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敦煌引路菩萨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敦煌引路菩萨

    时间:2023-03-02 10:50: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胡煜琴(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一)敦煌的源起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毗邻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是甘肃省酒泉市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原和西域建立了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时期。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因此,它很快成为东西贸易和货物的中转站,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系统的集合点。366年,乐僔和尚首先开凿了洞窟以供佛像,莫高窟由此诞生。敦煌藏经洞(图1)也于清代晚期被发掘,再次让世人为之震撼。在19世纪末,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遭到了大规模的抢掠和破坏。

    图1 敦煌藏经洞

    敦煌文化遗存遍及全球,法国、英国、俄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有关敦煌的研究日趋成熟。1930年,陈寅恪先生为陈垣撰写《陈垣敦煌劫余录》时,曾经明确提出“敦煌学”这一概念。自那以后,有关敦煌的研究在中国有了正式的学科名称。

    敦煌艺术的伟大贡献在于,它不仅推动了敦煌学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和艺术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意识到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文艺创作中不断涌现出敦煌风格的绘画、音乐、舞蹈甚至时尚设计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与“一带一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敦煌艺术的发展应当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在全社会大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更多的艺术工作者为当代社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中国精神的新艺术。

    (二)敦煌引路菩萨的研究现状

    日本学者最先注意到“引路菩萨”,并对它进行了研究,松本荣一首先介绍引路菩萨的基本概况,以及它与地藏十王图之间的关系。冢本善隆进一步加深了对松本荣一关于引路菩萨像与地藏十王图联系的研究,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图像本身上,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图像来源方面,如李翎从引路菩萨原型出发,提出引路菩萨像是阿弥陀三尊像简化的结果,并将其视为“莲花手”观音等;
    图像风格方面,如杨树云以引路菩萨为例,对唐朝时期佛像面容的研究进行了探讨等;
    图像功能方面,如李欣苗对敦煌引路菩萨像与毗卢寺水陆画中引路菩萨像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信仰体系方面,如魏莹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敦煌地区的引路菩萨为案例,系统地探讨了图像背后引路菩萨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以及缘由等,但较少从文物收藏与文明互鉴的角度出发。

    (一)敦煌引路菩萨的基本情况

    引路菩萨,指的是将亡者引导到净土的菩萨。其名字没有在任何典籍中出现,而是在唐代后期和宋初,伴随着佛教的盛行而产生的一种民间信仰。敦煌所见的引路菩萨,很大一部分在20世纪初期被带到国外其他地方,其中有两幅则由斯坦因带入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引路菩萨的基本元素包括云朵、莲花、菩萨像、引魂幡、引亡者、目的地、净土。

    到目前为止,敦煌的引路菩萨像共11幅。在大英博物馆中,馆藏编号为1919,0101,0.47是第一件写有“引路菩”字样的作品,也就是引路菩萨。

    (二)敦煌引路菩萨的人文关怀

    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印度本土佛教并未发展出此种图示,但在中国晚唐至宋初敦煌地区出现了引路菩萨的形象。在唐朝,引路菩萨的形象更是与民间生活相融合。人们认为,死是另外一个世界。佛经中所说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更好的世界,也许不像现在的世界充斥着战争、疾病与痛苦,更多地暴露出人与人的斗争,应该是一片净土。不过,要到这片净土,路途遥远,引路菩萨也不放心。就好像现在说孩子要去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家长或长辈通常会选择陪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冥间有一个向导,是为了让往生者不那么寂寞、孤单和害怕。笔者觉得这其中饱含感人的情愫,即人文关怀。

    不难发现,当文化的特性逐渐减弱乃至走向趋同时,人们内心深处对文化个性的渴求就愈加强烈。对我们来说,佛教的传播以及本土的融合,就像是两个“乌托邦”,在遥远的毁灭之地,看似融合,实则并驾齐驱,这就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所在,也是避免“翻轨”的根源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和塑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便是对当下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因为世界上的文化都是由不同的民族共同构建起来的,如果失去了民族性,就会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世界文化的基石。

    (一)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引路菩萨

    在敦煌遗画引路菩萨图(图2)中,有一尊菩萨略微侧着身子位于画面的左前方,一只手握着一杆长幡,随风飘荡。在佛教中,这种旗子我们一见就知道了,有很多都是民间丧礼用的旗子,我们说这是佛教的艺术,是因为他有菩萨的画像。菩萨转过身来,他的视线落在了跟在他身后的一位女子身上。画中右下角女性已经成为往生者,其家人想要超度她,所以在这里画上她的画像。这就意味着:想要平安地行走在另一个世界,必须要有一位菩萨带领。

    图2 晚唐 敦煌遗画引路菩萨图 大英博物馆藏

    在敦煌遗画引路菩萨图(图3)中,菩萨左手持香炉,右手持长竿,扛在肩上,脚踏白莲,半侧身,略回首。头冠上为无量光化佛,为观音菩萨。画面正上方画有8座小殿,表示西方净土。亡者服饰为彩色拖地大袖裙、高髻,应为贵妇。菩萨与其后跟随的贵妇人,乘在外部有浅色晕染的云彩上,都是倾斜姿势。菩萨上半身扭转,脸稍向妇人,不像上图的菩萨完全转过身来看背后的妇人。妇人的每处细节都使人感到她是很富有、地位高的人物。她昂着头,腰板挺直,与上图(图2)的妇人似乎在受菩萨的保护和引导,低头行进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图3 五代 敦煌遗画引路菩萨图 大英博物馆藏

    较为关键的引魂幡,是一种用来给死者指引方向的旗帜,一般以铭旌的形制应用于丧葬程序当中。它是一面通灵的旗子,勾勒出了一条壮丽而又完美的道路,承载着死者的希望,这种理念在中国古代流传了数千年,具有“引魂升天”的功能,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

    (二)敦煌引路菩萨的保护措施

    大英博物馆藏的第47号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唐代绢画,作者未知,由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7年将其带回国内。何为“收藏”,英语中“collection”这个词的含义为“收集”,引申到人身上就变成了“集体”,因此,对这些国家的人来说,“收藏”就是“收集”,即把很多东西收拢到一起。汉语的“收藏”包括“收”“藏”两个部分。“收”这个词来自“收获”,也就是庄稼成熟后的收获;
    “藏”便可以理解为“储藏”,将剩余的粮食储存起来。我们国家的收藏理念本身就是一个浓缩的概念:“收”是“藏”。尽管“收”是二者共有的,但是在西方,它却带有“展”的特性。西方“收藏”也不是“藏”,这就是收集艺术品的目的和价值不同的体现。很明显,大英博物馆藏有敦煌47号引路菩萨是“公共收藏”。何为“公共收藏”,第一个问题是“公共性”,公共性就是普遍性,它是为所有人共享的。公共空间中的收藏,其目标不在“藏”,而在于“展”,并且在“展”的过程中,它的普遍性目标才得以更好地实现。

    对于流落国外的这些文物,国家机构作为官方收藏者,可以通过租借、交换、降低税率、复制、建立数字博物馆等途径来保护它们,实现价值最大化。

    佛教艺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过程中产生了引路菩萨信仰,继而引路菩萨图又相继传到英法。其发展轨迹清晰,它不是某一个民族所独有的,而是作为国际交流、文明互鉴的纽带。敦煌文物的流失给我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英博物馆吸引了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它既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基于此,我们把保护敦煌地区引路菩萨放在全球化角度审视,与时俱进地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菩萨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读者·原创版(2022年4期)2022-11-09古代敦煌人吃什么读者·原创版(2022年4期)2022-04-14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东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亮丽的敦煌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绝世敦煌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大英博物馆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学校和家庭学习所呈现的价值中国博物馆(2018年2期)2018-12-05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中国钱币(2016年6期)2016-06-15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辽金历史与考古(2016年0期)2016-02-02佛像面前的菩萨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4年8期)2014-08-15
    相关热词搜索:敦煌引路菩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