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探究如何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健全自考考生支持服务体系

    探究如何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健全自考考生支持服务体系

    时间:2023-04-20 20:0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马竞竞,邢亮,郑辉,任忠良,王凯锋,王汎

    (1.甘肃教育考试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沈阳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0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是国家规定由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组成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1]。通俗地讲,自考就是国家公民依照国家考试规定的自考专、本科专业计划,从中选择想学习和报考的专业,购买指定专业课程教材,个人自学或参加社会力量组织的助学(辅导),按时参加课程统一考试或考核,所报专业计划所有课程合格后,申请毕业完成专科或本科学历。

    自考从设立至今,逐步形成包含宣传、咨询及引导、招生引导、学习辅导、教材供给、报考组织、考试考核准备、免考和毕业申请组织、考籍管理等为考生参加自考提供支持的服务体系(以下简称“考生支持服务”),帮助考生顺利参加考试获取自考学历文凭。

    自考将“国家考试”任务分级纳入国家至地方各级考试机构管理职能,形成以各级考试机构为主的宣传、咨询及引导、教材供给、报考组织、免考和毕业申请组织、考籍管理等考生支持服务;
    将“社会助学”任务赋予各类社会力量(负责为自考考生提供教学辅导的各类单位或组织,也即社会助学单位),形成助学单位为主的宣传、招生引导、学习辅导、考试考核准备等考生支持服务。这两方面考生支持服务共同构成自考考生支持服务体系,成为考生参加自考可靠保障。

    随着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自考也受影响且能够与时俱进,依托信息化应用技术如各形态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改善及提升考生支持服务效能,如表1举例:

    表1 现阶段考生支持服务信息化形态

    至今,国家、省级考试机构,以及省会城市已分别建立国家、省、市(地)各自网站实行自考网上宣传、咨询引导(含在线咨询服务)、报考组织、考籍管理等考生支持服务过程;
    各类社会力量也已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开展网上或借用多种媒体或通信平台宣传、招生引导(与考生建立沟通联络)、视频助学(含考前备考)等活动,并成为互联网新兴技术为提供支持服务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力量,比如“某夏大地教育网”就是起步于网上自考助学,成为上市公司,现已是在线教育领域重要活动力量。自考考生支持服务已从依靠传统人工(手工)操作及现场面对面交互来实现,转变或发展为依靠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撑来实现,扩大自考影响面和受益群体,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培养国家经济建设人才作出贡献。如今,自考正继续发挥开放、创新功能,不断推动考生支持服务信息化并逐步构建良好发展态势。未来自考如想稳固支持全民终身教育,继续发挥原有优势,就需要加快推进自考考生支持服务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性、交互性,以及逻辑单一特点,破除体制机制中分省管理格局、分散各自为主模式障碍,将最新最成熟的现代互联网应用技术引入考生支持服务,解决当前存在的考生对自考支持服务不满足问题,努力实现考生支持服务现代化。

    (一)考生获取支持服务主渠道作用不突出

    各级考试机构建立的考生支持服务作为供给主渠道作用不突出。社会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已习惯网上搜寻各类信息来指导或帮助生活。参加自考的考生已从传统方式获取信息的一代转为从网上获取的一代人。由于网上搜索信息既有算法推荐又受其他利益因素影响供给,所以,考生获取自考信息存在一定被动因素,获取信息可能是非主渠道供给,且信息来源较为复杂。

    梳理考生获取自考信息来源渠道,可归纳如图1列出的种类:

    图1 考生获取自考信息渠道种类

    实际上,考生选择自考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一般主动型主观意识要选择自考,主动搜索找寻国家、省级考试机构官方自考网站和电话咨询支持服务,积极做到较全面掌握自考政策,通过研究分析,顺利参加自考,直至获取学历。而被动型,主要为被引导选择自考,在参加自考过程中,主动搜索寻找官方自考网站和电话咨询支持服务意识较弱,缺乏社会规范意识,盲目网上搜索(非官方网站)查阅获取众多混杂的自考信息。甚至,出现考生从首次参加自考,乃至学习全过程直至毕业后,还没完全做到全面掌握自考各项政策,只按所属助学单位通知或由助学单位代办完成申办自考规定事项等现象。这反映出,各级考试机构建立的宣传、咨询引导没有使所有考生受益,更没有主动将自考宣传主渠道,扩展为众人皆知,也没有深入研究或实现,如何做到首次或第一次推送给想选择继续教育的考生,而让位其他渠道。

    (二)考生从不同地区得到的报考等支持服务有差异

    自考准许考生从不同地方报考自考,诸如跨市和跨省报考自考,体现自考便利性,方便考生离开原报考所在地,在其他地方继续参加自考。当考生在本省跨市报考发现服务质量不同、跨省报考发现报考及流程、免考政策、助学辅导政策等不同,具体体现为:在同一省份跨市报考中,获取咨询服务质量有差异,大型城市服务质量好于小型城市,特别在大型城市选择线下社会助学单位范围较大。在不同省份报考中,自考网上操作事项流程不同,报考和免考政策有差异。比如,各地网上报名流程、快捷性等方面不尽一致,其中,有的准许考生网上个人操作报名,有的要求考生须通过助学单位统一组织网上报考个别专业;
    考生转移至某地,不得将免考科目转入;
    如有的地方准许考生利用高校英语A、B证书申请免考自考本科英语(二)课程,而有的却没有这项免考政策;
    如考生跨省报考,可以通过助学单位组织的“过程学习”获取科目部分合格成绩,而其他地方没有。以上差异,应归于自考分省分管造成的,导致考生认为不同地方支持服务有差异,产生自考质量标准也存在差异的错觉。

    (三)考生主动选择最优助学支持服务意愿或时机不足

    最优的助学支持服务应能够帮助考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学懂记牢学科系统知识,积极创造培养考生意志品质情景,使得考生学习科目知识过程中,勇于克服学习困难和动机不纯等问题。

    然而,现阶段,多数考生被助学单位宣传引入自考,受到助学单位一次性收费控制,只能忠于所属助学单位,不会研究如何寻找教学优秀、教育全面的助学单位,再次选择最优助学。还有考生盲目选择个别网上助学,偏信助学单位宣传内容。比如,网上助学单位以考试科目合格通过率高作为宣传内容,吸引考生,没有给予最优的教学、教育。特别是有个别考生学习意志品质薄弱,没受到专门诚信教育,考试动机不纯,或受其他考生或助学单位蛊惑,渴望依照考试大纲押题,主观上想靠投机取巧获取科目合格成绩。所以,就会出现考生被动地死记硬背助学单位提供的所谓押题的复习题,也不主动学习、全面掌握科目知识。还有考生想不劳而获,遂生考场作弊行为。

    在自考考生中,也有少数人信心十足地首选“个人自学”参加自考,不愿选择助学单位帮助学习,但是不知按专业各科目之间的难易逻辑或衔接关系顺序开展“个人自学”(不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科目自我学习),盲目按考试机构公布的考试课程安排进行科目学习,不掌握报考专业各科间知识连贯性,进而感受自学难。

    各级考试机构应该坚持关注关心考生参加考试全过程,建立最优助学标准,公示最优助学单位推送给考生,使得考生在最优的助学支持服务帮助下学会学习、系统掌握学科知识,增强意志品质,克服学习困难和动机不纯等问题。

    (三)考生感受自考教材教辅支持服务能力弱

    全国各地始终坚持自考科目教材和教辅材料统一销售管理,但是,没有建立检讨供给不足的机制。每当有的地方调整专业个别科目后,或某个专业报考考生人数减少后,不重视教材供给,导致考生感受到购买某科目指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或考试大纲困难,只能依照考试机构公布的考试科目教材,网上盲目购买,存在无法鉴定正版教学教材问题。

    当前,自考教材普遍为普通纸介质,教材供给方没有积极研究把纸介质教材转为电子书或为纸介质教材赋予电子教学辅导支持功能,所以在电子书普遍存在的前提下,考生感受购买纸介质教材携带非常不便,不利于随时学习,渴望教材供给方能够将自考教材(或教辅资料)纸介质转为纸介质和电子书教材,便于携带和随时学习。教材供给方如能在电子教材中赋予教学电子课件,就会使考生感受参加自考学习更加与时俱进、方便快捷。

    (一)自考融入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健全考生支持服务创造机遇

    进入新时代,信息化应用技术广泛渗透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为各行业发展带来高效率,为人们生活带来高便利,使各类服务业趋之若鹜。现如今,大型网上商购平台、高速率视频互动媒体平台、多种终端智能互联操作、大存储共享云空间、精准大数据等等,推动人们生产和生活、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也为构建考生支持服务生态体系或系统建立软硬件技术实现基础。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2]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将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3];
    2018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4]明确“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党的二十大明确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5]。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为考生支持服务良好生态体系或系统的建设指明方向。新建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Smart Education of China)(www.smartedu.cn)”就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通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入口,汇聚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服务于全国师生学习交流,为考生支持服务良好生态体系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案例。新时代教育发展重要特征突出表现为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

    近十余年来,自考作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供给者,伴随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及早采用信息化应用技术成果,把信息化应用技术渗入发展各阶段、管理各环节,取得较为显著成果,极大提升了自考管理效能、质量。但是随着教育领域采用信息化应用技术程度、广度不断增强,自考考生支持服务现代化不足的问题愈来愈凸显出来。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条件下,自考如从考生(个体)感受出发,参照其他类服务业采用的信息化应用技术进步成果的情况,并把考生支持服务与其他类服务业进行比较,就能找出差距或短板。自考如积极发挥原有优势,尽快采用信息化应用技术发展新成果,就能解决问题或补齐短板。比如,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统一健全某些考生支持服务,就可统一服务标准,就能解决各类(网上)助学力量利用各地考生支持服务差异引导考生到各地参加自考问题;
    拥有统一服务标准,就可实现国家统一宣传咨询服务信息规范,统一规范地开展全方位全方面宣传考生参加自考全过程政策,防止产生多方多解读造成考生理解政策歧义或不理解等问题。

    自考如积极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发展,健全考生支持服务,就能继续保持教育信息化应用标兵地位,就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路。

    (二)自考始终保持质量信誉,为健全考生支持服务提供驱动

    自考自设立以来,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质量信誉,这得益于国家到地方各级考试机构始终坚持把好考试质量关,把好考试(内控)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关。特别是自考将信息技术引入管理内部运行中,为坚持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比如,考生报考、试卷评阅、成绩等信息管理信息化作用,使得保持质量管理成为积极跟进采用信息化应用发展技术的驱动力。

    新时代,国家各行业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已成趋势。国家已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国信息化发展整体布局,启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利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质量更高、更公平。

    自考高质量发展,是事业全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部分,更不是某单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自考质量是自考存在底线,没有高质量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按自考暂行条例规定,从国家到地方考试机构承担自考管理的主体责任,借助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标准和资源,承办这样一所全国性社会大学,培育社会力量承办助学,如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它的存在只能严重损害国家公信力。所以说自考社会良好质量信誉,就是改革创新的驱动力,用创新的办法完善自考,保证自考在高质量轨道上正确运行,才能促进自考事业发展。

    自考的考生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反映某些方面管理低质运行等情况。从自考考生支持服务工作内容及过程看,属于信息收集或采集、信息加工和反馈等方面工作,如继续保持质量信誉,非常适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国家考试机构可利用互联网及高速率、大宽带、空云间等技术,实现全国一张网(同一网站)健全考生支持服务,以解决各地网上报考流程不尽一致,解决各地管理水平、能力不一致等问题。

    (三)自考发挥自身优势,为健全考生支持服务提供保障

    自考从自身特点看,与生俱来有着创新和开放、有着统一管理、有着源源不断动态的人的数据信息、有着衍生的培育或教育能力等优势。

    自考学历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世界独一无二符合中国特色教育考试制度,与生俱来带有创新特点,由于它是面向全体公民服务的,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如调动普通高校、社会助学资源)支撑的学历教育制度,所以又有开放性特点。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通高等教育信息化成果硕果累累,自考可借鉴来保障健全考生支持服务过程。在借鉴过程中,可根据自考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二次创新完善。自考也可利用开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全考生支持服务,就如同引导网上自考助学发展过程。

    自考统一管理优势,是国家自考暂行条例赋予的。从国家到地方依照自考暂行条例建立有纪律、有专业特长的分省考试机构管理体系和主考院校,以及助学体系(如图2),有着统一管理组织和协调指挥优势。自考如发挥从上而下组织管理体系和多年夯实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作用,把分省分类报考数据统一放在同一数据空间,就能很好地建设统一的考生报考支持服务系统,就会消除各地方自考考务管理差异性,使考生能够利用多种信息终端在同一网站享有同样支持服务。同样,也可为考生提供统一的宣传咨询引导支持服务,并以此为样板,推动建立规范的宣传支持服务,进而实现开展全覆盖自考宣传。

    图2 国家至地方及生考院校、助学单位关联关系

    自考可依靠源源不断动态的人的数据信息和、衍生的培育或教育能力等优势。开放、引导社会各类力量进入考生支持服务建设。自考考生数据年年增长且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开展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吸引互联网资本或互联网硬件设备生产商的关注和进入,建立统一报考等支持服务和统一的网上考生学习支持服务生态体系,建立统一的分布式可视化、虚拟学习生态支持服务体系,进而整合并培育新型的社会助学组织,逐步实现网上健康助学生态,创造自考新未来新模式,同时也积极做到鼓励各方社会新型助学组织开展良性办学竞争,保证助学质量,促使助学收费低廉,减轻考生经济负担。

    自考运用考生支持服务过程,实际上也是考生受教育过程增量,如用最新信息化应用技术完善考生支持服务全过程,不仅能教育考生认知时代技术变化发展过程,而且能教育考生选择自考学历教育,是树立信任教育考试机构管理能力和崇信国家公信力过程,也是教育考生感受自考支持服务不断自我变革的主动性,促使考生坚守自信努力追求成功获取自考文凭的过程。自考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自考初心,积极开展“以考生为本”的支持服务现代化创新,保持与时俱进。

    (一)健全(自上而下)宣传咨询引导支持服务体系(结构)

    国家考试机构应全面统一自考制度咨询、考生报考、考籍转移、免考、毕业申请、教材或考试大纲发布、助学等宣传服务内容及渠道,并规范相关操作流程。自考宣传咨询服务内容必须覆盖考生参加自考全过程;
    把宣传咨询渠道覆盖所有媒介,比如:网站、公众号、APP、微博、视频号、电话等。应强化考试机构自考宣传咨询引导功能,建立稳定的宣传主渠道、主阵地。其中,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考试机构宣传咨询服务职责,比如以下表2表示的国家考试机构利用宣传渠道发布及解读自考政策,省考试机构利用宣传渠道转发国家发布的政策和进一步解读如何在本地实施,地市考试机构利用宣传渠道实行政策汇总及宣传解读,以及网上和电话在线咨询服务。

    表2 宣传咨询引导支持服务体系(结构)

    宣传内容国家 省级发布及解读市级操作流程宣传渠道APP微博视频号电话智能语音解读发布及解读人工咨询

    在宣传咨询引导考生支持服务体系中,社会助学的宣传招生咨询不可缺席,但是,在政策、报考等操作流程方面的宣传必须为转载,不可单独解读。招生和教学宣传,必须为所在地和组织报考所在地市级考试机构核验备案。

    (二)建立统一报考(或考籍管理)等支持服务平台

    国家考试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应用技术条件,以及已取得的网上考生支持服务工作实践经验,特别是利用已统一的分省自考考生信息数据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自考网上报考(或考籍管理)系统,实现支持考生在一张网上完成笔试报考、考籍转移、实践科目报考、免考和毕业申请,以及考籍信息、专业信息查询等服务。同一网上,分设层级端口:国家、省、地市级及其区县级考试机构、主考院校、助学单位、考生等端口,明确国家、省、地市及其区县级考试机构、主考院校的职责和端口功能,以及符合审核标准的助学单位和考生等端口功能。同一网上,还可开发考生的PC端、移动端支持服务等。如以下结构表3:

    表3 统一报考(或考籍管理)等支持服务平台结构

    (三)建立考生(免费或收费低廉)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统一)平台或体系

    国家或省级考试机构应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尝试并实施统筹归纳及进一步规范现行的自考各种各类社会助学形式,统一规划推进社会助学教育信息化,逐步实现社会助学现代化。其中,要研究推出自考助学信息化标准、软件或系统平台功能标准,积极动员整合和吸引各类社会信息化科技力量参与建设全国统一的网上社会力量助学平台。在平台上,设立国家、省级考试机构,以及主考院校推出考试科目教学形式或样式标准,引导助学单位或各类社会力量(包括个人)按标准推送各形态的考试科目视频教学课件上线,在国家、省级或主考院校审核教学内容后,面向所有自考考生免费开放或低廉收费(如以下结构表4)。同时,教学平台分设PC端、移动端,以便适应考生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

    表4 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统一)平台或体系功能结构

    如果建立统一的网上社会力量助学平台时机不成熟,那么需要推出自考网上助学标准,将主考院校审核考试科目功能嵌入各类网上助学平台,确保网上助学质量。同时也要强化网上助学资金监管工作,防止发生考生被骗事件。

    (四)建立考生可视化、虚拟交互式学习支持服务

    国家考试机构现行推出的自考考生集中学习的“学习中心”,是为解决考生缺乏“过程学习”问题,以此吸引考生主动学习和提升考生学习质量。如果从自考定位终身教育角度看,那就应该为自考考生提供具有现代信息化特征的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支持服务。现行的自考“学习中心”要对考生学习成果赋予结论(赋予学习成绩分数)。如果要保证“学习中心”的教学成果真实性,解决人为干扰因素等问题。只有在提炼“学习中心”管理经验,引入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相关终端设备功能,建立虚拟的信息化的“学习中心”,把较为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科目教学(在线)课件中,把可识别可验证技术与终端应用平台融合,实现考生真正的“过程学习”,才能获得考试科目学习成绩,如以下结构表5。

    表5 考生可视化、虚拟交互式学习支持服务结构

    国家考试机构应指导并建立虚拟的“学习中心”建设标准,引导研究这类技术或生产这类终端设备的商家积极参加虚拟现实技术教学中心。如果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中心实现考生与教学交互互动,可以弥补解决自考缺少“过程学习”或校园文化等历史问题。建设这类“学习中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跟踪考生学习过程,能真实反映考生学习动态。在创造的考生与教育者交互环境下,能做到引导考生从不愿学、不会学到愿意学、善于学。

    猜你喜欢助学科目考试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考试与招生(2020年1期)2020-02-11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你考试焦虑吗?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关爱·帮扶·助学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准备考试小樱桃·童年阅读(2014年11期)2014-12-01为助学一诺千金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郭万里“三帮”助学子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10期)2014-02-28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中国火炬(2012年3期)2012-07-25
    相关热词搜索:探究服务体系应用技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