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问题挑战与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问题挑战与建议

    时间:2023-02-24 10:5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文/许竹青(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目前,数字乡村建设正以一种工程化的态势席卷中国乡村,赋能乡村发展,推动城乡融合。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谋求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主题,加快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建设跟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步伐至关重要。数字乡村通过推动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资源要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机制,创新性地解决人才、技术、市场、信息数据等要素城乡流动不畅的难题,推动乡村深度接入数字经济、全面融入数字时代。可以说,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农村商品双向流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路径。

    (一)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需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

    发展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强调“藏粮于技”,也强调“农业走出去”“产需进口平衡”,但受“逆全球化”思潮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来不确定性增强。面向未来,我国必须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当前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高,且生产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这意味着当前农业技术投入与产出因素之间的最佳配置状态没有达到,对农业技术的最优化利用仍未实现。突破单要素思维,最优化要素利用,实现生产力跃升,推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就需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生物技术的跨学科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数字技术与农业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和综合集成,有助于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控制、监测、预测和建议,不仅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而且有效弥补务农人口老龄化、兼业化带来的农业生产损失和效率下降,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

    (二)乡村产业振兴需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赋能路径之一是通过促进数字新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优化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打破以往产业间的边界,进而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跃升,让农民尽可能在本地参与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从长远来看,切实提升乡村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结构单一、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生长缓慢,是目前国内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性难题。因地制宜引入数字产业化项目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带动乡村数字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让更多传统村庄通过现代数字技术的连接优势,找到融入全国甚至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机会,拓宽乡村产业结构类型,为农民提供不再单纯依赖于农业的新就业空间,丰富和创新农民的生计发展模式,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三)推动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破解实践难题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乡村治理涉及面广、事多、量大,基层管理压力大、效率低。传统基层治理面临村民参与治理程度低、决策有失科学性、治理忽略时效性等挑战。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乡村治理数字化基本条件具备。当前不少地方将乡村治理数字化作为数字乡村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启动建设工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感知农村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加强农村资产、资源、生态、治安等领域的精准管理,推动信息化与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治理精准化,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潜力巨大。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且这种差距难以弥合。特别是在乡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资金、人才等多项缺口,城乡差距显著。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长远看是城乡融合和乡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数字技术与乡村公共服务有效融合,通过在线课堂、在线诊疗系统的建立,为破解乡村公共服务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大力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意义重大。

    从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实践看,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存在创新水平不够、农业农村大数据统筹利用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在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及乡村治理数字化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不利于数字技术扩散、渗透和惠民效应的发挥,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数字乡村基础设备和技术创新不够

    从创新角度看数字乡村,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大数据收集与利用、数字农业建模、农业传感器技术研发等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农业生产环节智能装备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性应用不足,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创新不够,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不足,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数字乡村基础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求大求全,“面向需求、简便实用、质量过硬”的数字乡村基础设备的研发创新不够,增加了数字乡村建设成本和推广难度。

    (二)农业农村大数据统筹利用不足

    农业农村大数据的收集、共享及分析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大数据的收集工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政府部门数据、人工调查数据等完善乡村发展的大数据系统。但是,目前从中央到县各级政府的农业基础大数据收集、共享和管理均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数据基础较差、服务落后、应用范围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采集,工作量大、数据可持续性不强、数据更新难度大。

    (三)数字乡村建设资金、人才等资源缺乏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长期资金投入,也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一方面,我国乡村地理环境相对复杂,山地、丘陵较多,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也相对落后,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目前缺口较大。出于对农村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现实情况考虑,民间资本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另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乡土人才支撑较弱。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够充分,造成农村社会空心化、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一般观念比较落后,学习和使用新技术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技术在农村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数字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117个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22个省份相继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着眼全局,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仍需把握以下重点。

    (一)夯实农村数字化发展基础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数字农业为基础,衍生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乡村新发展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的全面赋能。一是加强农村数字新基建,完善农村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发展契机,拓展农村数字化的“神经末梢”系统,为大数据的收集、处理提供基础保障。建设乡村数字农业科技园区、数字乡村示范性农场,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融合。二是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提升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水平和质量,大力推进高分辨率遥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的跟踪与利用,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在实现空间立体覆盖的基础上,使数字化业态覆盖从数据采集到应用、从监测到防治、从种子到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等全过程。三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构建合理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包容性、普惠性,拓宽乡村发展的资金来源,破解乡村各类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二)加快推动城乡数字创新要素流通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城市的信息、技术、网络和人才等异质性资源向乡村流动,加速推动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一是促进数字资源从城市向乡村扩散。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乡村经济中,统筹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要素资源,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对乡村各类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发展数字农业、数字工厂、农村电商及农产品直播、智慧旅游与文化创意、数字普惠金融、远程医疗、教育数字化、智慧养老等多种形式的乡村产业。二是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数字化手段在产业创新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互通互动,打通城乡科技创新要素流通的障碍,助力挖掘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的特色和优势,有效对接创新供求双方,进一步释放农业资源和农村创新活力,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三)多渠道增强农民数字能力

    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建设的机会,增强农民的数字能力。通过建设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新农人,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让农民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一是推动数字化、可视化的方式,通过包容性设计为农民使用和操作数字系统提供便利,让更多农村居民能够嵌入网络市场和充分使用数字化公共服务。二是加强农民数字能力的相关培训与引导,推进“数字民主”,增强乡村创新发展的包容性、可持续性,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让外出务工的乡村青年和流失在外的乡村精英都有机会参与乡村建设。三是支持电商平台企业及社交类企业围绕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包容性创新,增强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英语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背景挑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