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临床观察

    时间:2023-03-23 16:0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柳 娟

    妊娠剧吐是以持续严重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孕早期综合征,临床以使用止吐药治疗为主。抗敏安安全有效,是治疗妊娠剧吐的一线药物,但国内并无该药,而其他常用止吐药(昂丹司琼、氯普胺等)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1]。考虑到内服药物对胎儿的潜在不良影响,寻找一种可促使妊娠剧吐患者早期康复的干预方法十分必要。穴位贴敷是一种复合性中医外治技术,融药物、腧穴、经络为一体,具有作用直接、安全有效的特点。妊娠剧吐主因胃失和降,故将止呕类药物调和后施于各和胃理气穴位,使药效直接经穴位透皮吸收,或能进一步激发穴位、经脉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妊娠剧吐,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贴敷应用于妊娠剧吐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翼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138例,按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
    平均(26.71±3.84)岁;
    孕周6~11周,平均(8.11±1.04)周;
    初次妊娠52例;
    病程5~17 d,平均(9.31±3.02)d。观察组年龄20~32岁;
    平均(25.53±3.61)岁;
    孕周7~11周,平均(8.24±1.12)周;
    初次妊娠56例;
    病程6~15 d,平均(9.60±3.14)d。2组年龄、孕周、初次妊娠例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剧吐诊断标准[2];
    ②孕周<12周;
    ③单胎妊娠及电解质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疾病;
    ②甲亢;
    ③葡萄胎。

    1.3 方法2组均予同样干预措施:①关注患者尿量、脉搏、皮肤弹性、精神状况等,注意脱水症状出现。②观察患者呕吐次数、呕吐物的量和性状,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病房无异味。③为患者提供饮食营养和胎儿健康指导。④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放松心情,安定情绪。⑤嘱患者注意休息,少量多餐,平时可多进行深呼吸练习。对照组:基础治疗,持续至出院。补液、纠正酸碱及电解质、营养支持、适当使用止吐药。观察组:基础治疗+穴位贴敷。穴位贴敷:①药膏:干姜、陈皮、竹茹、紫苏梗、姜半夏、石斛各10 g。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用黄醋调和为软膏,然后将软膏适量涂抹在敷贴胶布上,制成穴位贴。②穴位选择:双侧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合谷。③用法:每日早晨的7:00—9:00,将穴位贴敷贴在各穴位,留置8 h。连续应用7 d。2组均观察7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治疗效果:比较入院时及第8天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此作为治疗效果。该评分包括恶心、呕吐、神疲倦怠、头晕厌食,各症状由轻到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对应0~3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积分降低70%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积分降低至50%~70%;
    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呕吐情况:记录所有患者第8天(24 h)发生恶心所持续的时长,及发生干呕、呕吐的次数。胃肠激素:第8天,抽取患者空腹血(外周静脉血)2 ml,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3]。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5.51%高于对照组71.0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每天呕吐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恶心时长短于对照组,干呕次数及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每天呕吐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胃肠激素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高于对照组,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胃肠激素比较

    妊娠呕吐是常见早孕反应,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肝肾衰竭、意识障碍,最终威胁母婴安全。因此,加强此病治疗对保障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础对症治疗对孕妇有良好支持作用,但补液无法缓解呕吐症状,止吐药应用又受限制,故而治疗效果往往不确切[4]。妊娠剧吐归属为“中医妊娠恶阻、阻病”范畴,其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有文献报道,在妊娠呕吐常规治疗上辅以针对性中医中药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恶闻食气、呕吐等症状[5,6]。穴位贴敷疗法基于辨证施治,根据妊娠剧吐病机,兼顾孕妇担心胎儿安全心理,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治疗,或可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缓解孕妇恶心呕吐不适表现。为此,本研究将对妊娠剧吐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以探索其有效价值。

    经穴对药物效能具有放大效应和外敏感性,穴位贴敷能将经穴与药物的作用有机结合,起到双重调节效果。根据这一理论,将穴位贴敷应用于妊娠剧吐患者中,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51%高于对照组71.01%(P<0.05),恶心时长短于对照组,干呕次数及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此种方法能降低妊娠剧吐患者呕吐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多国妊娠呕吐指南中,干姜均为推荐治疗方法[7,8],干姜具有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其中含有姜辣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调理食欲,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有末梢性镇吐作用,同时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降逆止呕、健脾胃强运化之功。并指出干姜能明显缓解孕妇恶心呕吐症状,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9]。陈皮消膈气,化痰涎,善通达,能止呕、健脾胃。竹茹除烦止呕,化痰清热[10];
    紫苏梗为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之功,主治脾胃气滞失运化,胸闷气逆呕吐[11];
    姜半夏能降逆止呕,泻胸脘痞闷;
    石斛养胃肾之阴而止吐,其现代医学研究对肠管有兴奋作用,可使胃肠蠕动幅度增加,煎剂能促胃液分泌,助消化[12]。以上诸药均有良好止呕作用。在穴位选取上,遵循了病在内者精选要穴和腑病治其合的原则。内关在八脉交会之处,具有宣通气机之效;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有土中之土特性,可有效生发胃气,宽中降逆;
    三阴交系脾、肝、肾经之会,有健脾和胃之益;
    合谷为气血汇聚之处,有益气理中,升清降浊作用。因此,将由干姜等止呕药材制成的软膏直接贴敷在各要穴,穴位经机械性刺激,通过皮肤软组织吸收入血,可将药效带入整个腧穴空间,从而起到强效通降胃气、宽中止呕作用,有效缓解孕妇呕吐症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此外,在子午流注纳支法中,辰时(早晨7:00—9:00)胃经旺,故让患者选择在这一时段贴敷,可最大限度提高穴位与药物的治疗功能,使患者气血有和,阴阳平衡,进一步改善孕妇恶心呕吐临床症状,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庞海清等[13]就穴位贴敷对妊娠呕吐患者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发现2组患者胃动素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表明胃肠激素改变可能是引起妊娠呕吐的重要原因。故治疗期间关注妊娠剧吐患者胃肠激素变化具有必要性。在本次对比治疗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高于对照组,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贴敷能调节妊娠剧吐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分析与穴位作用和择时贴敷有关。有研究证实,刺激内关可调节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刺激足三里可双向调节幽门括约肌及胃功能[14]。故贴敷以上穴位,可对胃肠激素起到良性调节作用。林丽君等[15]报道,在脾胃经最盛时用吴茱萸沿脾胃经热熨,可加快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而胃肠激素又在胃肠功能中有重要调节作用。故本研究择时进行中医治疗,更利于胃肠激素正常分泌。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能降低妊娠剧吐患者呕吐程度,调节胃肠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剧吐胃动素恶心 全面照护,帮准妈妈闯过“妊娠剧吐”关食品与健康(2021年8期)2021-08-12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2020年4期)2020-06-29题出的太恶心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9年9期)2019-11-07药物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35例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自制肠外营养剂对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0期)2014-03-01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5期)2011-02-24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2010-02-11针刺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中国针灸(2000年10期)2000-06-13
    相关热词搜索:穴位妊娠临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