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王世荣从风水角度论治肾性水肿

    王世荣从风水角度论治肾性水肿

    时间:2023-03-03 13:1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邸燕燕,魏汐茹,王世荣

    1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2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王世荣教授,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于家菊、孙郁芝、侯振民教授,从事多年中医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笔者自师从王世荣教授以来,受益匪浅,现将王世荣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经验总结如下。

    水肿是肾脏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等,多因感受外邪或体虚劳倦而加重,在临床观察中,对于初发或复发加重的患者,常有迅速浮肿、腰背僵痛、咽痛咳嗽等外风侵袭的表现,肾性水肿由风邪外引而发,缘其与少阴内风相引,夹杂湿、瘀等病理产物,扰动肾水,而发浮肿。因此,在临床上活血祛瘀、补肾益气的同时,需重视发病诱因及潜在加重因素,发掘运用风药,从风水角度认识肾性水肿,运用辛味祛风药辨证论治,在治疗顽固性水肿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肾性水肿”的病名,就肾脏与水肿的关系而言,可从“风水”论述中略窥一二。在《素问·水热穴论》中提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提出了“风水”病名,是因风邪动于肾经,水液不得外越而致水肿。张景岳对此注释:“肾主水,风在肾经,即名风水,”提出了风水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的观点。也有医家认为肾风与风水二者属同病异名[1],张志聪提出:“肾风者,因风而动肾脏之水,故又名风水,”这进一步揭示了因风邪入于肾,扰动肾水,发为水肿的病理机制。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急慢性肾病是因为免疫损伤而致,祛除外邪影响后,自身免疫所造成的损害仍无法终止,以致病情反复发作,这正与中医中的外风袭肾,肾络伏风所致水肿不谋而合[2]。一方面,风邪外袭,客于肌表,肺气郁闭,失于宣降,水道失调,发为水肿;
    另一方面,脏腑虚损,风邪可直接犯于脏腑,若客于肾脏,则可致肾脏主水功能失调,发为水肿,精气下泄,产生蛋白尿。

    风邪成为肾性水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3-4],从风水角度认识肾性水肿,可使临床治疗得到更多延伸。

    在《伤寒杂病论》中言:“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提出了风邪伤肾,无处不去的特点。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在临床中许多疾病都不难见到风邪的表现。《临证指南医案》曰:“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好兼五气……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兼”,提出风邪易夹其他邪气而伤人。如风挟毒邪首犯肌肤,久则病及于肾,乃《景岳全书》中言: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腠,则亦忽然浮肿[5]。风邪在肾性水肿中的致病作用逐渐被认识到,以风药治疗肾性水肿成为重要的切入点。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最早提到风药一词,李东垣对风药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延伸,认为其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6],在《脾胃论》曰:“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重视脾胃与元气的关系,以风药之辛散、升发特性,达到升阳、除湿、散郁、疏达的效果,拓展了风药的临床应用。对于肾性水肿,王世荣教授认为其久病风、痰、湿、瘀、虚等相互夹杂,病位深、病程长,而风药升发、向上、向外,与诸药配伍可达到升阳、胜湿等效果,对于迁延反复的水肿患者,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现代肾玄府理念的应用,进一步为肾病从风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曰:“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提出了玄府流通气液,神机运转的功能,其主张“开发郁结,宣通气液,”提出辛通玄府,十分注重辛味药的运用[7]。

    现代韩世盛等人[8]根据肾脏基本结构与玄府微观、开阖等特性相结合,提出了玄府-足细胞裂隙隔膜”假说,认为肾足细胞裂隙隔膜可能是玄府在肾脏中的超微结构之一,玄府具有广泛性、微观性,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器官中,应集结构、功能、信号传递等于一体。根据风性轻扬开泄、辛通玄府等理论,临床上多运用辛味风药,开发郁结,祛邪通络,辛以通玄,从而使津液疏通,神机运转,以恢复肾玄府正常的开阖功能,使肾脏内部环境达到平衡,恢复机体水液运转。

    1 祛风助阳以利水道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抑或是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在临床辨证治疗的同时常配伍辛味解表药物,一方面可祛外感实邪,另一方面可通过其宣通开散之性以祛风助阳,助肺气宣畅而行治水之职。根据发病特点与表现,可认为其肇始于肺卫受邪,肺失通调,水道不利以致水肿,肺虚受邪以致迁延复发[9]。《黄帝内经》中早已提出“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人体水液运行多责之肺脾肾三脏,对于肾性水肿患者,其复发或加重时,多责之于肺肾二脏。上焦肺卫不固,风、湿之邪外袭,风夹湿而走窜,肺之通调水道之职失司,邪气直犯于肾而扰动肾水,上下相合,水道失调,水饮外溢,发为水肿。王世荣教授以祛风助阳法,多采用如麻黄、防风、柴胡、桂枝、干姜、白术等药物以辛甘助阳,祛风利水。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认为对于辛甘药物,言其汗者,非正发汗也,为助阳也,于配伍运用其升散行举,振奋鼓动的特点,收效甚佳。临床上以祛风利水为治疗原则,充分发挥解表药味辛祛风助阳、能散、能行、能通、胜湿的特点,来调动机体对水液的自调能力。若因外感而复发,临床表现偏于热者,多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配伍大腹皮、桑白皮、杏仁、葶苈子等药;
    偏于寒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加减。对于外感偏重、病情反复的患者,更重视麻黄的运用,《神农本草经》谓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之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疾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大者,其力尤大[10],”一方面可通过宣肺开发腠理,宣通气机;
    另一方面,又可使肺气下达而气机流转,上下相通,水道得利。对于风邪偏重者,在运用防风、白芷等解表药物的同时,常配伍桑寄生、巴戟天等药物以鼓邪外出,助阳行水;
    出现往来寒热,太少两感者,可加柴胡、黄芩等药物。风邪同时也是肾病进展的加重因素,临床中慢性肾病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突然眼睑、双下肢浮肿,常兼有外感症状,内外合邪,则病情愈重,在治疗中常配伍黄芪、白术等药物顾护肺卫,以减少其复发、加重。

    2 通络开玄以攻散郁结

    肾性水肿患者久病迁延,津血交换不利,致瘀阻水停,阴伤成燥,临床多表现为四肢皮肤甲错、瘙痒干燥等症状。在病理上肾脏络脉细小盘缠,久病常有络脉瘀阻、肾络伏风,根据病邪深伏、邪滞难出的病理特点,常以力大走攻之虫类药以通络开玄,攻散郁结。正如叶天士云:“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临证指南医案》曰: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由此,在肾性水肿的治疗中常以虫类药搜风通络,发挥其开发、走窜、宣通的作用,以达散结除瘀、祛风通玄的功效,使玄府通而神机运转。对于瘀血偏重的患者,在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减,常配伍水蛭、蝉蜕、蜈蚣、僵蚕等药物发挥动物药本性能行、能攻的特点,祛内风而散郁结,通络开玄使气机流转,维持肾脏内部水液平衡,则瘀血、内燥自去。研究表明该虫类药对难治性蛋白尿有很好的疗效[11]。水蛭味咸走肾,可引经通络而搜风祛邪,蝉蜕疏风宣散,祛邪外出,能明显减少尿蛋白,改善脂质代谢[12]。僵蚕性平,能攻邪祛风而不伤正,具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蜈蚣配伍僵蚕祛风之力更强,治疗蛋白尿有奇效[13-14]。

    3 搜风祛湿以通达除痹

    肾性水肿患者明显的临床特点即是迁延难愈,反复发作,表现为顽固性的水肿、蛋白尿,常伴有腰脊酸痛、头晕昏沉、胸闷纳呆、四肢沉重、关节肿痛等症状。王世荣教授认为,风湿二邪夹至,久则成痹,阴邪凝于肾络,造成了肾脏病缠绵难愈的病理特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正气为邪所阻,脏腑经络不能畅达,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以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肾气内虚,外邪乘虚而致,风湿二气夹杂,合而成痹,则阴邪凝结,肾气不行,肾中真阳不运,则影响气化、收藏功能[15],出现水肿、蛋白尿。风湿合邪被更多中医学者重视,湿邪本滞重而性惰,但夹持于风邪之中,湿借风力则善行而多变,风借湿势直袭于肾则缠绵而难愈,导致慢性肾炎呈现慢性和进展的经过[16]。《本草便读》有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且藤类药多有调节免疫、降低尿蛋白的作用[17]。针对肾脏病邪深伏络的特点,临床上以藤类药物搜风祛湿,通达除痹,常配伍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等药物,对于风湿热瘀明显的患者,络石藤用量可达30g,以入络祛邪。雷公藤制剂雷公藤多苷可发挥抗炎作用,还可有效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肾病蛋白尿,减轻水肿[16]。穿山龙、鬼箭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显,在临床运用中治疗效果甚可,且研究表明穿山龙可减少肾脏蛋白尿[18],鬼箭羽可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19]。对于表证明显者,常采用羌独活、肿节风、徐长卿、桂枝、秦艽等药;
    肾虚不耐攻伐,以仙灵脾祛风除湿,升阳补益,配伍黄芪、杜仲等益气补肾。

    吴某,男,29岁,2022年1月3日初诊。因“双下肢浮肿3月余,加重3d”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自觉尿中多沫,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于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行肾穿示:Ⅰ-Ⅱ期膜性肾病,复查尿常规:尿蛋白:(+++),24h 尿蛋白定量 3.88g/24h,白蛋白29g/L,予利水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出院。后患者症状反复,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就诊,遂来我院门诊。现症见:精神可,双下肢浮肿,乏力,腰困,伴后背拘紧、四肢瘙痒感,纳可,眠一般,口中和,尿中多沫,大便稀,2~3次/d,舌暗红,舌下脉络迂曲,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水肿(气虚血瘀,风湿内阻证);
    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治以益气活血,祛风除湿。处方:黄芪30g,当归12g,杜仲10g,川芎 12g,赤芍 12g,桃仁 12g,红花 12g,水蛭 3g,地龙10g,莪术 15g,穿山龙 30g,鬼箭羽 15g,络石藤 20g,生山楂 30g,羌活 15g,独活 15g,白芷 10g,防风 12g。14 剂,水煎,1 剂 /d,早晚分服。

    2022年1月26日二诊。患者双下肢浮肿较前减轻,双下肢乏力改善,腰困、后背拘紧感减轻,皮肤瘙痒减轻,尿中有沫,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细。辅助检查:尿蛋白定性(+ + ),尿蛋白定量:3.2g/24h,血浆白蛋白31g/L。处方:中药守上方去羌活、独活、白芷、防风,加怀牛膝15g、芡实30g,共14剂。

    2022年2月9日三诊。精神可,双下肢浮肿缓解,腰酸不适好转,尿中泡沫减少。

    辅助检查:尿蛋白定性(++ ),尿蛋白定量:2.9g / 24h,血浆白蛋白 33g / L,肝肾功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遂继上方加薏苡仁30g,14 剂,随诊。

    按:该患者以发现双下肢浮肿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水肿”范畴。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结合该患者四肢瘙痒、后背拘紧、下肢浮肿等表现,外邪表现突出,病位主要在肺肾。肾主水,风湿之邪侵于肺卫,传于肾经,扰动肾水,而出现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患者素体气虚,舌下络脉迂曲,瘀血内阻,与风湿之邪夹杂而致,形成气虚血瘀、风湿内阻的病理机制。初诊中以黄芪、当归、杜仲益气养血,助阳扶正;
    川芎、桃红、山楂活血祛瘀,然肾络瘀血深伏,以水蛭、地龙、莪术攻散郁结,发挥虫类药行散特点,入肾以通络开玄;
    以鬼箭羽祛风通络,逐陈瘀败血,穿山龙祛风除湿,借络石藤通经入络之性走肾祛风除痹,羌独活、白芷、防风走表而使肺肾流通,祛风利水,则水肿自消。二诊时患者诸症减轻,外风祛则去羌独活、白芷、防风,加怀牛膝、芡实以益肾固精。三诊患者水肿明显改善,谨守此法,加薏苡仁以助运脾祛湿,诸药合用,随证加减,取得良好效果。

    肾性水肿发病机制复杂,病程绵延,病情反复,在临床中,患者一方面因反复感受外风而使浮肿加剧,另一方面,久病正虚而祛邪无力,风邪日久不解,内入于肾,伏于肾络,伏机待发[20],加之外风伤肾,内外合邪,郁而不发,与湿痰瘀毒互结久羁,使病情反复不愈而恶化。临床上在祛风逐瘀通玄的同时,亦需积极顾护肺卫,护卫阳,以阻风入络,立法需扶正与祛邪兼顾[21],重视病情的性质、轻重、转变趋势,减少复发,使病情趋于稳定。

    猜你喜欢 风药玄府肾性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1期)2021-06-09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中医药学报(2021年9期)2021-01-04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中医药通报(2021年6期)2021-01-03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年36期)2020-12-24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36期)2020-01-10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0期)2019-05-21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年7期)2016-01-23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4期)2016-01-07观察鲑鱼降钙素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1期)2016-01-06《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11期)2015-01-25
    相关热词搜索:水肿风水角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