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竞技与健身领域体能训练辨析

    竞技与健身领域体能训练辨析

    时间:2023-04-22 09:4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段兴亮

    (闽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以训练对象为依据可将体能训练分为竞技与健身领域的体能训练两大类[1].竞技体能训练以挖掘人的身心潜力、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为目标[2].健身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强化人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全民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以“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为代表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成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正深刻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3-4].诸如“动作训练”“核心训练”“非稳定性训练”“动力链训练”“悬吊训练”“加压训练”“快速伸缩复合型力量训练”等[5]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健身房、训练中心和专业运动员训练的计划中均被教练员和训练者青睐.但由于人们对外来事物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辨,从而使得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领域存在认知混乱和实践盲从,缺乏训练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等问题[6-7].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体能的概念进行综述,并对竞技和健身领域的体能训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进行辨析,意在区分两者在结构与功能、训练内容、方法和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解读二者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的本质特征,更加科学合理地服务于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实践.

    在早期,国内学者将“体能”称为“身体能力”或“身体素质”.到了80年代后期,学者将身体训练相关概念与技能相对应地称之为体能,特别是在1994年我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后,训练界为提高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开始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才使“体能”一词逐渐被学者所接受[8].近年来,由美、澳、德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体能训练器材的创新和发明,使得体能训练手段更具有操作性,加之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机构,如NSCA(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EXOS又称AP(Athletes Performance)、VSP(Velocity Sports Performance)、AFAA(Athletics and Fitness Association of America)、ASCA(Australi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等具有商业性质的服务公司,在大力宣传下,许多学者将美国视为体能训练的发源地,并推崇其训练方法,这一行为确实有些不妥.从历史的角度对体能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自人类诞生便存在着与体能相关的训练[9].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需要锻炼走、跑、攀、爬、跳等基本能力;
    在奴隶社会为应对战争则需要锻炼肌肉力量、耐力、速度以及格斗等综合能力;
    在封建社会人们开始出现对游戏、祭祀等活动的需求,各项体育运动和竞赛活动开始出现,参与者进行与游戏相关的专门性训练,例如为投掷、大力士表演进行力量练习;
    为追逐跑、闪躲进行的速度练习;
    为宫廷舞蹈表演进行的柔韧练习等.此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理论认知滞后,这一时期的训练方法手段略显单一.现如今流行的“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仔细考虑都不是国外新理念,人们常说的“基本功”也是基本素质,武术里的基本功就是灵活性和稳定性,与如今推崇的功能性训练精髓不谋而合,只是表述不同、训练工具的革新罢了.国内将来自国外的核心力量训练理论推向浪尖的同时,本文想说的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提法不是外国的独创和发明,国内早期“马步站桩” “金鸡独立” “燕氏平衡” “老僧打坐”都是习武之人常训练的动作.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里讲究的“气沉丹田”,其“丹田”就是核心的位置.可见核心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站在不同角度的学者对 “体能”概念的界定也有较大差异,通过梳理国内外及港澳台有关体能概念的界定(见表1、表2),大致可分为体能的竞技论者、体能的健康论者和体能的综合论者[10].竞技论者认为体能的载体属于运动员,在竞赛的环境下发挥自己身体机能的能力.竞技体能主要通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以展示,这里的身体素质即速度、力量、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等.健康论者把体能的日常生活维度划分出来,认为健康体能是指维持人体必要活动所需要的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大类[11].综合论者认为体能应包含健康和竞技两个方面,即体能的竞技性和维持机体健康水平的基础性.陈有源[12]、厉昌高[13]等人认为体能应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能即为人类适应生存和生活需求的能力,属于健康范畴[14].狭义的体能是机体适应专项训练这种特定环境的能力,环境的激烈程度决定了所需体能的高低,属于竞技的范畴.

    表1 国外关于体能概念的表述

    表2 国内关于体能概念的表述

    对体能的内部结构剖析是研究体能训练的基础.竞技体能的对象主要为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因此具有较强的专项性特点.竞技体能训练应根据专项竞技的需求展开,其结构应包括适应专项的身体形态、满足身体运动所需的生理机能、支撑比赛强度的身体素质、专项相关的心理能力和支撑专项的运动智能5个子系统[15].各个系统共同影响体能的整体水平.健身体能的目的为促进机体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圆满状态,也就是人们所谓的身心健康.健身体能训练的对象为大众健身群体,其机体处于常态或劣态的健身爱好者.健身体能的构成包括身体姿态、运动能力、适应能力、精神状态、生理机能和身体功能6个子系统(见图1).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健身体能的整体状态[16].

    体能的结构决定了体能训练所具有的本质功能.竞技体能训练的本质功能主要体现在竞技能力上,根据各个专项的竞赛需求,提高和改善机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而达到适合专项的特定要求,能够在竞赛中保障运动员的发挥正常和直接提高运动成绩[17].其次,竞技体能训练可以促进专项技术、战术、智能和心理训练,以体能为基础进行的训练,可以使训练更加高效,同时,技战术的训练又促进体能的提升.再者,竞技体能训练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运动伤病,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健身体能训练的功能体现在大众对健康水平的需求上,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身体生理机能的功能,包括对运动系统的提高、对心血管系统的增强、对呼吸系统的调整、对神经系统的锻炼.其次对生活需求上的功能,包括充实生活方式(户外活动)、扩展生活空间(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医疗保健).最后,对形体美的功能,包括健美运动、姿态调整和身体塑形等(见表3).

    表3 竞技与健身体能训练功能比较

    竞技视域下体能训练归纳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适应能力四项基本训练[18].身体形态是运动员的身体结构特征,如身高、体重、肌肉维度和躯干比例等.身体机能是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心肺能力、神经系统的灵活程度和关节的活动范围等.竞技体能主要通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以展示,即速度、力量、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等.适应能力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包括对训练负荷强度、冷、热、缺氧等环境的适应.其中机体机能训练决定了运动素质的发展方向,运动素质又决定了机体机能的功能变化.而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而形成的局部或整体适应的表现结果.在递增外部负荷的刺激中,机体逐步适应,使得机体的基本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阶梯式增长的特征.竞技体能训练内容也主要围绕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伦理道德四个方面的完整状态”[10].其中,身体条件包含了运动能力、健康状态、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和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包括态度、兴趣、胸怀、认知和应激能力.社会适应是对生活、环境、工作和社会阻力的适应.伦理道德包括素养、品行和品质.其中构建外部身体形态、强化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健身的主要内容.身体形态包括肌肉维度、密度、各关节的伸展度和体成分含量等进行评估的指标.生理健康包括身体机能,如心肺能力、免疫能力、神经灵活程度和肌肉活性.心理健康包括生活态度、情感、认知和适应能力.健身体能训练的目的即是塑造身体形态,强化机体机能,提高心理认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见表4).

    表4 竞技与健身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比较

    现代多学科的交叉发展构成了运动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保证了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性与实效性.竞技体能训练方法的发展来源于运动训练实践.现代竞技体能训练在早期的整体控制方法与具体操作方法之外,还强调体能训练的专项化、训练的恢复与再生、训练的动作模式、训练的功率、训练的动力链、训练的稳定性以及仿生等训练方法[19].训练实践中结合运动员个体情况和训练环境的限制进行展开,训练方法突出专项特点和注重身体机能状态.由于健身运动具有形式的多变性和操作的简便性的特点,使得健身体能训练的方法同样具有多样性.在身体形态的训练中更加重视经典的发达肌肉法,如抗阻训练、重复训练、完整训练、间歇训练、循环训练等方法.在身心健康层面的锻炼方法主要有消遣运动法,包括:游戏娱乐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法、劳动锻炼、有氧训练、参与运动项目锻炼、业余比赛和负重训练等.健身运动易于操作和开展,健身训练方法的运用也更加突出训练环境的舒适性、训练过程的享受性、训练组织方式的随机性.

    竞技体能训练通常和专项训练一起提及,以专项技术与身体素质相结合即增加技术练习的难度或强度,其根本出发点是保证在激烈的比赛中技战术能够反复、持续、高效地完成.健身体能训练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样的,不受场地限制,不具专项特征.其主要任务是促进身体健康和改善身体姿态,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即竞技体能训练有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面,健身体能训练亦有提高竞技水平的功能.其次健身体能训练为竞技体能训练创造条件,竞技体能训练属于健身体能训练的延续.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才是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础.再者竞技体能训练表现出运动员在健康的条件下对高强度训练的适应,即机体有“好”到“强”的过程.

    竞技体能训练是由传统健身训练演变而生.国内对体能训练的认识经历了“身体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体能训练”三个阶段.健身训练可由全部人群参与以身体训练为主,训练方法针对单关节、单块肌肉的力量和体积.其次训练内容注重四肢肌肉群的训练,强调大运动量,多以额外负重进行抗阻训练.竞技体能训练是基于传统健身训练,并将其和西方流派体能训练相结合,针对运动员训练,以身体极限能力为主,训练手段以人体动作轨迹为基础,结合现代运动的高强度以及竞技运动的专项性.竞技体能训练与健身训练有差异也有融合(见表5).它融合了核心训练、功能性训练、动力链训练等方法,强调全身多关节(包括小肌肉群)的训练,并以闭链运动为主,结合专项的实践特征和神经肌肉对于本体感受的控制以及肌肉系统的整合.竞技体能训练更多的是服从于比赛需要,目的是促进专项素质的形成和训练后的恢复等.健身训练是竞技体能训练的基础,竞技体能训练也融合了传统的健身训练.

    表5 传统健身训练与竞技体能训练的差异

    目前,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能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体的基础、康复的保障、健身的手段.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与完善,一些新的训练成果同样也受益于各个领域,竞技体能训练是针对运动员的身心潜力挖掘,以达到发挥极限水平的训练;
    健身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增强机体的形态和身体机能,使其达到身心健康的标准,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引进、学习新的训练方法与理念必然有意义,但不能生搬硬套,盲目应用于各个领域,应加强对新理念的理解与认知,做到“继承而不摒弃,凝练成精”.作为教练员需审视其训练价值,根据训练目标、训练需求科学设计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对于竞技体能教练则要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专项,确定训练重点,明确“为啥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作为职业健身教练,要根据健身者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量身制定训练计划,做到锻炼有意和训练有效,切不可为提高声誉而打着伪科技助力与备战奥运等旗号,看似高端却华而不实.作为科研人员需合理的组织训练过程,精准把握训练负荷,使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以便更加有效地达到各自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机能训练方法体能训练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人体机能增强计划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10期)2021-11-05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年2期)2018-07-23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年2期)2018-07-23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2期)2017-07-31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2期)2014-05-16
    相关热词搜索:辨析健身体能训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