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高水平专业群“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高水平专业群“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时间:2023-02-25 22:2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闫国新,吴 伟,代凌辉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1],要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水平学校建设的核心和抓手, 课程体系构建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内容[2]。另外,该方案还指出[1],要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因此,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构建“1+X”书证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示范建设期间,多数职业院校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3-5],但该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缺乏课程对职业岗位支撑度的精确分析,并且将该方法应用于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甚少。

    近几年,基于《悉尼协议》范式[6-7],按照OBE理念开发课程体系是一个研究热点, 但该方法关注的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课程体系”的目标贯通, 课程体系构建仍然是在原有学科体系下进行的优化,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拟基于OBE 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路径,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新模式,并探讨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课程体系的新方法。

    1.1 OBE 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特点

    OBE 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目标导向教育)是悉尼协议的核心理念之一[6]。

    基于OBE 导向原则, 按照社会需求、 行业变化等确定培养目标(3~5 年后学生的发展状态), 根据培养目标匹配毕业要求(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状态), 将毕业要求进一步分解为能力指标点,再根据能力指标点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为实现毕业时的预期状态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内容),这就是反向设计[7]。

    按照反向设计思路的OBE 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1(a)所示。

    OBE 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特点是:培养目标被分解为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被细化为能力指标点,课程目标与能力指标点对应并计算支撑度[7],根据汇总后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优化课程体系。其优点是,课程目标与能力指标点对应性好, 纵向目标链贯通好;
    其缺点是,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对应不明确,是基于原有学科体系的内容优化和课程设置。

    1.2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特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方法[3],其开发路径为[4]: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职业分析,梳理其对应的工作领域;
    通过对工作领域的分解、归纳、整理、排序,得到典型工作任务;
    最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关键能力,得到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其开发流程如图1(b)所示。

    图1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优点是, 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 是对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的优化,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对应性好;
    缺点是, 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支撑度模糊、不准确。

    1.3 基于OBE 和工作过程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OBE 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方式各有优劣, 利用两种方式的优点并结合专业群的特点, 在起始端让培养目标和职业分析对接利益相关方和产业链, 在末端对学习领域和课程体系进行融合。

    在这种构建模式下,OBE 导向下的课程体系不再是旧有课程体系的改造, 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并且可利用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对能力指标点进行支撑度计算, 然后再通过能力指标点反馈优化调整课程体系, 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课程体系的精准支撑。基于OBE 和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新模式如图2 所示。该模式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步骤(归纳为“五步法”S1~S5)如下:

    图2 基于OBE 和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模式Fig.2 Construction mode of specialty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OBE and work flow

    S1:对接产业链和利益相关方,撰写培养目标、分析岗位群;

    S2:基于培养目标撰写毕业要求和能力指标点;

    S3:对专业群下的每个岗位按“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进行分析,并按照共享学习领域、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进行分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V1.0);

    S4:根据教育部要求[8],增加公共基础课和拓展选修课模块,形成完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V2.0);

    S5:利用课程目标对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度,调整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课程体系最终版(V3.0)。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9],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 档),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也进入高水平专业群(A 档)建设之列。

    按照图2 模式和“五步法”, 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开展了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探索。

    2.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培养目标和岗位群

    针对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智能生态建造、智慧运行管理等产业链,对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安全、检修维护、运行管理等岗位群,根据各岗位素养和技术技能要求,结合水利信息化、智慧化和创新创业等发展要求及“一带一路” 建设对水利人才发展的需求,依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安全技术与管理和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等5 个基础专业,构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要针对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智能建造、 智慧运行管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面向适龄青年、社会劳动力、行业从业者、国际生源等群体,以“1+X”书证融通模式为基础,为水利行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电建设,培养“德技并修、视野开阔、技能领先、技术精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水利行业人才需求调查[10],该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是工程勘察师、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水工监测工、河道修防工等。

    2.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要求和能力指标点

    基于《悉尼协议》毕业要求中的12 条要求[7],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从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责任关怀、问题解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6 个方面撰写毕业要求,并且与《悉尼协议》毕业要求12 条实质等效,毕业要求再被分解为能力指标点(如表1 所示)。

    表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要求和能力指标点Tab.1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ability index poi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oup

    2.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V1.0 版)

    根据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导向典型任务分析和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11],专业群内5 个基础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如表2 所示(因篇幅所限,未一一列举)。

    表2 群内各专业学习领域一览表Tab.2 List of learning field of each specialty in the group

    按照群内“基础课程共享、核心课程模块组合、拓展课程互选”的原则,构建A、B、C 三类课程。

    A 类共享课程 (6 门):A01 水利工程制图、A02建筑材料检测、A03 水利工程测量、A04 水力分析与计算、A05 土工技术、A06 工程水文等。

    B 类核心模块(10 大模块):B01 水工建筑物模块(B0101 水工建筑物、B0102 水利工程管理技术)、B02 水利工程模块(B0201 现代灌溉排水工程技术、B0202 城镇供排水工程)、B03 检测技术模块 (B0301 混凝土无损检测、B0302 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B04 安全管理模块(B040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0402 环境与安全评价)、B05 施工技术模块 (B0501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B06 工程造价模块 (B0601 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B0602 水利工程经济)、B07 组织与管理模块(B0701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B0702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B08 港口航道与治河模块 (B0801 港口航道工程、B0802 河 道 治 理 技 术)、B09 工 程 结 构 模 块(B0901 水工混凝土结构、B0902 水工钢结构)、B10实习模块(B1001 专业实习、B1002 顶岗实习)。

    C 类拓展课程(16 门):C01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C02 中国水利法规、C03 水利工程资料档案管理、C04 水利工程BIM 技术、C05 大坝安全监测、C06 治河与防洪、C07 道路与桥梁概论、C08 建筑概论、C09 施工机械、C10 水电站、C11 盾构技术、C12 水库调度运用、C13 防汛抢险、C14 水电站运行管理、C15 水文化、C16 建筑工程新材料技术等。

    2.4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V2.0 版)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8],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需要增加A07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C17 拓展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课程)。

    2.5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V3.0 版)

    根据V2.0 版的课程体系,撰写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计算课程目标对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度[7],汇总至毕业要求, 再反馈调整课程体系, 具体调整如下:

    (1)增加生态水利模块B11(B1101 水生态工程概论、B1102 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2) 增加国际礼仪模块B12 (B1201 跨文化交流、B1202 FIDIC 条款), 其中FIDIC 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

    (3)完善B05 施工技术模块(B0501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增加B0502 智能建造技术;

    (4)完善B10 实习模块,增加B1003 水利劳动教育。

    依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11]及对毕业生和企业的调研结果,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实训课程安排为:D0 共享实训模块(D01 水利工程施工放样实训、D02 建筑材料检测综合实训、D03 土工技术综合实训、D04 混凝土结构设计、D05 水力分析计算综合实训、D06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实训)、D1 水利工程实训模块 (D11 节水灌溉技术实训、D12 水生态修复技术实训、D13 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实训、D14 海绵城市设计与施工实训、D15城镇供排水管道工程实训)、D2 安全技术与管理实训模块(D21 安全系统工程实训、D22 消防工程实训、D23 安全技术与管理实训)、D3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实训模块 (D31 混凝土无损检测实训、D32实验室管理实训、D33 安全监测实训、D34 土石坝施工与投标实训、D35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实训)、D4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训模块(D41 水利工程智能化运行管理实训、D42 BIM+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实训、D43 水利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实训)、D5 治河与航道工程技术实训模块 (D51 码头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训、D52 泄水建筑物综合实训、D53 水运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最终形成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理实一体课程体系(V3.0 版)如图3 所示。

    该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融入水利文化和工匠精神,以学生意愿及企业需求为目标,包括“底层通用共享、中层核心模块组合、高层拓展互选”三个递升层次。

    依据《悉尼协议》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6],该课程体系将随着产业升级和新材料、 新标准的融入不断更新。

    图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理论+实训)Fig.3 Curriculum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oup (theory +practical training)

    书证融通是学历证书与培训证书之间的融通[12],主要是将职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职业标准, 融入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和培训体系的职业能力标准中,实现“无论是通过学习还是通过培训,最终达到的能力相当”的培养目标。

    3.1 “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按照“X”证书的开发原则,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证书试点专业,专业课程内容对标证书职业技能标准:专业课程能涵盖“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就不再单独另设“X”证书培训,课程内容免于修正;
    专业课程未完全涵盖或匹配“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 则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以补充和强化,对课程内容予以修正;
    专业课程完全未涵盖“X”证书职业技能的,则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加以拓展,设新课程,对课程体系予以修正[13]。

    其中,免于修正是指,“1”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全覆盖“X”证书中的要求,不需要对“1”进行修正。内容修正是指,“X”证书要求较高或侧重点不同,需要对“1”的相应知识、技能等进行修正处理;
    “1”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不能覆盖“X”证书中的要求,需要对“1”进行补充、完善。

    课程修正是指,“1”中的课程如果难以覆盖“X”证书标准中的部分要求,则需要新增一门或多门课程,同时,要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正与完善。

    通过采用“一对标、三修正”方法构建“1+X”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具体构建方法、流程如图4 所示。

    图4 “1+X”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流程Fig.4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flow of “1+X” integration of diploma and certificate

    3.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

    下面以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为例,说明“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书证融通的具体设计过程如表3 和表4 所示。

    表3 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与课程体系融通设计Tab.3 Vocational skill grade certificat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crete material testing (Intermediate) and integration design of curriculum system

    根据证书与原课程体系的融通设计, 原课程A02 建筑材料检测和D02 建筑材料检测综合实训,需要补充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以满足育训结合人才培养要求。

    通过“1+X”书证融通设计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5 所示。

    图5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Fig.5 Curriculum system of “1+X” integration of diploma and certifica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oup

    本文提出了基于OBE 和工作过程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并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五步法”,构建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底层通用共享、中层核心模块组合、 高层拓展互选” 三层次的课程体系。

    本文提出了“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新方法,并通过采用“一对标、三修正”方法完善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在下一步人才培养中继续进行数据监测和效果评价,并通过反馈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水利水电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期)2022-11-27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1-24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2期)2022-08-19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7期)2022-04-2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5期)2021-11-12书证提出命令的泛化适用及其限缩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9期)2021-09-3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什么是绥芬河伙伴(2020年4期)2020-05-11探究水利水电工程电气系统防雷措施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3期)2019-08-24
    相关热词搜索: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