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乡村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发展困境与应对——基于24,名乡村保育员访谈的质性研究

    乡村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发展困境与应对——基于24,名乡村保育员访谈的质性研究

    时间:2023-03-23 15:0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郭芙蓉,周 鹏,刘 玮,3,张和新

    (1.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 224005;
    2.盐城步凤镇中心幼儿园,江苏盐城 224001;
    3.韩国加图立大学,韩国大邱 700-443 )

    乡村学前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乡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作为乡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在这一队伍中,有一个群体常常被忽视——保育员①。《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保育员(2019 版)》指出:保育员是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及其他保育机构中,从事儿童基本生活照料、保健、自理能力培养和辅助教育工作的人员[1]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不亚于带班教师[2]。保育员队伍建设对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以及地方学前教育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发展是个体逐步实现其职业目标的过程,也是组织为帮助个体实现职业目标、获得职业知识技能的方法[3]。乡村保育员的职业发展不仅能反映个体或群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还能体现整个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生态。已有研究表明,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学历水平低、持证率低、职后培训少、培训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不高、薪资待遇低、流动性大、人员缺口明显[4-7],其职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数据呈现乡村保育员职业队伍现状,并未深入探讨其职业发展的具体历程,并且对于乡村保育员采取何种措施应对职业发展中的困境也未有涉及。也有研究者通过访谈法探讨保育员的职业发展历程,如王瑜银的研究叙写了一名普通保育员在自身努力和外在支持下,积极应对职业发展困境,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保育员的职业生涯历程[8];
    刘星妍的研究则表明保育员经历“局外人”身份困境和“嵌入性”认同困境,面对困境通常采取抱怨、倦怠工作等消极应对方式[9]。由于二者的研究对象为城市保育员,故不能反映乡村保育员的职业发展困境与应对。

    鉴于此,本研究以江苏省Y 市乡村幼儿园保育员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了解乡村保育员职业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探究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因素,为推进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支持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方便抽样。由于职业发展困境话题可能涉及隐私敏感性问题,若能获得受访者信任则更易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因此研究者邀请关系密切的32 位乡村幼儿园教师帮忙联系身边熟悉的保育员。经初步沟通后了解到,这些乡村幼儿园中有15 所幼儿园尚未配备保育员,故在其余17 所幼儿园中选取访谈对象。当研究者表明访谈目的和内容时,部分保育员不愿接受访谈。为严格遵守研究伦理,同时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最终选取来自17 个乡镇的24 位保育员参与访谈(受访者信息见表1)。

    表1 受访保育员基本信息表

    参考职业发展相关文献,研究者自行编制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包括:①为什么选择做保育员?②周围人对保育员职业有什么看法?③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压力?如何解决?④自身为职业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⑤幼儿园、政府为保育员职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持?⑥对职业感到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分别是什么?⑦是否想过或今后打算换工作?⑧哪些原因造成这些困境?由于受访者分散在Y 市十个区县,故通过电话进行个别访谈。研究者根据访谈互动情况将问题“掰开”“打碎”[10]187,并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访谈。每位受访者访谈时间约30 分钟,经同意后进行访谈录音。访谈记录整理后由另一位研究者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保存归档。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

    本研究遵循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借助Nvivo12 软件进行编码,通过对访谈资料的逐级登录、反复比较,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

    1.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是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10]332。经过多次仔细分析,最终生成112 个初始概念和17 个类属。类属包括:自身职业素养、家庭分工理念、园长保育理念、职业社会地位、乡村资源配置、角色冲突、待遇失衡、人际边缘、专业匮乏、前景黯淡、接纳与适应、拒绝与改变、接纳与改变、职业认同变化、拒绝与适应、从业意愿变化、社会认知变化等(见表2)。

    表2 开放编码表(部分)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10]333。在开放编码的基础上,研究者对每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形成4 个主类属,分别是:多重困境、困境应对、困境影响、困境原因(见表3)。

    表3 主轴编码表(部分)

    3.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是系统分析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从而选择一个能够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核心类属”,并将分析集中到与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10]334。经过对原始资料的反复阅读审查,研究者将核心类属定为“多重困境”,依据核心类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乡村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发展困境的扎根理论(如图1)。

    图1 乡村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发展困境理论模型

    (三)质量控制

    研究者采用讯飞转录软件进行初次转录,后依据录音进行校对,再由另一名研究者进行核实,确保转录资料的客观性。研究者将转录文本导入Nvivo12 软件,采用双人独立编码,编码完成后进行比对,邀请行内专家对编码不一致处深入研讨,以呈现严谨合理的编码结果。研究者后续又访谈了4 位乡村幼儿园保育员,访谈结果均在编码范围内,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饱和。

    (一)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基于各种角色及角色之间同时存在多种不相容的压力,使得角色之间的转换难以顺利实现。受访保育员均兼具职业女性和母亲的双重角色,既要在工作领域履行生产劳动职责,也要在家庭领域承担照顾子女的重任,如此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即无法同时兼顾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11]。一方面,作为母亲身份的保育员倘若在工作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导致其在家庭照料和子女养育中的缺位,且她们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也会进一步影响其家庭中的“好妈妈”角色。

    在幼儿园我对小孩子很有耐心,可是回到家里就憋不住了,会把工作中没释放的释放在自己孩子身上,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10C1-Z)

    上半年考保育证,没少背书做题,好几个周末都没有陪宝宝,想想也挺内疚的。(21I1-P)

    另一方面,作为保育员身份的母亲希望自己在周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分担家庭经济压力或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她们会选择“母亲友好型”职业;
    而保育员恰恰属于这类职业。保育员工作时间较短、工作内容较固定、工作压力较小,并且下班之后可以全身心照顾家庭。“母亲友好型”职业虽然很大程度上能够缓和母亲的角色冲突,但这类职业通常工资收入低、缺乏继续培训、职业前景黯淡,可以说是一种向下的职业流动[12]。

    哪个工作不比这个工资高,哪个年轻的返乡不都是为了孩子。(19H2-Z)

    我怎么就从一个坐办公室的,一下子到洗碗拖地了呢!(02A1-L)

    (二)待遇失衡

    职业待遇是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从受访保育员的待遇水平来看,受访保育员中月收入超过2500 元有5 人,2000-2500 元有16 人,低于2000 元有3 人,其中1 人收入低于Y 市最低工资标准②。从待遇结构来看,5 人无五险,22人无公积金,24 人无交通补贴,20 人无绩效,薪资结构不尽完善。从待遇发放来看,部分保育员经历了迟发缓发工资、以及寒暑假无工资或工资更低等情况,可见待遇保障欠缺。此外,受访者表示,保育员付出多却回报少,他们与幼儿教师工作时间相同、辛苦程度相似、且经常帮助教师做事,但收入仅相当于教师的一半。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个体对获取报酬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当个体的付出与回报失衡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相关的压力反应[13]261-291。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处于同一工作环境,和幼儿教师相比,这种待遇失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保育员职业发展的动机和行为。

    我感觉保育员也蛮辛苦的,每天不停的,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工资挺低的。现在物价上涨,有时候带宝宝到街上一趟,要吃要玩的,像这工资真的不太够。(05A1-W)

    我觉得我们保育员的工作如果单纯论辛苦程度的话,肯定不会比老师轻松多少,每天的事情也是非常多的。我觉得工资不应该说相差一半。像现在已经有一半多的差距了,所以说我们心里肯定非常不爽的。(12E1-D)

    就单纯的我这点工资,我们家一个月伙食都不够。(16G2-S)

    (三)人际边缘

    “边缘”一词来自社会学家帕克的“边缘人”概念,是指在群体中处于边缘地位,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的状态。人际边缘则指在人际关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在群体中被孤立、未被真正接受的状态[14]。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在职业发展中“相对密切”的两种人际关系分别是与教师的关系和与家长的关系。教师是保育员日常工作中最常接触的人,教师主要履行教育职责,保育员则负责生活、安全、健康以及配合教师等工作,二者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然而,访谈了解到,乡村保育员在与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常处于边缘位置,他们很少被邀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言行上听从教师,主动性和话语权缺失,甚至不被尊重和接纳。同样,家长与保育员也很少交流,对保育员了解甚少,也存在忽视、不尊重保育员的现象。

    我就是幕后的。很多班里事情他们不会和我说的。他们觉得他们教师才是小孩不可缺少的,觉得保育员只是拖地洗碗、帮他们照看小孩的,反正有那么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12E1-D)

    有一次要家访,我在那里等王老师半个多小时,以为一起去的,结果她和另一个老师去了。那我算什么?没有地位,人家根本没把我保育员当回事。(14F2-L)

    有个家长进来就说。你们哪个是老师,哪个是保育员。我说我是保育员。然后他说,我找老师。我说老师不在,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然后他就走了。真的很气人的。(06A2-D)

    有研究者指出,边缘困境存在结构性和能动性两大分野[15]。结构性边缘困境将边缘化原因归为外部结构情境,正如保育员因幕后工作、地位低而被教师、家长忽视。能动性边缘困境则归因为个体内在心理因素,正如保育员由于不自信、过于敏感等因素很少主动与教师、家长沟通。因此,乡村保育员在工作人际关系中面临双重边缘处境。

    我就和她们说说工作上事情,不说其他的。我懂的肯定没有老师多,说话也不行,融不进去。(07A3-S)

    一般不沟通,你保育员你干什么的,你说话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肯定是没有人家老师好的,家长一听就感觉你这人没什么学问。(08A4-W)

    (四)专业匮乏

    专业社会学认为,专业包括社会效益、从业形态、知识技能、共同体、规范与自主五个基本属性[16]。许多研究者围绕这些属性研究了保育员的专业性,认为保育员需要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资格体系、一定自主权,职业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符合专业性要求[17]。然而在实际访谈中,研究发现乡村幼儿园保育员的专业性十分匮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保育员自身缺乏对职业专业性的认知。受访保育员中多数认为保育员职业没有专业性可言,工作内容简单固定,打扫卫生为主,“妇女都能做”“不懒的都能做”,甚至“所有人都能做”;
    仅一位保育员提及需要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和生活教育、安全教育等专业技能。

    它日常就是一个流程,很固定的,就是负责班级的卫生消毒,一般不懒的人都能做这些工作的。(21I1-P)

    妇女都能做,在家里也这样的,相当于说换个地方做家务吧。(05A1-W)

    二是保育员缺少职前职后专业培训的条件。专业培训是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受访者表示他们参与专业培训的条件不足。职前培训缺失,以至于保育员入职后“无从下手”、只能“慢慢摸索”。职后培训存在乡村地区机会少、层次低、不专业、形式主义等问题,制约了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

    一开始也不懂啥叫保育员,也没人告诉我要做什么,我就看着老师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没有什么岗前培训。(08A4-W)

    没有培训过。像平时开会算不算?就是领导开会就跟我们讲要注意安全、要消毒。像那种专门的乡下没有,要有机会哪里轮得到我们呐!(18H1-C)

    三是乡村幼儿园管理者对保育员专业性认同度不高。有的园所管理者认为保育员的专业性在于幼儿饮食健康管理,那么就会让其朝着该专业方向发展。有的管理者认为保育员没有专业性,则在人员招聘上会出现随意、混乱的现象,如此更加剧了保育员对自身专业性的认同。

    我们领导经常找美团给我们培训,就是各家餐饮机构都会定期参加学习的,关于怎么做菜。我们幼儿园做菜真的好呢。(20H2-T)

    保育员有什么专业性啊,领导没说过这些,大家都是被招进来的,我们农村会计还做保育员呢,隔壁乡镇还有后厨做保育员的。(13F1-X)

    (五)前景黯淡

    职业前景是个体对工作或行业未来发展的感知和理解,通常基于报酬奖励、晋升空间、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因素来评估[18]。受访保育员表示,保育员工作并未纳入绩效考核,“做多做少一个样”;
    乡村园所缺乏保育员的职称晋升空间和晋升管理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
    园所管理者和保育员自身对保育专业定位存在偏差,专业发展机会局限;
    政府和园所的重视度不高,一些乡村地区仍缺少保育员岗位。这些职业前景困境使得保育员缺乏职业发展动力,也很难产生职业发展行动。还有受访者提到,乡村幼儿园生源逐年减少,导致保育员的需求量明显降低;
    加之很多幼儿园存在“两教轮保”“多班一保”“兼职保育员”等不规范用人现象,这也容易造成乡村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中断。此外,一位受访者在报考保育员职业资格证时了解到,2021 年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将“保育员”更名为“保育师”,工作职能也聚焦到婴幼儿托育领域,因此对保育员职业前景更为迷茫。

    没有什么前景,因为做多做少一个样,不会说多发点工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也不会像他们老师那样有职称,做好做不好都一样,本身领导她不大重视这块的。(11D1-Z)

    以前我们乡下都没有保育员的,今年上面说有就有了。那万一上面说没有,那不就砍掉了,有什么前景。(23J1-J)

    幼儿园今年就招了6 个班,比以前少了2 个班。明年会更少,园长说镇里出生的人口就少,有好多跟父母到城里去了,估计就5 个班。我们可能都要转岗了。(06A2-D)

    今年去报那个保育证,人家说没有保育员了,换名字了。我们几个人当时都很懵,怎么就没有保育员了?那我们在干嘛?搞不清哪天就彻底没有这个职业了。(19H2-Z)

    (一)困境应对

    应对是指个体评估到其与某种环境的交互作用会对自己产生负担或超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时,为处理内外在需求平衡所采取的认知上和行为上的努力[19]。通过梳理访谈资料发现,乡村幼儿园保育员经历职业发展困境时,通常会采取一些方式应对困境。

    第一种是认知上接纳、行为上适应。如保育员在面对待遇失衡困境时,认为“就这样吧”,通过压抑、自我安慰、情绪宣泄等,以适应职业发展困境。

    就这样吧,顶多跟身边人发发牢骚。(02A1-L)

    第二种是认知上接纳、行为上改变。如保育员在经历人际边缘困境时,认为自己被边缘化是正常现象,但是会通过真诚赞美、分享美食等逐渐融入教师圈,以获得教师对自己的好感,尝试改善困境。有的保育员认为工资低已成事实,但考保育证能增加50 元钱工资,因而通过考证提高工资水平。

    嘴笨就学学夸人,谁不喜欢听好话呢,关系总会好起来,至少表面上好的。(17G3-C)

    第三种是认知上拒绝、行为上适应。如保育员认为保育工作并不简单,自己和教师一样具有专业性,但实际行动上并未真正钻研保育专业的知识技能,仍处于适应困境的状态。

    保育员也要懂很多的,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吧真正做的没几个。(10C1-Z)

    第四种是认知上拒绝、行为上改变。当有些困境程度远远超出心理承受阈值时,保育员会通过集体罢工、集体求助政府、甚至离职等来改变困难处境。

    虽然这些也不是你能改变得了的,但是能改一点是一点。像那个工资,不就是我们集体争取的。(03A1-G)

    由于性格、经验、应对效能等差异,不同个体对于同一种困境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面对角色冲突困境时,保育员们会选择忍耐、自责、责备他人、情绪宣泄、寻求祖辈抚育支持、减少工作投入等不同应对方式。而由于困境凸显的时间、环境等差异,同一保育员在面对不同时间段的同一困境时,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总之,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处于职业发展困境时,多数“有心无力”或“顺其自然”,真正能够缓解或摆脱困境的方式往往需要个人层面的决绝和保育员集体的努力。

    (二)困境影响

    访谈了解到,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在经历和应对职业发展困境后,其职业认同、从业意愿和职业行为都受到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保育员在应对低效或无效的状态下,对职业的认同感持续降低。个别保育员因难以忍受困境而离职,绝大多数保育员纵使内心千万个不情愿,但一句“为了孩子”却是他们坚守职业的最后稻草。由于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双重减褪,保育员的职业发展动力被削弱,工作投入少、效率低,成为很多乡村幼儿园保育员的一种从业状态。此外,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也会发生传递现象[20]。因此,作为“局内人”的乡村幼儿园保育员所面临的困难处境,也会影响到周围“局外人”对保育员职业的看法,甚至加剧社会层面对保育员职业的负面认知。

    像我们乡下就好比零散工,以后孩子考上城里学校了,说走就走,为了孩子嘛。(15G1-Z)

    以前朋友叫我不要去做保育员,说跟保姆差不多,我还不大相信,感觉毕竟跟老师在一起的。现在他们就说,你看看是不是,工资不高,还要看人脸色,每天还很累!(17G3-C)

    (一)薄弱的保育职业素养

    乡村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素养水平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保育员的职业素养包括身心素质、职业道德、保育知识、保育观念和保育技能[21]。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即基本素养,是保育员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保育知识、观念和技能即保育专业素养,为保育员职业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部分受访保育员学历水平偏低,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都较为欠缺,工作精力有限,心理调适能力弱,对职业缺乏热爱,自我认同不足,职业发展要求不高,这些都可能成为其职业发展中的“绊脚石”,导致个体或群体面临专业匮乏、前景黯淡等方面的困境。

    (二)传统的家庭分工观念

    乡村幼儿园保育员的家庭分工观念也是影响其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受访保育员均为已婚已育女性,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将照顾家庭(子女)纳入考虑范畴中,可见传统家庭分工观念束缚了乡村保育员的职业发展。自鼓励妇女就业的国家政策实行以来,越来越多女性走出家庭、步入职场,极大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然而,作为母亲角色的女性在传统话语体系中仍与子女养育划上等号。正如受访保育员谈到,一切为了孩子。当保育员在面对角色困境时,她们更多表现出对孩子的责任感和愧疚感。显然,传统家庭分工观念不仅没有淡化,反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强化[22],造成女性在家庭与职业间的角色冲突,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的态度和行为。

    (三)偏差的园长保育理念

    幼儿园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也是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进展和园所整体发展的主心骨。一方面,园长的保育理念直接影响保育员的职业发展。从访谈可知,乡村幼儿园园长并不重视保育员岗位,也缺少对保育价值的认同,这就使得其在保育员的招聘、管理、培训、评价上单一化、随意化,为保育员提供的职业发展支持也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园长的保育理念也预示着一种观念导向[23],影响园所其他群体对保育员的态度。倘若园长认为保育员主要负责卫生和生活管理,对其考核也偏重卫生打扫和生活照料,则易使其他教职工潜移默化中也习得这一错误的职业认知,认为保育员是“保洁员”“保姆”,造成保育员职业人际的不和谐和职业前景的不明朗。

    (四)边缘的职业社会地位

    不同职业群体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一定差别。相对而言,乡村保育员职业所拥有的资源和具有的管辖权都较少,其职业地位显而易见。社会学家伦斯基认为,某一职业中每个人所依赖的资源只是有限的体力技能,并且只需经过较短时间的训练、社会中大多数其他人都能获得这种技能,那么这一职业的竞争地位总是很可怜的[24]476。乡村保育员的职业现状正是如此。这种边缘化的职业地位不仅使得乡村保育员获得较少外界认可和支持,也削弱了保育员的职业认同感,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

    (五)分化的城乡资源配置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分化,尤其体现在教育经费、教师编制、教育设施、职后培训、师资建设等方面。相较于城市,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经费不足、编制短缺、设施落后、培训机会少、师资力量弱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正如访谈资料显示,乡村保育员多次提及工资低、拖欠工资、职前职后培训少、专业性培训匮乏等职业发展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保育员的职业发展积极性。此外,由于城市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具有显著优势,乡村生源逐渐向城市流动,导致乡村幼儿园生源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部分乡村保育员将要面临职业中断风险,职业前景并不乐观。

    (一)研究结论

    在自身职业素养、家庭分工观念、园所保育理念、职业社会地位、乡村资源配置的影响下,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在从业过程中经历了多重困境,包括角色冲突、待遇失衡、人际边缘、专业匮乏和前景黯淡。当面对职业发展困境时,保育员通常在认知和行为上采取相似或相异的策略,如接纳-适应、拒绝-适应、接纳-改变、拒绝-改变,且多为消极应对。经历职业发展困境后,保育员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双重减退,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保育员职业的负面认知。

    (二)建议

    1.促进内强外塑,提高保育队伍职业素养

    提升乡村保育员的职业素养是保育员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其积极应对职业发展困境的有效策略。保育员自身可以通过提升学历、网络学习、考取更高等级保育师证、日常工作及时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园所也应为保育员提供多元化的职业素养提升路径,如定期组织园内保育业务学习、提供保育专业培训机会、组织保育员职业心理辅导、规范保育工作评价制度等。内在强化和外在培塑相结合,提升乡村保育员职业素养。

    2.提供丰富支持,帮助应对工作家庭冲突

    受传统家庭分工观念的影响,乡村保育员更倾向于将个人精力投入到家庭中,易使其职业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要为保育员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及时了解保育员工作和家庭中的难处,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乐观面对困难。也要与保育员家庭建立密切联结,如组织教职工家庭集体游玩活动、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堂、为教职工子女升学提供补助等,提高家庭对保育员职业发展的支持。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建构职业成长档案等展现其职业风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冲突应对能力。

    3.更新园长理念,营造园所良好发展环境

    乡村幼儿园园长作为乡村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的领导者,应为保育员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园所环境。园长应从自身做起,重新审视保育价值和保育工作,贯彻科学保教精神,改变“重教轻保”“保育员即保洁、保姆”“重卫生打扫轻幼儿保育”等观念。同时还应落实到行动中,加强保育专业培训,职前与职后相贯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园内与园外相补充,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岗位培训;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如组织集体活动增进保育员与其他教职工的交流,营造有温度的园所文化氛围,鼓励良性竞争和合作共赢;
    提供保育员岗位晋升和业务评优通道;
    以此帮助保育员积极应对职业发展困境。

    4.完善相应体系,提高保育职业社会地位

    职业社会地位不高,很大原因是受职业所需的教育、收入、所担负的职责决定[25]127。提高保育员社会地位,首先要完善保育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完整连贯的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可由中等专科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保育专业,对学生进行全日制保育专业教育,促进保育职业的专业化。其次要完善保育员待遇保障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坚持多劳多得”,因此既要确保保育员基本生活有保障,也要依据其工作量、业务能力等提高绩效待遇。此外还要完善保育员管理办法,明确保育员在生活管理与教育、卫生管理与教育、健康管理与教育、辅助教育活动与家长工作中的职责,提高其对保育价值的认同,鼓励其为幼儿发展、班级园所建设献计献策,扩大话语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

    5.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乡村保育经费投入

    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薄弱环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保障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因此,政府应优化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乡村幼儿园保育经费投入,为保育员职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要确保乡村幼儿园能够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配备足够的保育员。要切实提高保育员的工资水平,增加福利待遇,增设绩效奖励,提供保育培训专项经费,支持保育员提升学历、提高职业资格等级、考取其他保育资格证书。要考虑园内教职工待遇合理差异,尽量缩小保育员与园内编外教师的职业待遇。

    [注释]

    ① 本文中的“乡村”指县城以下广大地区,包含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

    ② 据Y 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自2021 年8 月1日起Y 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二类地区为2070 元,三类地区为1840 元。

    猜你喜欢 保育员困境幼儿园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4期)2021-05-18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农村.农业.农民(2020年2期)2020-12-29我爱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困境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欢乐的幼儿园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12期)2020-01-07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邻避”困境化解之策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年8期)2017-03-22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保育员乡村困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