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研究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研究

    时间:2023-04-08 10:5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刘文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3000)

    1.1 校企协同育人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并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战略号召,教育部提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稳定发展持续输出创新创业型人才[1]。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是民族进步及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社会分工日趋精细、技术迭代更新、产业升级转型,校企协同在开展实践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夯实其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扩展其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等方面重任在身。

    1.2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模式变化、产业结构变更及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不断升级及技术高速迭代更新,迫切需要作为技术技能型符合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侧变化,培养具有以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培育为核心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和“牛鼻子”,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育人成果的最大特色。随着“双高”建设计划的开展及职教本科建设阶段的到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新型校企合作形式,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侧的适配度,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势所趋。

    1.3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是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必然要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一个跨界融合的过程,需要跨专业、跨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充分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建设产教深度融合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厂中校等平台,优化校内外之间及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育人质量。

    2.1 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外部协同育人机制尚待完善

    作为校企协同创新的两大主体,对于高校而言,协同创业能够提高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够快速了解社会需求,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对于企业而言,协同创新能够让其得到高校的智力支持,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校企协同合作培养难以让企业从中获取所需的利益诉求,高校的主体作用显得强势而突出。企业对于从校企合作方面受益不明确,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很多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字面形式上,企业育人作用显得弱势[3]。同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自主实践与经营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合作培养机制。校企合作的重点集中在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开发及社会服务、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等级证书考试等领域,在协同育人方面,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过程,并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主,缺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部协同机制有待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课程设计数量匮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或创新创业学院等课程隶属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理论知识、创业专题讲座是普遍存在的课程形式,创业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专业、学科背景融合不够。在师资团队建设上,课程负责人多以年轻教师、中级职称教师为主,他们经过简短培训后即上岗执教,基本没有或稍有创业经历,专业学科的创新性和创业理论系统明显不足,仅凭着培训理论和自己的学科经验开展理论教学工作[4]。专业教师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创新创业教师专注于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关注不够。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大赛对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与市场的结合度不高,对社会市场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但学生覆盖率较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程度不高,切断了大学生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相互支持、转化的途径。

    2020 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在以区域产业发展为牵引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引导高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加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产业学院的功能

    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集成载体”,其旨在破解高职院校校企关系的深层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化变革、办学形态的多元化探索等制约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惑[5]。具备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开发与标准研制、技术攻关与产业开发、成果转化与项目孵化、社会服务等功能,是集“产、学、研、转、创、用”六位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3.2 产业学院的优势

    (1)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技能人才,重点在于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因为产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核心技术的培养都需要企业有效参与才能完成。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人、财、物资源有效介入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生产经营与学院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具备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力与效益及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能力与效果双重职能,能有效整合人才、资金、技术、场地、设备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将各方利益最大化,企业参与内生动力充足。产业学院建在产业园区内,学院管理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均有企业人员参与,学院与企业的联系相当紧密。学院培养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适配性强,企业可以及时将人才需求告知学院,学院也可以及时根据企业的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市场的结合度高、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

    (2)优势资源整合。产业学院具有很强的共享性特征,企业的生产车间、设计室、工场等直接用于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能迅速了解掌握行业市场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前沿信息,有效的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专业而轻市场的问题。学校人力、技术资源引入企业,建立学校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向市场转化快速通道,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能第一时间获得市场的检验和信息反馈等,搭建教学服务社会的市场桥梁,建立人才质量的市场评价途径。发挥产业学院所处园区集聚效应及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学生开发市场产品、创办职业网店、开办职业商店、个人工作室等,使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产业学院教师团队一般由学校专任教师、企业一线技术能手、巧匠、管理顾问、市场经理组成,企业人员教育化,学校教师生产化,企业与学院人员优势互补共进共长,有效的解决了创新教育师资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总之,产业学院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信息、技术、团队、人才、文化优势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功能辐射广泛。产业学院通常是一个综合型的教育机构,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技能人才为育人目标,同时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师培养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其教育功能综合化的特征非常突出。多个功能之间互融互通、相互促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统一;
    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真实项目可渗透于创新创业课程;
    “双师型”教师培养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职业培训、社会服务搭建市场桥梁;
    多元组合协同发力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4.1 建立“双融互通”创新创业育人机制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与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需求、能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体系,将企业项目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核心课程中,通过“课程负责人+企业兼职教师”“校内课程+企业项目”等方式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教学,借助企业内部及所在集团、园区现有资源,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举办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创业讲座,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孵化等。建立“双融互通”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共组团队、共享资源、共创成果、共担责任、共育人才。“双融互通”创新创业育人机制如图1 所示。

    图1 “双融互通”创新创业育人机制

    4.2 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项目化专业课程+企业孵化训练”一体化课程体系

    由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师资团队、制定课程,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岗位技能需求与课程设置有机衔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专业教师团队、制定符合职业需求的课程标准、打磨教学内容,遵照教育基本规律及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梳理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心理素质等。由学生所在教学部门统筹产业学院平台资源,引入合作企业技术能手、项目经理,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采用项目驱动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演练、孵化项目、企业课题等。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丰富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及知识储备。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实习实训、完整参与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利用企业园区孵化工作室、创办职业大学生产品网店、开展直播带货电商等,打通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最后1 公里。

    4.3 建设一支结构科学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推动优秀的创业创业教育团队建设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团队是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共同构成的专职教师团队,掌握时事政策、分析创新创业市场需求、总结创新创业技巧方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组建企业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管理经验并兼有理论知识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专题和讲座授课、参与专业项目模块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及训练项目的方式。专兼职教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校企协同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年1期)2022-06-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海盗学院(7)故事作文·高年级(2016年7期)2016-07-26学院掠影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16年5期)2016-06-05
    相关热词搜索:育人协同机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