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点-轴理论的四川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差异化发展研究

    基于点-轴理论的四川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差异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04-20 19:0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喻发美,邓小菲,杨雪婷

    (1.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2.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省县域经济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区域经济差异化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也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1].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主要围绕研究区域、指标体系、测度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2].国外学者于1990年开始研究,为后来国内研究提供了借鉴,例如Ying[3]、Kanbu[4]和Long[5]等.国内研究范围大多选取全国、省域以及城市群为对象[6];
    在指标构建上,采用单一或多元指标体系[2];
    在方法上以统计学方法为主,如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
    多元指标体系,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法[7].此外,还利用大数据和GIS等空间分析相关模型[2].县域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差距视角研究县域经济、以数字模型综合指标评价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空间演化、县域经济与城市化研究等[8].较少从县域地理视角分析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差异,在方法上也多采用单一指标体系和传统统计方法.

    四川省是我国拥有县域单元最多的省份,因其区域间地貌特征、资源禀赋等因素,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质化现象.目前,有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9]、优势制约与对策[10]及时空演化[11]的研究,但对县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较少.点-轴理论作为指导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深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12].本文以点-轴理论为指导,将四川183个市、县作为研究单元,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等12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经济联系强度以及隶属度等模型定量分析四川县域的经济节点和发展轴线,构建经济空间结构并为差异化发展献计献策.

    1.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19》《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以及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等交通统计数据,将各地区的建筑业总产值、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县域间的公路里程数等作为基础数据,借助EXCEL2010、SPSS22.0和ArcGIS10.3等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型计算、空间分析等.

    1.2 研究方法

    1.2.1 经济中心性评价指数 根据克里斯泰勒提出的关于空间结构城市等级体系的中心地理论[13].本文将用熵值法评价四川省183个县域的中心性等级.中心性是衡量中心地等级高低的指标,中心性越高,中心地等级就越高[14].根据熵的结果来评判其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综合评价影响就越差.熵值法模型:

    (1)

    公式中:F为样本评价值;
    n为待评价样本个数;
    Mij为待评价指标标准化指数;
    N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1.2.2 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经济联系强度借助引力模型来判定城市间经济联系大小,既能反映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也能反映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经济作用强度[15].本研究参考文献[16]经济联系计算方法,并进一步修正引力模型.本文将引入参数K调节原有模型,通过县域经济中心性指数占两个联系城市经济中心性总数之比来修正常数k,得到新的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公式为:

    (2)

    (3)

    式中:Rij表示城市i对城市j的经济联系强度;
    kij表示调节参数,用以反映城市i对城市经济联系的权重;
    Oi、Pj分别表示i城市和j城市的城市总体质量(本文主要用各市、区里最高县域中心性指数);
    Dij为两地间公路的最短路程公里数;
    Vi、Vj分别表示城市i、j的县域经济中心性指数.

    为了研究四川省县域经济的联系方向,将引用经济隶属度模型.旨在分析经济中心对次一级经济中心的辐射能力,是用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大小来确定四川省县域经济联系方向.公式如下:

    (4)

    式中:Qij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m为次级城市的个数;
    Uij是经济联系隶属度.

    2.1 “点”要素界定

    2.1.1 县域中心性的测定 县域中心性是市县内城市体系中反映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影响力的指标[14],主要表现为经济中心性、物质要素水平和服务中心性.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物质要素建设水平、城市公共服务与居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来构建12个指标体系,测算四川县域中心性指数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如表1.

    图1 四川县域经济中心性指数Fig.1 County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centrality of agglomeration in Sichuan

    用公式(1)计算四川省183个县域的中心性指数,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性表达,如图1.从整体来看,四川县域经济中心性指数呈现三大特征:①绝对值差异突显.最大值是双流区(72.46),最小值是德格县(16.07),指数相差4.5倍;
    平均县域经济中心性指数为31.01,其中高于平均指数有77个,比重为42.08%,低于平均值有106个,比重为57.92%.②行政等级越高,指数越高.成都市主城区指数都高于59,成都市的县域平均值达到49.6;
    而其他地级市主要区、县平均值也达到了43.1.③地理空间上呈明显的“一核”,向东、南、北辐射.地理空间上,成都市县域指数平均值最高(49.6),形成极核,向四周辐射.向北边的绵阳涪城区(61.9)、德阳旌阳区(46.3)县域中心性较高;
    南边的凉山州西昌市(49.1)、攀枝花东区(44.5);
    川南的宜宾翠屏区(53)、泸州江阳区(49);
    川东北的达州宣汉(43.9)县、南充顺庆区(43.4),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基本空间地理格局.

    2.1.2 中心城市体系构建 运用SPSS22.0软件对图1的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表2.由表2,四川县域经济中心性聚类为5个级别.一类县域中心城市5个,成都市的四大主城区加双流区,指数均高于65,在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要素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优势明显;
    二类县域中心城市有龙泉驿区、涪城区、翠屏区等11个市、区,指数45~65,主要位于成都主城外围区、成都北部的绵阳以及东南边的宜宾市区;
    三类县域中心城市有15个研究单元,指数40~45,涉及资阳市、达州及攀枝花等,主要是各市、县级城市的中心城区;
    四类县域中心城市有大竹县、利州区、龙马潭区等87个研究单元,性指数25~45;
    五类县域中心城市包括盐亭县、洪雅县、汶川县等65个研究单元,其指数均小于25,主要是各市较偏远地区.综上,构建四川省21个市、州的中心城市体系,如表3.从表3知,第一级中心城市是成都市主城区,作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核”,在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
    第二级中心城市有绵阳、西昌、宜宾、达州,分属川北、川东南、川南以及川东北中心城市,是承接极核中心城市辐射,能带动次级中心城市发展;
    第三级中心城市是对成都四周辐射的补充,包括川北的德阳、川东南的泸州、川南的攀枝花以及川东地区的遂宁,能进一步发挥延伸和外溢功能.

    2.2 “线”要素界定

    2.2.1 经济联系强度 为构建四川省经济发展轴线,本文以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式(2)和(3)计算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用GrcGIS10.3对结果进行空间分析,得图2.从图2知,受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要素建设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影响因素,城市之间的联系不仅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与空间距离更相关:①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成都市作为“一核”,其经济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及物质要素水平等方面都占绝对优势,与二、三级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密切;
    ②与空间距离长度呈负相关,地理距离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例如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眉山、资阳分别是125.706、124.524,而与较远的达州、攀枝花的强度(除三州之外)分别是30.208、18.779.

    图2 四川省21个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等级Fig.2 Cities" economic relation intensity of agglomeration in Sichuan

    2.2.2 经济联系方向 运用公式(4)计算出四川省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由表4知,以成都为中心,经济联系强度前三位是与成都距离较近的德阳(186.611)、绵阳(168.154)、眉山(125.706),其经济隶属度所占的比重是14.885%、13.413%、10.027%;
    除了三州外,后三位分别是广元(30.495)、达州(30.208)以及攀枝花(18.779),经济隶属度所占比重都低于2.5%,离成都较远,经济联系较弱.此外,甘孜、阿坝以及凉山的经济总量较小,与成都的空间距离更远,所以经济联系强度最弱,所占比重最小.

    2.2.3 空间轴线发展体系 本文基于四川省现有交通运输线路,结合上述中心城市体系(表3)、经济联系强度以及经济主要发展方向(表4)等结果为依据,确定四川省县域经济建设的主要空间轴线,并结合21个地级市的年末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国内旅游人数三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用公式(1)计算主要轴线的综合发展指数,即表5.

    为了构建四川21个地级市空间轴线体系,综合上述的城市中心体系、经济联系强度指数与主要方向和空间轴线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加权,提取四川省最主要的空间轴线网络,得到“4-5-6”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体系.第一等级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条经济发展轴线,分别是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西昌—攀枝花、成都—遂宁—达州、成都—宜宾—泸州;
    第二等级有5条发展轴线,分别是成都—资阳—内江—泸州、成都—眉山—乐山、成都—眉山—自贡—宜宾、绵阳—遂宁—南充—广安、泸州—宜宾—西昌—攀枝花;
    第三等级有6条发展轴线遂宁—南充—广安—达州、资阳—眉山—雅安—康定、德阳—绵阳—马尔康、资阳—内江—自贡—宜宾、雅安—乐山—自贡—泸州、绵阳—广元—巴中—达州.

    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节点和经济发展轴线的统一,点-线-面的结合,基本上呈现出一种经济网络的趋势.综上,构建了“一核四轴五区”的四川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如图3.“一核”是以成都为中心的极核,充分发挥对全省的引领作用,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
    “四轴”是以成都为中心向四轴辐射的四条主要经济发展轴线,分别是成都—德阳—绵阳、成都—眉山—乐山—西昌—攀枝花、成都—遂宁—南充—达州、成都—自贡—宜宾—泸州;
    链接两大经济圈层德阳—资阳—内江—自贡—乐山—雅安—德阳、马尔康—康定—攀枝花—西昌—宜宾—泸州—遂宁—广安—达州—巴中—广元—绵阳—马尔康.“多点多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沿线经济圈层.“五区”是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绵阳、乐山、德阳、眉山、资阳、雅安、遂宁),以成都市作为支撑,联合周边德阳、绵阳、乐山等城市,建成1 h经济圈,集聚优势资源,形成极核经济区;
    川东北经济区(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广安)属于是老工业基地,面向陕甘渝,是出川重要的交通枢纽,有望推动加快振兴的区域;
    川东南经济区(内江、泸州、自贡、宜宾)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成为四川省重要增长极;
    攀西经济区(攀枝花和凉山州)以西昌和攀枝花为中心,重点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发展康养等产业;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甘孜州和阿坝州)将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发展旅游业、农牧业以及生态经济等.

    图3 四川县域经济“一核四轴五区”的空间结构形态Fig.3 Spatial structure form of agglomeration of "one Cores Four Belt Five Districts" in Sichuan of CAR

    4.1 加快成德绵一体化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成德绵地区是四川省经济增长中心地带,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成德绵地区应加强分工协作,发挥辐射作用,通过整体规划、优化布局、公共服务等,加快一体化,建立“半小时”经济圈.此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多点多极”发展.向南,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融合,打造全省的第二经济增长极;
    向东,以达州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缩小区域差距.在“成德绵”一体化建设下,要尽快打造宜宾、达州、南充等副核心地,发挥集聚效益,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4.2 振兴川东北经济区,盘活优势产业

    振兴川东北经济区,围绕革命老区,提高其对外开放水平,打造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使得经济总量再上新的台阶,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成渝城市群地区发展的新兴增长极.另外,盘活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走出新时代新路子;
    做好特色农业、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提高川东北地区的有机农产品影响力;
    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挖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新兴旅游文化圣地.

    4.3 推动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打造农牧业、培育民族工艺品等产业;
    突出生态经济发展,开展清洁能源转化,健全生态保护机制,突出绿色生态化,坚持绿色化、集聚化,促进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实现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借助城镇化和工业化,实现辐射带动作用,打破行政分割,解除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消除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实现城乡关系的融合,注重城镇功能的完善与提升,引导人口与资源要素的配置,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4.4 打造发展轴线,完善基础设施

    实现“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新态势,四川需向南突出、加强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的战略定位.向东对外开放,巩固传统市场,提高生产力,吸引外资;
    向南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港珠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深化与南亚以及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关系;
    向西加强与欧盟的高端合作;
    北向加强俄蒙的经济走廊建设.因此,应尽快完善基础设施,缩小区域差异.如建成宜宾到西昌的铁路,自贡到乐山、雅安到康定的高速公路,关注甘、阿、凉等落后地区,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域工作的核心.

    猜你喜欢达州绵阳轴线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1期)2021-01-26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房地产导刊(2020年12期)2021-01-14吉尼斯世界纪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11期)2020-12-28四川绵阳卷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四川绵阳卷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一般性拱轴线偏差对拱桥内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福建质量管理(2019年6期)2019-04-02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5期)2017-10-21达州行十三首(录五)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当代县域经济(2015年12期)2015-03-20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空间结构差异化县域经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