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概况、热点及趋势——基于CSSCI的知识图谱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概况、热点及趋势——基于CSSCI的知识图谱分析

    时间:2023-02-28 10:20: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赵 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3]。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4]。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5]。2022年3月,首个专门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正式发行[6]。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论断以来,学界就开始对其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和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以全面把握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动态,为后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在CSSCI中分别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为检索词在“篇名”和“关键词”中共检索到652条题录(其中发文年代为2015-2021,其他选项均选“不限”,检索时间为2022年2月10日),经剔重后的有效可分析题录数据为416条,然后利用CiteSpace(时间分割按1年/段,其他选项默认) 对这416条题录数据进行学术关注度、研究力量、代表研究者、代表情报源、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动态,提出未来深化研究的建议,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学术关注度——年代分析

    学术关注度(年发文量)能有效衡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研究规模和发展变化[8],如图1所示,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指数趋势线y = 0.3973e0.9363x,R2=0.9914。从图1的发文量曲线及指数线可发现,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逐年上升,上升坡度也较大,并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增长。另外,从图1还可发现,每年发文量(篇)都是上一年的2倍多,其中2018年发文量(篇)是2017年的3倍多,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不仅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分,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热情。

    图1 年发文量(篇)时间分布

    (二)研究力量——核心机构分析

    研究力量(核心发文机构)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把握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而且也能进一步厘清各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及机构内的主要贡献者,图2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表1为累计发文量≥5篇的核心研究机构。

    图2 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表1 机构发文统计[累计发文量≥5篇]

    结合表1、图2以及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公式[9]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高产机构为累计发文量≥5篇的单位,即表1中所列的19个单位。表1中所列19个科研机构的累计发文量(287篇)占总发文量(471篇)的60.93%,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机构为代表的核心研究机构群对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研究,其中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首次发文)的贡献最大,其发文量接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第二)的2倍,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央民族大学贡献最多的学者是张京泽、严庆等。

    由图2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机构之间虽然有很多合作(如中央民族大学与贵州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西南民族大学、清华大学等),但从连线发现其合作紧密度及深度均还不够,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机构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因此,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不仅要在此基础上加大机构内部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更应该加大跨机构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交融与全面发展。

    (三)代表研究者分析

    1.高发文量代表研究者

    经统计,416篇文献共涉及491位研究者(排名不分先后),按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公式[9]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的最低发文篇数为2,即表2所列78位研究者,占总研究者数的15.89%,发文总量(220篇)占总发文量(633篇)的34.76%(远低于50%)。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虽然有大量研究者参与研究实践,但每位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产出均不是很高,而且也没有形成核心研究者群,因此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者还应该加大研究力度,争取新的研究突破和学术产出。

    表2 高产作者列表

    2.高被引代表研究者

    高被引代表研究者的分析能找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起重要支撑作用的研究者及研究团体,图3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被引研究者共现知识图谱,表3为被引次数≥30次、中心度≥0.1的高被引研究者。

    图3 被引研究者网络知识图谱

    表3 高被引研究者(被引次数≥30次和中心度≥0.1)

    结合图3和表3可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起重要支撑作用的研究者包括费孝通(128次)、习近平(116次)、青觉(74次)、严庆(62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54次)、周平(52次)、王希恩(43次)等。另外,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为图3中的节点,即王希恩、龙金菊、范君、乌小花、顾颉刚等,其中顾颉刚对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这些高被引作者及中心度≥0.1的研究者应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学者们关注的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研究者。

    (四)代表情报源分析

    1.高载文量代表情报源

    经统计,416篇文献分别载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68种情报源上,表4为高载文量代表情报源列表。按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公式[9]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高载文情报源的最低载文为6篇,即表4所列20种情报源,占总情报源的29.41%,载文总量(331篇)占总载文量(416篇)的79.57%(远大于50%),这一定程度上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产出成果主要刊载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20种情报源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后续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表明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核心情报源对其进行持续支撑。

    表4 高载文情报源及所占比例

    2.高被引代表情报源

    高被引情报源(高被引期刊)的分析能有效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重要支撑情报源以及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情报源,图4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被引情报源共现知识图谱,表5为被引次数≥40次和中心度≥0.1的高被引情报源。结合图4和表5可知,《民族研究》是被引频次(124次)最高的被引情报源,其后依次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8次)、《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2次)、《广西民族研究》(69次)、《贵州民族研究》(69次)等,这些高被引情报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心度为0.12)、《广西民族研究》(中心度为0.16)、《贵州民族研究》(中心度为0.1)、《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度为0.13)、《青海社会科学》(中心度为0.11)等中心度≥0.1的被引情报源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关键性情报源,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高被引情报源和关键性情报源。

    图4 被引情报源共现知识图谱

    表5 高被引情报源(被引次数≥40次和中心度≥0.1)

    (五)知识基础——引用文献共现分析

    被引文献分析有利于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知识基础及其重要“知识拐点”的关键点文献,图5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被引文献共现知识图谱,表6为中心度≥0.1的其重要“知识拐点”的关键点文献。结合图5和表6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即关键点文献共有13篇,通过分析这些关键点文献内容发现,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属性、路径选择、建设策略、民族教育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

    图5 被引文献共现知识图谱

    表6 关键点文献信息

    (六)研究热点与前沿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主要是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知识图谱分析,以梳理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新趋势,图6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表7为出现频次≥5次和中心度≥0.1的关键词,图7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突变词知识图谱。结合图6和表7可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工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多元一体”等,这些表明了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论断以来,学界就从不同的角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图6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7 关键词列表(频次≥5次和中心度≥0.1)

    由图7可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有12个突变词,其中2016年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两个突变词,这表明了学者们在2016年至2018年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10];
    2017年有“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精神家园”和“多元一体格局”四个突变词,这表明了2017年至2018年研究者主要关注多元一体格局下精神家园的建设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等;
    2018年有“民族认同”“民族主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多民族国家”等5个突变词,这表明了2018年至2019年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多民族国家及民族区域自治环境下的民族认同及团结进步等;
    2019年有“民族院校”一个突变词,这表明了2019年至2021年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新时代民族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发展要求等。

    图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突变词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目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价值不菲的成果,但未来还可以加强以下几点研讨:

    (1)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合作。目前虽有跨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但是其深度和力度还不够。未来应该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跨机构间交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2)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联盟。目前很多研究机构已经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但是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本机构的研究者,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科间、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及知识共享。因此应通过建立区域、省级及国家级层面的联盟体,以便有力地促进各研究机构的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学术研究蓬勃发展。

    (3)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库。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加,急需构建一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库,以对这些已有的学术成果及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类、展示及大数据分析等,以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果的快速传播及被有效利用,提高研究者(特别是新进研究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全面深入把握,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成果的产生效能,同时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库保障。

    猜你喜欢 发文研究者图谱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7期)2021-11-04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0绘一张成长图谱少先队活动(2020年12期)2021-01-14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领导科学论坛(2016年9期)2016-06-05医生注定是研究者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相关热词搜索:热点共同体图谱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