的“适当性”。因为文学理论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尤其是在新媒介时代,新技术和新媒介催生了大量新的、有别于以往的文艺形式,即新媒介文艺。21世纪以来,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其显著表征是以电子/数字媒介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和图像文化异军突起。新媒介时代的文艺创作通过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和新型的交流媒介(高速网络、智能手机、微博、微信、微评论等)得以完成。媒介成为制约和影响文学活动从生产(创作)到传播(接受)各个环节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文艺的存在形态、传播方式、交流和接受方式、审美方式和美学效果,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提供了新视野。为此,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内容的“适当性”,当代文学理论教学就必须进行改革。

    其次,当代的文学理论教学必须关注当下的新艺术实践,并对其做出积极回应和合理阐释。在新媒介时代,传统的文学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6]新媒介时代众多的传播形式,如电视、电影、动漫、短视频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生活的需求。而在网络文学出现后,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纸媒文学受到了强烈冲击,学生对文学的感受、阅读体验和认识更多的是来自网络文本。对新媒介文艺(包括网络文本)及其现象的忽视,以及缺乏相应的理论阐释当下纷繁复杂的文艺实践和文化审美现象,导致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与当代新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脱节,陷入僵化与失衡状态。而缺少了与电子媒介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对话基础,更是难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这是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陷入僵化状态的又一表现。

    最后,新媒介时代的新变化对传统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结构提出了疑问。一方面,媒介的变化也意味着教学实质的变化。新媒介时代的典型特征如跨媒介、融合媒介和媒介互动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体现,超越了传统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载体和符号的探讨,在客体层、配置层和符号形式之间运行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介时代学生的学习所需。另一方面,新媒介时代的独特性和典型性,要求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在实践中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以此来阐释和理解新媒介时代的阅读变化和文学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实践与文艺理论之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失衡,主要表现为理论的滞后性。当代的文学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文学理论及其教学亟须革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关注当下最鲜活的新媒介文艺实践,重构和更新文学理论教学内容,探索多样性互动性教学模式,创新多媒介化教学方法和途径,是新媒介时代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和方向。

    (一)文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创新

    文学理论必须与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消费实现横向联系,才能针对文学的体裁变化和审美演变进行理论研究。为此,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改变,在原有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

    在文学理论教学内容中,融入网络文学、流行文艺等新媒介影响下的文学新形式。在新媒介时代的早期阶段,对文学的创作和消费的影响,还停留在文学题材、类型和消费方式的演变方面,如“网络文学”“打赏”等,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也对新媒介时代后期文学的创作和消费产生影响。实际上,广泛的用户参与,使得文学的生产、发行和消费能力不断扩大,这导致了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消费已完成折叠和线下互动模式。如有声图书、广播剧、内容图像化等,都是依托新媒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创作和消费。内容的图像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他们对文学概论的学习兴趣。[7]但这些内容切实地对文学发展产生影响却又没有体现在现有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中。因此,必须进行拓展和更新,将其融入已成体系的、成熟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课程是一门反映和反思文学形态并对其进行理论总结和批评的课程。从历史上看,文体学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并不密切。一般而言,文体学常被视为文学分析的一个相当边缘化的方面,专注于文本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细节。文体学不断地从当代语言学理论中汲取灵感,而不是从文学理论中汲取灵感,包括对话语分析和认知科学工作的挪用,总趋势是将文本的语言特征视为其他认知活动的“触发器”。为了使文学理论课程在新媒介时代的中文教育教学中保持核心地位,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向学生解释文学创作中使用的技能、方法并做反思批判。为此,要让教学内容和文学实践相辅相成,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文学实践建立起某种实践性联系,并以此回归文学本身,达到对文学实践的理论思考和批评。具体而言,应当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面对新的文学实践,做出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见解,使理论教学同具体文学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

    (二)文学理论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意图和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在新媒介时代,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和更新,其教学方法也需要革新,以此达到双向提升的教育教学目标。

    首先,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革新的显著特点是对新技术和互联网信息资源(同化和反思、情感和经验、观察和实验、务实和交流)的内容和组织态度多样化。因此,要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并利用教育云、移动技术、社交网络和远程学习平台等,实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跨媒体教学模式。这些活动涉及对互联网信息源的探索,包括多平台、跨媒体教学实践。新媒介的学习可用性正在扩大,并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教育和培训手段,基于互联网的交互教学的开发和实现,建构积极和动态的学习环境。[8]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文学理论教学革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视频、声音和图像文件传输给按学习组组织的班级内的用户,使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人员能够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开展远程教学、建构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 以文本、视频、声音和图像等直观的形式呈现文学文本信息, 甚至以影像的方式复制并呈现某些形象, 使学生在形象直观形成的体验基础上认知相应的理论问题, 从而使抽象的文学理论课堂变得生动, 加深学生对文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将传统的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新媒介时代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视为知识传播的过程,主要教学策略是展示教学人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某种意义上是以“理论灌输”为主。比较而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和建立自己的认知,通过解决学生的个人需求、参与教学过程和互动帮助学生拓展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契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领域,并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践行开放式和对话式教学,增强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以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教学、以问题实践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新媒介历史语境中深刻理解现代文学。

    最后,在文学理论教学中采用可视化和实践性教学。新媒介时代文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形式和新特点。传统的理论讲授和逻辑思辨的教学方法捉襟见肘。以理论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难以阐释新媒介时代文学发展现实。因此,特别提倡一种基于现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以此达到与文学发展现实的有效对接,既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新媒介邀请新媒介文艺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批评家参加网络专题座谈会,又可邀请专家进入课堂为学生分析新媒介文学文本和文学现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学现实,并加强文学理论教学与文联、作家协会、文艺批评家、平面媒体等的联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媒介变化对文学的影响,实现文学理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提升。

    课程考核与评价,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取技能的一种手段,是检查教师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对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8]围绕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层面、多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考评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建设实际,文学理论教学改革考评体系的构建主要涉及考评主体、考评内容和考评方式三个维度。

    首先,在传统的考评体系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在文学理论教学改革考评中,考评主体发生变化:从单一的考评主体变为多元的考评主体,即从对学生的单一考评变为学生评课、任课教师评课和专家评课三重考评,其目的在于确保师生同步促进、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在传统的考评体系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学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评。在文学理论教学改革考评中,考评内容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丰富:从仅对学生的文学理论掌握情况考评,变为对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教师的文学理论能力和师生双方的文学理论拓展进行考评。重视平时成绩评定,增加文献检索、分组讨论、座谈研讨、文本批评、论文写作等所占分值比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最后,在传统的考评体系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考评。为适应新媒介时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需从僵化的期末成绩考评,转变为更加灵活的考评方式,课程成绩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占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按期末考试40%+期中考核20%+平时成绩40%进行成绩评定。具体的文学理论教学改革考评体系如图1所示。

    显而易见,按“四要素”理论模式建构的文学理论课程教材体系与文艺现实和文艺实践之间存在着某种“失衡”,而缺少了与电子媒介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对话基础,更是难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新媒介(技术)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文学活动从生产(创作)到传播(接受)各个环节的重要因素。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改革,需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经验,从重构、拓展和更新文学理论教学内容,探索多样性互动性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文学理论教学考评体系等方面,探索教学改革有效方案,以应对新媒介时代对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提出的挑战,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媒介时代要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文艺媒介 1942,文艺之春环球人物(2022年8期)2022-04-25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年1期)2019-06-11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书,最优雅的媒介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新闻爱好者(2018年10期)2018-01-05□文艺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7年12期)2017-12-19浅谈文学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戏剧之家(2015年23期)2015-09-21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相关热词搜索: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媒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