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部编版与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篇差异及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版与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篇差异及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3-04-21 23:25: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成贝妮(合肥市伦先小学/安徽省合肥市)

    教科书的版本问题一直都是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有着不同的编排体系和内容设置,这也就意味着选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会对采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一年级下册为例,通过比较苏教版和部编版两个版本选篇的异同,对提高部编版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苏教版是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简称苏教版教材。在部编版出现之前。苏教版与人教版一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较广。而部编版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中小学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始,全国中小学除部分特殊地区外全部正式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部编版的出现引发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部编版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部编版相对于之前的版本在教材编排体系以及内容选篇上都做出了较大的改变。由于部编版和人教版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大多数的比较都是在这两个版本之间进行的,但是苏教版作为曾经和人教版一样在全国大范围使用的版本,其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不同版本通常在选篇方面会有明显的差异,并且选篇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将以一年级下册为例重点从选篇这个角度去比较苏教版和部编版的差异,并从实践角度对提高部编版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整体上可分为识字和课文两个板块。两个板块穿插编写,将阅读和识字结合起来。第一和第五单元为识字单元,每个单元各有四篇识字课文。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不同单元的四篇课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识字课文,分别是通过季节对应景物识字;
    通过生活场景识字;
    通过象形造字法识字;
    通过偏旁扩展识字。第二,第三和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是课文单元,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分类:写景类,叙事类,诗歌类,寓言故事类,童话故事类以及历史故事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整体上延续了苏教版的编排,仍然分为识字和课文两个板块。第一和第五单元为识字单元,每个单元各有四篇识字课文。第二,第三和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是课文单元,大致与苏教版一致,但增加了亲情类和爱国类文本。选篇更具经典性和时代性。

    (一)识字部分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苏教版和部编版在识字部分的选篇内容异同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相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其一都将识字部分安排在第一和第五单元。这样的安排考虑到了低学段学生的学情,先由识字引入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后面课文的学习。同时识字和课文穿插进行将新《课标》培养目标中的生字积累和阅读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其二选篇都运用了通过季节对应景物识字,通过生活场景识字,通过象形造字法识字以及扩充偏旁识字这四种识字方式。这几种识字方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例如通过生活场景识字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使学生对生字的感知更加生动。但是这种识字方式的拓展性不强,而扩充偏旁识字弥补了这一点。所以将多种识字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的编排是非常合理的。而不同之处则在于以下几点:其一苏教版的识字单元中每一课都是没有添加标题的,而部编版则给识字单元的每篇选文添加了标题,使得每一课的主题更明晰,围绕主线展开识字更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苏教版的识字部分所设置的选文中,识字大多是以字词这种单一形式出现,而部编版将生字融合进选文中,选文大多以儿童诗以及节选经典古文的形式呈现。这一改进使得选篇的形式更加丰富立体,同时能贴合低学段学生的学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流畅性和连贯性,而不只是对生字进行机械记忆。其三苏教版的识字单元课后缺乏设置适量适度的练习题,而部编版增加了对课文朗读或背诵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设置了一定针对课文重难点的课后习题。这一改变便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把握教学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总的来说,在识字部分部编版相比于之前的苏教版在原有的基础和优势上进行了合理改进和创新。

    (二)课文部分

    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部分最能体现出选篇的不同优势和不足。从整体上来看部编版和苏教版课文部分的选篇有以下相同点:其一每个课文单元都围绕特定的适合低学段学情的主题,如热爱自然,中华传统美德,铭记历史等。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选文编排使得整本教材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更加完整,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容易把握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这样间接使得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传递出的情感和价值观。其二课文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始选取的都是一些儿童诗或短篇文章,慢慢开始增加文章的篇幅以及扩充文章的深度,融入一些传统文化。这样的安排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谋而合,能科学合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同之处则在于以下几点:其一部编版的选篇更注重经典性和时代性并存,比如增加了《三字经》选篇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端午粽》,使得整个课文部分更加具有人文气息。其二苏教版的课文语言和部编版相比更加浅显直白,篇幅也相对较短,部编版适当提高选文难度和深度,适应不同时代学生学情的变化,同时更加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其三苏教版的课文一直都是全篇标注汉语拼音,而部编版则在最后一个课文单元适当减少汉语拼音的标注,只在一些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汉字上标注了拼音。这有利于学生逐渐适应不借助拼音的自主阅读模式,同时增加他们的识字量。其四部编版的课文选篇更加注重课文与插图的结合,图画往往不是单一故事情节的呈现,而是让学生借助图画就可以完整的表述整篇课文。这一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度,也便于他们理解课文,降低了学生复述课文难度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总的来说,在课文部分,部编版相比于之前的苏教版在吸收了原有的基础和优势上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和创新。

    (三)其他部分

    一本完整的语文教材除了文本系统,还由助教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共同构成。上文中所阐述分析的都是文本系统,知识系统和助教系统的选篇异同。下面简单概述一下两个版本在练习系统的选篇异同。相同点在于都在每篇课文以及每个单元后面设置了相对应的练习和口语交际。并且内容都是在总结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的拓展和积累。不同之处在于部编版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其中又增加了一定量的课外选文,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一方面又促进了家校共育,是值得肯定的改进。

    (一)识字部分

    1.围绕主线,抓住重点

    前文中分析过部编版的每个识字单元的每一课都增加了主题。所以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新增的特点,围绕每课的主题去备课,将主题贯穿在整课教学过程中。低学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从年龄上来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完备,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所以单纯的识字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需要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主题,从主题入手,围绕主题展开,使学生有大致的具体识字方向,才能抓住重难点,让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提高课堂完成度。比如《姓氏歌》这一课的主题就是中国姓氏这一传统文化,在预习时就应该让学生提前去了解有关姓氏的知识,明确本课的主题,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以及班级同学的姓氏,那么在正式上课时会更容易引入课题以及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

    2.强化随文识字教学,加深理解

    部编版在选篇和编排时就已经在延续苏教版利用多种方式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更多样化的识字方式。在古代传统的语文教育中,集中识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式。但集中识字存在使识字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问题。在汉语中存在不少一字多义的情况,所以对于教学来说只有将它放在具体的课文环境里,才能适应汉字的特点,搭建起识字和阅读的桥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随文识字”教学。通过分析某一句中学生难理解的字词,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进一步再理解文章的含义。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随文识字”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一识字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法则,如果是年轻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课堂情景预设以及对教学流程有足够的熟悉程度。

    3.运用字理,渗透汉字文化

    部编版在识字部分选篇与苏教版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运用了汉字的字理,这也非常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要求。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所以部编版的这一改变解决了曾经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的难题,比如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或者说在识字量较低的情况下记住大量相似的汉字。这一改动启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字理教学,比如独体字和合体字应采用不同的字理教学方法,独体字主要应当从它的源头进行追溯,了解字形的演变与现在的字形形成对比。而合体字则需要先分解再组合,这就既包含了传统的“加一加”“减一减”的拆字教学法,又包含后来的联想法,推理法,比较法等等识字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应运用汉字字理,根据汉字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式,才能从容应对版本的不断变化。

    (二)课文部分

    1.运用多种方式阅读,培养自主阅读模式

    从20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观就逐渐兴起并对传统的接受教学理论形成冲击。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分为冲突,解决和应用三个阶段,冲突即创设问题情境,解决即让学生借助各种思维方式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而应用则是通过变式真正实现学习迁移。部编版在课文部分的选篇大大提高了选篇的难度和广度。同时也就对教师的阅读教学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阅读,比如小组合作读,个人赛读,分角色读等等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前文提到的一个典型的创设情境以及促进学生知识重构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一方面也使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时勤动笔,阅读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去巩固,充分运用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去提高阅读质量。最终达到将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以及日后的阅读学习上去,这也就完成了学习与知识的迁移。此外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掘其中与生活的联系,利用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充分激发其阅读的主体参与意识。

    2.运用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翻转课堂理论在近年是非常热门的理论,所谓“翻转”就是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内容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交流和讨论问题的场所。部编版课文选篇更加注重经典性和时代性,翻转课堂理论可以适当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深度讨论和热点问题的解读。学生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获得与生长的过程,这也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挖掘课文内涵,注重人文教育

    当今的学科教育在人才规格方面既注重人的培养,又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所以部编版的课文选篇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文气息更加浓郁,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础主旨的教学上去挖掘课文更深的内涵,尤其是每篇课文的人文价值。比如《端午粽》一课既有对姥姥的思念,表达一种乡愁。第二层还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而更深层次的是对屈原爱国之情的敬佩。

    (三)其他部分

    1.日积月累,渗透教学

    综合性学习具有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整体性着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性着眼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开放性则强调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部编版在综合性学习板块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各学科各领域知识,为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2.注重课外阅读,提高表达能力

    部编版在练习系统部分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和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周安排适当的课上阅读时间以及适当的小组讨论时间,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已经将阅读课纳入常规课的范围内,有效促进了学校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部编版与苏教版低年级小学语文选篇进行差异研究,每部分分别从识字,课文和其他三个方面去进行论述,以此来提出对部编版教学的可行性建议。部编版整体上延续了苏教版的编排框架,但在细节之处又进行了改进和扩展。版本的更新一直存在,争论也就会一直存在,每一次版本的更新都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持续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和文本进行三维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苏教版识字课文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识字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识字儿歌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8年3期)2018-02-06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识字谜语小雪花·成长指南(2016年11期)2016-12-07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4期)2016-12-02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12-01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4期)2014-09-05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3期)2014-08-30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苏教版差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