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长沙气候区校园绿色建筑技术适应性研究——以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为例*

    长沙气候区校园绿色建筑技术适应性研究——以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为例*

    时间:2023-03-04 08:3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邓广 梁祗豪 陈玉昆 刘宏成 晏益力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历经了几十年的演变,已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想[1]。校园建筑作为城市中量大面广的重要建筑类型之一[2],带有特殊属性,将其作为绿色建筑发展试点,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绿色生态建设浪潮的带动下,全国各地为深入开展绿色校园建筑研究,根据学校建设的特点,积极制定了绿色校园评估准则。目前绿色校园建设尚处于萌芽时期[3]。

    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具备开发绿色建筑的潜质,但是目前绿色建筑技术的推进相对迟缓,一方面由于政策的支持力量薄弱并且实践项目数量较少,另一方面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本文从长沙地区的气候特点着手,通过物理实验室主/被动式的应用,分析该气候区所适应的绿色建筑技术,并总结其运用经验,为促进长沙等南方湿热地区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湖南省位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征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最高月月均降水量达到189mm。笔者将长沙近10年年均气候指标整理归纳,如表1所示。一方面,其丰富的降水条件适宜广泛使用雨水回收利用和各类型节水技术,利于实施多种绿色建筑技术;
    另一方面,降水量大意味着较高的防水需求,传统的材料防水效果并不理想,房屋渗漏水是一大问题。此外,长沙近10年1月月均温度仅5℃,而7月月均温度达到29℃,且每月的日均温度也相差6~7℃,昼夜温差大,导致墙面易产生冷凝水,为提升舒适度,减少室内温差,保温措施尤为重要。根据气象科学数据中心1981—2010年数据显示,长沙7月月均湿度高达75%,一年的闷热阶段高达5.7个月,建筑楼地面易受潮。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优化组织模式应该体现模块化的特征,使各种技术手段可以在兼容性强、有共同或相似技术接口的平台上实现。长沙气候区的气候条件优越,根据校园环境气候特性,可采取多种绿色建筑技术手段,满足多样性的集成方法特点[4]。建筑物理实验室可以作为很好的绿色校园建设案例。

    表1 长沙地区近10 年温度、湿度、降水量气候整理归纳

    2.1 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位于建筑学院专业教室西北角,是对既有建筑的绿建改造项目,具有节地意义(图1)。其主要功能包括建筑物理教室、各类实验室和学生活动及工作室,旨在创造一个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实验室,培养学生科研实践的动手能力。通过设计手段实现防潮、隔热、采光、通风,既有实用性又具有示范意义。

    受长沙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潮湿的影响,原物理实验室存在屋面漏雨、地面返潮严重的问题。此外,原有建筑屋顶采光口未考虑周边建筑物影响,被相邻教学楼遮挡,导致室内光线昏暗。由此,对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一系列改造设计。

    2.1.1 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系统能有效降低温湿度且不损耗常规能源,同时带来清新的室内空气,从而改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5]。长沙地区夏季炎热,湿度较大,而教室人流密集,对通风需求更高。实验室根据长沙地区气候特征从建筑造型、室内空间、地势景观等方面,结合被动式设计更好地促进自然风的流动。

    (1)与建筑造型结合

    建筑物理实验室南面是地势较高的小坡地和教学中楼,阻挡了来自南方的夏季风,建筑为加强空气流通,在屋顶北侧开侧高窗,通过形体的塑造引导自然风进入内部,且与一层通风窗口形成对流,加强空气流通。

    (2)与室内空间结合

    建筑物理实验室一层158.4m2,其中有67.2m2的中通空间,有利于一、二层之间的空气流通,从而改善室内空气。同时增加室内外空气循环,形成连续流畅的气流通道。一层活动百叶遮阳隔断,可开启和关闭,隐私性强。

    (3)与地势、景观结合

    在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热压通风作用[6],如在建筑物理实验室南面,利用地势设计成坡地,同时保留基地南北两侧草坪,通过配置绿植,降低周边温度而达到加大室内外温差的效果,利于自然风更好地进入室内,加强通风。

    2.1.2 采光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最大化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来自传统人工照明的能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自然照明还具有照度均匀、无眩晕、持续性好等特点[6]。建筑物理实验室北、南、西三面开窗,且在屋顶开设3扇方形天窗,补充室内光源(图2,3)。

    2.1.3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基于长沙地区夏热冬冷、降水量大的气候特点,结合原物理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技术团队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性技术改造方案。拟达到节能75%的低能耗改造目标(图4,5)。

    (1)墙体适应性设计

    为适应长沙的气候环境,需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提升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墙体作为建筑围护结构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对建筑物耗能的影响很大,外墙保温的改造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设计采用外保温系统与垂直绿化来提升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止外墙内表面出现结露,同时为呼应周边教学中楼的建筑色彩,使用仿红色清水砖外墙装饰保温一体化墙板(导热系数为0.141W/m2·K)。外保温做法有效保护建筑本身结构,且建筑受到热桥的影响也大大减少,有效解决墙体发霉现象,节能且美观。

    1 建筑物理实验室室内改造图

    2 建筑物理实验室自然通风状态

    3 建筑物理实验室立面图

    4 建筑物理实验室技术集成路线

    (2)门窗适应性设计

    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我国采用的相当一部分外门窗保温隔热性能较差、隔音效果不理想。建筑物理实验室一、二层平开窗采用气密性强的三玻两腔中空玻璃(导热系数为2.1W/m2·K),南北两侧各设6扇长2400mm,高1200mm的窗户,南向窗口被教学中楼遮挡,无太阳直射,西侧可通过周边绿植遮阳,北向光照适宜,这对提高室内保温隔热、隔音性能起到很大帮助,符合被动房需求。北面设有电动可开启高侧窗,过渡季节开窗加强室内通风,可降低高湿度环境对室内的影响,提高环境舒适度。西向窗口采用可活动外遮阳,长沙夏季炎热,根据需要,可将遮阳百叶闭合,隔绝室外阳光照射,减缓室内气温提升,最多可节省45%的空调耗能。

    (3)屋顶适应性设计

    长沙地区多雨,对建筑防水要求较高,根据这一气候特征,建筑物理实验室设计剖屋顶形式,避免雨水堆积,利于排水,屋面采用CPM复合保温种植模块,由20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和种植模块组成(导热系数为0.144W/m2·K)。

    种植模块系统由单元尺寸500mm×500mm的模块拼接而成,质量轻,自重仅约70kg/m2,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侧边设有由高密度聚已烯塑料支撑的加强筋,该骨架具有容置,由下到上依次设有保温层和种植层,通过加强柱及加强板分隔成高、低种植单元,且高种植单元的底板高度低于加强板高度,在与底板相邻的加强板上开有排水凹槽。如此,屋面复合保温种植模块将保温隔热与种植基质集合在一起,模块间设置卡扣,便于安装,植被可自然生长,易维护,且不需要增加灌溉系统,使用寿命长,不仅能减轻屋顶荷载,而且节能、节材、保温隔热效果好,符合标准化、工业化生产要求[7](图6,7)。

    屋面系统综合造价低,CPM复合保温种植模块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加强建筑对夏热冬冷气候的适应性,提升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同时美化屋顶环境、增加校园绿化率,使得综合效益提高(图8)。

    (4)楼地面适应性设计

    长沙空气湿度大,地下潮气上升使建筑室内水气超标,腐蚀墙面、地板等室内物品,影响人体对环境的热舒适性。建筑物理实验室采用架空防潮地面,有效阻隔地下潮气上升。实验室南北两侧室外排水采用植草沟形式,可汇集、运输和排放径流雨水。

    2.2 主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

    2.2.1 中央空调系统

    空调设备系统可实现中央空调主机的全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速度及效率,使中央空调空调循环系统的运行跟随外界环境及用户需求而变化。

    长沙夏季高温,空调耗能量大,因此实验室采用主、被动式结合的方式降温,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开启顶部天窗以排除室内热气流,辅以中央空调以达到降温目的。冬季则关闭天窗,使室内热空气循环,利用建筑卓越的保温性能达到升温的效果。被动式为主,主动式为辅的控温方式,有效减少空调系统全年能耗。同时,新风系统使得室内污染降低,提高了环境品质(图9)。

    5 建筑物理实验室绿色建筑技术集成

    6 建筑物理实验室CPM 复合保温种植单元结构图

    7 建筑物理实验室CPM 复合保温种植单元剖面图

    2.2.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长沙阴天较多,因此照明用电是建筑能源适应的重要部分,通过将一些功率较大的灯具更换为LED节能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照明耗电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确保灯具能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给灯具输出最佳照明功率,使照明分布更柔和均匀,又可大幅度节能省电。经测试,智能照明节能系统节电率可达20%~40%。

    2.3 模拟测试

    2.3.1 采光测试

    原方案屋顶侧高窗虽朝向南面,然而被南向教学中楼遮挡,室内采光效果差,加上二层北向隔墙通顶,一层无法受到来自北向的光线,自然采光不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改造后侧高窗改为北向,顶天窗设在南向,二层隔墙取消,改为开放式空间,取消遮挡,视野开阔。经模拟测试,两层实验室空间不仅满足采光要求,而且光线更加均匀舒适。

    2.3.2 通风测试

    经模拟测试,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大于2次/h的面积比例为94.3%,通风状况良好,空气较为新鲜,满足标准要求。建筑内部风速大部分处于0.43~1.50之间,处于人体舒适范围。且建筑受相邻教学中楼的围挡较为严重,测试发现增加通风口对室内风速影响不大,因此现有的室内通风基本满足要求,如需优化,可通过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主动式调节(图10)。

    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改造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了绿色校园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有助于校园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具备强有力的推广作用,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然而,校园建筑由不同建筑类型样式集合构成,本文仅选取长沙地区某一高校的一种建筑类型作为案例,分析结果具有偶然性,对校园绿色建筑适应性研究仅做参考,后续研究可以增加实例的数量和类型。

    8 建筑物理实验室CPM 复合保温种植模块屋面

    9 夏、冬季室内气温循环状态

    10 建筑物理实验室改造后通风模拟图

    图片来源

    1作者自摄

    2,3,5,8,9作者自绘

    4,6,7,10 湖南大学设计院既有建筑改造研究中心提供

    表格来源

    1作者自绘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绿色建筑技术改造

    业主:湖南大学

    建设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建筑设计:湖南大学设计院既有建筑改造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刘宏成

    设计团队:阳小华(建筑);
    邓广(结构);
    金津(设备);
    武斌、贺建军(能耗监测)

    总建筑面积:249.6m2

    设计时间:2019—2020

    建成时间:2021.06

    摄影:梁祗豪

    猜你喜欢 保温实验室物理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只因是物理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能“保温”的雪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21年12期)2021-08-21处处留心皆物理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9年9期)2019-11-25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电竞实验室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保温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9期)2017-10-27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12期)2017-04-18
    相关热词搜索:建筑长沙为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