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实现机制构建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实现机制构建研究

    时间:2023-04-08 16:4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贾丽红 胡 剑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1).。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③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3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监督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领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要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2).为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顺利实现,新时代要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⑤习近平.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人民日报.2017-12-22(7).,构建完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实现机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监督方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监督的建设,在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民主监督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监督主体监督意识有待增强

    民主监督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①熊必军.民主监督的现状、问题及有效性提升路径[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29-32.。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对于其监督行为具有引领、指导作用。“实行群众监督可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2.当前在民主监督中呈现出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不强,监督对象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监督主客体双向监督意识不强等问题。人民群众由于受自身接受教育程度、学业背景、生活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其思想上认识不到民主监督与其息息相关,对于能否参与民主监督也呈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势,一些基层地方还面临着“人情干扰”“熟人社会”的监督困局,从而削弱民主监督的权威、影响民主监督的公众认可度。除此之外,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民主监督的主要接受对象,由于对民主监督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致使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认为民主监督就是对其行使权力的束缚,从而不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甚至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民主监督就是走个过场,对于民主监督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将其置之不理,长期如此不仅影响了民主监督的公众认可度也严重损伤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监督人员在监督时监督力度不够,对于监督对象存在的问题存在隐瞒不说或不敢说的现象。监督对象缺少接受自身不足之处的魄力,同时也缺乏对于监督人员进行监督的意识。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作为民主监督的两个重要主体,其双向监督意识淡薄也是民主监督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意识强化机制,强化监督参与主体的监督意识。

    (二)监督方式墨守成规有待创新

    监督内容决定监督方式,监督方式影响监督的效果③卜晓放.以监督的刚性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EB/OL].(2021-11-25)[2022-04-04].江苏人大,http://www.jsrd.gov.cn/rdlt/zrbt/202111/t20211125_533389.shtml.。民主监督的形式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④熊必军.民主监督的现状、问题及有效性提升路径[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29-32.。当前,在民主监督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的同时,部分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时使用方式不当,严重影响了民主监督的质量。民主监督也逐渐暴露出监督方式单一、监督方式缺乏权威性、监督方式实用性不强等问题。监督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传统的听取汇报、视察、审查、审议、评议等柔性监督方式使用得较多,这种监督方式的频繁性使用,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在接受监督时故意回避自身的问题,委员在进行监督时找不到问题所在、提不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长此以往监督流于形式。监督方式缺乏权威性,委员在进行民主监督时,由于民主监督的方式缺乏完善制度化、法治化的保障,致使其在行使自身监督权时,领导干部对于监督方式不予认可、对于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置之不理,弱化了民主监督的效力。监督方式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监督方式大多是以传统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同一地点、时间进行的监督。现如今,传统的监督方式逐渐不能适用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需求,互联网、线上会议等多元化会议形式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监督方式同一时空性的局面,相关监督人员长期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监督方式进行监督,思维趋于惯性,还停留在传统的线下听取汇报、视察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不能适用于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监督方式也逐渐实用性不强,因此要通过健全监督方式创新机制,增强监督方式的实用性。

    (三)监督范围定位不清有待明确

    政协委员的监督范围涉及对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对国家工作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在对政协委员的监督范围进行限定、最大程度确保民主监督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政协委员在具体履行监督职责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监督范围过于宽泛、监督范围过于狭隘、监督范围层次较低等问题。监督范围过于宽泛是由于委员之间的分工不够具体,致使存在一个委员同时监督多个重大事项、多个相关工作人员的现象。委员同时监督的范围过于宽泛致使委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易出现监督不细致、力不从心的情况,导致委员不能对监督的多个重大事项、多个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提不出有效性的意见和建议,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监督人员的积极性,也弱化了民主监督的功效性。除此之外,民主监督还存在着监督范围过于狭隘的现象,部分委员在其进行民主监督时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民主监督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问题,在民主监督时只监督一方面,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监督,导致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彻底等局面的发生。监督范围层次低主要表现在监督的对象多为基层的领导干部、一些经常性的事项以及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监督,而对于重大事项、重要相关领导的监督较少,致使监督人员在监督时流于形式,认为其监督的是基层领导干部、基层相关事项,从而不予重视。由于委员监督的层次较低,缺乏对于相关重要领导干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也致使一些重要领导干部、相关工作人员易出现滥用权力、滋生贪污腐败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范围明确机制,对委员监督范围进行明确的定位,提升民主监督质量。

    (四)监督力量相对单一尚需多元

    政协委员作为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在进行民主监督的时候主要依靠委员发挥作用,委员在行使监督权时发挥作用好坏直接影响民主监督的成效。民主监督在赋予了委员较大的权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当前民主监督还存在专职监督力量较弱、兼职监督力量缺乏、监督力量合力不强等不足之处。民主监督的专职监督力量是保证民主监督效力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对于重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重大事项的专职监督力量缺乏,也致使部分重要领导干部在关乎民生的重大事项上对于政协委员提案不予重视,仅凭个人经验办事,从而引发人民群众对于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呈现出不满态度。部分重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凭借经验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良作风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不仅影响了民主监督的公众认可度,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兼职监督力量作为专职监督力量的补充,对于保证民主监督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政协委员由于家庭、个人、身体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不能按时去监督的情况,监督兼职力量不健全也使得民主监督容易呈现出由于委员缺席,监督事项就无人监督的局面。除此之外,当前政协的民主监督力量未形成“监督合力”,例如委员的监督未能与人大的权力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未能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也影响了民主监督的效果。不仅如此,在民主监督中专职监督力量与兼职监督力量配合度不够高,也导致有时普通事项多个监督力量进行监督,意见建议同质化;
    重大部分事项无人问津,意见建议无人提等问题。因此,要通过构建民主监督力量完善机制,增强民主监督各力量合力。

    (五)监督时效较为滞后有待提升

    民主监督时效反馈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制约民主监督的重要原因。当前,民主监督还缺乏完善的从知情、沟通到反馈的工作程序,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工作中对于监督事项意见、建议的反馈时间较为漫长,工作效率较为低下,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主体,在行使民主监督之前需要掌握、收集大量的资料信息,以便其更高效率、高质量进行监督,提出时效性的意见建议。然而在看到大多数政协委员能够进行事先了解信息、事中及时跟进、事后及时反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民主监督事前知情机制不健全、事中沟通机制不完善、事后反馈机制不完善,部分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中存在着对于监督事项不知情、监督中沟通不及时、监督后反馈意见建议效率低下等问题。当前,政协委员对于其监督事项不能主动知情,只能被动知情,政协在对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党政部门进行民主监督时,还只能依靠党政干部、党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由于一些党政干部、党政部门不愿意主动向政协委员提供相关信息,致使政协委员在行使其民主监督权时对其监督的事项不了解,在监督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政协委员在进行民主监督时沟通不及时,党政部门不及时向其上报相关监督信息,大多数政协委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去和其监督的党政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使得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上传。由于党政部门和政协委员之间缺乏完善的双向沟通交流机制,使得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很难进入主要党政领导的视野。在对党政领导、重大事项进行监督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政协委员反馈的意见建议常被无视或得不到回应,使得政协委员在监督时容易出现消极应对的心理,对于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不予反馈或随意反馈,从而影响民主监督的时效。因此,要通过健全监督时效反馈制度,提升民主监督的时效性。

    (一)主动监督与双向监督并重原则

    民主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和政协委员。政协委员作为利益的维护者,就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监督,并针对监督事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反馈意见和建议,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维护。民主监督主客体关系的多元性也要求监督主体要具备主动监督的意识。监督意识对于监督行为具有指引作用,主动监督意识不仅影响监督主体的监督参与度、还影响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人民群众只有主动参与对于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的监督,才能使得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在外力的约束下,更好履行职责,合法行使权力。同时,不仅人民群众要主动监督、对政协委员监督,政协委员也要主动对于相关领导干部、相关事项进行监督。主动监督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觉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监督意识,这种主动监督的意识能够对监督客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督。双向监督作为主动监督的一种升华,是建立在主动监督基础上,通过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互相监督而生成的监督方式。双向监督能够增进监督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使监督主体将意见建议直接反馈给监督客体,从而监督客体更好地满足监督主体的需求。主动监督与双向监督相辅相成,在主动监督的基础上,促使主客体之间双向监督,才能最大程度落实民主监督。

    (二)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齐抓原则

    民主监督的方式就是政协开展民主监督的具体形式和活动载体,形式越多就意味着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渠道越丰富,也越有利于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①刘超伟.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理论研究初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2):55-60.。传统的民主监督方式作为政协常用的民主监督方式,能够为政协行使民主监督提供基本载体,必须将传统监督方式作为民主监督的基本手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开明,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介体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也呼唤传统的监督方式进行更新,传统的监督方式是基于传统的监督主客体的一种监督方式,随着监督主客体的变化,传统的监督只有随势而变,才能更好地满足监督主客体变化的需求。传统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发展。要在坚持传统监督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条件、新的环境、新的时代要求对传统监督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创新监督方式立足于新的时代要求而出现,能够更好地满足新的监督主客体的需要。传统监督方式和创新监督方式两种方式相互补充,既要以传统的监督方式为本,又要创新监督方式。监督方式影响监督效果,新时代要遵循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齐抓原则,增强民主监督效力。

    (三)范围宽泛与职责明确同重原则

    确定监督范围,是监督的“头道工序”。“怎么确定”“确定什么”,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②张涛,曾真.把“人民”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临朐县人大常委会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监督实践[J].山东人大工作,2022(01):33-34.政协委员的监督范围是否合理,既关乎政协委员能否很好履行其职责,也影响民主监督的公众认可度。监督范围宽泛就是要保证政协委员民主监督范围的较广性,使得政协委员在进行民主监督时对监督对象进行全面、全方位的监督,避免部分政协委员在对重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进行监督时只拘泥于监督某一个方面。在保证政协委员监督范围应具有宽泛性的同时也应该对政协委员的监督职责进行明确,职责明确才能使得民主监督取得最大成效。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的主要力量,职责明确也是政协委员履行好民主监督职权的重要前提。职责明确就是要通过对每个委员监督的具体事项、监督的具体方面、监督的具体细节进行明确的划分,将民主监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落实到具体的委员身上。监督范围宽泛性能够保证委员在民主监督时能够拥有较为宽泛的监督权。在委员监督范围宽泛性的基础上对于委员监督职责进行明确、细致的划分,既能最大程度上确保监督的全面性,也能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因此,要秉持监督范围宽泛与职责明确的原则,构建监督范围明确机制,将民主监督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

    (四)专职监督与多元监督结合原则

    在中国,解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问题,要靠科学有效的民主监督。③程同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民主实践和治理效能[J].党政研究2022(01):1-11.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要紧跟着在哪里。民主监督的范围宽泛性也迫切要求民主监督要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运用监督力量。监督不只是纪委监委的“门内事”,也是领导干部的“分内事”。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的专职监督力量,在进行监督时能够保证一般监督事项的顺利开展,为民主监督提供基本的主体力量。然而,随着监督对象的多元化、监督事项的复杂性,仅仅依靠专职监督力量逐渐不能适应多元化监督需求,也迫切需要多元化监督主体的加入,从而更好地壮大监督队伍,整合多元化监督力量。专职监督力量和多元化监督力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专职监督力量能够为监督事项提供基础的监督,通过整合调动多元化监督力量参与民主监督,既能对专职监督力量监督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也能对部分专职监督主体在行使监督时滥用职权、监督不当、流于形式等不良行为进行修正。多元化监督力量与人大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监督力量进行整合,既是适应多元化监督事项的要求,也能有效避免监督不到位、意见建议同质化等情况的发生。专职监督和多元监督作为监督的两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民主监督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力量整合机制构建要遵循专职监督力量与多元监督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五)及时反馈与动态反馈结合原则

    监督时效是指政协委员在对监督事项进行监督时是否及时,以及对于监督过程中存在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的反馈效率。民主监督贯穿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全过程,民主监督的时效性不仅关乎监督本身的公众认可度,更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的顺利开展。部分政协委员进行民主监督时由于对监督事项本身了解不够、监督时缺乏及时沟通、监督后未能及时将意见建议反馈上去,严重影响了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效力。及时反馈强调反馈的及时性,政协委员应该提升工作效率对于监督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评价。民主监督主体在进行民主监督时候应该遵循及时性原则,要通过观察民主监督客体在接受监督时的行为表现和状态。政协委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应该从监督对象的表情、态度、反应和其他相关表现中获取相关的反馈信息。政协委员在进行民主监督的时候并非对于其监督对象、监督事项进行简单的传递。反馈是根据监督主客体在监督时根据其自身特点并且结合环境特征做出一定的反馈,给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监督主体在进行监督时要有一定的柔性,要能够根据监督客体的变化、监督事项的发展、监督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反馈,不仅如此动态反馈还要求对于其监督的事项不断进行跟踪,以便更好、全方位的对于监督客体进行反馈。

    马克思指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的实现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治生活实践。”②赵永红.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J].行政论坛,2022(01):40-51.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制度要素的构建与完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实现的重要方面。构建完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机制,对于强化监督意识、创新监督方式、明确监督范围、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时效至关重要。

    (一)健全监督意识强化机制

    人民群众在民主监督时若受外在环境、人情格局的影响将不利于民主监督意识的生成、巩固。当前应该从以下方面强化民主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其一,健全监督意识生成机制。“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9.。人民群众和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的主体,监督意识的产生与其物质、活动、社会交往及现实生活的语言交往密切相关。监督主体只有在满足基本物质资料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想法,因此要对参与民主监督的主体进行物质资料的发放,以满足其物质资料的需求,进而能够主动参与民主监督。除此之外,民主监督主体监督意识的产生也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要通过营造和谐、公正、友善的监督氛围,邀请监督主体参与监督,使其感受到参与监督价值所在,从而产生监督意识。其二,健全监督意识塑造机制。在监督主体产生监督意识的基础上,要通过行为示范、榜样激励、宣传教育等方式对于监督意识进行塑造。中国共产党的行为范式是全社会的行为指引①胡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政治执行力保障制度构建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3):71-80.,其行为范式对于人民群众监督意识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动员党员带头主动参与民主监督,将监督中表现较好的党员同志进行奖励、表彰并且将这种监督事迹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以达到加深、塑造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意识的效果。其三,健全监督主客体双向监督长效机制。民主监督作为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升监督质量和效力的一种民主方式。增强民主监督主客体双向监督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既要增强监督主体、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也要培育监督客体主动接受监督以及主动监督的意识。党政部门、领导干部要理性看待民主监督,树立主动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通过监督客体监督主体之间双向监督,促进意见建议的及时交流,既是增强民主监督双方监督意识的手段,也能提升民主监督的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监督意识强化机制的构建要从健全监督意识生成机制、监督意识塑造机制以及监督主客体双向监督长效机制入手,以调动监督主客体的监督意识,促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顺利实现。

    (二)健全监督方式创新机制

    随着民主监督主客体的日益现代化,单依靠传统的民主监督方式不能满足监督主客体现代化的需要,当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民主监督的手段和工具,健全监督方式创新机制。其一,完善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方式规范机制。“民主监督它既需要依靠一定的程序设计和制安排,也需要注重民主治理的现实成效。”②董树彬,何建春.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实可能、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学习与实践,2022(02):24-34.民主监督效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监督方式是否规范。针对当前监督方式时效性不强、监督方式缺乏权威性等问题,要将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方式纳入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通过制定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方式的规章制度、细则,以增强监督方式的公众认可度、权威性。除此之外,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方式规范机制也要求完善监督行为引导机制以及监督行为矫正制度。对于参与监督的人员要事先对其行为进行合理合法的指引,对于在监督过程中不当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追踪、矫正。其二,建立“数字空间格局”民主监督新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更新民主运行的工具和手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从而实现民主的技术赋能③高奇琦,杜欢.智能文明与全过程民主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J].社会科学,2020(05):25-35.。政府与人民群众互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关乎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在民主监督要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的需求下,建立超时空、智能化的监督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便捷性、超时空性、互动性、平等性的互联网成为汇聚民意、凝聚民智的最佳平台。政府可以将其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通过直播、官方网站、短视频等形式播报出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数字民主”的监督方式是创新监督方式的必然选择。其三,健全“面对面”与“大数据”监督方式融合机制。“面对面”监督方式作为传统的民主监督,能够较好地确保监督的全过程性。通过“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监督对象、监督事项,能够对于监督对象、监督事项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大数据”监督方式具有超时空特点,能够较好弥补“面对面”监督方式时空统一性的不足之处。“大数据”监督方式不仅能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畅通政府与公众的交互渠道”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也较好地适应了监督主体多元性、监督对象多元性、监督事项复杂性的特点。

    (三)完善监督范围明确机制

    监督范围作为主体进行民主监督的客体,监督范围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民主监督的开展。当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民主监督范围。其一,完善监督层次明确机制。监督层次明确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把民主监督的范围通过层次进行划分,可以通过其职位属性进行划分,诸如划分为领导干部层、一般领导干部层、重要领导干部层等。也可以根据监督事项的紧急程度进行划分,诸如对于时间较为紧急的监督事项就将其划分为急、中、缓。对于重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保障监督人员的专业性;
    对于紧急的监督事项要保障监督的及时性;
    通过对于监督层次的划分,能够有效突出监督重点,使得政协委员、人民群众、相关监督人员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监督对象的特点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其二,完善监督层面明确机制。监督层面明确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对监督层面进行明确。不同的监督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监督层面的划分要从监督对象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划分。诸如对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监督要通过它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层面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监督;
    对于重大领导的监督要从其工作作风、履职状况、过往经历等多层面展开监督。明确的监督层次能够有效对重大事项展开全面、全方位的监督。对重要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有效遏制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营造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其三,完善监督职责明确机制。在对监督范围的层次、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以后,要对相关监督人员负责的监督层面、监督层次进行细致划分,通过明确监督主体的监督层面、监督层次所在,使得监督人员对于其监督的层次、层面能够进行深入有效的监督,也能有效避免由于分工不具体而影响监督成效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健全监督人员一对一负责监督机制,由于监督人员自身精力的有效性,同时监督多项监督事务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要完善监督人员一对一负责监督机制,一人负责一项监督事项的跟进。能够有效避免部分监督人员同时进行几个监督事项、部分监督事项无人问津局面的发生。

    (四)构建监督力量整合机制

    民主监督需要多元化监督力量的参与。当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监督力量整合机制。其一,健全专职力量负责机制。当下,“专门性监督权力、监督力量的构建成为潮流”②程衍.论监察权监督属性与行权逻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3):121-133.。随着当前民主监督对象的多元化、监督事项的复杂性迫切需要专职力量负责监督事项。专职监督力量的完善与构建要求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及时制定专职监督力量培养计划,要通过培训、考核、选拔等程序选拔出一批业务素养好、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将其打造成一支专业的监督力量,以保证其监督的专业性、权威性。同时,专职监督力量的构建也要根据监督的不同类型,打造各有侧重点的监督力量。诸如对于重大监督事项、重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构建一支专职监督重要事项、重要领导的监督力量;
    对于一般事项的监督也要构建相应的监督力量。专职监督力量的构建能够有效避免监督不到位、监督流于形式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增强监督的时效。其二,健全多元力量参与机制。多元力量参与监督能够有效增强监督的科学性、民主性。多元化的监督力量可以通过调动监督事项涉及切身利益的主体参与监督,诸如针对每期的监督事项可以邀请涉及其切身利益的主体代表参与监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建立一支多元化的监督力量,可以将人大、媒体人员、基层政府工作者以及各民主党派代表组建成多元化监督力量。通过多元化力量参与监督不仅能够增强民主监督的民主性,也能够征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监督事项的科学发展。其三,健全各力量协同机制。监督力量协同机制的构建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77.监督力量协同机制的构建要保障专职监督力量和多元监督力量的协同运行,诸如可以通过完善多元主体分段进行监督的制度、整体监督与对应监督制度使得专职监督和多元监督两种监督力量监督效力最大化。除此之外,也要完善互相监督机制,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

    (五)健全监督时效反馈机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民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公众能够全程参与,能够将各种意见和建议都带入决策过程。当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监督时效反馈机制。其一,健全监督事前知情机制。监督事前知情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健全监督资料事前发放制度、监督事项知情状况及时反馈制度、领导批示及时反馈制度。具体而言监督资料事前发放制度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提前将监督事项、监督对象的涉及群体、负责领导以及相关具体细节发放给监督相关人员,以保证监督人员的事前知情权。监督事前知情情况及时反馈制度要求监督人员在对监督事项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之后,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其对于监督事项、监督对象的具体了解程度以及疑问之处。领导批示及时反馈制度要求对于监督人员反馈的情况了解后要及时做出反馈,以避免影响监督效率。其二,健全监督事中沟通机制。监督事中沟通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健全监督双向沟通制度、及时纠错制度、定时交流制度。监督双向沟通制度要求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中要及时和监督对象进行沟通,了解监督对象动态发展性,以便随着监督事项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监督方式。接受监督的人员也要主动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于监督人员在监督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馈,通过双方的交流有效促进监督。监督及时纠错制度要求监督人员对于监督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纠错,通过及时纠错有效增强民主监督的时效。由于对于监督事项的监督是一个长期性的监督,开展定时交流能够有效把握监督事项的状态,也能够有效避免监督滞后情况的发生。其三,健全监督事后反馈机制。监督事后及时反馈机制要求健全监督事后及时落实制度、及时反馈制度。相关部门要健全监督事后及时落实制度,要制定完善的落实细则,诸如明确落实周期、落实主体、整改期限等,推动民主监督的有效落实。监督事后及时反馈制度要求监督主体在监督后,对监督对象、监督事项的整体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整改状况及时归纳总结反馈给相关部门。

    猜你喜欢民主监督政协委员事项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党员生活·下(2022年1期)2022-04-23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11-27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11-27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3期)2017-07-05增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2期)2017-05-17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1期)2017-04-16政协委员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2期)2017-01-22
    相关热词搜索:全过程民主构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