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空间设计》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空间设计》课程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3-04-21 09:1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洛阳理工学院 朱睿博

    BOPPPS 是由加拿大教学技能发展工作坊(ISW)开发并推广的参与式教学模型,并在教学实践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1]。BOPPPS 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和教学反馈。该教学模式共分为6 个单元: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各单元间环环相扣。

    1.1 导入

    导入即正式进入课程教学之前的引言环节,此环节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内在驱动力[2]。作为每堂课的开头,引言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兴趣的探索,甚至影响教师后续各项教学任务的开展。在该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教学特点等优势,讲述与课程核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时事或生活经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强调前后课内容间的连贯性,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核心内容的教学环节。

    1.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即建立课堂的教学目标和达标要求。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教的内容,并通过高度凝练与概括的语言向学生说明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学生这节课将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二是,告知学生教师将通过何种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
    三是,让学生明白课程中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以及通过知识转化如何获取价值与能力的提升[3]。通过以上三点最终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并完成自我评估。

    1.3 前测

    前测,即在建立学习目标之后对学生储备知识和能力展开的测试或摸底。可注重测试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口述、访谈、调查问卷、讨论等形式进行展开,其目的在于根据测试结果,教师可及时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相反学生也可向教师准确地传达自身的基础能力和明确的学习愿望。此环节通过师生的密切配合促进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4]。

    1.4 参与式学习

    参与式学习,即师生共同参与式学习,教师需善用教学策略增加师生的互动频率,并实现课程核心内容的交互式学习[5]。该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作用,做到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随机应变。采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构建一个轻松愉悦、适合学生讨论思辨的学习场景,鼓励更多的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1.5 后测

    后测,即在一堂课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检验或评估。后侧的评价方式应具有针对性,要依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测试方式[6]。比如,对于理论知识丰富的课程内容可采用选择、简答、论述题等考试卷的方式进行评价;
    对于分析应用为主的内容可设定特定的情境考核;
    针对考核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可采用现场技能实操的方法进行评测;
    而对于态度价值类型的课程可采用口头报告、纸本报告心得等方法进行评价。

    1.6 总结

    总结即整个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时间不宜过长,需要综整课程内容,并通过后测帮助学生归纳要点,言简意赅地回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重难点、技能要点,以进一步巩固学习目标。该环节,任课教师还需带领学生梳理归纳学习要点、布置课后作业任务、预告下节课程内容、准备要求及期望。

    2.1 知识前后衔接不连贯

    环境设计专业以它广泛的内涵和自身的规律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7]。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现学生很容易将大一的《立体构成》课程与大二的《空间设计》课程内容概念相互混淆,两者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前者侧重于从外部去观察和感受空间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强调从内部审视空间及它们之间的组织关系,注重人们身处空间之中的感受和体验的结果[8]。这一点在学生的设计方案表现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大部分学生都侧重于空间界面的装饰和空间形式的表现,而忽略了空间是要作为一个整体去全面考虑。

    2.2 设计训练方式陈旧

    对于学生三维空间思维训练的方式基本沿用了传统建筑教学的训练方法,例如用单一“立方体”构成网格的“空间感训练”、立体“方盒子”切割与形态重组训练等,最终作品并未从理论上将设计模式去“风格化”,使学生缺乏对空间外在形态的创造力,以及空间内外整体性的思考,从而导致学生在专题设计项目中无从下手,无法设计出具有主题(灵感)、人文(灵魂)、效果(格调)为一体的空间作品。

    2.3 缺乏师生课堂互动

    课堂形式过于单调刻板,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共性特点是感性思维突出,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注重展现自我的个性特征,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00 后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性、想象力和热情,造成教师难以准确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能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内容与策略。

    为了符合BOPPPS 教学模式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注重教学反馈的核心教学理念。《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应按照以上几个方向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其重点是对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的思考与策略进行调整。针对《空间设计》课程知识点较为庞杂的课程特点,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教师可以按照整体到局部的关系,即以“章—节—小知识点”为单位,按照特定内在逻辑进行分类及重构,并形成一连串趣味性知识单元的视频或动画,使得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结合视频、图片、语音、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化、体系化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同时,教师在讲授每个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内容的循序渐进,以及教学目标的逐步达成。

    其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实训环节。因此,64 学时的《空间设计》课程在设计实训任务的安排上以进阶式的设计思路为主,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将繁杂的设计任务结合教学内容共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展开训练(图1),其中,初级训练是完成《立体构成》到《空间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思维方式的转变(图2—图4);
    中级训练是通过视知觉感知训练来代替陈旧传统建筑教学的训练方式(图5—图7),让学生明白《空间设计》课程的核心基础不是实用性技术,而是对于空间好奇心的培养[9];
    高级训练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空间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为今后的设计专题项目训练打基础。

    图1 课程“进阶式强化”教学实施的过程

    图2 初级:二维延展形成表皮肌理训练(步骤一)

    图3 初级:单体形态生成训练(步骤二)

    图4 初级:双体形态组合训练(步骤三)

    图5 中级:物品特征关键词提炼训练(步骤一)

    图6 中级:抽象思维表达训练(步骤二)

    图7 中级:空间形态生成训练(步骤三)

    此外,在如何加强师生互动方面,除了传统的分组讨论、汇报演讲、头脑风暴等方式,更应顺应当下全息多媒体时代的背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并在《空间设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循序渐进地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沉浸式的体验效果及感官刺激不仅可以使课堂互动方式跳脱出传统框架,更能让学生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空间作品,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在教学反馈方面的改革上,关键是注重反馈信息的持续输出,并且要贯穿整个教学的交互过程,充当调节教与学两方面行为的干预手段和信息来源[10]。

    以《虚实相生的空间艺术》这节课为例,采用了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模块化,并将各内容串联与组织。每堂课教学模块包括:微课预热、思维激活、明确方向、摸底、互动教学、检验评估、小结综整、讨论答疑共八个板块。

    4.1 微课预热

    课前学生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对已经发布在MOOC 平台的教学视频、相关学习资料进行微课预热,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空间艺术中虚实相生概念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即将进入课程学习拉满氛围。目前,《空间设计》在课程资源建设中,打造了综合线上云课堂系统,做到了资源的前沿性与优质性。

    4.2 思维激活

    为了避免学生对先前所预习内容的遗忘,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什么是空间艺术中的虚实相生,导入环节通过中国画“留白”的绘画技法作为切入点,对学生思维进行二次激活,从而引出空间艺术中虚实相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白建筑的空间艺术是中国优秀建筑传统遗产的精华所在。

    4.3 明确方向

    认清学习目标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关系到随后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在《虚实相生的空间艺术》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教学内容,需要明确四个目标,即知识目标:了解“虚实相生”的概念,并且掌握其营造空间艺术之美的方法;
    能力目标:将“虚实相生”传统空间意识融入自己设计的空间中,构建出具有东方气质的空间作品;
    态度目标:意识到在当今“有其形而无其神”的空间设计现状中,重塑审美观和正确的设计态度;
    情感目标:体悟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文化更好地相映生辉。

    4.4 摸底

    在正式讲述内容前,此次课程教师对于学生的第一次测评通过“我讲空间故事”汇报分享的方式进行: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设计大师的作品,从空间艺术的角度进行作品分析。例如,学生通过讲解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对于虚实相生空间艺术的营造,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在后面的课程实践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指导。

    4.5 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互动参与式学习”。在这节课中,教师借助师生共同完成搭建沉浸体验式虚拟现实空间设计案例模型资源库,选取与课程相关的园林空间作品模型,通过VR 空间场景体验有效解决了学生无法亲临现场调研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交互、情景认知与感知搭建的过程(图8)。

    图8 沉浸体验式虚拟现实空间案例模型

    4.6 检验评估

    《虚实相生的空间艺术》这节课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二次检验是针对设计任务展开测评,即运用点、线、面、体等形式构成要素,并结合虚实相生的传统空间意识,对环境空间进行划分和创造,设计出具有景观价值和满足人们需求的空间场所模型(图9),并将设计作业提交到线上课程平台。

    图9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最终设计任务检测

    4.7 小结综整

    结合最终检测的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以及综整教学重难点。小结综整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或教师,在对《虚实相生的空间艺术》课程进行小结时,学生通过每人500 字的学习心得及反思,以Word 的形式进行线上课程平台提交。此外,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布置课下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以及下节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方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8 讨论答疑

    学生在最终检测环节提交到课程线上平台的设计作业,可通过学生互评、师生点评、生生评论的方式展开互动讨论,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线上答疑点评工作。

    文章基于BOPPPS 的《空间设计》课程设计与实践,一方面紧密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内容,通过BOPPPS 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模块化,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涵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完整框架和理论支撑,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设计、开发和组织更加条理化、合理化。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进阶式学习过程、沉浸式互动体验、翻转课堂等方式真正体现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科特色,为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空间设计宋亚哲空间设计作品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7-12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0期)2021-07-16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广州亿派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彩梦空间设计》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居住空间设计《啁啾》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8年8期)2018-12-28玩“味”之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空间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