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MT-ATP6基因9176T>C变异致晚发型Leigh综合征一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MT-ATP6基因9176T>C变异致晚发型Leigh综合征一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时间:2023-04-20 22:25:0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周亚光, 瞿千千, 刘海燕, 陈 萍, 崔文豪, 吕海东

    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NE),是由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缺陷所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951年Denis Leigh首次报道[1]。L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共济失调和肌张力障碍,以及癫痫、精神行为异常和智能发育迟滞等症状[2]。LS常于婴幼儿期发病,且大多数患儿症状出现在出生后3~12个月[3]。2岁以后发病的称为晚发型LS,临床上较为少见[2]。我们报道一个家系中两例患儿分别在9岁和7岁发病,以上眼睑下垂,步态不稳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先证者虽然发病较其哥哥晚两年,但是其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发生全脑萎缩,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对两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头部MRI和MT-ATP6基因变异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1.1 临床特点 先证者,男,9岁,以“双侧眼睑下垂、步态不稳半年,精神行为异常4个月”为主诉,于2020年4月10日就诊于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患儿出生正常,自幼体质较差,跑步不如同龄人。8岁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差。半年前出现双侧眼睑下垂,视物不清有重影,并逐渐出现步态不稳,跑步易跌倒,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和脑干异常信号,诊断欠明确。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间断性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自言自语,哭闹烦躁不安。当地医院以“脑炎”治疗无改善,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感冒发热后突发昏迷抽搐,曾有短暂呼吸心跳骤停现象。经当地医院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但持续意识不清,呈睁眼昏迷状。复查头部MRI报告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萎缩,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考虑为“线粒体脑病”,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查体:身材矮小,体形消瘦,睁眼昏迷状,双侧眼睑下垂遮盖瞳孔大于1/2(见图1),双眼球居中固定,吞咽障碍,鼻饲管饮食。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肢体呈屈曲状,双侧病理征阳性。家族史: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父亲身体健康,母亲身材矮小,有精神行为异常病史,现在可做一般家务劳动。先证者的哥哥,14岁,体格和智力发育均较同龄人差,7岁出现上眼睑下垂,双侧眼球活动差伴复视,双下肢肌张力高,步态不稳,呈剪刀步态,跑步易跌倒。患儿现已辍学,生活基本可自理,无昏迷抽搐病史。家系图(见图2)。

    图1 先证者双侧眼睑下垂,遮盖瞳孔大于1/2

    图2 先证者的家系图谱

    1.2 方 法 (1)脑影像检查:采用GE 3.0T核磁共振对患者脑部做轴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及FLAIR序列;
    (2)肌肉病理活检:对先证者在局麻下行开放性活检取材,选取右侧肱二头肌为活检部位。肌肉标本经液氮固定,恒冷冰冻切片,分别进行HE、MGT、ORO、PAS、ATPase、COX、NADH染色,光镜下观察。(3)基因检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采取静脉血4 ml,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筛查,由基因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2.1 实验室检查 血清肌酶CK:169 U/L(25~198 U/L),LDH:257 U/L(110~260 U/L),静态血乳酸:3.2 mmol/L(0.5~1.7 mmol/L);
    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氨、甲状腺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2.2 头部MRI检查 先证者发病15 d时,头部MRI提示中脑导水管周围和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见图3A、B、C);
    先证者发病5个月后复查头部MR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脑干和基底节均有萎缩,伴脑室明显扩张(见图3D、E、F)。先证者的哥哥头部MRI可见中脑导水管周围和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见图3G、H、I);

    A、B、C为先证者发病15 d时头部MRI图像:中脑导水管周围和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T2WI);
    D、E、F为先证者发病5 m时头部MRI图像(T2WI):双侧大脑半球、脑干和基底节均有萎缩,伴脑室扩张。G、H、I为先证者哥哥头部MRI(FLAIR):中脑导水管周围和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

    2.3 肌肉病理结果 被检肌组织中可见肌纤维大小基本正常,未见明显变性坏死肌纤维,亦无炎性细胞浸润。改良Gomori三色未见典型或不典型破碎红边纤维(RRF)。COX染色未见细胞色素氧化酶缺失肌纤维。ATP酶染色可见Ⅰ、Ⅱ型肌纤维呈镶嵌式分布,未见明显群组化现象(见图4)。

    A可见肌纤维大小基本正常,未见变性坏死纤维,亦无炎症细胞浸润(HE,×200);
    B未见典型或不典型RRF纤维(GT,×200);
    C未见明显细胞色素氧化酶缺失肌纤维(COX,×200);
    D Ⅰ、Ⅱ型肌纤维呈镶嵌式分布,未见群组化现象(ATPase4.3,×100)

    2.4 基因检测 先证者检测到线粒体DNA上存在致病性基因变异,为MT-ATP6基因9176T>C变异,变异比例为99.3%。先证者的哥哥亦检测到MT-ATP6基因9176T>C变异,变异比例为99.9%(见图5)。线粒体核基因测序结果均未发现明确致病性变异。

    先证者MT-ATP6基因在9176位点发生T>C变异,突变负荷为99.3%;
    B先证者哥哥MT-ATP6基因,同样在9176位点发生T>C变异,突变负荷为99.9%

    Leigh综合征是由于核基因(nDNA)或线粒体基因(mtDNA)变异,导致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体系缺陷,从而引起患者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4]。其中由核基因变异导致的LS约占90%,线粒体DNA变异占10%[5]。LS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线粒体脑病,常在患儿出生后3~12个月发病,约67%的患儿在出现临床症状后8个月左右死亡[6],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7]。一般将2岁之后发病的LS称为晚发型Leigh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2]。Hong等[8]报道一组110例Leigh综合征患者,对早发型和晚发型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89例(80.9%)为早发型Leigh综合征,患儿以发育延迟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余21例(19.1%)为晚发型Leigh综合征,患者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的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LS。我们报道这2例患儿分别在7岁和9岁起病,均以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为主要临床症状,发育迟滞相对较轻,应属于晚发型Leigh综合征。

    Leigh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5]:(1)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伴或不伴精神运动发育延迟;
    (2)临床上有与基底节区或脑干受累相对应的症状体征;
    (3)脑影像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对称性病变;
    (4)基因检测证实有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我们报道这两例患儿以眼睑下垂和共济失调起病,并伴有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头部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和脑干均有对称性病变,虽然肌肉病理未发现RRF和COX阴性肌纤维,但线粒体基因测序均检测到MT-ATP6基因9176T>C变异,所以,本家系中两例患儿诊断为晚发型Leigh综合征应无疑。

    目前研究发现至少有75种核DNA和线粒体DNA变异与LS有关,其中线粒体DNA变异临床发生率明显少于核DNA变异[5]。本组两例患者均检测到线粒体DNA变异,即较为少见的MT-ATP6 基因变异。目前认为MT-ATP6 基因至少有7种错义突变可导致 Leigh 综合征[9~13],包括8597T>C、8993T>C、8993T>G、9176T>C、9185T>C、9035T>C、8936T>A。其中m. 8993T>C和m. 8993T>G变异的病例报道最多,其次是m. 9176T>C变异。而m. 9176T>C变异导致晚发型LS很少有病例报道[14]。该2例患儿均为 MT-ATP6基因的9176T>C位点发生错义突变,使异亮氨酸变为脯氨酸,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已有文献报道证实9176T>C变异为致病性变异[15]。尽管本家系两个同胞兄弟的突变位点相同,而且他们的突变负荷均接近100%,但是两例患儿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和头部MRI表现都不尽相同,说明线粒体DNA突变所致的LS临床表型有较大的异质性,具有明显的“同病异象”特点。

    虽然LS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之间有很大的异质性,但LS地头部MRI影像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其共同特征为双侧基底节和脑干对称性异常信号,其次病变可累及丘脑、小脑和脊髓[16,17]。本家系中2例患儿头部MRI都显示对称性基底节区和脑干病变,这与LS典型的神经病理改变相符合。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的是,本例先证者在发生强直阵挛性抽搐后出现持续性意识障碍,2个月后复查头部MRI,发现为弥漫性全脑萎缩。我们分析先证者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生全脑萎缩的原因,除LS本身引起脑部病变进展的因素以外,不能完全排除与患儿呼吸心跳骤停所致缺氧性脑病的损害因素有关。未能对患儿的母亲进行脑影像和基因检测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Leigh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策略是延缓疾病恶化的速度和改善临床症状[18]。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辅酶Q10、肉碱、维生素C、K和B族等。有研究显示部分LS患者会出现体内乳酸积聚导致乳酸酸中毒[4,19],因此,适量应用碳酸氢钠可作为改善临床症状的一种选择。

    综上,晚发型Leigh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线粒体脑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具有较大的异质性,除共济失调、肌无力和眼睑下垂等运动症状外,精神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也是LS的重要临床特征。双侧基底节和脑干对称性异常信号是LS头部MRI的特点,基因检测是确诊LS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证者基底节发型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22年3期)2022-06-22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老年医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3-09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3期)2019-06-03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及其家系报道传染病信息(2019年2期)2019-05-17MY HAIRS TYLE ISON POINT米娜·女性大世界(2016年8期)2016-08-17发型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年4期)2015-12-27好别致的发型爆笑show(2015年9期)2015-10-241例AxB血型家系调查遗传方式及血清学特点分析重庆医学(2015年12期)2015-03-05
    相关热词搜索:家系综合征变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