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三重逻辑”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三重逻辑”

    时间:2023-03-10 13:4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陈雄寅

    (1.黎明职业大学 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设立产业学院[1]。2019年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2020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建设若干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3]。建设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打造政行企校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国家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产业学院作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因此厘清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方法逻辑,对于今后产业学院更好地助推技能型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价值

    1.为构建技能型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据相关统计,西方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平均为40%[4],而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5],此外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偏大。因此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在国家大力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建设和发展产业学院可以更好地助推技能型社会构建,可以更好地培养技能型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2.应对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变化与新要求。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悄然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革命对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新要求,而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工作质量与薪资福利。产业学院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因此建设产业学院,可以较好地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好地应对产业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

    3.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彰显了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想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而办好职业教育,就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业学院正是深化产教融合,办好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举。

    (二)产业价值

    1.产业需求与人才供应脱节,导致企业向人才培养环节延伸工作链条。尽管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受制于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通畅、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诸多因素,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工作能力与行业企业所预期的需求不匹配[6]。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理想载体,可以较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双主体地位,可以较好地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让行业企业乐意向人才培养环节延伸工作链条,破解目前产业需求与院校人才供应脱节的难题。

    2.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需通过产教融合聚集创新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已然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主体。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既可以打造联合创新团队和聚集创新要素,弥补企业自身创新性人才不足,也可以建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自身科研实力薄弱的问题[7]。

    3.破解“人才盗猎”困境,解决企业“技工荒”的理想行动策略。万宝盛华公司通过对全球3.7万家公司进行调研发现,“技工荒”已成为全球企业共同的难题。导致“技工荒”的原因在于“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主因是“人才盗猎”。“人才盗猎”即企业自己不培养人才,直接到其他公司高薪挖人。而产业学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联合育人的方式,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也可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因此与院校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是行业企业破解“人才盗猎”困境,应对“技工荒”的理想行动策略[8]。

    (三)人培价值

    1.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突破点。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如德国推行“双元制”和英国推行“现代学徒制”[9]等,这些国家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所取得的办学和育人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理想形态,是我国职业院校推动内生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如黎明职业大学与钰齐集团、安踏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赋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成就自身的腾飞[10]。

    2.经济转型发展倒逼职业院校成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经济发展,更要引领产业发展。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应该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培养出更多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

    3.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培养产业急需的优质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就业市场已不再是由政府和职业院校等供给侧所主导,而是由就业市场等产业需求侧所决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如果不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将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因此,职业院校要图谋发展,应依托产业学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含金量。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清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逻辑,本文引入了经济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弗里曼认为能够影响组织机构目标实现或在组织机构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就是该组织机构的利益相关者[11]。岑霭芬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家庭”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产教融合系统结构模型,核心利益者位居核心层,间接利益者位居中部层,边缘利益者位居外部层[12]。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产业学院建设和受到产业学院建设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在产业学院中,学校、企业、学生属于核心利益者,政府和行业属于间接利益者,家庭和社会属于边缘利益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产业学院想要获得持久的发展,就要充分维护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得产业学院可以根植于产业链和需求链之中,实现多方共赢。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梳理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之所以存在诸多的发展瓶颈和难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理清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选择和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以期借助产业学院这个平台,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多方共赢。因此梳理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对于产业学院建设至关重要。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如表1所示[13]。

    表1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诉求一览表

    2.多方合力化解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潜在利益冲突。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包括但不限于利益主体办学主导权与自主权的冲突、产业学院教育供给公益性与私益性之间的冲突、利益主体的投入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冲突等。面对这些潜在的利益冲突,政府应该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优化化解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潜在利益冲突,并设计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学校作为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应主动作为,不断总结和反思产业学院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和解决之道。在产业学院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管理学中的SDCA循环,即standardization(标准化)-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调整),通过SDCA循环将产业学院运营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化解利益相关者冲突的做法标准化,然后制度化地执行、检查和调整。此外,学校应积极主动与政企行深度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创新治理体制,拓宽经费来源,提升办学效益,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行企作为产业学院办学的双主体之一,应该充分发挥产业学院主人翁的作用,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办好产业学院,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度参与产业学院的运营管理,将行企的优良基因和文化注入到产业学院中,让产业学院能够培养出行企所需要的人才。

    3.构建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多主体”产业学院协同治理模式。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榄工商学院和黎明职业大学凤凰数字产业学院均采用了“多主体”产业学院协同治理模式。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榄工商学院由镇政府提供场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日常运营经费、行企负责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府、学校、行企多主体共同推进产业学院协同治理。黎明职业大学凤凰数字产业学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较好地兼顾了学校、企业、学生等核心利益者的利益,作为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试验田,它满足了学校作为核心利益者的主要诉求,因此可以得到来自学校层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此外,以黎明职业大学凤凰数字产业学院为载体,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可以充分得到来自黎明职业大学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精心为企业培养储备干部,助力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合作中受益,自然也愿意再继续反哺产业学院。同时,产业学院持续为福建省以及东南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既能帮助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实现高端就业,又能较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政府、行业等间接利益者的诉求,较好地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四重螺旋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三重螺旋理论”被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14]提出以后就一直广受学界重视,成为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研究范式。三重螺旋理论主要是指院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通过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实现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和融合,以此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各方资源的利用率[15]。2013年Curley M在“三重螺旋理论”基础上加入“公众”动力机制,提出了“四重螺旋理论”[16]。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词“四重螺旋理论”,截止至2022年4月共有论文23篇,国内学者主要基于“四重螺旋理论”,构建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优化人才培养机制[16]。

    基于“四重螺旋理论”,产业学院的核心利益者企业、院校和间接利益者政府、行业四者之间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模型(如图1)所阐述的合作各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产业学院实现协同效应,降低办学成本,实现多方共赢。

    图1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模型

    1.政府:制定产业学院政策,设计运营机制。政府在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过程中,主要肩负战略规划、制定政策和配置资源等职责。政府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努力构建技能型社会。按照“四重螺旋”运行模型,政府在制定产业学院相关政策和设计产业学院运营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的互动,让利益相关者能深度参与到产业学院的政策制定和运营机制设计当中,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会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

    2.行业:打造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学院发展。行业协会在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过程中,主要承担打造平台、提供现金、营造环境等职责,通过支持产业学院建设,提升行业实力,服务经济发展。行业协会在产业学院的运行过程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既可以收集和汇总企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及时将企业的诉求反馈给政府和学校。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中国第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社团组织,一方面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
    另一方面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作为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积极推动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物流产业学院的建设。

    3.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在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过程中,主要承担培养人才、教学科研、服务经济等职责,通过与政行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作为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和育人的主阵地,要通过“四重螺旋”运行模式,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理顺产业学院的运营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并与政行企一道共同制定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开发校企双元课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4.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成果转化。企业在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过程中,主要承担注入资金、技术支持和成果转化等职责,通过参与产业学院运营,招聘和培养企业储备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产业学院的运营过程中,要加强与学校的互动,及时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通过产业学院反馈给学校,并及时将产业学院孵化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成果,这样既能较好地推动产业学院的产学研发展,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这两大核心问题[1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新多层分类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产业学院“四重螺旋”运行模型,让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利益相关方通过产业学院这个平台,参与到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编制、发布、执行的全过程。如黎明职业大学依托两个省级产业学院,让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学编制多层分类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创新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标准。产业学院要打破常规,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标准进行大胆革新,将产业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融入到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标准中,将行业企业主导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与专业课程体系做“书证融通”,确保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标准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如黎明职业大学依托产业学院构建“德技并修两平台+书证融通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德技并修两平台”即构建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两大平台,“书证融通四模块”即构建四个对接1+X证书的岗位课程模块[18]。三是创新教学模式,推行“课堂革命”。产业学院可以参考借鉴SIOP[19]、BOPPPS[20]、PTCA[21]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推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推行“课堂革命”,促进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衔接、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融合。

    (二)开发校企双元课程

    任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来落地,因此校企双元课程建设对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校企双元课程呢?校企双元课程又要如何开发?产业学院校企双元课程是指依托产业学院,揉合行业企业的培训教学和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所构成的产教融合特色课程,在教学中将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融入到职业院校教学课程中,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要求和产业发展趋势[22]。

    校企双元课程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校企合作编制“书证融通”教材。教材建设对于课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专业课程教材应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23]。比如笔者担任主编的“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用书1+X证书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引入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和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等全国性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书证融通”教材开发,及时将物流行业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和物流管理1+X认证的最新知识更新到教材中,让教材可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进行动态更新,该套教材正式出版后,有6种教材顺利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二是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更新。产业学院要时刻关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动态,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校企合作建设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以此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三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开展浸润式教学。产业学院可以依据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把行业企业的一些真实项目引入实践教学中,开展浸润式教学,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三)建设创新创业基地

    产业学院作为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应通过政行企校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为产业转型升级启智赋能提速[24]。如何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学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一是积淀双创文化,构建双创教学环境。产业学院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功效,在创新创业基地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需求的教学环境。二是建设“一平台双中心”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学院应统筹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产业园、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一个功能齐全、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创新创业综合平台”,并建设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和“创新创业实战中心”两个中心,形成“一平台双中心”的创新创业基地。

    (四)打造联合师资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产业学院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增强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保证。产业学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造联合师资团队。一是开辟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产业学院任教或兼职的绿色通道。依托产业学院,设置较为灵活的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建立选聘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高管到高职院校任教或兼职的有效路径,让行业企业的优秀人才可以到学校传道授业,让产业学院的师资队伍不仅有理论的高度,也有企业实战的厚度。二是将产业学院建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产业学院不仅要选聘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和产业兼职导师充实教师团队,更要强化自身“造师功能”,加强产业学院内部的教师培训,分批选派教师到参与合作办学的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依托产业学院建设产业大师工作室,帮助教师成长为可以同时驾驭学校和企业两个讲台的人才,让产业学院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孵化基地。三是依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双导师”团队。产业学院可以依托各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与行业企业共享优秀人才,建立院校导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团队。

    (五)搭建服务产业平台

    搭建服务产业平台是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产业学院搭建服务产业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多方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学院,职业院校可以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为政府提供产业政策咨询,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产品研发、项目孵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如黎明职业大学依托产业学院,与钰齐集团共建鞋服新材料应用与开发平台以及产品功能开发与结构创新平台,助力鞋服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搭建服务产业信息平台。依托产业学院,可以搭建服务产业信息平台,行业、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研发、技术、科研等需求或难题发布到信息平台上,职业院校可以组织相关专家线上线下为他们排忧解难,也可以选派科技特派员到有需求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三是及时将服务产业的成果案例化,引入教学反哺教学。产业学院在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不少一手的经验,可以将服务产业的成果变成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案例,应用于教学中,丰富产业学院的教学资源库。

    (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产业学院的良性运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学院的管理体制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构建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管理体制机制。产业学院应该强化职业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机制,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强化产业学院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制衡,同时要加强外部利益者对产业学院的监督。二是构建“四方五纵五横”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产业学院良性运作的关键。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四方参与,“决策管理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保障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等五纵系统,“学院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等五横层面的全要素网络化“四方五纵五横”质量保障体系(图2),为产业学院建设保驾护航。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实现“四链”融合。产业学院应充分考虑服务产业特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图2 产业学院“四方五纵五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产业学院建设对于技能型社会建设、产业转型升级、院校人才培养都有莫大的帮助。因此职业院校应与利益相关者深度合作,基于“利益相关者”和“四重螺旋理论”建设产业学院,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双元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打造联合师资团队、搭建服务产业平台、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等6大建设任务重点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猜你喜欢 相关者职业院校利益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2期)2021-07-16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0-02-12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利益链与新垄断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相关热词搜索:逻辑技能产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