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功能、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功能、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时间:2023-02-25 15:3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张小沛,戴 健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结构性挑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 402 万人,比重为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 万人,比重高达13.5%[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2],《“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显著提高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降低慢性病死亡率、提升健康素养,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加强“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相关的产业融合新模式,从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3]。面对“少子老龄化”和健康养老服务短板问题[4]31,以社区为基础构建小型的、专业的老年人社区体育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基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模型所强调的秩序、行动和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剖析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功能和现实困境,探讨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防病康体”作用及“体卫融合”落地的理论依据和优化路径,以期在老龄化背景下通过社区体育角色期待起到稳定社会结构功能的作用。

    1.1 理念的提出

    社区体育具有的健康保健、娱乐身心、扩大社交、提高幸福感等功能属性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理念相契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包含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和政策方略,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维护老年健康、重新定义老年人社会价值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其突出强调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命伦理学意义[5]。社区体育作为次级制度对解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以及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增进居民交流互动、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本文认为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是指在优化社区体育各项服务的基础上,融入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教育、监测、分析、评估,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非医疗健康干预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运动健康服务。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的宗旨是将科学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传授给社区老年人群,调动老年群体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医疗卫生为主动的运动健康管理,利用现有的社区体育资源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实践是指在盘活社区体育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对现有社区体育资源的管理和服务进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融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中,将“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引入社区体育,为基层社区老年人提供精准、便捷的运动健康管理服务。

    1.2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解析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最早可追溯至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的思想启蒙,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出发,剖析结构化秩序下社会各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功能、如何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动态平衡。20世纪40年代后,帕森斯成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性代表人物。帕森斯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系统》中,从系统论和功能需求角度出发,构建了一整套以结构功能分析为特征的社会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结构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及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社会角色、集体、社会制度等结构性单位,社会的整体稳定依靠各结构的自我整合,从而促进系统的稳定[6]。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自己的运行,是由于其具有适应功能(A,Adaptation)、目标实现功能(G,Goal Attainment)、整合功能(I,Integration)和潜护功能(L,Latency)4 个功能性条件构成的社会动态平衡的AGIL模型。AGIL 模型是纵横拓展、多层分化的立体分析框架,4 项基本功能分别与经济、政治、治理共同体和文化4 个子系统相对应。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结构性整合理念,其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强调的均衡性、认识论中强调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上强调的宏观主义相契合。因此,本文运用帕森斯基于“系统—结构—功能—行动”构建的结构功能主义AGIL 模型框架,分析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部诸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解释其内在结构和组织模式延存的内在机理和功能;
    从经济、政治、治理共同体、文化4 个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主义运行和整合角度出发,为发挥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整合功能提供一种可参考的系统优化路径。

    2.1 适应功能:优化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体育资源配置

    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即社会系统从外部获得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的配置能力。1)有利于多途径拓展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支持经费。老龄化背景下仅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疾病的产生和祛除疾病,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构建基于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是用较低成本缓解老年人健康问题、降低医疗支出的有效手段,使基层社区能够有效整合社区体育与卫生经费,提前干预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卫生支出。2)发挥社区体育嵌入型养老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健身场地资源的多效利用。基于老年人社区活动偏好,积极兴建老年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从而发挥体育嵌入康养服务功能。《2020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市老年人群对社区体育场地的使用率最高。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社区体育相关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共有268 家,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6 150 家,示范睦邻点共有1 744 处[7]。为进一步推动体育健身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印发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明确提出:到2023年,上海市将建成不少于70 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到2025年,将建成不少于100 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8]。3)提升社区体育人才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我国即将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康复人才等人力资源对老年人群的运动健康指导功能,也是优化体育资源配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目标实现功能: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运动健康服务

    政治系统执行目标实现功能,其政策导向和组织管理构建次序级别使结构治理在过程中明确目标、激发多元主体活力、调动系统能量,从而发挥目标实现的功能。基层卫生保健体系在高度行政化状态下呈现的“倒金字塔”状态使得我国养老服务面临供需失衡、服务内容单一、基层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低等问题[9]。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实现功能有利于缓解社区康养问题,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运动健康服务。1)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主动的社区非医疗运动健康促进方式。例如:上海市杨浦区联合上海体育学院推出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将校企合作培养的社区健康师送至社区,为居民提供运动健康促进服务[10]。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作了有益尝试。例如:芬兰制定针对高龄老人的居家运动促进方案,以增进老年人群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自主能力;
    日本提出“健康一生”的理念,高度重视运动对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作用。2)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健康”理念融入社区康养服务。运动健康管理理念是在传统医疗模式无法应对失配性疾病挑战下,市场需要和人类经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下而形成的,其发展与健康管理及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11]。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利于“体卫融合”和“康体融合”的“大健康”理念在基层落地。通过开展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配送,运用科学运动手段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便秘等慢性病,将健康管理的内容——体质监测、健康教育、运动康复等环节融入社区体育中,促进“大健康”理念融入社区体育发展模式。

    2.3 整合功能:契合“体卫融合”发展的基层实践需要

    治理共同体执行整合功能,即治理共同体具有内部连贯性和一体化的维持能力,通过建立控制手段,使得主体、方法、目标三部分在保持内部子系统协调的基础上相互衔接协作,从而达到防止系统矛盾混乱等作用[12]。1)“体卫融合”和“康体融合”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要。“体卫融合”服务模式已经在我国很多社区进入了实践探索阶段。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从市场和业务融合路径来讲,该类模式能够提供科学的健康信息宣传、运动健康技能与指导、安全与急救知识普及等服务,如武汉市“江城健身e 家”全国科学健身示范城市项目、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体卫融合”试点项目等[13]。2)在组织管理结构方面,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预防医学两者间具有目标一致性、目的一致性、科目一致性等特点。从目标性来讲,两者在健康管理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方法与效果上具有嵌入性和互补性[14];
    从目的性来讲,两者具有目的一致性,都是为了追求个体或者群体的生命健康;
    从社会保障体系来讲,具有科目一致性,两者都属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具有基础性;
    从产业角度来讲,都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态。3)有利于构建“体卫融合”双向转诊的健康干预和治疗模式。早在第60 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上,90 多个国家的上千篇论文达成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EIM)的共识。EIM 认为运动不仅能够预防慢性病,而且可以在传统医疗干预中使患者减轻药物依赖和减少用药量[15]。大量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力量和协调能力,帮助老年人减少摔跤和骨折的风险,提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人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骨骼、肌肉、关节健康,预防跌倒以及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行走,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延缓衰老进程[16];
    体育锻炼也能够有效缩小脑梗死的体积,促进脑血管新生,提高脑卒中后的恢复率和生存率[17]。

    2.4 潜护功能:实现社区运动健康促进的价值共创

    文化模式托管潜护功能,即在系统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结构内聚、储存和配置能量的能力,包括运用符号、情感、观念、价值文化等方式,实现模式维持及运用共同价值规范处置和消除系统行动者的内在紧张和张力。1)树立运动“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在疾病谱向慢性病转移的背景下,老年群体要想达到理想健康状态,就必须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变被动的健康维护为主动的健康管理。高兹认为人类健康及其所依赖的生命法则是文化因素,健康不是自然的天赋,而是一种后天的追求。通过自身的体察维持以及维护健康的规则才是保证健康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将健康全部押注于医药,健康和健康问题需要去医药化[18]。2)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发挥维系社区和谐人际关系、推动社会性关系融洽的功能。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老年人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克服老年孤独感具有积极影响[19]。社区体育是社会宏观体育发展现状的基层缩影,社区体育在养老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逐步引导老年人提升科学健身素养,积极融入社区活动,培养积极心态,提高社交能力。3)传递运动健康的价值观是维护“康体融合”权利秩序的条件。文化系统的运动健康促进价值取向对于社会追求的目标起到引导和规训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社区体育保障老年弱势群体平等享有体育运动权利的逻辑起点相吻合。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够在社区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贴合老年人的现实需要,从而保障老年人群的运动健康权利。

    3.1 发展错位:社区“体卫融合”运行机制不完善

    社区体育的长效发展需要融入健康管理的发展理念,运用“体卫融合”和“康体融合”的方式,实现一站式的运动健康管理及社区养老服务。1)体育与卫生资金保障不对等,“体卫融合”和“康体融合”缺乏资金引导。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居家养老面临“未富先老”的康养发展窘境,居家养老需要的社区康养护理服务资金来源渠道不畅、投入机制不健全[4]30。一方面,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双薪制”的需要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普遍弱化;
    另一方面,“未备先老、未康先老”使得居家老年人群面临疾病、照料、康养等诸多资金保障问题。2)运行体系不畅,市场和社会组织牵头的“体卫融合”协作运营模式障碍较多。市场化改革发展初期,融合发展中面临体制固化、机制脱节等发展难题。在长期公益性社区体育意识影响下,市场主体介入和商业开发难度较大,社会资源投入渠道不畅。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功能与运作模式不清晰,导致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3)社区“体卫融合”服务人才结构性短缺。康体融合的交叉型专业设置处于发展初期,健康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社区体育现有的大部分服务人员来自社工系统,社工人群年龄偏大,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制约着社区“体卫融合”专业性人才的转化。

    3.2 制度失位: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配套不健全

    1)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令性文件,呈现政策碎片化。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理论、技术都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配套政策法规及实施细则尚不健全。基层管理者难免对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模式及功能存在模糊化认知。社区体育服务购买过程中主要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使得社区体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易出现路径不清晰、供给效率低下、实践落实困难、依附性较强等问题。2)官本位体制下不同条块的跨界融合参与制度设计滞后,“体卫融合”专业型人才培养标准和引进的政策不健全。体育学和预防医学之间的学科融合模式尚未形成,社区运动健康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运动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引进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3)社区“体卫融合”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缺失,志愿服务缺位。志愿者服务支持及积极性调动方面的行政法规不健全,虽然提倡志愿者无偿付出,但是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以及专职人员的工作报酬和补贴如何支出、工作量如何计量,标准尚未明确,操作乱象时有发生。上海市民政局依据《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组织开展的相关志愿服务参与积极性不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共有6 232 个社区(含筹建),全年共开展志愿服务363 396 次,每个社区全年服务类志愿服务仅58.31 次;
    在相关条线志愿服务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共245 038 次,其中市体育局开展志愿服务最少,仅26 次[20]。

    3.3 治理缺位: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不足

    1)政府角色定位偏失、府际间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体育社会组织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存在行政条块的制约和限制。我国医疗部门和体育部门实行分割式的集权控制,卫生与体育行政部门存在行政资源与行政权威的非均衡格局。我国行政机构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划分科层等级,机构间主要以单一的纵向联系为主,行政机构的功能具有交叉重叠性,导致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陷入多头领导或“两不管”的管理断层。在行政条块的限制下多头行政管理主体彼此间缺乏良性的互动,较难形成协同治理的关联机制。2)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中体育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能动性及自主创新服务意愿不足。社区体育治理运行体系不畅,使多元主体参与资源供给服务的长效运行成为难题,限制资源精准投放及优化配置。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难理清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等多元主体间的功能定位、管理服务、协商机制、监督反馈。社区体育治理中的政府和社会主体间存在利益博弈,政府部门作为购买方在谈判和协商上处于优势地位,体育社会组织的议价能力较弱,对于社区资源的使用多处于依附状态。3)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薄弱。截至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17 287 家,科教文卫不同行业领域的社会组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1]。而“十三五”期间,上海全市市区两级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仅有1 437 家,市级体育社会组织有150 家,每万名常住人口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仅0.59 个。因此,《上海体育社会组织“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末期要累计增加20 家市级体育社会组织,使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达到0.7 个[22]。

    3.4 文化空位:运动促进健康管理素养缺失

    1)社区体育“有形无神”——重场地器材,轻健身指导服务。社区体育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更新改造,忽视科学健身指导和国民体质监测的常态化监督服务。我国社区居民的运动健康教育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受改造过程中的偏差和认知不到位的影响,老年人“健身”行为不一定产生“健康”结果[23],使得社区体育难以发挥其健康管理的相关功能。2)科学的运动健康管理理念缺失。长期以来“重医疗、轻运动”的被动医学补救价值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运动促进健康文化缺失。《2020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表明老年人健身素养不高,主要体现在科学健身理念、运动技能与方法、运动伤害防护及运动健康干预的认知不到位等方面。制约有体育锻炼需求的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健身指导和相关技能,76.9%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主要目的是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在运动参与方面,上海市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参与比例高达63%;
    在运动健身素养方面,上海市民健身素养得分为59.4 分,而老年人群的健身素养得分最低,仅为56.4 分[7]。3)“老龄数字鸿沟”限制运动健康管理文化的普及。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处于数字化探索阶段,数字化信息平台仅停留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点位采集、分配、反馈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老年友好型数字化服务体系。

    4.1 经济角度: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运动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养老需求增长引起的消费结构变化也将带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以养老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迫在眉睫,有效发挥市场和体育社会组织在老龄化社会中的运动健康促进作用,有利于催生“银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1)多渠道拓展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资金来源。完善政府财政扶持、体育福利彩票基金引导、多方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形成由单一政府向社会多元支持转变的资金保障体系。探索适用于医疗保险支付的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项目模式,为老年人群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健康管理;
    加大彩票公益金对社区体育的投入力度,敦促地方基金会发挥社区共治枢纽作用;
    将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医保统筹基金,在医保统筹基金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将经过认定的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项目,以总额预付或按人计费的方式给予资金补贴,支持项目的发展;
    可通过第三方采购引入市场模式,鼓励商业性健康保险介入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发挥专业化人才队伍在社区运动健康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薪酬激励与考核机制,吸纳人才。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运动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鼓励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护理人员等相关人员通过培训转岗为运动健康管理人员。明确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职责和工作范围,逐渐完善运动健康师和运动康复师等行业标准、职业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开发运动康复、健康干预等课程,规范运动健康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实现风险共担,减少重复性的资源浪费以达到收益共享,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实现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的简单、便捷、可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健康幸福指数。

    4.2 政治角度:完善“康体融合”相关的制度设计,构建融合共治机制

    社区体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涉及政府、体育部门、卫生部门、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多方职责利益权衡,发挥政策法规融合发展的引导作用,从宏观规划和实施路径上为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1)构建党领共建机制,完善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协同制度设计,发挥行政规制作用。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在实践双向参与机制,实行政府自上而下的公共体育服务购买机制和自下而上的社区体育创新融入机制。要通过相关调研和论证,制定“康体融合”相关的政府文件和政策法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之中。在项目规划发展过程中,要由基层政府牵头对接各条线部门,将有限的资源根据人群需求进行整合利用、发挥最大效用[24]。2)探索“体卫融合”相关的服务项目政策,为产业和业态融合松绑,构建融合共治机制。通过项目制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整合健康与体育的价值链,挖掘社会价值链增值环节,驱动协同创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的作用。采用随访、跟踪反馈的评估方式,在运营过程中对老年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随访和健康追踪调查,评估项目运营情况和实施效果,为项目的调整和改进提供现实依据。可根据激励机制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服务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从成果导向型评价机制向过程评价和质量导向型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转变。

    4.3 治理共同体:明晰权责边界,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

    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施需要功能完备的管理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在公共事务融入方面的资源调配能力[25]。1)明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边界。社区体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运营过程中将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引导多元主体投入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专业性强的运动健康管理服务,激发社区体育服务活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多方力量在社区体育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大弊端。2)运用公共治理理论来落实治理主体间的联席会议,构建多方联动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注重发挥体育部门以及非正式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府际部门间的联席沟通、协调和治理能力,以社群运营方式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和健康管理相关的资源。作为服务全民健身的重要基层体育形式,社区体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社区能人在结构和功能之间所承载的社会资本禀赋效应,在协同治理过程中也要重视数字赋能与人文赋权之间的关系。3)构建“社区时间银行”互帮互助共同体。发挥社区网格化优势,构建长效运行的社区公益时间和物品互换及存取公益服务体系。开办公益课程,鼓励社区居民通过培训加入“社区时间银行”互帮互助共同体。依托老年人群的空余时间优势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构建具有充足后备人才的、社会多方参与的“以老为老”志愿服务体系。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年志愿者参与到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深入社区普及运动健康管理知识,实现老年人群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4 文化塑造:培育积极老龄观,提升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素养

    社区体育是实现基层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通过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使运动健康管理文化融入社区生活,逐渐化解老年人群将健康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卫生医疗体系的误区。1)注重人本原则,将运动健康管理教育放在首位。运动健康认知影响运动技能和健康行为的习得,通过建立“体卫融合”的宣传教育培训试点,多途径宣传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服务内容。增强运动健康服务宣传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保障老年人获得连续的综合性运动健康管理教育。让老年人形成运动健身和健康管理理念,逐渐将运动健康投资关口前移。2)培育独具特色的社区运动健康管理文化。基于兴趣爱好,以“社区营造”的方式培育老年群体运动习惯,高度重视社区运动健康管理文化在推动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老年人提供运动康养类器材的使用指导、健康知识讲座、体质监测服务、运动处方服务、团体课程服务等,培养老年人科学的运动健康生活习惯。构建运动健康促进的疾病预防干预及后期运动康复理疗机制,普及“上医治未病”的健康促进思想,缓解医疗卫生领域的巨大负荷,激活体育与卫生在融合、共存、互利、互补中服务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3)构建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线上平台,利用智能化采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克服“老年数字鸿沟”,利用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老年人群的运动健康数据信息,使锻炼效果可视化。在授权情况下实时获得一手运动健康数据资料,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将信息系统内的客观数据、社区居民监督反馈及第三方评估相结合,考评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服务质量。

    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契合全民健身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国家战略,有助于缓解我国医疗卫生和健康养老服务压力。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运动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体卫融合”和运动健康促进服务的多元功能,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社区运动健康促进服务。本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建构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整合发展理念,不是系统间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经济、政治、治理共同体、文化系统的相互配合与作用下不断优化社区资源的要素配置,从而促进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系统的协调平衡与稳定。随着时代变迁和观念流变,未来要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统要素调节能力与结构张力,从而为稳定系统的结构功能提供理论指导。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实践中也要注重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立足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推动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社区大作战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相关热词搜索:路径困境应对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