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指向“关键能力”提升的自读课教学

    指向“关键能力”提升的自读课教学

    时间:2023-03-23 19:3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杨 莉

    在自读课阅读学习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下面以统编七年级下册自读课为例,探讨在自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法。

    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设置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目标与阅读方法等内容,可帮助师生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可利用“单元导语”让学生提炼自读课文的学习主题,训练其概括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导语: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本单元赞颂了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等具有大风骨的大人物。在学习了前面两篇教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精神品质提炼出人物关键词——“世间之大丈夫”。在学习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时,让学生试着用关键词来设计学习主题,学生会选用“世间之大丈夫——致敬鲁迅先生”作为主题。

    “单元导语”的提示不仅明确了单元的学习内容,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及方法作了阐释,学生借助单元导语既可以设计学习主题,也可以明了单元的阅读方法。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说:“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这个单元安排的自读课文是《回忆鲁迅先生》,教师要让学生精读课文,要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归纳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理解萧红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说:“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安排的自读课文是《土地的誓言》,要让学生反复涵泳,从“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中,抓住白桦林、蒙古狗、红高粱、奔马群、黑土地等要点,既要看到东北原野的丰饶美丽,又要概括出东北物产丰富的特点,进而体悟出端木蕻良为美丽富饶的东北土地发出“我必须为她战斗到底”誓言的情感内涵。

    笔者尝试让学生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结合《伟大的悲剧》和《带上她的眼睛》,为第六单元设计“单元导语”。这种对单元导语的提炼、概写,既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深入感知能力,又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随文旁批。结合这些旁批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对关键的语段进行细细品咂,就可以获得具有独特个性的自我领悟。对于自读课文的这些旁批,学生不仅要高度重视、深度思考,还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品咂、多向验证,可以借助朗读、默思、比较,获得比较深透的理解、领悟或独特的发现,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悟能够思辨性地表达出来。

    比如,自读课文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共设置了四个旁批问题。其中第②条旁批为:“这里铺陈了许多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这个切入点,从第一节中圈画出描写东北的物象,剔除前面的形容词,学生圈出了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高粱、豆粒、土地、脸庞、眼睛、山雕、金块等词语。学生由此可以分析出东北大地的辽阔无边、物产丰富。这时再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景物前面的形容词,就会发现东北不仅物产丰富,还茂盛蓬勃、健康肥沃、神秘而有趣。

    再关注第④个旁批:“我的誓言,到底是什么?”学生可以从文章第二段找出相关语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学生大声朗读,可以理解到故乡越是美丽,越要誓死保卫她,越愿意为了故乡去战斗、去雪耻。依据旁批的提示,能引导学生找准相关要点,进而比较思辨,有助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课本编者能够提供的旁批毕竟有限,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整合全部旁批内容,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创写自己的“旁批设计”。学生可以从文章的直抒胸臆和大声呼告,或者人称变化的角度设计个人的旁批,借以培养学生就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语言来做理解性、评价性、感悟性、质疑性批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余党绪老师说:“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中的独立思考意识、分析论证的具体过程以及理性反思的能力,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辩证性与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探求真相、获取真知,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与未来的能力。”自读教学中,可结合“阅读提示”设计多元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辨性表达问题。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为例,阅读提示中提出:“在你的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增添多元文本,如陈丹青《笑谈大先生》、臧克家的《有的人》、藤野先生的《谨记周树人君》、郁达夫《回忆鲁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对多元文本综合分析,结合“在某作家眼中,鲁迅是______的,萧红笔下,鲁迅却是______的”句式,思辨性分析人物形象,借助问题引导,指向关键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结合其他文本,如巴金先生眼中鲁迅:“他不只是一个太阳,有时他还是一棵大树,就像眼前的树木一样。这树木给我挡住了风沙,他也曾给无数的年轻人挡住了风。他是一个高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的民族魂!”在萧红笔下,鲁迅却是平凡的,是朋友、是亲人、是最信赖的人、是贵人、是恩师、是知己、是一辈子的良师益友。学生借助多元对比阅读,就能够思辨性地分析鲁迅先生形象。

    再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在“阅读提示”提出:“负责任是最大的苦,尽责任是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知,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旷达,责任有大小、轻重、曲直、多少、长短、公私、之分,你在尽责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个人体验思考表达,各抒己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为提升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教师可设计将《土地的誓言》与《我爱这土地》横向对比阅读。让学生阅读艾青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体会鸟儿生前为土地歌唱,死后魂归大地。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了解日军强占东北的历史,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对东北地区实施了极为残酷的镇压,甚至进行了细菌武器试验,血淋淋的历史令人愤怒。再通过横向阅读来思考:诗人或作家为什么都对遭到极大破坏的土地如此热爱呢?端木蕻良正是在这种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情况下,才明白了什么叫爱国,明白了爱国,才明白了对东北大地之痛的热爱,结合《飘》里面一段文字:“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值得你为它奉献,值得你为它奋斗、牺牲,那就是土地!”在多元阅读和带有冲突的思辨问题中,学生训练了质疑思考能力,没有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苍白。

    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语文的“思辨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共识,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黄厚江老师在自读课《台阶》教学中的设计:“父亲坐在新台阶上,会坐在哪一级上呢?请大家把父亲所坐的台阶画出来。”这个思辨性的设计非常巧妙,不管学生画出“父亲”坐在最高一级台阶,还是坐在较低的台阶,抑或最低级的台阶,都是学生思辨力的体现。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阅读提示”介绍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被“欺骗”,为什么还需要“镇静”?“常是忧郁”的日子怎能成为“亲切的怀恋”?厘清这几句之间的关系,诗歌的意蕴就可以理解了。学生还可以进行小型辩论赛,正方观点:快乐的日子让人怀恋。反方的观点:坎坷的经历令人怀恋。辩论没有输赢,只是为拓宽学生的认知,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思辨能力”。

    自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在自读活动中内化“关键能力”。围绕这些关键能力,挖掘自读课文的写作点,开展学生的个性写作活动。通过适当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创写习惯。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读课文是刘慈欣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后推荐了一些科幻小说名作,比如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服》、诺文奇的《真名实姓》。大量的延伸阅读,课外的链接材料,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给这篇小说设计写一段推荐语。在大量的科幻延伸阅读中找到了科幻小说的科学性与幻想性融合,在创写推荐语时,也进行了科学性与幻想性的渗透。

    作文的创写习惯需要在写作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创写就是阅读领悟以后的创造性表达,教师要在自读课教学中设计活动,挖掘文章的写作点,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比如,在《回忆鲁迅先生》教学时,留给学生一个写作点《回忆我的______》,写自己熟悉的人,多角度、多事例写出人物的精神。在自读古诗《游山西村》时让学生挖掘一个写作点,让学生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后改写成一段现代小诗。有学生写了《山重水复》:“那一天,我路过这里,夜色来得太早,我迷失在这黑夜间。路径悄悄打圈,我兜转在高耸的山前、蜿蜒的河边。那一天,我途经此地,月亮正悠闲,她让风儿飘来香甜。一抬头,我猛地发现:我竟站在山水重叠之间。”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的一个桥梁,既让学生具有自主阅读思辨能力,又可以解决以后的预习问题,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在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强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创新迁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注重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关键能力超越了“知识本位”,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自读课教学的根本,它让我们在自读课教学时,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培植学生一种基于语文基础能力之上的自主建构能力,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写作能力,有意识地设置指向学生的思辨能力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内化这些关键能力,学生才会对文字有新鲜的领悟,对生活充满创写的敏感,才能实现自读课教学效能最大化。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 PBL教学法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影响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浅谈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8期)2016-12-26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教学设计与实施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关于电子商务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3期)2016-04-19
    相关热词搜索:指向课教学提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