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3-02-25 13:55: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刘晓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赤峰,024000)

    脑卒中(Acute stroke)属于突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指患者由于各种诱因导致的脑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导致血液流入大脑环节循环受阻,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突发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成双、偏盲、行走不稳、言语不利、口角歪斜、流涎、肢体麻木等为其常见症状。相关医学文献结果表明,伴一定程度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占总数的60%~80%,无法自理日常生活的脑卒中患者占总数的15%左右[1]。早期康复护理可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在辅助治疗患者中起到突出的效果,进而为患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有效提升。本研究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特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中,男35例,女15例;
    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2.42±1.35)岁;
    病程3~11 h,平均病程(6.83±1.51)h;
    吞咽障碍程度:轻度18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
    年龄62~84岁,平 均 年 龄(72.45±1.32)岁;
    病 程3~10 h,平 均 病 程(6.65±1.28)h;
    吞咽障碍程度:轻度18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内容。本研究经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关于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符合《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精简版》关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2-3];
    ②年龄60~85岁;
    ③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①无坐位能力者;
    ②无法执行指令者;
    ③脑干及延髓病引发的真性球麻痹者;
    ④其他原因引起的本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治疗、健康宣教、环境干预等,仅进行被动健康教育,即执行护理操作前宣教,其他时间不进行主动宣教。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与饮食护理,调整用餐姿势:保持坐姿进餐,上身尽量竖直,头略向前倾,进餐后积极保持15~20 min,以防食物误入气管。

    试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即开始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如果患者有意识,安慰、鼓励患者,对存在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加以安抚,让其理性面对疾病;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②健康教育。将各类检查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将呼叫器的应用方法教授给患者,督促患者下床时充分重视个人安全。关爱、尊重患者,促进患者信赖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对患者强化健康知识宣教,耐心讲解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疾病的可治愈性。③吞咽训练。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未封管前可进行吞咽训练,选择鼻饲或胃造瘘术等对短期内无法康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指导,使其外伸舌头,重复多次,并旋转向不同方向,如果患者无法独立完成动作,则让其在消毒纱布辅助下将舌头包裹起来,辅助完成动作。同时,督促患者多做屏气、深呼吸动作,鼓腮以较慢的速度排出口腔中的空气,1~2次/d,以达到锻炼患者脸部肌肉的目的。此外,在患者软腭、舌根部放置有少量冷水的冷冻过的棉签,以对患者神经进行刺激,促进其进食过程中吞咽动作的提升。尽可能进食不易附着的食物,督促患者反复咀嚼并吞咽;
    对患者软腭、咽后壁等行5~10次/组的冷棉棒刺激,或以直接喂食的方式开展吞咽训练;
    针对出现呛咳的患者,通过拍打后背方式咳出食物;
    呛咳严重者,以双手交叉方式向上用力按压患者胸腔剑突部位,刺激其快速咳出食物。治疗环节的护理,即通过调整食物的性状和进食的体位与姿势进行直接摄食训练,从容易吞咽的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食,并同步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感应电疗法;
    增加口面部肌群、舌和下颌骨的感觉与运动训练;
    空吞咽运动训练,气道保护手法吞咽训练。④呼吸训练。让患者用吸管吹气,频率保持在20次/组。发声练习时,先由爆破音词汇入手,发声中嘴部需维持正常的生理外形状态。⑤口腔护理。早晚各需要1次口腔护理,以0.9%氯化钠溶液清洗,待患者饮食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将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发现口腔问题或炎性反应时予以呋喃西林。饮食干预环节,营造适合进食的病房环境,让其在进食环节保持合适的体位,进食时间控制在30 min内。⑥饮食干预。针对可经口喂食者,予以经健侧喂食训练,遵医嘱少食多餐,喂食中一旦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时,马上停止喂食,积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吞咽功能训练中,先对舌肌、咀嚼肌进行锻炼,再行抗阻力锻炼,或在医护人员辅助下,进行咀嚼、舔嘴唇等动作。⑦特殊手法。存在环咽肌问题的患者可进行导尿管球囊扩张训练和超声引导下肉毒素注射早期干预。

    1.4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①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护理后患者完全无吞咽困难。有效:护理后患者吞咽障碍显著改善。无效:护理后患者吞咽功能进一步加重,不得不鼻饲喂养。总有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②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赤峰市医院自制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3个调查问卷,每个调查问卷总分均0~100分,0~59分表示不知晓、不依从、不满意,60~100分表示知晓、依从、满意;
    ③吞咽障碍程度。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标准》,共分为10个等级,分别计1~10分,0分表示无法进行基础吞咽训练及经口进食,10分表示吞咽症状能够经口进食[4]。④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开发的一个普适性测定量表,即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由36个条目组成,从生理功能(PF,10~30分)、生理职能(RP,4~8分)、躯体疼痛(BP,2~11分)、总体健康(GH,5~25分)、活力(VT,4~24分)、社会功能(SF,2~10分)、情感职能(EF,3~6分)、精神健康(MH,5~30分)8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值35~144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3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吞咽障碍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吞咽障碍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吞咽障碍评分 SF-36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50 4.60±1.10 8.71±1.12*60.82±6.40 80.04±7.51*对照组 50 4.53±1.02 6.26±1.72*60.53±6.32 71.17±6.88*t 0.925 6.193 0.157 14.362 P 0.735 0.016 0.914 <0.001

    近年来,在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的作用下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日益提升,但是大部分患者会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吞咽障碍。相关医学统计数据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且占总数的20%~65%,吸入性肺炎引发的吞咽不畅、进食困难等症状的进一步进展,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吞咽障碍原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大部分患者通过细致的诊断评估与积极的治疗可以恢复或改善,目前通过规范积极的康复训练后拔除鼻饲管率在80%左右[7]。因此,尽早指导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康复护理是建立在快速康复医学理论基础上的现代护理模式,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日康复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8]。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早期康复护理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快开始康复训练,从而起到预防、治疗卒中后遗症的目的。虽然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在常规护理中也有相关内容,但护士更多是被动执行,宣教内容也围绕医嘱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核心是围绕康复训练展开的,无论是心理护理还是健康宣教都是重要的辅助性干预措施,对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的重视程度都更高,多种干预方案共同构建了良好的康复环境,从而提高了护理干预效果。从本研究数据来看,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总体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康复护理中十分重视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干预,且内容更加全面,促进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患者协同性,为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打下了基础[9]。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更好,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吞咽障碍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研究结果与许邵萍等[10]的报道一致,吞咽障碍评分的改善进一步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吞咽障碍干预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而SF-36评分的提升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还能够进一步为患者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11]。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着重观察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他急性脑卒中后遗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在本研究中并未体现,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12-13]。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提升了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依从性障碍急性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急性心包炎1例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9期)2022-04-19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4期)2021-07-31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年2期)2020-10-27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跟踪导练(四)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1期)2019-03-13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人生十六七(2015年7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康复吞咽护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