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数字经济时代河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数字经济时代河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时间:2023-03-04 09: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罗梅 张融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再次被热议,政府报告着重强调要大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决议,为未来我国数字产业的发展描绘了美好愿景。而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关注的焦点。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创意、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业态。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植根于自身文化沃土,更应抓住数字文化发展机遇,让本土文化搭上数字经济便车,实现河南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型。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其立足于文化创意内容并依托现代数字化技术,开发出新型文化商品和服务,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在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背景下“,数字+文化”的新业态日渐发展[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9%。其中16个文化新业态比较明显的行业小类营业收入达39623亿元,相对2020年增长18.9%。

    在产业数字化发展关键时期,河南顺应国家战略布局,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着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2143”重点工程《。规划》强调要加强智慧文旅建设,推动“新旧”文化底蕴叠加深化。2022年1月5号,省政协委员曹永彬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通道”上提出要将更多优秀的河南文化元素纳入数字化保护范围,快速推进河南省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红利政策无疑为河南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指引了方向。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文化需求激增,催生了“云演艺“”云展览”等新业态,使数字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能[2]。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河南省要凭借自身文化优势把握时机,推进数字文化进程,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1 发展优势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数字文化产业如同根与叶、源与流。河南位居天地之中,是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正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自三皇五帝起,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被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享有“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美誉[3]“。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宛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成为当今河南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源泉,资源转换潜力巨大。

    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硬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河南也紧随其后《。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8.1%,位居全国第十。其中核心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15.6%。2022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并将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5G、智能传感器等项目,力争“十四五”末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河南相对完善的数字基础,将会加快文化数字化步伐。

    2.2 发展成效

    河南省不仅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产业方面也成效显著。据河南统计年鉴,2021年,文化及相关规模产业实现总产值3309.23亿元,营业收入达2326.32亿元;
    文化核心领域资产总计2564.52亿元,其中内容创作生产行业约占40.6%,创意设计服务行业约占13.7%,两者共计占比超过一半规模。在数字经济以及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劳动下“,数字+文化”的新业态成为近年来河南省经济战略布局的重点。2021年9月,河南省文旅厅与华为公司签约合作,借助华为的信息技术优势,打造“5G+智慧”文旅标杆示范,延长智慧文旅产业链,以数字助推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以来,重点发展文化传媒、数字文化等服务业,吸引了海康威视、眼神科技等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知名企业先后在此落地,在促进当地数字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对整个河南省的数字文化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4]。日渐发展的数字文化使河南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充分挖掘,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1 核心数字技术薄弱,数字文化产业支撑力不强

    虽然河南的数字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其核心数字技术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强省相比仍处于劣势,缺乏像华为、京东、蚂蚁金服等技术引领的本土企业,无法为本地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产业规模化发展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河南省目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与其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资源不匹配,不能够有效赋能文化产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科技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共计8个省(市)R& 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尽管河南省的研发投入位居全国前十,但数额相对较小,仅901.3亿元,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3479.9亿元相比差距明显;
    经费投入强度仅占1.64%,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排名靠后,仍有待提高。

    3.2 数字文化产业中坚力量不足,文化产业规模较小

    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数据,2020年251家独角兽企业九成以上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而河南省无一入选。数字文化领域多为知名度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缺乏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中坚力量不足[5]。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上半年,郑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仅31.01,处于全国第三梯队,其中龙头企业发展力指标排名与2020年相比虽然上升了5位,排名第18位,但仍较落后。近几年河南省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北京等省(市),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2019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9%,比2018年下降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而同年的北京这一比重达9.64%,浙江达到7.4%,广东达到5.77%。显然,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不足,冲力不够。

    3.3 缺乏数字文化产业统筹平台,文化资源转换受限

    “资源不等于资产”,文化资源如果不借助多功能的专业化平台,就很难发掘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020年河南省初步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起步晚,发展不成熟,资源存储和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合度不够,不利于创新文化供给模式开发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在数字化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河南省虽然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但数量不多,原创性不强,科技转化能力不足。现已形成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虽然数量可观,但整体层级不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此外,河南文化产业园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县区,且多以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品为主,与数字技术结合不紧密,极大限制了文化资源向高水平数字文化转换。

    3.4 数字文化产品缺乏特色,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河南省拥有众多独特的文化符号,但数字化开发力度及挖掘深度不够,亟需培养含有中原文化元素的大IP项目。目前河南虽然有出圈的文化项目,但热度难以持续,不能打造出独有的固定连续的系列主题节目。依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上榜的100个品牌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地区,而河南省品牌榜上无名。河南不但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而且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省内文化品牌被抢注现象频发。例如“,花木兰“”愚公移山”等知名文旅品牌被外省企业抢注“;
    少林寺”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抢注,品牌价值流失严重。在品牌建设中,存在定位模糊、开发盲目、单一营销等问题,没有从战略性层面制定长远品牌规划,阻碍了河南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6]。

    4.1 强化核心技术建设,推动数字赋能

    以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重点是要加大重点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夯实核心技术建设,为数字与文化产业的高效融合提供坚实保障。河南应加快推进区块链、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构建“一中心多基地”的发展格局,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引领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基地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河南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7]。充分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潜能,发挥数字技术在文旅文创方面的产业链整合转换能力,让技术为文化发展开辟新路径。河南可以借鉴甘肃省的“数字敦煌”项目,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通过衍生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传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4.2 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打造领军企业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坚企业的引领带动,培育支柱型的数字创新文化企业有利于为同行中的其他企业树立标杆。针对河南省数字文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弱、影响力小的现实情况,当地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专项基金用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以及文创重点项目,并对其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促进本土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吸引省外乃至国外数字文化领军企业投资合作,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共建数字经济圈,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开拓国内外数字文化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4.3 搭建数字文化平台,促进资源转换

    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是文化资源转换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品牌宣传的重要途径。建立数字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借助互联网科技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加快文化传播。做大做强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和郑开科创走廊,与科研院和省内重点高校协同合作,建设试点实验室,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创建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再到县级的多级式数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建构规模化、系统化的产业群。完善园区内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项目研发资金投入,创造文化内容与技术成果融合发展的高附加值新文化业态,有效整合全省文化资源,使其向数字文化资产转型。

    4.4 塑造特色文化IP,打响品牌声势

    2021年《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火爆出圈,开启了河南文化IP“ 元年”。在河南文化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走出国门的发展态势下,河南省更应该探索IP产业化之路,打造影响力更加深远的优秀IP文化品牌。同时在IP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筛选,以优质的文化内容和精良的生产制作吸引广大消费者,增强受众黏性。文化的传播和长远发展不应仅靠一时热度,而应深挖其文化价值内涵并加以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河南应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培育本土特色文化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快节奏的全媒体时代下,要想让文化焕发新活力,需要借助直播、数字电视,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数字文化消费市场,创新数字文化消费新模式[8]。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产权保护,打响以“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等中原代表符号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品牌。

    互联网时代下,数字经济进入新赛道,如何让文化与数字经济融合,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碰撞,使数字赋能“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当今时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课题“。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作为汇聚千载璀璨文明的文化大省,河南应该利用好自身的文化优势,为文化产业注入数字力量,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让数字化开辟河南文化觉醒之路。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产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2年4期)2022-04-26出彩河南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河南:过大年,逛庙会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放歌河南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文化产业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相关热词搜索:河南文化产业路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