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视疲劳干眼症中的应用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视疲劳干眼症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05 08:5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张晓光

    (福建省福安市闽东医院眼科 福安 355000)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由视觉器官长期过度紧张活动超过其代偿能力所致,受电子产品普及、日常伏案工作、不良的视作业环境等因素影响,视疲劳发生率较高,但其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疲劳综合征[1]。干眼症是眼科常见性疾病,主要由泪液的质或量发生异常病变所致,从而造成泪膜不稳定,发生眼表损害,引起眼部不适,甚至导致角膜病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2]。合理使用滴眼液是缓解视疲劳干眼症的最佳方法,使用滴眼液补充或恢复泪液正常成分,缓解眼部疲劳,抑制眼部炎症[3]。但由于滴眼液种类繁多,大部分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可导致眼表和泪膜损害,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现阶段研究的关键[4]。七叶洋黄双苷滴眼液主要作用于睫状肌和视网膜,不仅利于缓解症状,还具有保护视网膜的作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提高眼表的自我修复过程和效率,利于缓解干眼症状。本研究选取视疲劳干眼症患者分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疲劳干眼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KY063)。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福安市闽东医院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94 例视疲劳干眼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3 例;
    年龄25~67 岁,平均年龄(48.27±11.53)岁;
    病程 2 个月至 2 年,平均病程(11.65±7.43)个月。研究组男25 例,女22例;
    年龄 26~68 岁,平均年龄(48.25±11.58)岁;
    病程3 个月至 2.5 年,平均病程(11.71±7.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干眼症:参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 年)》[5]中的诊断标准;
    视疲劳符合《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 年)》[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干眼症和视疲劳的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从性较好,能按时用药。排除标准:存在青光眼、巩膜炎、麻痹性斜视、偏头痛、鼻窦炎、急性眼疾;
    既往存在眼部手术史;
    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30295)治疗,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头稍微后仰,滴管避免与眼睛接触,将眼药水滴于近耳侧外眼角,滴入后叮嘱患者来回转动眼球,以便药物充分吸收,闭眼休息 10 min,1 滴 /次,3 次 /d。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国药准字S19991022)治疗,按对照组相同方法滴入,两种药物使用时间间隔5min,1 滴/次,4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下列11 项症状作为评价指标,眼干、眼痛、眼胀、眼涩、眼部异物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部充血、重影、头痛、恶心呕吐。显效:治疗后上述7 项或7 项以上症状消失或缓解,眼睑检查未见异常分泌物,泪膜破裂时间(BUT)恢复正常,泪液分泌试验(SIt 值)在正常范围内;
    有效:治疗后上述5~7 项症状消失或缓解,眼睑检查存在少量异常分泌物,BUT 基本恢复,SIt 值趋向正常值但未至正常值;
    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主观症状积分:于治疗前、后对两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包括眼干、异物感、灼烧感、眼痛、视力模糊、视觉疲劳、畏光、流泪8 项症状,根据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 分、1分、2 分、3 分,总分 24 分,分数越低表示症状缓解情况越好。(3)BUT、SIt 结果:于治疗前、后采用泪膜镜测定泪膜表面出现第1 个干燥斑的时间,<10 s 为泪膜不稳定;
    患者背光而坐,在结膜囊下方放入泪液试纸,另一端游离在眼睑外侧,嘱咐患者正常眨眼,5 min 后取出试纸,2 min 后观察试纸湿长,<10 mm说明泪液分泌功能下降,泪膜不稳定。(4)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于治疗前、后将角膜平分为上、下、鼻侧和颞侧4 个象限,染色采用荧光素钠,每一象限染色后分别进行评分,总分12 分,分数越低提示角膜状态越好;
    结膜无充血为1 级(0 分),轻度充血为 2 级(1 分),中度充血为 3 级(2 分),重度充血为 4 级(3 分),球结膜血管扩张明显。(5)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主观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观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主观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主观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主观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47 47 t P 16.26±5.64 16.74±5.71 0.410 0.683 11.34±2.31*8.47±2.26*6.088 0.000

    2.3 两组BUT、SIt 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BUT、SIt 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BUT、SIt 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BUT、SIt 结果比较()

    表3 两组BUT、SIt 结果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SIt(mm/5 min)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BUT(s)治疗前 治疗后47 47 t P 5.62±2.14 5.71±2.08 0.207 0.837 8.74±2.66*11.23±2.47*4.703 0.000 4.25±1.05 4.28±1.07 0.137 0.891 9.41±1.24*11.14±1.41*6.316 0.000

    2.4 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结膜充血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角膜荧光素染色治疗前 治疗后47 47 t P 8.34±1.20 8.37±1.26 0.118 0.906 6.45±0.71*3.41±1.01*16.881 0.000 2.51±0.24 2.54±0.26 0.581 0.563 1.70±0.11*1.24±0.15*16.954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局部灼伤、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视疲劳和干眼病是临床常见病,干眼症患者受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影响,可出现泪液匮乏、泪液迅速蒸发,导致泪膜发生异常性病变,引发干眼症,主要临床症状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灼烧感、视觉劳累等[7~8]。视疲劳发病主要由3方面原因造成。(1)眼部原因:屈光不正、调节不足以及隐斜视等;
    (2)全身原因:过度劳累、内分泌紊乱等;
    (3)环境因素:光线过强或不足、视标不稳定等,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眼球胀、痛及周围眼眶疼痛等,严重者甚出现头痛、眩晕症状[9]。视疲劳和干眼病发病机制不同,但存在相似的症状,且两者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视疲劳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原因在于眼睛长时间工作时眨眼次数减少,影响眼表泪液的再分布,从而导致干眼症,而视疲劳是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因此合并干眼症和视疲劳患者临床较为常见[10~11]。正常人通过不断眨眼促使泪液在眼表面均匀覆盖,形成泪膜,润滑眼表,提供光滑的光学面;
    温润及保护角膜及结膜上皮;
    通过机械冲刷和抗菌成分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为角膜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泪膜一旦出现异常会引起角膜出现上皮损伤,而角膜上皮损伤使泪膜难以附着,若表层上皮细胞壁上的微绒毛与微皱襞受到破坏后,黏蛋白不会被吸附,造成泪膜无法生成或破裂,加重干眼症。因此,对视疲劳干眼症患者,尽快恢复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是延缓泪膜破裂或减轻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临床治疗视疲劳干眼症的首要原则为对因治疗,明确病因、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入必要的对症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12]。

    七叶洋黄双苷滴眼液主要成分为洋地黄苷和七叶亭苷,两者均为血管活性成分,洋地黄苷能直接抑制乙酰胆碱酶,增强乙酰胆碱的生理性释放,加强睫状肌的收缩,使近点近移,提升调节功能,缓解视疲劳;
    此外,其具有增强活色素上皮酶吞噬感光细胞外介质物质的能力,可促进营养物质的输送和感光细胞功能的恢复。七叶亭苷能够刺激血管产生前列腺素,调节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还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供血量和供氧量,进而促进视网膜的恢复,两种成分共同作用于睫状肌和视网膜,既有利于视觉疲劳的缓解,又能保护视网膜,且该药为独特的微量包装,不含防腐剂,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BUT、SIt 值高于对照组,主观症状积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七叶洋黄双苷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加速角膜上皮修复和视网膜恢复,有效缓解视疲劳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的主要成分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角膜的正常生理成分,在正常角膜全层中均有分布,正常状态下以无或低活性形式存在于细胞间质中,其含量与正常生理代谢需求存在稳定的平衡状态,在角膜损伤过程中,内源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无法满足损伤修复的需求,此时在损伤局部应用外源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加速损伤愈合速度,由被动修复转变为主动修复[15~16]。同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是一种澄明液体,属蛋白类药物,主要成分为低分子多肽等,能促进细胞上皮细胞高效利用氧和葡萄糖,可作用于角膜上皮的再生及角膜基质层的修复,一定程度上增加泪液分泌量,改善角膜炎,提高泪膜稳定性,延长BUT。

    综上所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修复角膜损伤,保护视网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泪膜干眼症滴眼液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眼科学报(2022年7期)2022-11-26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眼科学报(2021年3期)2021-11-30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1年1期)2021-07-22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8期)2021-01-14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2期)2020-11-16中药视舒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5期)2016-01-14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5期)2016-01-14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年1期)2015-12-28
    相关热词搜索:地黄碱性重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