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进策略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进策略探析

    时间:2023-03-10 09:4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康 健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互联网给大部分高校学生带来更多的便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高价值的信息,能够弥补学生地区上的资源差异,拓宽学生的眼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机会。高校只有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改进思政教育方法,完善思政教育课程,才能推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分析并解决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改进思政教育课程,创建高效性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1.思政教育方法陈旧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通常依靠课堂讲解知识,教学时往往逐一讲解,更多的是依靠原有的教材。而这种方法过于陈旧,会使原本深奥、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无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新一代学生受众,高校思政教学课程面临改革,只有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趣味性的新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体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要求。

    2.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缺少一定的真实性,而导致针对性不强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学校并未按照区域文化特征制定区域文化特色的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缺少针对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无法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单一的教育内容往往会导致学生厌恶,长此以往会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降低。第二点,学校对互联网信息媒介的认识不足,无法将新媒体与思政教学相融合,并未在适宜的教学阶段选择教学材料以及新型的教学手段,从而限制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无法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形成抵触心理,从而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降低。

    3.思政教育理念落后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应坚持以人为本,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学校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开展的思政教育课堂对学生的自由限制大,学生作为客体无法在课堂上自由的思考和积极地发表观点。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拓展,教师不再是唯一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大多数学生更渴望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就造成了思政教育主客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传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深受网络影响,一些思维模式早已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和学生的新兴思维方法紧密联系,也不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1.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辨识度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大量的价值观念观点从互联网端向学生端一贯而入,新媒体带来的知识丰富多样,这是会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面,但由于学生缺少对获取知识的辨别能力,容易被不良信息内容所误导,受到不良信息或思想的侵扰,从而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点,反而产生不良引导,发生反向作用,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阻碍。由此,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辨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进的一大难点。

    2.学生过度依赖电子信息设备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端网络体系的建设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加快。在感受到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学生开始依赖电子信息设备,但由于互联网媒体对新闻信息的审核力度不够强,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真实含义,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独立的有效思考,导致学生自我思想的管理意识降低,而这种情况也会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由此通过提高思政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减轻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也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进的一大难点。

    3.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方法不正确

    现阶段高校虽然能够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但依然无法正确应用互联网资源,主要是学校未能与互联网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教育关系,从而导致思政教育信息化脱离教育本身,限制思政教育课程改进的进度。

    1.创新思政教育新形势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工作理念,重新认识思政教育资源,加深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解,才能构建高效率的思政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在课堂上转变身份,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才能确保开展的思政教育课堂更具有民主性,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思政教育课已经不是大学生信息的唯一来源,教育工作者应与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相融合,才能确保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互联网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互联网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也是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第一途径。虽然开放性的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但教育工作者依然要适当地约束,才能减轻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教育工作者应将“线上+线下”的教育方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思政知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观念。

    最后,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对待教学资源,既不能拒绝外来思想,也不能全盘接受。随着网络的开放,国内外思政教育的融合与碰撞难以避免,而在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影响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树立榜样,做好相关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将“中国特色”作为主旋律,对于国外思政教育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效改变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从而推动我国的思政教育长远的发展。

    2.积极搭建新式思政教育平台

    大多数高校已经搭建部分思政教育平台,但多数以“红色教育”为主,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于思政教育平台的利用率低,并未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实际性的作用。为此,高校应基于现有教育平台,积极搭建新式思政教育平台,才能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也应加强与互联网媒体的教育合作,确保学生获得的社会新闻信息具有真实性。学校也应加强对媒体信息的教育审查,在校园内部设立思政教育媒体专门板块,确保教育信息与媒体信息的共享。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互联网促使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由此才能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平台,创新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将某信息媒体软件添加到高校思政教育板块中,既能使学生浏览新闻资讯,还能给予学生自由评论的机会,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对新闻观点的评论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再如,利用校园官网,短视频微课堂,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课中社会、时政、经济、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推送,实现思政教育课堂延伸,通过互联网式新教育平台也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新奇趣味性互联网式的交流与学习,可以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达到真正推进思政教育的深化和改革。

    3.充实思政教育内容

    在传统思政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多数是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基础的思政教育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因此,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充实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开拓教育视野。在课程改进的过程中,应将典型性与现代性的教育知识与教学课堂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快地适应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有些教师可能会对新知识提出质疑,从而对现代化教学方法抗拒,教师也应转变传统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助力,正确认识国内外各界先进思想,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中,由此才能构建趣味性的思政课堂,给予学生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4.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授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学的课堂效果。学校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鼓励师生之间更多的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活动引入课堂,并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多样化的课上活动,提高学生的课上活跃度,这样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自发自主的思考学习。思政教育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应将知识教学转变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思政知识。教师在课上利用新媒体课件,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分析,传播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吸取新知识,同时也应了解学生新的思想变化,分析学生与信息资源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一套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如何做出正确选择的有效机制。

    5.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理念、个人素养、业务能力以及日常行为都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的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改进思政教育课程,应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能力。

    首先,应改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传统理念,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明确互联网与教学融合的必要性,才能避免思政教育教学落后。

    其次,学校应组织培训,给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组织高校交流会,确保各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避免教育信息的闭塞。高校和教师认识到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但有大部分教师掌握的是互联网的基础技术,通过开展培训工作,提升思政教师互联网技术水平,从而保证思政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

    最后,培养教育工作者个体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判断能力,才能传播正确的知识。教师应对信息具有敏感性,才能将正能量知识通过自身提炼提取后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有的高校教师自身也是90后青年教师,应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遵守网络法制规范,抵制不良信息,重视思政教育真正内涵。学校也应不断招聘高素质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团队,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应重视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实教学内容,利用“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方法,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思政知识的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课程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探析教育课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