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一个全新的杨开慧形象——评新编黄梅戏《不朽的骄杨》

    一个全新的杨开慧形象——评新编黄梅戏《不朽的骄杨》

    时间:2023-04-20 18:0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王方好

    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打造的大型原创黄梅戏现代剧目《不朽的骄杨》,一年来不断地公演,近日又到上海宛平剧院演出,好评如潮。该剧由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导演、主演,为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新创优秀剧目赴京展演剧目。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57年,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深切地表达了对亡妻杨开慧的悼念之情,这也为此后众多的文艺作品提供了创作素材。以杨开慧英勇的革命事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主要有余艳的报告文学《板仓绝唱》《杨开慧》、越剧《杨开慧》、京剧《蝶恋花》、豫剧《杨开慧》、湘剧《骄杨颂》等。《不朽的骄杨》则将这一题材提升到新的高度。该剧分为“咏蝶”“绝境”“芳华”“湘恋”“期待”“花放”六个场次,以革命烈士杨开慧为主人公,用传统黄梅戏的艺术手法,将杨开慧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以“历史画卷整体展现,分册剖析细节”的形式展现开来。

    现实题材难写,红色题材更难写。革命斗争史已经成为近年来戏曲现代戏创作热切关注的重要题材,每年都层出不穷地大量地产生这类题材的作品。然而,如何在这众多的同类题材的作品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戏曲界正在殚精竭虑地探索,而《不朽的骄杨》有了成功的突破。

    与京剧、豫剧、湘剧中以杨开慧为题材的戏曲剧目相比,该剧抓住杨开慧到底是“殉情”还是“殉革命”这一关键的问题。它不像其他作品,重点叙写革命历史过程和摹画宏大的历史背景,而是着力表现杨开慧面对反动派威逼利诱的心理描摹,以今日的社会视角,对杨开慧的人生价值进行深度的思考。它将杨开慧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与对毛泽东的挚爱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而没有抽象地表现这一人物,既没有片面地颂扬她的“革命性”,也没有仅仅将她塑造成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在她的心中,爱人毛泽东就是革命的化身,爱革命就是爱毛泽东,为毛泽东牺牲就是为革命牺牲。故而,敌人要她背叛毛泽东发表和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声明,她毫不犹豫地严辞拒绝,因为她认为,背叛毛泽东就是背叛革命。而作为一个有着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者,宁可永别可爱的孩子、年老的母亲,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也决不会做一点点不利于革命的事情。所以,在观看《不朽的骄杨》这一剧目时,观众不仅为杨开慧对爱情的忠贞而感动,更为一个革命者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而感动。他们从杨开慧的形象上看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看到了革命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解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得自己的情操得到了陶冶。这样的剧意,毫无疑问,紧紧扣住了颂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

    该剧之所以成功,除了剧旨上“脱窠臼”之外,在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创新之处。概而言之,有下列三点。

    《不朽的骄杨》作为近年来黄梅戏现代戏创作领域难得一见的佳作,与其遵循现代戏的创作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1949年以来,我们几乎找不到一部新创的戏曲作品是不遵循‘情节整一性’原则的。”[1]由此可见,“情节整一性”几乎已经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戏创作的一种基本原则。这种创作范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剧作家的剧本创作。“当代戏曲不仅在剧本的结构上注重戏剧的整一性,在舞台呈现上同样极大地提升了整一性。”[1]受到这种创作观念的影响,《不朽的骄杨》的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
    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物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2]简言之,剧目应只有一个中心人物与一个中心事件,其余的人物与事件都是为这个中心人物与中心事件服务的。《不朽的骄杨》虽然共有四个核心场次,时间跨度长达15年,但始终以杨开慧为核心人物,以逼迫和拒绝发表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为中心事件,虽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但情节繁富而不紊乱,时间跳跃却又线索分明。14岁时,杨开慧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开始产生革命的意识;
    19 岁时,进行了一场革命者志同道合的“湘恋”,在毛泽东的引领下,投身到了革命运动之中。这两场回忆性的“叙事”,使得杨开慧坚决不签离婚声明书的行动有了逻辑上的依据,更使得整个故事与人物的行动合情合理。“一人一事”的手法,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而应该认识到韩再芬等人长期以来坚守了戏在民间、戏曲必须为普通百姓服务的理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戏曲草根艺术的品质,才能满足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

    除了在剧本情节结构上采用这种“一人一事”的创作方法外,该剧在舞台呈现上同样采取的也是这种创作方法。全剧只有七个主要人物,而主要人物之中最为核心的一位则是杨开慧。为了能够将杨开慧这一人物塑造得更为生动、立体、真实,舞台上所表现的核心情节“签或不签”均是围绕这一人物所展开。因而,在舞台上呈现时,大多都是由杨开慧这一人物担任主唱。正是采取这种“一人一事”的结构,才使得杨开慧的英勇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广大观众眼前。

    黄梅戏原是由歌舞小戏发展而来。作为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地方剧种,黄梅戏吸收了吴楚文化飘逸浪漫的美学特质,在舞台表现上极为追求写意。《不朽的骄杨》作为传统革命题材作品,一改过去同类型题材剧作的宏大叙事与场面铺排,巧妙地将抒情化、诗意化的表达与重大历史革命题材两者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该剧在叙事时,选取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将其融入到情节之中,如第二场“芳华”,再现了“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等历史事件。但剧作者是用写意的手法来叙写这些历史事件的,这一点最集中地体现在舞美设置上。

    本剧服装整体以写实为主,其中巧妙地融入写意的元素,根据人物的正反形象的不同来安排服装。剧中身处监狱的杨开慧穿的是白色旗袍,白色旗袍象征杨开慧纯洁、高尚、坚毅的革命品质;
    剧中的反面人物特派员、监狱长所穿的国民党军服皆以蓝黑色为底色,表现他们的残忍凶恶。场下的观众通过剧中人物所着服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剧中人物的身份立场。

    舞台上的布景装置与表演需求相统一,使真实的环境与虚拟的环境交叉,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全剧舞台由三个层次的画框形成一个“时空回廊”,三个空间分别对应杨开慧不同的人生阶段,巧妙地通过三块移动平台,实现舞台空间的转换。这一独具匠心的舞美设计,也大大提升了剧作的舞美效果。

    如序幕“咏蝶”的开场,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一只白色的蝴蝶在空中振翅翱翔,直到和一枝红梅相遇,然后鹅毛般的大雪从天而降,蝴蝶、红梅、白雪,三者形成一幅梦幻般的画面。紧接着,画面一转,是阴森的监狱,舞台上只有“一桌二椅”,带观众回到现实之中。写实与写意的巧妙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呈现,含义丰富的意象,动人的情境,给观众许多美感。又如“湘恋”一场安排了杨开慧于深夜在橘子洲头回忆与毛泽东交往的一场戏,为了能够真实地将湘江的画面呈现在舞台上,编创者巧妙地借助LED 屏,将湘江的画面投在屏幕上,营造了一种主人公置身湘江的视觉感受。此外,在舞台上又放置了芦苇,当杨开慧这一人物在舞台上出现时,LED 屏所营造出的虚拟画面与舞台上的实景两者完美地契合,给场下观众一种置身湘江的视觉体验。在尾声“花放”一场,纱幕上出现了一只从橘子洲头顺着湘江飞向远方的白色蝴蝶。此时,这一白色蝴蝶象征着杨开慧的革命理想与精神已经飞向千家万户,也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舞台上的布景装置与剧中人物性格、身份完美地结合,极大地助力杨开慧这一舞台形象的塑造。

    此外,本剧的灯光作为营造舞台视觉之美的组织者,与剧情的变幻完美地契合,也进一步加深了整部剧作的诗化色彩。如序幕“咏蝶”一场,剧情一开始所呈现的就是杨开慧身陷囹圄的场景,因而,这里大多采用的是蓝色、白色等冷色调灯光,深邃的蓝白灯光营造出一种幽森、阴冷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紧张、神秘的气氛。本剧灯光的运用实现了“情”“理”“形”“神”的完美统一,大大地提升了整部剧作的诗化效果。

    黄梅戏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来,因而“歌”成为黄梅戏的一大重要表征。该剧发挥了剧种这一长处,将“歌”“事”“诗”三者融合。曲作者陈儒夫“本着唱腔要为人物形象服务的指导思想,着意塑造出个性突出的人物音乐形象,而且要与特定的故事情境和人物心理相吻合”[3]。如在第四场“期待”中,“静等枪声震天响”这一数十句的唱段,借助黄梅戏特有的板腔,将杨开慧一生的经历、对于共产主义的信念、对毛泽东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使得杨开慧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为了能够使得唱腔与剧情相统一,该剧将京剧舞台上常见的“两下锅”的表演方法融入其中。众所周知,“两下锅”这种表演方式在黄梅戏舞台上极为罕见。在第二场“湘恋”中,剧中人物演唱起了湘剧。将湘剧引入到剧作之中,与剧情发展很好地统一,也丰富了整部剧作的演唱方式。

    此外,该剧在音乐的使用上也独具匠心,音乐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贴合剧情的发展。如第一场“绝境”,剧情一上来所安排的是一段杨开慧的自述,曲调相对舒缓,将杨开慧本人身陷囹圄的心理状态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而在特派员、监狱长出场之时,音乐风格发生变化,曲调逐渐变得诡异,渲染了一种阴森、诡异的气氛。在第二场“芳华”中,为了表现青年杨开慧的政治理想与革命情怀,将李叔同《送别》穿插到了剧情之中,极大地提升了场下观众的观剧热情。尾声“花放”一场,杨开慧又演唱了《静等枪声震天响》一曲,全面展示了杨开慧的远大理想、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听啊,第一枪,这声枪响激起湘江浪,警醒的声音不能忘……

    听啊,第二枪,这声枪响传遍全潇湘,起义的步伐更繁忙,我命虽短存遗憾,潇湘儿女继续追理想……

    听啊,第三枪,这声枪响传井冈,让润之知道我没有失方向,忠贞不渝深深爱着他,愿他建好革命根据地,为了革命为了党……

    此时的剧场内,充溢着浩然正气,观众无不为杨开慧的革命豪情和她为了革命舍得下一切的崇高品质所感染。

    该剧在首场演出时,笔者有幸在场,亲眼见到许多观众在好多场面流下了动情的泪水,剧终谢幕时,观众又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的几场演出也得到了观众高度的赞赏。可以说,这部作品“立得住”是肯定没有问题的。经过打磨、提升,“传得开、留得下”亦有可能。它的成功,不仅为当代献上了一部优秀的现代戏,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戏曲界提供了上述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起到推动戏曲的发展的作用。

    注释:

    [1]吕效平:《论“情节整一性”对于“现代戏曲”文体的意义——兼答傅谨〈“现代戏曲”与戏曲的现代演变〉》,《戏剧艺术》,2021年第4 期

    [2]本社编:《李渔全集(第3 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3]朱恒夫:《〈浦东人家〉:一部“立得住”的戏曲现代戏》,《上海艺术评论》,2018年第6 期

    猜你喜欢杨开慧黄梅戏戏曲黄梅戏《中国梦》黄梅戏艺术(2021年3期)2021-11-06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1年3期)2021-07-16绵绵古道连天上黄梅戏艺术(2021年1期)2021-03-29黄梅戏《祝福》黄梅戏艺术(2021年1期)2021-03-29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大型黄梅戏《寸草心》黄梅戏艺术(2018年1期)2018-07-08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湘潮(2017年5期)2017-06-05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湘潮(上半月)(2017年5期)2017-05-16戏曲的发生学述见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相关热词搜索:黄梅戏不朽新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