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地域特色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

    基于地域特色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

    时间:2023-04-09 13:5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翁仁贵,王发楠

    (福建工程学院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福建福州 350118)

    稳定可靠的资源供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资源禀赋不足,部分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渠道相对单一的挑战。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直接为工业生产提供替代原料,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出新的产业[1]。因此,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是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福建省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简称资源循环产业)是支撑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资源循环专业人才的培养则是资源循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然而,我国的资源循环产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重要瓶颈,限制了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3]。而福建省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4]。这些问题都需要资源循环专业的高级人才来解决。因此,本文探究了基于福建省地域特色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路径,不仅能为福建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并且对我国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优势是福建省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据《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省九市一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8%;
    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首位。

    尽管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福建省的资源禀赋却不足。2020年,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 83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000立方米),按国际公认标准属于中度缺水。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相对齐全,但也呈现“三多”“三少”“一集中”的特点,即:非金属矿产种类多,金属矿产伴(共)生组分多,贫矿多;
    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少,富矿少,能源矿产种类少;
    主要矿产分布集中在闽西北地区。此外,福建省长期受“缺煤少油少气”资源条件的制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一直是制约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5]。

    为解决上述问题,福建省颁布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加快传统工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数字化发展和新能源产业建设,逐步完善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并且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6]。

    企业急需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产业面临传统技术落后、新技术落实不到位、资源化程度低、二次污染现象严重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良性发展[7-8]。因此,该产业对于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需求量巨大。

    该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1)由于开设较晚,该专业培养的本科人才数量少,其研究生生源往往不是本专业学生,专业背景不一且质量不一,培养难度较高。(2)该专业高级人才稀缺,师资力量弱,尚缺乏该专业硕士生培养经验;
    同时针对该专业建设的相关教改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而对于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等还不完善,影响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3)该专业是一门集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型交叉学科,其对多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科创建难度较高[9]。

    目前,福建省内设置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的高校有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此外,福建工程学院于2021年新增一个与该专业相近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如何在这些高校优势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地域特色以及产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前景的专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7]。首先,各级院校应以产业对人才与技术的需要为导向,立足区域发展,充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凝练差异化的研究方向集群,进而确立培养目标。例如,福州大学立足本省资源与环境条件,在环境工程及环境科学等资深专业的基础上,其研究生培养目标确立为培育能从事二次资源探索开发、能源再循环与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研究、污染环境修复,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采、应用研究、创新设计与经济管理等任务的多学科领域的高级实用型人才[9]。

    其次,在培养方式上,应凸显协同创新理念,重视引进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校内外导师,以导师组形式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同时,在研究生论文和项目选题时注重引入并融合交叉学科,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背景,产生出更具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思路。例如,福建工程学院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方向上,在给排水专业资深导师团队中,引入具有信息化智能化专业背景的校内及校外导师,为具有电子信息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提出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水质预测等研究课题。相关课题结合福建省数字新兴产业,将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3.2 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该专业的学科交叉、应用型属性,应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将现有的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学科理论基础、学科技术基础、研究方法与手段、学科方向动态与前沿。在这四个模块下,应根据各高校凝练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考虑生源专业背景较复杂,应针对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设立相应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对于专业跨度较大的学生,应要求其必修1-2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其次,在课程内容上,应对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调整、组合,或者开发适合学科发展要求的全新课程[10]。应鼓励专业教师编写专业教材,将学科领域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以及发展趋势融入教材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教学。此外,应重视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英文文献检索,并具有科技论文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能力,掌握资源循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和前沿。

    最后,在教学模式上,针对该专业应用型学科属性,应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一线的交流实习,激发研发灵感,锻炼创新能力。应创建“双师协同+师生协同+校内外协同”的三协同模式。同一门课,可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企业经历的教师共同承担,采用模块化教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工科研究生课程的思政建设。一方面,课堂教学融入体现国家战略需要的政策法规,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增加信心,让研究生认识到资源循环利用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11]。另一方面,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要加强对工科研究生的价值引领,培养其历史观、系统思维和全球视野,进而成为有高度政治认同、富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能够精于匠心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12-14]。

    3.3 创新联合培养模式

    为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可以导师组的形式对研究生展开联合培养。一方面加强校内导师的资源循环科学理念,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重视引进校外企业、科研院所等有资源循环产业背景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入导师组中。同时,在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下,与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校外产学研基地,校企共同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研究平台,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学研研究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组建项目攻关团队,通过合理分工,引导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专业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项目实践中。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并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此外,积极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科研院所建立校—校交流平台,定期举行研究生培养研讨会,交换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法,提升本专业的社会认可度[7]。

    绿色经济产业是福建省乃至我国“十四五”做大做优做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资源再生利用与低碳循环发展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关键因素。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人才。为使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产业需求相匹配,需要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前景的专业,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福建省研究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福建省巾帼馆开馆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年2期)2014-10-19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中国火炬(2009年8期)2009-07-24
    相关热词搜索:地域培养模式循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